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020-一路寻欢 >

第15章

1020-一路寻欢-第15章

小说: 1020-一路寻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语堂是名扬海内外的一代文豪,毕生“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后人洋洋洒洒留下三十卷巨著。当他历尽沧桑回首往事时,蓦然发现正是坂仔的青山、绿水、蕉林默默地滋养了他的生命和精神。    
    林语堂的童年生活基本上是在坂仔和天宝(位于漳州芗城区)度过的。我们吉普车队选择在坂仔露营就是为了感受这位文学大师曾有过美好的人生体验。趁着天色未暗,在花山溪畔找了一片空阔的草滩扎营。清澈的花山溪对我们来说,只是一条普通的溪流,可是对于当年林语堂来说却是通往外界的惟一通道。他在《少之时》一文里写道:    
    我每由本村到厦门上学,必须在江中行船三日,沿途风景如画,满具诗意。如今有汽船行驶,只需三小时。但是我从不悔恨那多天的路程,因为那一年或半年一次在西溪民船中的航程,至今日仍是我精神上最丰富的所有物。    
    让我们庆幸的是,现在从厦门到坂仔不过两小时的车程。百年变迁,让人唏嘘不已的何止是道路的改变!    
    本来清寂的花山溪畔,今夜多了一座野营者的临时村落。大伙儿搭完帐篷后,砌石为灶烧烤自己带来的食物。善待了自己的肚子,有的跳入清溪洗濯,有的坐在草地上看满天的星斗,这些星斗其实在城里找个山头也可以看到,可是人一住在城里,心灵上与大自然就有了无形的藩篱,仿佛无法与星月坦然面对。此时我听着水声、蛙声、香蕉林中的蛐蛐声,遥想当年林语堂先生曾在这里做着缤纷多彩的梦,别有一种亲切在心头。他在老年时曾这样回忆过:    
    在我一生,直迄今日,我从前所常见的青山和儿时常在那里捡拾石子的河边,种种意象仍然依附着我的脑中。它们令我看见文明生活、文艺生活和学院生活中的种种骗子而发笑。童年时这种与自然接近的经验,足为我一生知识的和道德的至为强有力的后盾……如果我会爱真、爱美,那就是因为我爱那些青山的缘故了。    
    次日清晨醒来,我们从容地品味着坂仔云雾缭绕的青山,石鼓山下的荔枝林在晨光里鲜翠欲滴,面溪而立的客家土楼正炊烟袅袅。帐篷边上就是一片香蕉林,这可是中国名蕉的绿色生产基地。据说坂仔人一说起香蕉,语气中就会流露出父母夸孩子的骄傲。每年5亿元的香蕉成交额,使坂仔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蕉集散地之一。看来“中国香蕉之乡”的称号,对于坂仔来说意义非同小可。遗憾的是,昨夜没有雨,否则就可以“留得蕉叶听雨声”了,那是何等的诗意啊!    
    正当我们收拾行装,准备拔营归去时,有一个清纯可爱的初中女生来采访我们这些露营者,于是,大家推选我接待这位小记者。她十分诚恳地拿出一篇作文让我提意见,看到她的好学,就明白坂仔这样偏僻的地方为什么会出林语堂这样的文豪了。    
    距坂仔数十公里外的天宝镇建了一座林语堂纪念馆,这里至今仍存有四处遗址:一是林语堂父母的墓地;二是林氏祖厝;三是他童年嬉戏的百年荔枝树;四是他生前赠资捐建的池塘。纪念堂就坐落在天宝的万亩蕉海中。天宝与坂仔有着惊人相似的土壤,天宝香蕉与坂仔香蕉齐名,且有1200多年的培植历史。也正是这样肥沃的土壤给林语堂以生命的滋养,使他成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文学大师。    
    旅行提示:    
    从厦门出发到平和县坂仔镇,要途经漳州,一百余公里的路程,田野风光明媚迷人。坂仔镇周围有很多客家土楼群,形态各异,值得观赏。距坂仔镇二十多公里有灵通岩,奇岩怪石,佛寺香火缭绕,常有善男信女来此膜拜。    
    


