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谋江山 作者:依依兰兮(起点vip13.1.31完结)-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此时要派遣精于盐道、品行端庄的盐官上任,你那里可有人选?”古清华横蛮的当他们已经同意了自己的决定,眼光一射,直截了当向刘承钟问。
刘承钟顿时有种锋芒在背的感觉,唯有支支吾吾左顾右盼化解这份如泰山压顶般的压力。
“说话!有,还是没有!”古清华却没打算让他打太极,一句明显带着不耐烦的低喝,将刘承钟惊得身子一僵,嘴里下意识便回道:“回陛下话,盐官早已不设,精于盐道的官员甚难挑选,品行端庄的人选却是足够,实在不行,臣亲自负责此事,边做边学,料想要不了多久,新官上任便也熟悉了!”
☆、第71章 召臣工秘密议事(下)
朝臣们已经无人不知古清华一听得臣下支支吾吾接下去便是“这个尚书你是怎么当的!”这句话,是以刘承钟想也没想忙应了下来。
古清华顿时露出笑容,颔首道:“很好,那么你回去便将名单拟来,盐官设置按显宗之前层级规模设置,下层书吏之类的办事小员暂且不管,先把关键位置人选给朕拟好了!此事,不许走漏半点风声!”古清华说着眼神一凛,扫过二人,冷冷道:“此事只有咱们三人知晓,倘若走漏了风声,不管是你们其中之一还是两人全部泄密,你们俩都是一样的罪!至于是什么罪——哼!可听明白了?”
两人心头均是一突,下意识相视,忙垂首称是,除了自己保守秘密,还得彼此监视对方,女帝陛下果真半点也不肯消停啊!
“陛下,不知陛下需要微臣做什么?”见吩咐完了刘承钟,刘嘉暗叹一声,索性老老实实主动请示。反正,既然来了,不会光听这几句训。
“你要做的有两件事,第一,想个法子尽快让食盐上市,恢复正常供应,安抚百姓恐慌之情;第二,”古清华眼神突的凌厉起来,缓缓道:“将这三年来朝廷发出的所有盐引、各地盐商们食盐产销账本想法子给朕弄来!”
刘嘉心头一颤,仅凭盐引与食盐实际销售量不符这一条,便是大罪,古清华果然是半点退路都没打算给他们留!
“盐引账本户部都有存根,微臣回去即刻亲自带人寻出来,后日便可交予陛下。大盐商们食盐产销量也不难查,微臣定当尽力。”刘嘉忙表明态度:一定亲自带着心腹下属进行此事,绝不泄密。然后,望了古清华一眼,有些为难道:“可是,可是微臣——也无法恢复食盐正常供应,还请陛下明示。”
古清华心头忍不住又是火起,指望他们分忧,果然是太困难的一件事,如果不是**不得干政的祖训摆在那里,她早就将苏浚推上朝堂了!
古清华缓缓舒了口气,调整调整自己的情绪,凝着刘嘉徐徐引导道:“西南边陲,不是与蜀国重镇衍都很近吗?”
刘嘉和刘承钟情不自禁皆是一声低呼。
蜀国食盐十之六七产自衍都,衍都与息国相隔不超过百里,如果向蜀国求助,从衍都买进食盐,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国内食盐短缺,起码可以平复国内的恐慌形式,起到安定人心的效果,而且,也能够让古清华腾出足够的时间来与郑氏对决。既然可以向蜀国求助,那么理所当然也可以向樊国求助,有这两国伸出援手,度过眼前难关还是可以的!
这是古清华和苏浚商量出来的结果之一。
可是,古清华却分明感觉到,刘嘉和刘承钟似乎不是那么赞同。
“两位卿家,此事可行?”古清华问。
刘嘉呆了呆,勉强道:“陛下,不如,向樊国求助岂非一样——”
“一样?”古清华嗤笑,眼珠子转了转瞟着他,也不说话。樊国产盐重镇与息国距离远了不是一点两点,而且樊国在息国南边,崇山峻岭层层阻隔,距离息国人烟繁盛之城镇更远,求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尚可,若说救急,怎么合适!
