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上午咖啡下午茶 >

第4章

上午咖啡下午茶-第4章

小说: 上午咖啡下午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魁北克的丁香园咖啡馆里,法国干邑差不多是每桌客人都会要的餐后酒,人们将手指握在细长的长脚杯上,举到鼻子前,闻着杯中清冽的酒香,这是从温暖的法国来的酒呢。跑堂的女孩在打开酒瓶以前,会特意将商标上的小字给客人过目,这真的是从法国本土运来的酒啊,像从前他们的祖先一样,大船一路从大西洋过来。魁北克人倔强地怀念着法国,想要带着这块怀乡的土地一起离开加拿大的愿望,也一直没有熄灭过。
  奥玛丽的吧台里也有据说是英国运来的正宗白兰地,但也有法国酒,还有意大利酒和德国酒,大约也会有日本的清酒。上海要茫然许多,因为它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心口一致,它的怀念师出无名,那么容易让人非议,连自己都不容易说出口。
  那个褐色的高大法国人又带了客人进来,这次他飞快地说着法文,把他们那一桌安顿好了,他过来看看我们桌上,笑着问:“怎么样?”
  “很罗曼蒂克呢。”
  “上海也是一样的。”他说。
  是啊,也许还是加倍的。
  马德里:希洪咖啡馆
  午饭以后的一段时间,走在马德里起起伏伏的老城马路上,就看到家家店铺关门,户户人家的木头百页窗哗哗地降下来遮住大窗子,这才知道,原来中午西班牙人要有这样正式的午休,很快地,街上就只有太阳散步了。要是不见了眉飞色舞晃着肩膀的西班牙人走在街道上,没有了那些用多明戈的声调叫卖彩票的声音,也没有了那些男人色迷迷的眼风在露天咖啡座里乱飞,西班牙的太阳会很荒凉很悲壮。
  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下午5点。空无一人的各色店铺又开始哗哗地拉开卷帘,咖啡馆那些皮肤黝黑的摩尔人混血儿乒乓地将翻在桌上的圆椅子放下来,酒保也将坚实的玻璃杯子在吧台上跺得乱响,家家的绿色百页窗都敞开来,里面的人好像与街上所有的人都认识一样,朝下面“哦啦哦啦”地乱叫。这时,你突然就会发现街上充满了人,兴高采烈的人倾巢出动,万人空巷,涌向各种各样的咖啡馆、酒馆。马德里人的晚上就这样开始了,不管是失业者,不管是银行经理,不管是教师还是跳弗拉明戈舞的美貌女人,他们要从一个咖啡馆喝到另一个咖啡馆,在那里会朋友,高谈阔论,唱歌,跳舞,吃盐焗过的海虾,把酒喝到微酣使得自己容光焕发,妙语如珠而且是断了线的,直到黎明。
  马德里的咖啡馆更多的与酒馆相似,嘈杂,热烈,到深夜以后,地上常常被吐满了红色的虾壳子,踩在上面软软的。侍者常常把你要的东西很响地放到桌子上,然后招到你面前,可他们却不是对你不满,而是习惯了用种种响声来帮衬屋子里的人气,让你觉得这里喧腾热烈,让你心怀大开,将各种心里的禁忌渐渐瓦解。所以西班牙的咖啡馆不是通常那种浅唱低吟、小桥流水的地方。 
陈丹燕:咖啡旅行(8)
  在西班牙广场边上的小咖啡馆里要是看到一个黑发窄脸、穿了白绸灯笼袖衬衣的酒保为人斟酒,他的身体仿佛随着暗夜飞金、血火相宜、带着阿拉伯膻气的西班牙音乐波动着,女人常常要倒抽一口气,觉得自己看到了美洲豹。这里的女人不怎么喜欢小白脸,而是喜欢那些看上去强健而危险的东西。那看中了酒保的女人,眼光炯炯地在大堆金色长发里瞪着手脚利落地一边洗杯子一边热奶一边招呼客人的人,好像一只将要下山的母狮子一样。说到底,西班牙是一个混血的民族,阿拉伯人的血,哥特人的血,摩尔人的血,高卢人的血,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彼此冲撞,总是在血管里沸腾,这情形真让人想到西班牙人对生活的看法:很残酷也很美丽。
