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2006年第6期-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易莎获简明图书奖
据哥伦比亚《时代报》2006年7月17日报道,西班牙女作家路易莎·卡斯特罗以长篇小说《第二个女人》获得由西班牙塞伊克斯·巴拉尔出版社主办的2006年度简明图书奖,奖金为3万欧元。简明图书奖始办于1958年,“目的是鼓励年轻作家参加当今欧洲文学的革新运动,展示文学新人的文学才华。”
路易莎·卡斯特罗1966年生于西班牙卢戈省福斯镇,1984年出版首部作品《最后的英雄业绩》,1986年以《阉人的诗》获伊佩里翁诗奖,两年后发表诗集《大扫除与大扫除》。1988年又出版《小板块》和《活生生的人》,并以《炮兵的习惯》获第六届胡安·卡洛斯国王诗歌奖。其后转向小说创作,相继出版长篇小说《床绷》(1990)、《黄热病》(1994)、《灰水的秘密》(获2001年阿索林奖)、《和我父亲一起旅行》(2003)。此次获奖的《第二个女人》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是加斯帕尔·费雷和胡利亚·巴雷拉,前者是一位57岁的艺术批评家,出身资产阶级家庭,是个十分成熟的男人,后者是一个即将满26岁的女作家,家庭出身卑微。小说讲述的就是这两个年龄相差悬殊的人物的爱情故事,也是关于青春和老年、怨恨和妒忌的故事。
(学文)
约翰逊非虚构类大奖揭晓
据英国《卫报》6月30日报道,塞缪尔·约翰逊非虚构类大奖的2006届得主已经出炉,美国学者詹姆斯·沙皮洛(James Shapiro)凭借其关于莎士比亚的著作《1599年》以黑马姿态从入围名单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并拿走3万英镑奖金。
塞缪尔·约翰逊奖由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主办,是英国境内最重要的非虚构类年度图书奖。评奖范围涵盖传记、旅游、科普、艺术和时政类图书。只要以英文写作,并在英国出书的任何国家的作者,均有资格获奖。
此次获奖的《1599年》是多年来关于莎士比亚的书籍中的佳作。书中描绘了莎士比亚在环球剧院第一年的生活图景。该书生动地记录了剧院里的生活以及伊丽莎白时期大众对于伟大剧作的渴望。评委会主席温斯顿赞扬《1599年》一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英国文学与文化史上最伟大且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莎士比亚。评委们一致同意授予此书最高奖项。
(左亚琴)
人物
品特重返舞台
品特出演的《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10月在伦敦的皇家宫廷剧院上演,品特以此剧迎来了他76周岁生日(10月10日)。对这位诺贝尔文学桂冠获得者的生平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品特最初是以演员起家的。中学时代的他就在学校的戏剧演出中出演一些重要角色。在其整个戏剧创作生涯中,品特始终没有放弃表演。他不仅在自己的戏剧作品扮演角色,而且还不时地在其他剧作家的作品中露面,甚至在一些电影作品中出任角色。
这次品特是在与病魔进行殊死的抗争之后,才重返他所喜爱的舞台的。2005年品特被诊断出患有喉癌,这个病魔差一点就夺取了他讲话的能力,而这一点对戏剧演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受到疾病的严重威胁,品特重返舞台的心情还是非常迫切的。这一次他是在贝克特的剧作《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中扮演主角。导演伊恩·里克逊说:“我显然意识到哈罗德的健康问题,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决心一起合作来上演这出戏剧。他的妻子安东尼娅·弗雷泽曾说过,她将组成一帮人来促成这件事情的发生。而这一帮人有我和她组成。”
(邓中良)
马利亚斯当选皇家学院院士
据西班牙《世界报》2006年6月30日报道,西班牙皇家学院6月29日召开院务会议,与会者首轮投票即一致选举西班牙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作家哈维尔·马利亚斯为皇家学院院士。他是在前皇家学院院长费尔南多·拉萨罗·卡雷特尔逝世后,为补缺而被推荐当选院士的。皇家学院秘书吉列尔莫·罗霍指出,“学院对马利亚斯的当选十分高兴,因为他是一位大作家,在不少国家都很知名。”萨尔瓦多尔特别指出他的“文学品格”和其作品的“威望”不同一般,他的小说特别是《明天在战斗中想着你》“非同寻常”。
