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长白山下 作者:长白山下的雪(起点vip2013.5.26完结,种田) >

第154章

重生长白山下 作者:长白山下的雪(起点vip2013.5.26完结,种田)-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陈掌柜拿来一个盒子,里面装了几块阿胶。玉娴拿起来看了看,“这胶熬得还可以。不过所用的器具应该是陶制或是铜制的,所以胶的透明度不是很好。正经的阿胶,应该用银锅金铲。这样做出来的阿胶品质更佳。”

陈掌柜看了看玉娴,觉得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口气倒是不小。“这位小哥说笑呢吧,银锅金铲,那得多少成本啊?”

方昀一看掌柜的反应,就知道他没瞧得起玉娴。“玉娴,你说想做这阿胶,怎么样?要不咱们也弄个作坊,让你试试?”

“嗯,行,咱们弄个作坊。不光只熬这种阿胶,我还有个方子,咱们可以做出来药效更全面的来。”玉娴点点头,她来这就是为了做阿胶的。

“成,这事好办,咱这里有不少的作坊,有的也并不景气,咱们可以兑一个来,这样比自己另干要快得多了。”陈掌柜这时才明白,原来这个男娃娃恐怕就是另一位东家了。听说同仁堂所有的药方,皆是出自此人之手,倒是没想到会是这么年轻的一个男孩。

“麻烦陈掌柜了,等作坊弄好了,还得陈掌柜费心呢。”玉娴笑了笑。

这作坊的事并不是一两天能够弄好的,玉娴只是负责出谋划策,具体的事情她才不管呢。正好借这个机会,满哪的去逛一逛。

因为东阿县离济州城很近,所以玉娴就去了济州。游览了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灵岩寺等名胜古迹,玩的很开心。之后又去了泰山,体验了一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玉娴总共在这里呆了不到一个月,陈掌柜的办事效率非常高,没几天就买好了作坊。然后按照玉娴的要求,制作了银锅金铲。大概也就十多天之后,第一批的阿胶就出来了。果然,按照玉娴说的方法,这新出的阿胶,品质好了很多。陈掌柜拿着这新出的阿胶,对玉娴倒是佩服的很。

玉娴把新药的药方交给了方昀,方昀又给了陈掌柜,承诺新药出来,有陈掌柜一成的分子。这陈掌柜高兴的不得了,一成的分子如果弄好了,每年就会有几千两或者上万两的分红,能不高兴吗?

事情已经办完,玉娴记挂着家里快要秋收的事情,所以跟方昀就收拾行李,往回走了。回京的路上,玉娴比较安宁,所以倒也没什么事情,仅仅用了六天就回到了京城。

这时候已经是七月末了,离秋收很近,回到京城之后,正好云松和方氏就要回沿江村了。玉娴去了一趟柳府,问问柳月涵要不要跟自己回沿江村去玩玩。这柳月涵的父亲是个极开明的人,非常支持女儿四处走走,所以就同意了。柳月涵带着丫鬟婆子,跟着玉娴她们一起去了沿江村。

玉娴心里存了要撮合柳月涵和骏炜的心思,所以就和昊宇商量,让骏炜跟他们一起回沿江村,昊宇也同意了。昊宇现在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做,轻易不能离京。玉娴刚从济州回来,又要回沿江村,这下昊宇可真的有点受不了了,非要跟着一起回沿江村不可。可是楚旭尧不放人,朝廷里还有不少事情要昊宇做呢,无奈的昊宇只好看着玉娴一行人,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碧莲来京城也有些日子了,这时家里的事情也不少,就跟着方氏他们一起往回走。

这次回家,只有骏炜陪着大家,骏烨和骏煌都没有回来,他们得陪着昊宇在京城里。小六小七非要跟着父母,所以也一起回来了。路上骏炜发现队伍里还有一位柳家**,几日的接触下,倒是对这位温婉可人的柳月涵有了几分好感。

大家回到沿江村,已经是八月初九了。陈家和黄家早就领着人下地秋收了,白露和黄英去年成的亲,今年两个人都有了身孕,白露的月份大些,都已经六个多月了。看见主人家回来,几家下人也都很高兴,赶紧把屋子给收拾出来。