城韵乡音乡间宫殿

    无论怎么看白礁慈济宫仿佛都不应该坐落在一个村庄里,因为它的皇宫式的建筑架构,精美得令人咋舌,一瞧就明白那是花了好多银子建起来的殿堂。在宋代,它相当于国家的重点工程。将这样奢华的宫殿建在闽南一隅(今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是因为这儿出了一个神医吴本(音滔)。他本来也只是乡间郎中而已,因医好了皇帝母亲的病,才获得崇高的荣誉。天圣九年(1031年),宋仁宗之母乳疾,太医医治无效,吴本应征入诊,施针灸,处良方、敷草药、服丹丸,终奏奇效。两年后,漳州、泉州一带瘟疫猖獗,病死许多人,一时田地荒芜,一片凄凉,吴本带领徒弟,四处救治,活人无数。    
    这样有功于朝廷,又恩泽乡民的高尚名医,其精神当然值得全国人民学习。先是乡人在吴本死后,塑肖像于白礁龙湫庵祀之。到了绍兴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为报吴本治先祖乳疾之恩,动用国库,任命钦差大臣率领京城的艺人工匠到白礁,依照皇宫建筑,改建龙湫庵为慈济宫,并赠“慈济”匾额。“闽南故宫”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慈济宫前殿大门绘有太监图案,是全国罕见的门饰。估计是吴本救了皇太后的命,皇宫才特许太监为神医守门。前殿门廊侧壁有一石雕,怎么看都很别扭,原来是人面狮身,狮子脸部浓眉大眼,鼻子和嘴也与人无异。这样的“中国人面狮身”浮雕在泉州一带也出现过,很令当地人疑惑。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白礁距泉州只有一百多公里,而在宋代泉州乃开放港口,出现过不少土洋结合的事物,文化艺术的融合在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据管理人员介绍,白礁慈济宫之所以能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宫内有六件国宝级文物:一是正殿石阶下的祭坛献台边缘的飞天仙女石雕,乃建宫时的原物,工艺精湛,造型大方;二是明成祖皇后所赐的“国母狮”;三是保生大帝生前炼丹煎药用的青铜香炉;四是正殿门廊清嘉庆年间台南县白礁后裔捐赠的十根青石雕蟠龙石柱;五是竹叶联石雕“慈心施妙法,济众益良方”和“保我德无量,生民泽利长”,一笔一画都是竹叶,在书法上独具创意;六是正殿顶棚没有用一根铁钉的斗八藻井。在十分偏远的闽南乡间,这些宝物经千百年依然幸存,惟一可以理解的是,当地人世代都对吴本充满敬仰之情。    
    这样浑厚的情感就像宗教一样,与身体和灵魂同行。即使漂泊异乡也要随身带着,并且晨昏膜拜着。明末清初,郑成功征战台湾,其部属中的白礁人也将对吴本的爱和信仰带到了台湾。他们在当地克隆了一座又一座白礁慈济宫,至今已有200多座。他们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都融化到对一代神医的信仰崇拜中。即使在海峡两岸互相隔绝的日子里,他们也年年到海边遥拜大陆祖宫。如今白礁慈济宫每年都要接待数以千计的台胞,“上白礁”谒祖祭典已经成为血脉亲情的年度检阅。    
    慈济宫旁有“节孝坊”,清朝所立,如今已为民居所包围。慈济宫殿门两侧的“二十四孝”石雕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缺,这是否暗示着什么,游人不得而知。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吴本的爱心,人类的爱心都应该不会过时吧。    
    旅行提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礁慈济宫,距漳州市区40公里,与厦门海沧开发区为邻。宫内祀宋代民间名医保生大帝(即吴本)的开基神像,是闽台一带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    
    白礁附近有一座文圃山,值得顺道一游。文圃山上有南北朝建造的观音寺。据说,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太子李忱随高僧断济禅师云游至此。喜此间山幽林密,石棱泉冽,就解衣入桥下畅浴,暑气全消。后人喜拍马屁者将唐太子入浴处叫“龙池”。于是,文圃山又有龙池岩之名。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同安当主簿时,曾在此建“玉屏讲堂”,影响极广,盛时共有书舍九十九间,依山而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玉屏讲堂”后易名为“华圃书院”,成为古代闽南著名学府。    
    