哈维尔·马利亚斯1951年9月20日生于马德里,曾攻读哲学和文学,一度在牛津和马德里的大学执教。17岁时出版长篇小说《狼王国》。其后陆续出版《时光的黑背》、《当代不朽时》、《幽灵的生命》、《多情善感的人》、《所有的心灵》、《那么洁白的心》、《过去的激情》、《有时一位骑手》、《昨天你的面孔》、《我将被训练成罪犯》等许多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当他被选为院士时,他还在创作他的三部曲的第三部《明天你的面孔》,前两部为《发热与长矛》(2002)和《舞蹈与梦想》(2004)。他的作品已被译成至少34种外国文字,在44国家出版,印数达500多万册。其作品在本国和欧美多次获奖:西班牙皇家学院法斯滕拉斯奖、法国费米那优秀外国小说奖、马德里市奖、罗马英拉维亚奖、国家翻译奖等。
(西文)
纪念
纪念伊卡萨诞生100周年
100年前的7月10日,厄瓜多尔著名土著主义小说家兼剧作家豪尔赫伊卡萨诞生在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里,青少年时代在亲戚的庄园里度过,土著居民的困苦生活和不幸遭遇对他后来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深刻影响。
伊卡萨一生致力于演艺活动和文学创作。他曾做过演员,随剧团在祖国各地巡回演出,同时从事戏剧创作,出版了《闯入者》(1929)、《无题喜剧》(1931)、《为了老人》(1931)等多部剧本。之后又写了小说集《山上的泥巴》(1933)、《六篇故事》(1952)和《昔日的故事》(1960),长篇小说《瓦西蓬戈》(1934)、《做头》(1935)、《丘罗们》(1937)、《眼花缭乱的半生》(1942)和《自传体三步曲》、《被逮住的人》(1972)。生前曾任驻阿根廷文化参赞和厄瓜多尔国家馆馆长。他最重要的代表作《瓦西蓬戈》强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土著居民的事实,被称为厄瓜多尔文学的顶峰之作。
为了纪念伊卡萨百年诞辰,厄瓜多尔文化界除了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外,还出版了伊卡萨不曾面世的四个剧本:《鞭子》、《照他们的愿望办》、《是谁?》和《没有意义》。纪念活动的组织者、作家曼努埃尔·埃斯皮诺萨认为,“伊卡萨是印第安民族斗争的先驱,”他终生致力于暴露剥削阶级的罪行,为土著居民伸张正义。
此外,在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和西班牙,文学界也举行了不同规模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名作家的文学成就和斗争的一生。
(厄文)
新著
秘鲁出版《国际爱情诗选》
一部由秘鲁诗人和批评家圣地亚哥·里索选编的《国际爱情诗选》2006年7月中旬在秘鲁出版,出版者是马马利亚信息与文化协会所属的阿莱霍出版社。据委内瑞拉《文学大地》杂志介绍,诗集共选收当今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巴西、厄瓜多尔、巴拿马、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墨西哥、委内瑞拉、古巴、葡萄牙、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和突尼斯等18个国家的121位诗人的诗篇。
《文学大地》报道称,入选诗人有智利的劳尔·苏里塔、路易斯·阿里亚斯·曼索和豪尔赫·埃切维里,哥伦比亚的孔苏埃洛·埃尔南德斯,西班牙的胡斯托·豪尔赫·帕德隆,意大利的特伦齐奥·福门蒂和加埃塔洛·龙戈,墨西哥的恩里光塔·奥乔亚,秘鲁的豪尔赫·爱德华多·埃耶尔松和圣地亚哥·里索,葡萄牙的若安·塞维瓦斯等。
诗集初版印数为一万册。马马利亚协会主席圣地亚哥·里索指出,“这是秘鲁,也许是整个拉丁美洲出版的第一本爱情诗集,是一本多国的、多文化的、全球性的诗选。在这些诗篇中,爱情是最重要的主角,而爱情是国家间、大陆间、民族间和多种语言间唯一的和首要的情感。”
(秘文)
克莱顿将推出新作
美国著名畅销小说作家迈克尔·克莱顿将于11月28日推出最新作品《下一个》(Next)。此书的出版商哈柏柯林斯出版社将以精装本、有声本、大号字本和电子书的形式,在全球同步推出该书的英文本。据称,此书是一部未来派风格的惊悚小说,它将读者带进基因这一科学领域,其内容涉及顾客自己设计所需宠物、改变家养水族箱里宠物鱼身上的条纹等有关用基因改变人们生活这一题材,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提出了挑战。该出版社宣布此书首印200万册。
(牛牛)
其他
《白领魔女》搬上银幕
《译林》2004年增刊上刊登的美国畅销小说《白领魔女》(The Devil Wears Prada,译林出版社随后出版有单行本《穿Prada的女魔头》)已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成电影。该片自6月30日在纽约首映以后,票房一路飘红,光在美国就突破了1亿美元。
影片讲述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孩子安德里亚机缘巧合地进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社,并给他们的总编当助手。然而好景不长,安德里亚很快发现她的工作简直就是噩梦:这个女总编米兰达在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的同时,还令人发指地剥削这个可怜女孩子的劳动力!