云松是个闲不住的,一回来就赶紧下地去看了看,地里的庄稼长得不错,云松一看高兴的很,直接和长工们一起掰玉米去了。

村子里的人知道了云松一家从京城里回来,都抽空过来看看。玉娴也把自己从京城带回来的一些东西,送给了小美和小凤。这两个人今年也要成亲了,玉娴给她们带了不少的好东西回来。

柳月涵第一次看见了这种秋收的场面,开心的不得了。跟着玉娴一起下地,也干不了什么,还闹得总是磕磕绊绊的。后来还是骏炜看不过去,在后面扶了她一把,这才走的稳当了些。

八月十五这天,云枫,云桦全都在云松家过节,春桃几个也都回来了,带着丈夫和孩子,佟家坐的满满的人,热闹的很。骏祺今年十二岁了,没有小时候那么胖了,依旧很可爱。骏礼今年也十岁了,像个小大人一样,领着弟弟骏祯,还有妹妹玉婵。

满屋子的小孩,跑来跑去的,虽然闹腾了点,倒是有个过节的气氛。这一大**人,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中秋节。

“大嫂,还真就没想到你们今年还能回来,还以为你们就这样在京城安家了呢。”淑珍如今也快三十了,这几年日子过得不错,倒是没看出什么变化来。

“这里是我们的根,过两年还要回来的,在京城里住不惯,憋闷的很。”方氏端着酒杯笑道。“你不知道,玉娴在京城也呆不住,动不动就往外跑。”

“那就回来呗,哪里也赶不上家里舒坦。”周氏抱着玉妍的儿子,正给他喂吃的呢。

“可不是,我和你大哥商量了,等两年玉娴出嫁了,我们就回来。如今骏炜还没成亲,骏烽他们又都跑到外头去了,我们两口子在这村里,就孤单了些,不如京城里头热闹些。再者我娘岁数也不小了,这几年就陪着她在京城里得了。”方氏跟两个弟媳妇说着这些缘故。“我也想回来,舍不得咱们村里的人。”

“嫂子,如今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富了,可是我们哪个也忘不了大哥的情分,要不是大哥,我们上哪过这样的日子去?”淑珍也端起了酒杯,“来,嫂子,我们敬你一杯。”

“说这些干啥?当年要是没有村里人的帮衬,我们家也不可能有今天。就是要大家全都过好了才好呢。”方氏也举起酒杯,和两个弟媳妇喝了一杯酒。

第二百七十三章 起人参

过了中秋节,地里的庄稼也就收的差不多了,云松让留出来家里这些人的口粮,然后又留在粮仓里一万斤粮食,剩下的才送到了酒坊那边。如今的酒坊那边建了好几个大仓库,就是为了放粮食的。

粮食收完了,就该起人参和天麻等药材了。今年的人参还是不多,只有十丈。云松带着骏炜、方氏、玉娴,一起去了参地,柳月涵也非要跟着,玉娴就找了一套旧衣服给她,让她换上。

到了参地,几个人拿着镰刀把人参的叶子都割掉,堆在一旁。这人参叶子也是好东西,用人参叶煮的水来洗头,头发又柔又顺。玉娴想要把参叶子全都拴起来阴干,留着以后用。云松拿了一把三齿子,按着割完参叶的茬口开始往外刨人参。起人参可是一个技术活,弄不好那三齿子的齿儿就会扎到人参上面,那可就白瞎了。

云松两只手握住了三齿子的把,使劲的往地里刨了一下,然后把那块土一起端上来,扣到一边。玉娴和母亲就上前把土块弄碎,里面的人参就露出来了。方氏看见这人参长得比去年的还要大些,非常高兴。“玉娴,你看,今年的人参好像比去年的要大不少呢。”

玉娴看了看,果然长得挺好的,大的一棵快要有三两沉了。“娘,这都是鹿粪和黄豆的功劳。头两年我也没敢弄鹿粪,如今看来,还真就不错呢。”

佟家养了不少的鹿,在栽人参的时候,玉娴就让云松在地里用了鹿粪和豆饼渣发酵好的肥料。这人参是不能用猪粪、鸡粪之类的,如果用了,直接会把人参给烧死的。但是鹿粪是可以用的,前世的时候,就有一家专门生产人参肥的厂子,用的主料就是鹿粪。玉娴有一次突然想起来这件事,所以就让云松也弄了试试。没想到效果还正不错。

