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庄子译注 >

第17章

庄子译注-第17章

小说: 庄子译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9) 人:人的主观意志。天:天道,下以人助天,不以人的意志求助而归夏天道。
(40) 心志:神凝,思想安定。


(41) 容:貌。寂:静,不动,即中说的“望之似木鸡,其德全”。
(42) 颡(sáng),额:睢╭iú又读kuí):颧骨,引申为质朴。
(43) 凄然:严肃,冷情。
(44) 暖,湿暖。
(45) 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与夭地合其德,达到夭人合一,而没有定规不可测知。
(46) 用兵:发动战争。
(47) 亡国:灭亡别人的国家。
(48) 利泽,有利的雨露。
(49) 不为爱人:不为人有意喜爱。
(50) 乐通物:愿意与万物相和。
(51) 非圣人:不是圣人可以做到的。
(52) 有亲:有偏爱。非仁:不是仁。有亲就有不亲,所以是非仁。
(53) 天时:四时运行,非贤:不是贤人。
(54) 利害不通:不把利害齐一。
(55) 行名失己:追求名声而失去己任。
(56) 亡身不真,不行谨身养亲之道。
(57) 役人,卑贱的人。
(58) 狐下偕:尧时人名,尧让帝位给他,他不接爱,投河而死。
(59) 务光:夏时人名,好养性弹琴,汤要让帝位给他,他不接受,负石沉于房水,《外物》有
“汤与务光天下,务光努之”的记载。
(60) 伯夷、叔齐:殷代未年人,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因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
阳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
(61) 箕子、青余:殷纣王的贤臣,因谏纣王而遭奴役。
(62) 纪他,汤时人,劝说汤让位务光,务光负石沉水而死,恐怕汤让位于己,遂率弟子投寂水
而死。《外物》有“汤与务光天下,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子弟而踆于■水,诸侯吊之。三年,申
徒狄用以蹻何。”
(63) 申徒狄:人名,汤时的贤人。听务光负石沉水而死又听纪他入水而死,自己也沉于河中死
去。
(64) 役人之役:把别人的事当自己事去做。
(65) 适:畅快,舒适。适人之适:把别人的快乐当自己的快乐。
(66) 状:感情,情态。义:正义。
(67) 承:承受。
(68) 与:通举。觚:棱角。坚:重。
(69) 张:宽宏大度。华:浮华。
(70) 邴:神情开朗的样子。
(71) 崔:动,一作隺。
(72) 滀(chù又读xū):颜色温和而有光泽。
(73) 与:交接。容与:不急迫。止:归依。德,德行。
(74) 厉:同励,勤勉。似世:同于世俗。
(75) 謷(áo):高大的样子。制:竭制。
(76) 连:深沉。闭:闭口不言。非闲字误。
(77) 悗(mèn):心不在焉。
(78) 以刑为体,以刑罚为本体。
(79) 翼:翅膀。


(80) 知:周知。时:时变。
(81) 循:遵循,据。
(82) 绰(chuò):宽绰。
(83) 丘:山丘。
(84) 一:合一。下同。
'译文'认识了自然的本体,也认识了人的作用,这样的认识才算达到了
最高境界。认识自然的本体,是自然产生的。认识人的作用是,用自己的知
慧所认识的,去保养自己的知慧所不能认识的,使自己能享尽自然所赋予的
寿命而不中途夭折,就是最高的知慧。虽然如此,但是还有问题。认识一定
要有可反映的对象做为条件而后能断定是否正确。而作为认识所反映的对象
的条件则是变化不定的。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自然本体不是人为呢?所说的
人为不是自然本体呢?有了真人而后才能有真理性的认识。什么叫做真人
呢?古代的真人,不预测先兆,不妄自尊大,不谋虑未来,著是这样,有过
而不懊悔,有功而不得意;若是这样,登高不怕,下水不湿,入火不热。只
有认识能达到合于大道的人才可以这样。古代的真人,睡时不梦想,醒时不
忧虑。饮食并不肥美,呼吸则是深沉静然。真人的呼吸用脚跟,普通人的呼
吸用喉咙。被人屈服的人咽在喉头的话说不出来。嗜好欲望深的人,他的天
然本能就浅薄了。古代的真人,不知道喜欢活,不知道厌恶死。出生不高兴,
人死不抗拒,自由自在地离开人间,自由自在地来到人间。不忘天命之始,
不求天年之终,欣喜地接受生,也把死看成回归到自然的道。这就叫做不用
人的心智弃道,不用人的意志助天。这就叫做真人。这样的人,心思安定,
容貌寂静,面额无光;冷清象秋天,温暖象春天,喜怒如同四时变化一样自
然,和万物相处都适宜而不可测知他的规律。圣人发动战争,灭亡了别人的
国家而不失掉人心。雨露滋润万物,不为人有意喜爱,由此可见,有心通达
物情而引以为乐,就不是圣人;有心亲近他人而自以为德,就不是仁人;有
心利用天时而自命为智,就不是贤人;有心分别利害而不能通之于齐一,就
不是君子;有心以行为博得名誉而失掉自己的本性,就不是士子;不行谨身
养亲之道的人,不是卑役的人。象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负石、
纪他和申徒狄等人,都是为别人的操劳而操劳,为别人的安适而求适,而不
是为自己的安适而求适的人。古比的真人,他处世的情志正义而不结朋党;
好象不足而又不承受别人的帮助;举上有棱角而不固执;襟怀开阔而不浮华;
神情爽朗象似喜悦!一举一动象似不得已!内心深沉而面色可亲,德性不急
迫而令人归依;勤勉的行径犹如世欲作为!高大的形象好象不能控制;深沉
不语象似闭着嘴吧。以刑罚为立体,以礼教为翅膀,以智慧为时变,以道德
为因顺本性。以刑罚的本体,杀人也是宽大。以礼教为翅膀,才能畅行于社
会;以知慧为时变,是不得已应付于事务;以道德为因顺本性,说的是有脚
就可以登上山丘。而真人认为他是勤于行走的人。所以,他喜欢的是齐一,
他不喜欢的也是齐一。他以为相同的是一,他以为不相同的也是一。他以为
相同的与天同类,他以为不同的与人同类。天与人是不能相互对立的。这样
的人就叫做真人。
死生,命也
(1)
,其有夜旦之常
(2)
,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
(3)
,皆物之情