老牌明星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片中扮演那位令人生厌、盛气凌人的女总编,安妮·海瑟薇则在片中饰演总编的助手。尽管斯特里普在片中将这位女总编演绎得非常到位,但她表示,自己不喜欢扮演这么一个古怪的角色。斯特里普抱怨说,这个角色冷冰冰的,在片中备受冷落,这是她从影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小林)
《霍乱时期的爱情》将搬上银幕据美联社6月16日发自墨西哥城的消息说,哥伦比亚桂冠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著之一《霍乱时期的爱情》,将搬上银幕,可望于2007年与观众见面。
这部小说充满了细节和故事,但是只有三个主角:妇人费尔米拉和分享她生命的两个男人,即与她生活了50年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及倾慕她一生而最后成为其情人的阿里萨。西班牙演员哈维尔·巴尔德姆将担纲影片的男主角,他将使阿里萨重生,因为他追求费尔米拉50年,最后在乌尔比诺医生死后而如愿。
尽管加西亚·马尔克斯起初拒绝使他的作品改编为电影,但制片人斯科特·斯坦多夫终于说服了他,使他改变了初衷。奥斯卡奖获得者罗纳德·哈伍德将负责脚本,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将监督脚本的进展情况。据《人民》杂志透露,迈克·纽厄尔被选为导演,影片今年开拍,预计在中美洲与南美洲选景,2007年上演。
(凤川)
《香水》被拍成电影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 Suskie,1949-),是德国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香水》自1985年出版以来,以离奇浪漫的情节、神秘邪恶的人物和生动流畅的叙述,连续9年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已被译成42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超过1500万本。而在中国大陆目前也有3个译本。现在这部小说已被导演汤姆·提克威改编成电影,该片被认为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影片。
在这一部奇特的小说里,聚斯金德清晰而又惊心动魄地讲述了一个天才凶手的故事。主人公是18世纪中期出生在巴黎的一个私生子,他被母亲遗弃在一个臭水沟旁,后来被孤儿院收留,取名格雷诺耶。生性内向、沉默寡言的格雷诺耶自己缺乏体香,这让他非常嫉妒憎恨其他孩子。但他却有着超出常人的灵敏嗅觉,对香味极度敏感。在巴黎的培训期间,他几乎自学成为了天才的香水发明大师,几年后在法国香水小镇格拉斯开始实施一项秘密而卑鄙的工作。在自己孩子般天真的掩饰下,格雷诺耶秘密谋杀了25个美丽的少女(影片中降到了13个),为的是从她们体内提炼终极香味精华,然后像炼金术大师一样,使用人工保存了尸体,提取她们身上特有的香味,最后制造出令全城痴狂的香水。无论谁闻到这种香味都会感觉愉快而醉人,会让人产生一种性爱的美妙幻觉。这是一种赋予人们驾驭他人力量的香水,也是最终将他送上断头台的香水。
这是一部文艺惊悚片,一个黯淡的童话故事,一本颇具吸引力的小说。不过,这本书也一度被认为是无法拍成电影的。很多好莱坞著名导演都曾断言,贯穿小说的对香味细致入微的描写无法转化为画面,而且特立独行的作者聚斯金德本人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出售拍摄权。即使某些导演有兴趣把它搬上银幕,却无一列外地在聚斯金德那里碰了钉子,这一局面几乎持续了20年。最后,固执的德国著名制片人伯恩德?埃辛尔凭借他对电影素材的灵敏嗅觉,几年前就嗅到了《香水》的气味,传闻说他用1000万欧元买下了拍摄权。导演汤姆·提克威曾经执导《罗拉快跑》,是德国青年一代最成功的导演之一。扮演深不可测的天才格雷诺耶角色的是英国26岁戏剧演员本·威绍。《香水》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一部德国影片,制作成本约5000万欧元,2006年9月7日该片在慕尼黑完成了全球首映。
(齐快鸽)
莎剧第一对开本拍出高价
2006年7月13日英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一本书,莎剧第一对开本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2;808;000英镑的高价拍出,打破了英国拍卖史上书籍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竞标成功的是英国西蒙·费彻珍稀书籍公司。
这部剧本集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1616年莎士比亚逝世后,他的两位前同事收集了他的36部作品,于1623年出版了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剧集》,后人称其为第一对开本。书中36个戏剧中,有18部作品之前从未印刷出版过,这包括:《麦克白》、《第十二夜》和《暴风雨》等。因此,如果没有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剧集》,后人将不能欣赏到莎士比亚的这些精彩剧作。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剧集》当年共印刷了750本,只有250本保存至今,而完整版本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剧集》仅幸存大约40本。当年该书出版时的售价是20先令,而如今却以280多万英镑的高价拍出,可见名家古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价值连城,这也是虽然价格高昂,收藏家们仍愿倾囊而出的原因。主持这次拍卖的彼得·塞利表示,顺利成交这本意义非凡的古书是件非常令人愉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