“……”刘嘉一时也说不出话来,只是站着发呆,好半响,方大着胆子道:“陛下或许不知,十几年前,先帝,先帝在时,我朝便已与蜀国断交,两国之间这些年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但是却早已没有来往了,就连往来商旅交易,亦早已停止,此时突然间向蜀国求助,微臣恐怕——”
古清华听罢一怔,这件事苏浚也跟她说过,不过当时她不以为意,没想到,竟然严重到此程度,也奇怪到此程度。
她有些疑惑抬起头,向刘嘉道:“当年玉碎之战,蜀王不是还出兵相助了吗?后来到底发生了何事,以至双方弄到如此地步?”
刘嘉苦笑着摇摇头,双手微摊:“陛下,此事微臣也不知。”古凤倾自打情场失意之后,脾气变得相当古怪,杀伐决断毫不手软、不容置疑,一直都是她怎么说下边怎么做,谁敢去问为什么?
古清华沉思一阵,以不容商量的语气道:“无论如何也得试一试,刘爱卿,这件事关系重大,你可要尽心了!两国虽然无交往,但也没有交恶,以朕看来,未必不无希望!”她身子微微前倾,语重心长温言鼓励道:“这事办成了,朕绝不会忘了你的功劳!”
“是,陛下!微臣尽量一试,后日便赶往蜀国。”刘嘉精神一振,终于答应了下来。
古清华点点头,道:“后日在西郊禄山脚下,朕会派人在那等你,与你同去,好助一臂之力。”
“如此甚好!陛下圣明!”刘嘉心底一块石头顿时落地。有人一起分担责任,何乐而不为?
古清华瞟了他一眼,瞟得他注意到了,有些讪讪的垂下头的,暗暗警惕自己,下次切不可表现得如此明显了!
古清华肚子里哪有不明白的,略有些不快,手一挥:“下去做事吧!有什么要禀报的尽管进宫。”
“是,陛下!”刘嘉、刘承钟同时松懈了精神,齐齐拜辞,忙忙退了出去。
“苏浚,”古清华望着那二人倒退着出去的方向,淡淡道:“后天,你随刘嘉一起去一趟蜀国,此事,朕恐怕他做不来。”
“是,陛下。”苏浚从屏风后徐徐出来,拱手施礼领命,眼底却不自觉泛过淡淡的忧伤。她到底是不那么信任他了,不然,又何必搭上一个刘嘉一道前往?表面上是他从旁协助刘嘉,可实际上,还不是刘嘉监视他?
“你可耳闻十几年前先帝与蜀国之间到底发生了何事,怎么会弄成这般局面?”古清华不禁细问。
两国紧邻接壤,且十几年前一场大战,一方不要报酬,不计付出的为另一方出兵解围,不想,莫名其妙就成了这般局面,细想想,怎么想怎么叫人疑惑。
古清华半响听不到回答,不由好奇转头一看,见苏浚正神魂出窍的瞅着前方发呆,她微微蹙眉,有些不高兴抬高了声音:“苏浚?”
“啊?”苏浚恍然回神,忙敛敛心神,道:“陛下,何事?”
古清华疲惫极了,没有精神再重复一遍,见他如此也猜到三两分他在想什么,她无声一叹,摆摆手,道:“没什么了,你下去准备准备,后天随刘嘉上路吧!恩,让墨雨留下假扮你,朕与皇夫会好生掩护,但愿你们一路平安顺利,早早归来!”