(4)
。彼特以天为父
(5)
,而身犹爱之
(6)
,而况其卓乎
(7)
!人特以有君为愈乎

(8)
,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9)
!泉涸
(10)
,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
(11)



相濡以沫
(12)
,不如相忘于江湖
(13)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
(14)
,不如两忘而化其

(15)
。夫大块载我以形
(16)
,劳我以生
(17)
,佚我以老
(18)
,息我以死
(19)
。故
善吾生者
(20)
,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
(21)
,藏山于泽
(22)
,谓之固矣
(23)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
(24)
,昧者不知也
(25)
。藏小大有宜
(26)
,犹有所遁
(27)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
(28)
,是恒物之大情也
(29)
。特犯人之形
(30)
,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
(31)
,其为乐可胜计邪
(32)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33)
。善夭善老
(34)
,善始善终
(35)
,人犹效

(36)
,又况万物之所系
(37)
,而一化之所待乎
(38)

'注释'
(1)命:命定,必然。
(2)夜旦:黑夜白天。常:恒常。
(3)天,自然,规律。
(4)情:常情,本性。
(5)彼:指人。特:只是,以天为父,以天为生人的本恨。
(6)身:自身,之:指代天。
(7)卓:卓绝。
(8)愈,胜过。
(9)真:指道。
(10) 涸(hé):水干。
(11) 呴:吐气。
(12) 濡(yú):沾湿。沫:吐沫。
(13) 相忘:互相忘掉。
(14) 誉:赞誉,称颂。非:反对,谴责。
(15) 两忘:指忘掉誉和非。化其道,同化于大道。
(16) 大块:天然。载:负载,形:形体。
(17) 劳,操劳。生:生命。
(18) 佚:安逸,清闲。
(19) 息:安息。
(20) 善:好事。
(21) 壑(hè):山谷。
(22) 泽:沼泽,湖泊。
(23) 固:牢固。
(24) 负:背。
(25) 昧:通寐,睡。
(26) 宜:适宜,适当。
(27) 遁:逃,亡失。
(28) 藏天下于天下:把天下托付于天下。
(29) 恒物,恒常的事物。大情:本质。
(30) 特,只。犯,通范,模子。
(31) 未始:未曾。
(32) 为乐:得到的快乐,得到的乐趣。
(33) 皆存:与道共存。


(34) 夭:一作妖。
(35) 始:生。终:死。
(36) 效:效法,效仿。
(37) 系:从属,根源。
(38) 一化,大化流行。所待:一切变化所依赖的条件,指大道。
'译文'
死和生是命定的,它有如黑夜和白天的恒常变化,是自然规律。这是不
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都是万物的本性。人们以天作为生命之父,而终身爱
慕它,何况那卓绝的道呢!人们唯独认为只有君主超过自己,而舍身为他效
忠,何况是对待真君的道呢!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
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与其赞
誉唐尧而非难夏染,就不如把两者的是非都忘掉而同化于大道。大自然给我
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
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把船藏在山谷里,把山藏在湖泊中,可以说是牢固了。
然而,夜半三更有力量的人却背它而走,睡觉的人还不知道哩。把小的藏在
大的里面很得当,然而也会丢失。如果把天下藏到天下里就不能丢失了,这
是万物所固有的本质。只要就范人的形体就那么高兴。其实人的形体,是千
变万化而没有止境的,这也值得快乐那快乐的事情是不可胜数的了。所以,
圣人要邀游于物不能亡失的境地和道共存,既乐于少,又乐于老,既乐于生,
又乐于死,人们还要效法它,何况是万物的本根,一切变化所依赖的道呢!
夫道,有情有信
(1)
,无为无形
(2)
;可传而不可受
(3)
,可得而不可见
(4)