城韵乡音休闲武夷

    一    
    江河往往由于承载太多人类的重托而显得混浊老态,溪流则透亮无邪,活泼无忧,宛如未谙世事的孩童,从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整天陷于尘嚣之中的成年人心中几乎都有一条澄澈清凉的溪流,作为梦幻般深情的寄托。这条心灵的溪流,或许是故乡村旁畅泳过童贞的小溪,或许是姨妈屋后垂钓过童趣的水流……倘若你在武夷山享受过筏泛清溪的种种韵味,那么时时流淌在你心间的溪流就该是“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的九曲溪了。    
    九曲溪发源于三保山密林,经星村镇流入武夷山风景区,绕山九折,约9。5公里,自然形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山水奇观。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峰峦岩壑所呈现的色彩显得特别明丽,在数千万年的地质演变、风雨雕琢与岩体崩解等内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山耸千层,峰峦如削、如劈的自然风貌,这些神态各异,或雄奇粗犷,或峭拔挺秀的群峰倒映于碧水悠悠的九曲溪中,其万千风情只有亲历其境的人才能品味得出来。    
    漂流九曲溪,竹筏是惟一的交通工具。武夷竹筏的特色在于一副竹排上牢牢拴着三张靠背竹椅,一只竹筏由两副竹排拼成,可容六位游客坐在上面悠然欣赏两岸青山。撑篙人大多是兼职导游,带着浓重的闽北腔调侃侃而谈。说实在的,坐在竹筏上,即使无人介绍两岸风景及其传说,时而于“曲水流穷处观危峦”,时而于“波平如镜中望丹峰”,亦能从山挟水转,水绕山行中享尽刺激和乐趣。    
    筏经五曲时,停棹于境界宽阔的平林渡,我们在这片砾石云集的浅滩上,一边挑拣被溪流长年雕琢而成的鹅卵石,一边欣赏烟霭轻笼、云纱飘绕的仙掌峰、隐屏峰等美景。中国山水画的极致景观不过如此呀。小时候总希望自己变成画中人,此时就是了,向往着的幸福总在降临时变得平淡了。    
    筏经四曲、三曲,撑篙人请我们观看绝壁高处的船棺,只见壁立溪畔的悬崖半腰有天然形成的山洞,洞口露出看来有点残破的棺木。这一具具神奇的船棺高悬于崖壁之上经历了三千多年的风雨飘摇,至今还在向游客展示着古代闽人的丧葬文化。漂流九曲溪时,只要稍加留心,摩崖石刻处处可见,虽然岁月的剥蚀风化,造成了许多石刻局部残缺破损,但其神韵、美感却不减当年。如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石刻“逝者如斯”在曲水流穷处映入眼帘,让人心灵上忽有某种触动或省悟。    
    没想到九曲溪会以戏剧化的方式谢幕,玉女峰仿佛是一场好戏的高潮,惊艳并晕眩。有人说,玉女峰是福建最美的一块石头。显然,郭沫若觉得这种说法太谦虚了,他曾以诗人的陶醉写下备受争议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若是游客站在楚楚动人的玉女峰前,瞧她鹄立溪畔,独对寒潭,任细雨濡湿鬓簪似的峰顶山花,再读郭老的诗句,或许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浴香潭,多么煽情的名字,竟成了九曲漂流的终点。回望柔媚迷人的玉女峰,若有痴者追问“插花临水为谁容”,我们就要学坐堂的县令打他三十大板,然后告诉他,美女是用来欣赏的,美景也是。    
    二    
    一场春雨,绵绵的,像一个欲语还休的山村小芳,满山的苍松翠竹正深情无限地抽芽添枝,九曲溪愈发盈盈碧透。这条溪流以变化万千的急缓、大小、深浅在峰峦岩壑及倒影之间组成了奇妙隽永的乐章。欣赏这个乐章的最佳位置是天游峰。    
    雨中跋涉以险峻著称的天游峰,确实有点难为自己。天游峰的侧面是刀削斧劈般的晒布岩,以其宽1000公尺、高500公尺的恢弘壮观扣人心弦,这座武夷风景区中最大的岩石以岩壁上布满了数百道条缕分明的沟纹为特色。古人曾有“昨夜山中一场雨,今朝岩上百道泉”的感叹,可惜春雨下得不够狠,晒布岩只是湿了而已。    