  在希洪咖啡馆里看到一大群知识分子靠在镀了金边的大镜子下面高谈阔论天下大事,神色飞扬,手指在长条的棕色桌子上乱飞,要是懂得西班牙有过几十年弗朗哥专制统治,杀尽胆敢有不同意见者。知识分子再不敢去咖啡馆胡说的现代史,就觉得自己仿佛在现在的咖啡馆大声喧哗的人群里、那些倨傲的脸上,又看到了细指冲天的唐·吉诃德。
  在洗脚区的学生咖啡馆里,总是挤满了在手腕上套着牛皮手环,将彩色红布裙子悄悄拉到胯骨下,以求显得裙子长及脚踝的年轻人。他们手里拿着酒,嘴里吃着放了洋葱和土豆的蛋卷,将自己晃动的身影投在嵌满了用白蓝两色瓷砖烧成的阿拉伯风格图案的墙壁上和地上。在学生区的咖啡馆里常常播着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曲,他们心爱的歌星用无所顾忌的声音唱着歌,沙哑低沉,性感自在,骄傲自尊,那个让他们爱死了的声音唱着:“生命是这样短暂,所以尽量地享受生活吧。”他们年轻的脸上有着一种放任自流的样子,天塌下来,自有高个子顶着的那种不负责任。
  这样沸腾的咖啡馆之夜,一直持续到午夜,它周围的国家,葡萄牙的大街上已经只听到喷泉的洒水声了,康洛哥的牧羊狗都睡着了,法国的咖啡馆里酒保开始捂着嘴打哈欠了,而在西班牙,刚刚开始了被称为“马德鲁加达”的好时光,这段从午夜到清晨的“马德鲁加达”,是大家吃饱喝酣、精神抖擞、大卖嘴皮子的时光——咖啡馆的黄金时间,全是说话声,有时把音乐完全盖下去了。我开始对大家谈话时那流光溢彩的模样非常好奇,慢慢地,才知道那谈话的内容是:西班牙足球;爸爸修不好70年代的旧车,可是也不想扔了它;和秘鲁情人分手的原因;为什么不愿意找德国人做情人;卡莱拉斯好像生了白血病。在我看来,可谓杀鸡用牛刀,如此隆重地讨论这些事。
  此刻走到大街上,能马上收获一两声来自街头小混混调情的口哨,甚至他们也如此兴致勃勃地熬着夜,挥霍着生命,好像明天就不活了。
  长崎:异人咖啡馆
  像日本其他的地方一样,即使是咖啡馆,它也同样井井有条,整洁如仪。褐色的桌椅和褐色的护壁板,椅背上有柔软而简明的曲线,像通常欧洲咖啡馆里会有的椅子一样。在适当的地方装饰着画了荷兰帆船与风车的木头鞋和紫色的玻璃花瓶,还有陶瓷做的烟缸,是夸张得很可爱的欧洲大鼻子男人,穿着红棕色的传教士长袍。
  长崎是日本最早向西方开放的港口,最早踏进这个蓝色港湾的,是两个荷兰传教士。他们带来了一座白色的小教堂,制作玻璃的工艺,还有咖啡。现在,在长崎这样不像大城市那样西化的地方,有着日本天主教徒几百年中与日本传统苦苦相争的历史,现在化为一个小博物馆。在那里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佛像,在它们的笑脸背面刻着十字架,还有散落在安静街巷里无所不在的咖啡馆。走进去,坐下来,不像欧洲本土的咖啡馆那么活泼和随意,气氛里有一种欧洲大陆的安适和幽暗夹带在日本人的一丝不苟里。
  起初,东亚的人并不习惯喝咖啡,安然度世的日本人学着中国人,喝许多清淡而隽永的茶,他们按照岛国人的口味,使得茶水更绿,放进去一些炒焦的米粒,于是茶水变得更加醇和柔软,带上一点稻米本分的香气。日本茶适当地提神,更多的是安抚人的身心。然后,咖啡来了,一种苦苦的黑水。明治维新的年代,日本人疯狂地崇拜西方来的一切东西,对于咖啡,人们努力着接受它,喜欢它,盼望着喝下去以后哪一天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响个不停,而且可以像西洋人一样孔武有力,战无不胜。他们对待咖啡,就像对待大海对面金发碧眼的人,带着敬畏的心情。 