“是,陛下,臣夫定不辱使命!”苏浚垂着头,声音有些暗哑低沉。
一个心底有些过意不去,一个怏怏郁闷,一时间,两人都有些不自在,不知该说些什么,两两相望,却只能默默无言。
☆、第72章 整盐市女帝发威
苏浚和刘嘉果然没有让古清华失望,当月月底,蜀国大批食盐即将以赊借方式进入息国市场的消息便已在息国各大城镇迅速传开,百姓们恐慌的心里一下子便有了底,不再像先前那般忧虑、提心吊胆。
十一月初,第一批食盐经衍都运入息国西南边境三座重镇安湟、雍州、简州,由已经在全国各大重镇州府设置的盐官按各区县、各户人口多寡分卖食盐。同时,第二批、第三批食盐陆续启程,经西南重镇快马运至息国其余各地,而樊国那边也表明了姿态,第一批食盐已经在路上,很快也将到达息国,进入息国市场。
因食盐奇缺造成的全国范围内的恐慌,至此正式告一段落。
息国国内诸盐商们见此状况,也不免心里着火,一下子没底着急起来……
虽然盐商们受着代表郑氏家族的“裕昌号”在背后操纵,唯其马首是瞻。但是,在此事件上并不能保证个个齐心,尤其是那些小盐商们和受了古清华嘉奖许了出身的大商人们。
小盐商们家底子薄,比不得大户们财大气粗,一个多月不开张,收入是零,日常开销却没有因此减少一分半文。当初一是受了裕昌号掌柜威逼胁迫不敢不从;二是裕昌号给了很明显的暗示许诺,事成之后,他们将会得到更加丰厚的利润;双管齐下,再加上从众心理,小盐商们纷纷答应了响应裕昌号的行动,一直坚持至此。
受过古清华恩惠的大商户呢?并非真心响应裕昌号,只是深谙裕昌号背后是何种势力,并不敢轻举妄动,不得已从了,其实时时刻刻在准备着反扑。
时间一晃过去了一个半月,裕昌号原本期望的局面并未出现,有了蜀国和樊国的支持,混乱的市场,恐慌的百姓生活很快又走入了正轨。小商贩们望眼欲穿,却等来了这样一个结局。眼看着有出无进,利润流入了外人口袋,哪个心里好受?
于是怨言四起,不知谁带的头,背着裕昌号,悄悄的开始了食盐生产、销售,一传十、十传百,支持古清华的大商户们看到古清华这一手,顿时明白了她决不妥协的决心,亦暗中挑拨、支持小盐商们,于是,裕昌号更加控制不住局面!
然而,这仅仅不过是个开始。
原本口口声声宣称是为了救急而临时设立的盐官摇身一变,变成了专职管理一方食盐产销的常设国家公务员,大字报一贴出,无异一颗重磅炸弹,将整个盐市乃至整个商场炸得地动山摇!
盐商们沸腾了!不仅仅是下层小盐商们,便是那些颇有一方实力的中、大盐商们也不禁慌了神,铺天盖地的谩骂怨言诅咒席卷而来,几乎要将裕昌号湮灭。
不少裕昌号铺子半夜里不是着了火就是挨一通打砸,或者一大早打开门发现门口吊着两只死老鼠。心怀怨愤的商人们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果朝廷重新将食盐产销权力收回,对他们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可是,此事他们却怪不得朝廷半分,如果不是裕昌号闹事,朝廷又何尝不愿意彼此相安无事,又怎么会想到设置盐官,将盐权收回?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对裕昌号的愤怒一时之间达到了极致!以致于裕昌号的掌柜伙计们走在路上都得警惕的左看右看、躲躲闪闪,生怕一个不留神被人用麻袋当头一套,然后黑天黑地挨一顿好打。许多胆小的,宁可不要工钱,也要辞职跑路!
自然而然,盐市的危机被彻彻底底的消除,气愤难当的盐商们哪里还顾什么同行之谊、管什么马首是瞻?一时间食盐大量上市,供应充足,完全不再需要外邦的支持。
而且,价钱也压得极低。盐商们这是在向朝廷表明悔过的姿态,情愿亏本出售食盐,只求朝廷原谅原先的冲动,不要将食盐销售权收回。
盐商集团背后的郑氏,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也已是暗波汹涌。
郑氏主要领导者及裕昌号有分量的几位大掌柜齐聚一堂,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沉闷抑郁的会议。一个半月前的那种嚣张、意气风发、信心十足、雄心勃勃的气氛荡然无存,人人面色凝重,眉头紧蹙,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精神气儿。
人人心乱如麻,魂不守舍,但不约而同都残酷而清醒的认识到了一点:跟朝廷作对,没有好下场!