    从晒布岩侧往上攀登,先到茶洞。这个茶洞名字起得有点怪异,因为洞口是朝天开的,不如叫它茶坑更准确些。当然,茶坑是叫不得的,它太容易让人想到茅坑什么的,不雅。茶洞就茶洞吧,反正命名是长辈的权利。茶洞面积不过六七亩,周围有接笋峰、隐屏峰等六座山峰环抱,给人峥嵘深锁、幽深绝尘的意境。这样的地方总是被古代的高人选中,将到手或未到手的乌纱帽真实或虚拟地抛掷于地,然后隐居,制造轰动效应是古代明星的伎俩。    
    给武夷山的洞穴起名者一定是这些隐居的高人,只有这样超水准的雅士才会将井似的景观叫做茶洞,将压根儿没有洞口的山崖叫做水帘洞。于是,水帘洞被说成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公尺,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有两股清泉从岩顶飞泻而下,随风飘洒如悬挂的珠帘。高人说,洞口大到让人感觉不到是洞口,这是禅机所在,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即使拿到博士文凭也白搭。    
    从茶洞沿峭壁攀登840级石阶才能到达天游观。沿途可观赏到吐珠溅玉的雪花瀑,平日里这个瀑布水流甚小,一场春雨才让它如此兴奋。天游观是道士的天地,这里曾住过一批有信仰的高人,炼丹成仙,或幻想奔月与嫦娥为邻;或希冀长生不老留在这儿与丹山翠峦长相厮守;当然也有另类的道士想成为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四处云游。呵呵,武夷山真是一个放逐灵魂的好地方。难怪像朱熹这样顽固的老学究也痴迷着这儿,在武夷山一住就是四十年,还留下一些亦真亦幻的风流故事,足够卫道士们跌破一堆廉价的眼镜。    
    旅行提示: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崇阳溪上游,北邻江西省。武夷山风景区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 精彩景点主要集中在九曲溪沿岸和山北一带。除了九曲溪漂流和天游峰景区,还有虎啸岩、一线天、武夷宫、水帘洞、大红袍等。武夷山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朱子理学书院遗址。    
    到武夷山旅行可以乘飞机、火车或汽车,交通十分方便。陆路交通以上饶、邵武、南平为主要中转站,票价从15…35元不等。武夷山内以中巴和出租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中巴集中于九曲沿线,票价为各景点为两元,面包车稍贵一些。    
    


城韵乡音九龙的铿锵宣言

    八闽多奇峰异岩,多碧潭清溪,自然就多飞瀑激流。掐指算来,比较有名的瀑布有仙游的九鲤湖瀑布、德化的岱仙瀑布等等,可是,能称得上福建第一瀑的,非周宁的九龙瀑布莫属。以瀑布宽度论,九龙瀑布群中的第一级瀑布宽达76米(丰水期可达80余米),是福建瀑布中最宽的;以瀑布形态论,九龙瀑布群共有九级,形态各具特色,或如龙脊,或如龙牙,最为神奇的是“四连瀑”,从60多米高的层崖上奔腾翻落,在山崖间撕开一条200米长的深峡,宛若巨龙连翻四个筋斗,也算是八闽最奇妙的瀑布了。    
    在洞宫山脉南端,鹫峰山脉东部,有大小661座山峰簇拥着周宁这片神奇的土地。据地质资料显示:周宁群峰中,千米以上的有282座,最高峰叫龙冈头,海拔1506米,而咸村的街头亭海拔65米,为最低点。地理上1441米的落差,加上周宁山区多溪流,危峰断峡中便有了激情不倦的吟唱,有了九龙瀑布的惊心动魄。    
    这条距周宁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