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25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 >

第9章

325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第9章

小说: 325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管、科学/学术权威、文化/艺术名流等,由政界或高级文武官员途径进入上层的则更是俯拾皆是。现在人们很难再像19世纪那样以谋取财富的手段来区分上、中阶层——在19世纪,大土地所有者可说是都属于上层,工商业则大多数属于中层。20世纪的变化则很大,收入的方式和社会经济地位发生分离,“上层”这个概念与土地乃至资本都不一定有直接联系;收入最高的人中,可以有体育与艺术界的超级明星——当然我们不一定因为收入高就一定跻身于“上层”之中。    
    英国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则依然存在着一道无形的沟壑。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家庭用具也进入普通工人家庭,因此从消费角度看,工人与大多数中产阶级的差距已经不大了,但一个中产阶级成员仍可以把自己和工人区分得很清楚。70年代有一位伦敦中产阶级妇女曾这样说:“人总是不一样的,即使有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钱,还是不一样。我们的心灵要比工人阶级充实,因为我们读书。”而早在1949年,一位政府女职员就这样说:“收入有一点关系,但现在已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很多工人阶级成员比下层中等阶级工资还要高,而很多上层阶级的‘新穷人’拿的钱还不如他们。”但她说中等阶级有这样一些特点:在一个小型私立学校念过书,有一个“中等阶级职业”,“住在中等阶级街区”,由于有这些特点,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区别就很明显。应该强调,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中等阶级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在20世纪,人们对阶级的意识仍旧非常强,但阶级间的界线却日渐模糊,财产和收入的方式都不再是阶级的明显标志,人们越来越强调一些非经济的因素——文化因素。近些年来,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国也不可以避免地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传统而保守的英国人,心态也在逐渐变化。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开始取代单一的文化价值体系,这无疑将对英国社会注入新鲜血液,英国的阶级及其文化认同也将因此而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法国 不谈阶级一谁是法国的中产阶级(1)