还没等郑氏一族商量出两全其美的对策来,古清华那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了对裕昌号的打压,对外公布裕昌号不按朝廷派发盐引滥制私卖食盐的凭据,以偷税漏税、藐视朝廷之罪,同时将所有裕昌号盐铺、盐产地作坊全部停业查封,普通从业人员就地解散!分号掌柜们却被官府押去问话,事情到了这一步,不必上刑,各人全都招了,将此次食盐风波乃裕昌号暗中筹划之事一五一十全部供了出来!
此消息一传出,众皆哗然。百姓们无不痛骂裕昌号不安好心,害人不浅。古清华大怒,顺应民意,将裕昌号彻彻底底的抄了,筹划这次变故的核心人物统统判了罪,或坐监,或流放,或打板子,或罚银子,毫不容情。
赫赫扬扬将近百年的裕昌号势如山崩,自此,永远的退出了息国的舞台。
与此同时,古清华又十分体谅的宣布,此次变故乃裕昌号心怀叵测而至,她相信其余商家绝大部分是受了财大势大的裕昌号胁迫威逼而参与,只要今后遵纪守法,老实本分,便不做追究,如若将来再有犯的,便要新账旧账一起算!
此告示一出,无数人暗中松了口气,无不颂扬陛下英明,原本因人心惶惶而欲起的市场波澜顿时消逝于无形。
此时,古清华便派出钦差至全国三大食盐产地,与盐商代表们商议,要将食盐产销权收归朝廷。众盐商们才刚刚得她放过一马,对她的要求哪里敢有半个不字?心里割了肉一般心疼,嘴里却众口一词全部答应了。
何况,古清华并非断了他们的活路。新盐法除了对旧盐法、税收、管理制度等进行了整合与优化,还有主要三个方面:一是凭官府派发盐引销售食盐,盐引之法重新按等级设定,这实际上对最底层也是数量最多的小盐商们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她要控制的,只是一家做大,把持市场;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划出了十一处产量最大、盐质最好的盐场,由官府派遣盐官直接管辖,按每年分配的盐引进行食盐生产与销售;三是私盐作坊按府、州、县划分营业额,每家私盐作坊每年产量最大不得超过各地规定的产量上限,已有超过产量的私盐作坊逐年减少产量,三年之内需将产量减少到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
如此一理,整个盐市焕然一新,规规矩矩。大盐商们有不少是需要每年减少产量的,心里虽然郁闷,但一想到裕昌号的下场,心里又平衡了些。
古清华趁机又将受过自己恩惠、亲近自己的大商户们扶持了一把,暗示、鼓励他们以盐市为基础,大力发展,逐步渗透其他行业,彻底打破四大家族的垄断地位。
经过这次风波,古清华算是深深认识到了大财阀掌控一方经济的危害有多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并不是不可能的。这一次是郑氏小看了她,而且侥幸有蜀国帮忙,才得以有惊无险的度过,若是下次,某某氏又闹个粮市、油市什么的风波出来,她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便是防患于未然,彻底打破任何可能的垄断与一家坐大!国家的经济命脉,她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郑氏元气大伤。崔氏、王氏学了乖,悄悄的将原本抬价的货物恢复了常价。此事,连带议政王都郁郁不乐。可他也毫无办法,古清华几乎每一步都是后发制人,先有了裕昌号的错,方有她的对策,无论从律法还是民意来说,她的所作所为均称得上正义的一方。
但是,令议政王郁闷忧心的不仅仅是这个,更让他不安的是,三大家族对他的态度,起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的他,是无所不能、说一不二的,可是这一场明争暗斗,他输了,输得彻彻底底。三大家族不得不重新审视他的能耐。虽不明说,但各家核心人物难免在心底权衡,是不是,应该重新选择站队了……
站错队,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