陈丹燕:咖啡旅行(9)
  如今就是大开着窗子,也挥不去里面的咖啡香。
  里面的人安静而小心地守着桌前自己的一杯咖啡,并拢双膝,坐直着身体,以茶道的庄严,有时喝上一小口咖啡。阿拉伯人喝咖啡,因为用于过教仪式前的提神,所以神态也是庄严考究的,类似净手拈香。而这里,白色的窗幔在和风下缓缓地飘起,那是东京的樱花刚刚落了的4月,阳光下已经很暖了,古典的室内乐轻轻地在咖啡桌间回荡着,却是一种刻意的亲近。像上海的咖啡馆一样,大多数人习惯在里面加糖,兑上一小盅牛奶,使它柔和起来,它本来刺激的香气也因此变得温和,适合东方人清静的肠胃。那日本人淡黄色的手指握着法国出产的白瓷杯子,轻轻地将半杯咖啡放回碟子里,“叮”地响一声。
  咖啡馆的菜单上有许多式样繁复的咖啡,听说都是日本人喝咖啡的心得:在咖啡里加上很厚的一层鲜奶油,鲜奶油上撒了肉桂粉,要用勺子探到很深,才能发现底下的咖啡;还有加了茶的咖啡,他们叫它东洋咖啡;还有往咖啡里加上冰激凌球,再加上冰牛奶,装进深口的玻璃杯,插上吸管的圣代咖啡。这是大多数意大利咖啡馆里的跑堂闻所未闻的,我想这也许会让维也纳金环大道上老牌咖啡馆里的老主人愤怒,他们以为自己才是懂得咖啡的。当日本人在咖啡里加上三分之二的牛奶,放到冰箱里冰镇,然后给它起名叫冰咖啡,并在日本各地的咖啡馆里大受欢迎时,欧洲人简直气得冷笑不已。日本人崇拜咖啡是可以的,喜爱咖啡也是可以的,可他们把它拿来加上自己的花样,把它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就让欧洲人有点受不了。几百年前的那两个荷兰神父大概没想到那时恭敬而戒备的日本人,会做出这样的事。
  在异人馆附近的异人咖啡馆,窗外就对着长崎港,能看到蓝色的水上停满了白色的大船,还有桅杆上的旗。从全世界各地来的各种旗帜在小小的海湾上飘着,陌生而带着幻想,像是你面前的一个个未知的世界。这对于在古老不变的地方,默默守着浪漫心思的东方人来说,真的是致命的诱惑。
  从窗外望过去,还可以看到一点点山坡,那里的开阔地上种了荷兰的大郁金香。鲜花的后面是一尊蝴蝶夫人的雕像,那就是蝴蝶夫人当年等待她金发情人归来的地方,在那里能看到从海里缓缓进港的所有船只,还能看到整片太平洋蓝色的深水。在意大利歌剧里,她在这里唱了著名的《晴朗的一天》。可是他回来的时候带来了他的金发妻子,他并没有想要和这个已经抛弃了自己的一切的东方女子永远在一起,蝴蝶夫人因此而自杀。
  在普契尼的歌剧里,提到了半山上的那个白色的小教堂,可是没提到咖啡。在我的想象里,蝴蝶夫人会努力去喝不加糖的咖啡,即使它是苦的,浓的,喝得胃会在一两个小时里发酸的。
  在这个咖啡馆里,我听到了这故事真实的那部分,蝴蝶夫人并没有死,而是最终等到了她的情人归来,他们住在日本,白头到老,还有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为日本的明治维新出过大力,明治维新使日本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在学习和消化的同时强大起来。蝴蝶夫人住过的西式木头房子,现在是长崎有名的旅游点,每天都有人从日本各地来参观,他们对那些西洋人,抱着亲切的感情。参观的人们站在铺着木头地板的走廊上,看着客厅里的蜡像,他们穿着旧式的紧身西装,条纹的马甲,上面挂着怀表。他们团团坐在桌前,他们面前放着白色的细瓷杯子,里面是蜡做的咖啡,那颜色看上去没有放牛奶。