    提起法国,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巴黎,艺术之都,时尚之源,她精致的物质生活,考究的行为举止,优雅的艺术品位,多少年来一直都是人们所推崇与竞相模仿的榜样。那一份精致中透出的优雅与从容,正是独具法国特色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有人说,中国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哈日”、“哈韩”的新人类乃至新新人类,与早几年出生的“哈美”一族,说到底,都逃不过小资与伪中产的嫌疑。因为,当一个人的品位、见识以及财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他的目光就会转向欧洲,转向时尚之都巴黎,成为“哈法”一族。男人会对法国葡萄酒如数家珍,会欣赏法国电影、读杜拉斯或者罗兰·巴特;女人的日常必备品会包括夏奈尔香水、路易·威登手袋、克里斯汀·迪奥时装等;他们向往的是聆听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沐浴枫丹白露的阳光,凝视蒙娜丽莎的微笑,当然还少不了的,是去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坐坐,遥想一番当年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们的雅香余韵……    
    其实今日为许多中国人所向往的美国,早年同样也曾是法国文化的崇拜者。早在1830~1840年间,法国贵族式中产阶级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就得到美国中产阶级的热烈追捧。当时美国一本发行量高达15万份的流行妇女杂志《女士手册》(Godeys Ladys Book),其基本内容就是向读者提供法国文化的样本。它以小说、诗歌、短文、菜谱、音乐、书评以及大量的道德观察与说教等形式,告诉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士们如何保持家庭的舒适、整洁,如何才能具有优雅的举止,什么样的法国物品才会使你更具女人味……一位美国作家这样描述当时的这种潮流:“所有的人都做过欧洲旅行,都竭力模仿他们在大西洋彼岸所见到的那种独一无二的风度。”Sherrer;Grace Bussing,“French Culture As Presented to MiddleClass America By Godeys Ladys Book 1830~1840”;American Literature;资料引自网站:EBSCO Publishing法国文化究竟何以赢得世界各国人们的青睐?这与其中所体现的贵族精神及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法国资产阶级与中产阶级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要在这一点上有个清楚的认识,我们必须对法国中产阶级产生、发展的历史有所了解。    
    一谁是法国的中产阶级?    
    在某种意义上,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中产阶级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法国出现,不过那时还没有“中产阶级”这一称谓,只有一个更笼统的称号:第三等级(Third Estate)。“阶级”一词由重农主义者在18世纪中期率先使用,着重强调各群体不同的经济功能,也开始突出了职业的因素;此前的order或estate,着重的则是身份的确认。Pilbeam;Pamela M,The Middle Classes In Europe 1789~1914: France;Germany;Italy and Russia (London:Macmillan;1990);p3是马克思最先提出middle class一词,用来描述社会变迁时期出现的新兴群体:“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59页。1789年之前的法国社会是一个身份社会,阶级结构并不十分明显,在教士、贵族与第三等级这三个身份等级中,占总人口3%的教士与贵族属统治阶级,此外97%的人口全是第三等级。关于大革命前夕法国经济状况的内容,得益于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这个第三等级并不等于法国的中等阶级,只是包括了中等阶级。托克维尔把第三等级做了大致的划分:“最有钱的商人、最富足的银行家、最干练的工业家、作家、学者同小农场主、城市小店主以及耕种土地的农民一样,均成为第三等级的一部分。”所以他认为,仅在第三等级内部,就存在自己的贵族,它包含了一个民族的所有成分。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第287~288页。    
    在这样一个性质复杂、数量庞大的第三等级中,农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富裕农民又超过10%;农民之外还有landowner、rentier、bourgeoisie等标示身份的称谓。Bourgeois一般指第三等级中拥有财富与团体地位的那一部分人,它可以指示某些社会、经济和文化态度与功能,但并不具备职业色彩,说一个人为bourgeois,对他的工作没做任何说明,他可能是公务员、作家、专业人员、商人、银行家、工业家或学者,也可能是只靠乡村或城市财产及金融投资的收益来生活的食利者。Pilbeam;op cit;pp3~4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在政治上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第三等级,包括银行家、船主、商人、工场主等在内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却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大革命之前,法国经济中占绝大多数的虽仍是分散的手工工场和个体作坊,但已有大型冶金与煤矿企业514家;奢侈品工业和纺织业如巴黎的化妆品、服装、家具、工艺品等,也都在国外市场上享有盛誉。金融业尤为发达:18世纪,巴黎已有银行60余家。富裕资产阶级在巴黎的罗亚尔宫花园、爱丽舍大街等地建造富丽堂皇的宅邸,并广有房地产。著名社会主义史学家饶勒斯说:“接近1789年时,巴黎资产阶级是市内财产、生产与消费的最高主宰者”,“除去几百家名门显贵外,连贵族本身也沦为资产阶级的房客”。吴于廑,同前引书。因此他们要求政治上的更多权利与自由,要求自身社会地位的切实提升。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可以说就是第三等级力量的增强而导致的一种结果。这些新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并非与传统封建贵族毫无瓜葛,因为其中一些人原本就是贵族,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他们占有相当的股份,甚至皇室的王子也在工业上有投资。Pilbeam;op cit;p31法国大革命,正如托克维尔所说,“实质上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在政治制度范围内,它并不想延续混乱……而是要增加公共权威的力量和权利”,其目的是“要变革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社会结构”。托克维尔,同前引书,第59、48页。它表明了资产阶级开始在法国政治上崛起。    
    那么,bourgeois是否就是今天的middle class呢?两者最初的起源并不相同,在使用上开始时也存在差异,只是在后来才渐渐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一致。Bourgeois最早在11、12世纪出现,是对城市自由民的称呼,指拥有一定法律特权的非贵族的城市上层市民;后渐指在王室税收上享有特权的部分群体。自17世纪后期,bourgeois就有了“城市居民”的含义,后来又有了两种新的意义:在工人眼里是老板;在宫廷及其他上流社会人士眼里是缺乏教养的人。因此,bourgeois是一种身份的表示,它暗示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欠缺与否定,一个人被这样称呼就意味着你不是什么(如绅士、贵妇、工人、廷臣等),而且在某些方面举止可笑,它实际上表明了主流社会对向上攀爬的资产阶级的嘲弄态度。Maza;Sara,“Luxury;Morality;and Social Change: Why There Was No MiddleClass Consciousness in Prerevolutionary France”;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69 (June 1997), pp199~229莫里哀在《贵人迷》(Le bourgeois gentilhomme)中就塑造了茹尔丹(Monsieur Jourdain)这样一个文学形象;作为布料商的后代,茹尔丹先生一心想购得贵族身份,为此闹出很笑话,最后只落得人财两空。以金钱购得贵族身份几乎是法国新富们的一种风气,但在真正的贵族眼里,这些新贵族本质上仍是平民,脱不了原来出身的粗俗鄙陋之气。托克维尔,同前引书,第77~78页。甚至到了1830年代,资产阶级的地位开始确立并逐渐得以巩固的初期,形容某个人的风度、谈吐时还可以bourgeois一词来达到贬损的目的。    
    