自本自根
(5)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6)
;神鬼神帝
(7)
,生天生地;在太极之
先而不为高
(8)
,在六极:下而不为深
(9)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
为老。稀韦氏得之
(10)
,以挚天地
(11)
;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
(12)
;维斗得之,
终古不忒
(13)
;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14)
;堪坏得之
(15)
。以袭昆仑
(16)
;冯夷
得之
(17)
,以游大川
(18)
;肩吾得之
(19)
,以处大山
(20)
;黄帝得之
(21)
,以登云

(22)
;颛顼得之
(23)
,以处玄宫
(24)
;禺强得之
(25)
,立乎北极
(26)
;西王母得

(27)
,坐乎少广
(28)
,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
(29)
,上及有虞
(30)

下及五伯
(31)
;傅说得之
(32)
,以相武丁
(33)
,奄有天下
(34)
,乘东维
(35)
,骑箕

(36)
,而比于列星。
'注释'
(1)有情:实在,有信:真确。有情有信:指客观存在。
(2)无为:没有作为。无形:没有形状。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即《齐物论》中说的“若有真宰,
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3)可传:可以心传。受:通授。
(4)得:内心领悟。
(5)自本自恨:自己产生自己,自为自的根本。
(6)以:而。固存:本来就存在。
(7)神鬼神帝:使鬼和上帝变成神灵。
(8)太极:最高的极限,派生万物的本源。
(9)六极:上下四方,即六合。


(10) 挈(xǐ)韦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11) 挈(qiè):提挈,提举,开辟。
(12) 袭,合。气母:指元气。
(13) 维斗:北斗星。忒(tè):差错。
(14) 息:息止。
(15) 堪坏(pēi):昆仑山神。
(16) 袭:入。
(17) 冯夷:人名,得水仙或野浴于河而死,成为河神。亦称河伯。
(18) 大川:大河。
(19) 肩吾:泰山神。
(20) 大山:大山即泰山。
(21) 黄帝,传说中的帝王,轩辕氏。
(22) 登云天: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山之下,鼎成后,有龙垂于鼎迎帝,帝遂将群臣及后
七十二人,白日驾云乘龙,登天而去。
(23) 颛顼(zhūanxù):古代部落首领,号高阳,黄帝之孙,又称玄帝。
(24) 玄宫:北方宫。玄:为黑色,代表北方的染色。
(25) 禺强:又叫禺京,水神名。
(26) 北极:北方极地。
(27) 西王母:居海涯的神人。
(28) 少广:山名。
(29) 彭祖:相传颖硕的玄孙,长寿八百岁。
(30) 有虞,指舜。
(31) 五伯(bà):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宋襄。
(32) 傅说(yuè):人名,原为奴隶,后殷高宗任用为相。
(33) 武丁:殷高宗。
(34) 奄:才。
(35) 东维:星宿名。
(36) 箕尾:星名。
'译文'
道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无为无形的;可以心传而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
而不可以认识;自己为本,自己为根。没有天地之前;从古以来就存在了;
使鬼帝变成了神灵,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不算高,在六极之下不算低,
生于天地之前不算久,长于上古之前不算老。稀韦氏得到它,用它开辟天地;
伏戏氏得到它,用以合阴阳元气;北斗得到它,就能永远不错星位;太阳和
月亮得到它,就能终始运行不息;堪坏得到它,用以合于昆仑;冯夷得到它,
用来游历大河;肩吾得到它,就能进住太山;黄帝得到它,就能登上云天;
颌硕得到它,就能进住玄宫;禺强得到它,能站立在北极;西王母得到它,
就能坐守少广山上,不知道它的开始,不知道它的终了;彭祖得到它,上从
有虞,往下活到五霸时代;傅说得到它,用以辅佐武丁,才统治天下,他死
后乘着东维星,骑着箕尾星,与众星并列在一起。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
(1)
:“子之年长矣
(2)
,而色若孺子
(3)
,何也?”曰:
“吾闻道矣
(4)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
(5)
?”曰:“恶!恶可!子非
其人也
(6)
。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
(7)
,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


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8)
!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
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
(9)
,而后能外天下
(10)
;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
日,而后能外物
(11)
;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
(12)
;已外生矣,
而后能朝彻
(13)
;朝彻,而后能见独
(14)
;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15)
;无古今,
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16)
。杀生者不死
(17)
,生生者不生
(18)
。其为物,无不将

(19)
,无不迎也
(20)
;无不毁也
(21)
,无不成也
(22)
。其名为撄宁
(23)
,撄宁也
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

(24)
,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
(25)
,洛诵之孙闻之瞻明
(26)
,瞻明闻之聂许
(27)
,聂许闻之需役
(28)
,需役闻之於讴
(29)
,於讴闻之玄冥
(30)
,玄冥闻之参

(31)
,参寥闻之疑始
(32)
。”
'注释'
(1)南伯子葵:人名,即南伯子綦。
(2)子:你。
(3)孺子:小孩。
(4)闻道,学道。
(5)道可得学邪:道可以学吗。
(6)子非其人也:你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