  静静的、静静的咖啡馆里,不停地回荡着和谐的室内乐,就像牛奶咖啡一样的柔和。我要了一杯加绿茶粉的咖啡,它的口味很复杂和沉稳,像是一个人想要无声地从什么缠绵的东西里面挣脱出来似的感觉。到了有人进来,或者有人出去的时候,柜台上的店员们会突然打断一切,恭敬地齐声高喊:“欢迎光临”,或者“欢迎再次光临”,感觉像在一家日本地道的拉面店里一样。 
陈丹燕:咖啡旅行(10)
  波尔图:中年人营地咖啡馆
  没有想象到,最闷的咖啡馆是在波尔图浅蓝色海边的野营营地里找到的。靠海的山崖上,一栋褐色的木头平房,就是营地的咖啡馆,没有名字,上面简单地写着“咖啡”。
  黄昏时候,里面的蒸汽机哧哧地响着,酒保无聊地翻着眼睛,站在一大排低度酒前面,没什么表情。店堂里亮着灯,因为天不太黑,所以灯就不那么亮,很懈怠的样子。有一个中年男子坐在灯下翻报纸,哗,翻过了一张,过十分钟左右,哗,又翻过了一张。他穿着家常轻松的衣服,无领汗衫,沙滩短裤和厚厚的拖鞋,整个人是松的,松懈和无趣。他无名指上的婚戒,在翻动报纸时会发出光来。看着他,猜想到平日这人在办公室里,大约也算是富有经验的中年骨干,精通专业,遇事雷厉风行的样子,打着小而结实硬挺的领带结,面无笑容。原来他度假是这种样子,好像是一个人拉稀,肚子痛得要命,好不容易拉完痛苦的大便,腹痛也算平息下来,一下子,整个人软软地坐在马桶上不想起来。原来期望度假时会偶尔遇到什么奇迹,并不是每个人的想法,即使是在海边的野营营地里。
  在波尔图附近的海岸线上,能看到许多青苔斑斑的石头桥。海边的山坡深处,高墙深院里面,是出产特色葡萄酒的修道院,晨晨昏昏,传出男人们唱赞美诗的歌声。公路边的小镇上,有静静流淌着清水的石头喷泉,潺潺声响彻整条镇上昏昏欲睡的街道。
  公路边上,常常能看到野营营地的小牌子一晃而过,上面画着一个撑开的帐篷,在蓝天碧海之间,看到这么一个带着孩子气的指示牌,心会突然一动,像偶尔的心脏早搏给人的感觉一样。野营营地,让人想起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东西。离开了正常的天花板,许多的未知,一点点流浪漂泊的感觉,小时候想要从沉闷的家里飞出去的理想也会被想起来。
  在夏天的公路上忙来忙去的,总是驾车带薪休大假的人们。常常在车后拖着一节宿营车厢,看到风尘仆仆的车朝着那小小指示牌点明的方向飞奔而去,看到驾驶座上坐着一个面容严肃的中年人,副座上坐着开始发胖的中年妇女,葡萄牙女人的长相,常常在鼻子两侧长着深深的两道纹,在年轻女子的脸上,它们很妩媚地弯进面颊里去,使她们黑发环绕的脸明朗而温顺。而在中年女子的脸上,它们会像刀一样,笔直地插到下巴上,使一张明朗温顺的脸变得坚强而微微怨怼。那驾驶室里,是中年夫妇的气氛,看他们带着这样快要熟透的寂寥和疲惫,像箭一样射向不像酒店那么循规蹈距的野营地,我有些感动和幻想。我并不知道他们在营地的红皮塔松下放下宿营车安顿下来,会在这样的咖啡馆里,会这样茫然地消磨某一个假日的黄昏。
  咖啡馆柜台里的电视正在播电视连续剧,是一个关于家庭伦理的室内剧,女主人公长着善良而苦命的脸,羊一样的短下巴,小家碧玉的圆眼睛,动不动就泪流满面,永远纠缠在复杂的感情里面不肯自拔。那里面的坏人永远是一脸奸相,而风骚的女人则总是讲话像女高音一样高亢刺耳。室内什么都是齐全的,就是没有日常生活五色杂陈的气息,那是室内剧最致命的弱点,有摆脱不了的舞台感觉。原来全世界电视台下午时分的室内连续剧全是一样的虚假和无聊。
  几个女人各自坐在自己翻报纸杂志看的丈夫边上,远远地望着电视。做了多年家庭主妇的女人们,一般不会像男人那样喜欢坐到吧台的高脚凳子上去看电视,在那里更容易和人谈话,至少是与酒保搭讪。家庭妇女不容易做到这样,那是她们未婚的年轻时代曾尝试过的位置,可现在不习惯了。也许是不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