第三部分:法国 不谈阶级一谁是法国的中产阶级(2)

    在“人可变富,但必须生来就贵”的法国,拥有财富的bourgeois越是无法得到上层社会认同,越是有着浓厚的贵族情结,贵族所拥有的特权令第三等级看到了“飞黄腾达的可能性”,同上引书,第292页。为了获得地位与声望上的肯定,他们转向奢侈品的消费,以彰显自己的财力,获得某种心理上的补偿。这一风气早在18世纪初法国城市中等家庭中就已经开始突出。中国古人所说的“富润屋”看来是天下的通理。首先是室内装饰迅速兴盛,色彩艳丽的墙纸与织物开始覆盖在墙壁上,镜子、时钟、油画、塑像这些曾经作为财富象征的物品,此时也如雨伞、鼻烟壶和书籍一样普遍起来。变化最显著的莫过于服装,几乎每个摆脱了贫困线的人都有了更多的衣服,妇女尤其如此。她们衣橱里的衣服成套地增加,外衣的质地与款式也千变万化:棉与丝绸代替了羊毛制品,明亮柔和的色彩也让人随心所欲。服装已经很难像以前那样能让人们判断出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它越来越成为个人趣味与时尚的象征。Maza;Sara,op cit;pp199~229Bourgeois与经济财富的联系较之以往更加紧密,1789年的革命又给bourgeois增添了政治色彩。大革命之前法国社会固有的身份如“贵族”、“资产阶级”(bourgeois)与“无套裤汉”(sansculottes,指激进的巴黎市民,主要为小手工艺者、小商贩、小店主及一些富人)等,在革命期间转而成为一种政治标语。Pilbeam;op cit;pp3~4不过很难说此时他们已有了明显的阶级意识。按照马克思对阶级的定义,一个不能意识到自身与其他群体的冲突,不知道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团结起来的群体,只能是一个自在的阶级而不是自为的阶级。所以,在马克思那里,处于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中间阶级,最终将分化为两大阵营而不再存在,中产阶级因此也没能成为马克思研究的重点。Vidich;Arthur J,ed;The New Middle Clas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5),pp18~20    
    19世纪,新兴行业的兴起及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使中下层国家公务员、领薪水的管理者、监工以及其他的资本主义的工作人员队伍迅速增大,bourgeois一词与老中产阶级群体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已不足以充分说明社会结构变迁的新状况,middle class被用来说明这一新的劳动群体。两词后来开始交互使用,只是在地位、职业与财富的等级排列上采用更细致的划分时,人们用bourgeois暗示拥有更高资本与社会地位的人,以middle class指那些拥有资本较少的人,特别是工业化初期依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那些新兴职业的从业人员,即白领劳动者。相对而言,法国人更喜欢使用前者而不是后者。    
    早期的法国资产阶级或曰老中产阶级成分颇为庞杂。工商企业主(其中大部分也是地产主),政府官员,各种专业人士如律师、医生、工程师、教师等,级别不高的公务员及军事战斗人员,以及那些处于社会等级底层的群体,如下层中产阶级的小商人、小店主与手工艺者等,所有这些人共同构成了法国早期中产阶级的队伍。在这些人中,企业主、资产阶级的地产主、专业人员、国家高级公务员群体的bourgeois特征更为明显;1830年后增长较快的小店主及那些小的、非独立性的群体,如手工艺者、一般公务员及其他的白领职员等,在地位、职业与财富的等级上,他们要略逊于前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服务于公用事业部门、处于社会中层偏下地位的公务员、医务人员、社会服务机关人员、技术员和初级工程师等各个“中产阶级”群体,更是保持了持续不断增长的态势。1975来以来对法国劳动人口结构进行的分析研究显示,白领职员和工人队伍一直稳定在60%左右,工薪阶层中的中层和上层分子的人数正在增加,工人的数目则呈下降趋势:1969年时,工人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占40%,而2000年时只占30%多一点。如果以此推算,再过30年,法国将不存在工人。丁骥千:《法国社会阶级差别的重现》,北京:《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7期,第18页。    
    企业主是法国老中产阶级中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性的群体,也许与一部分原先的贵族也成为企业主有关,这些人承认传统的社会认同,让自己的孩子接受经典的教育,并鼓励自己的子女进入专业领域;不能简单认为他们是新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代替了传统的封建贵族。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清楚的是:往往是贵族(无论其贫富),而不是中产阶级,常常蔑视商业,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为其他群体所模仿的文化准则;Pilbeam;op cit中产阶级追随其后。    
    


第三部分:法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