这捡人参的活并不好干,弯腰或是蹲着都不行,时间一长就会累的慌,所以最好就是跪在土上,所以方氏他们都穿了旧衣服,这样弄上泥土也就不心疼了。方氏一边往外捡人参。一边说道,“光说这人参值钱,可是一年到头的给它跪着,它要是不值钱,还真就冤死了。好在已经把上面的棚子撤了。要不然你爹还不好干活呢。”

玉娴听了母亲的话,忍不住笑了。可不是?这种植人参啊,还真就是一年到头的给它下跪才成。上面有棚子。站着干不了活,蹲着什么的也不行,就是跪着好用。薅草、松土、掐参花,掐参籽,每一样都需要跪着才能干得了,就连现在起人参,也是这样。所以这参农真的很苦很累。

柳月涵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干活的,以前只听说农民辛苦。如今可是亲眼见了。“这阵子在伯母家里,月涵终于见识了农人的辛劳,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以往我们还挑这捡那的。以后可不敢了。”

玉娴听了大笑,“月涵姐姐,这才哪到哪啊。前几年我们家每到春耕秋收的时候,那简直累的回家都不想吃饭,恨不得倒头就睡才好。如今家里有了不少的下人长工什么的,已经强很多了。这也就是人参种的少,咱们还不算太累。”玉娴手里也没闲着,一个劲的从土里往外扒人参。

十丈人参,用了一天才起完了。云松又拿了个四齿子重新刨了一边,把土里落下的参须子什么的再捡出来,这可都是钱呢。一共起了二百来斤的鲜人参,装了三个麻袋。云松和骏炜还有立秋一人扛一袋,方氏和孩子们都在后面跟着,大家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玉娴挑出来一些大号的留着,把剩下的人参放到一个缸里,用水泡上。第二天早晨,娘几个就领着丫头一起,开始刷人参了。

从缸里把人参捞出来,放到盆里,盆里也放一些水,然后拿着刷子把人参上面的泥土全都刷净。这时候就得注意了,千万别把那些须子弄断了。刷好的人参再用水过一遍,就可以上锅蒸了。

这人参鲜着放不了多久,都是要处理好了晒干的。可以把刷好的人参直接晒干,这叫生晒,也叫白参。另外就是把人参上锅里蒸一个半时辰,拿出来之后,晒到外面。等人参干了,就会变成红色的,这叫红参。红参的补力要比白参的好,所以玉娴这次要做红参。

把刷好的人参摆在大铜盆里面,一层一层的码好。然后在盆里倒上一些水,不能太多。锅里也倒进去水,这水要多些,要不然一个办时辰还不干锅了?锅里放上锅帘,大铜盆放到锅帘上面,然后用一整张的牛皮把锅整个的捂住,用绳子使劲的扎紧了,这样才能保证不会漏气。锅底下添柴禾,把水烧开,一直要烧一个半时辰,然后慢慢地停火。

等火停了,牛皮慢慢的不那么鼓了,这才把绳子解开,掀开牛皮,露出里面的人参来。这时的人参已经蒸熟了,颜色变成略微发红的一种黄色了。等人参稍微的凉一些了,就要摆到叉子上,晾到外面。叉子,就是一种木头做框,里面用蒿子杆垒成底的东西,专门用来晒人参,天麻这些东西的,底下透气,比较容易干。

等到把人参全部都摆到叉子上,大铜盆里面会有一些黄乎乎的汤水,这些东西加点糖,在火上使劲的熬一下,最后会成为一种红褐色的膏体,被称为棒槌膏子。这东西用来治一些疮、疖子什么的,非常有用,也可以用来洗脸或者手,会使皮肤特别的柔滑。

蒸好的人参大概需要晒五六天才会干的差不多,玉娴比较喜欢吃半干人参,尤其是晒了三天以上的那种大参须,也叫丁须。每每的总会掰下来三五根,偷着塞给月涵。吃起来甜甜的,带着人参特有的一种苦味,特别的好吃。“月涵姐姐,你快吃啊,这东西可不常有的。每年也就这几天能吃到,等到全干了就没有那么好吃了,这人参最不能吃的就是芦头,吃了会流鼻血的,一般只有配药的时候才用。”

月涵拿着两根大参须,舍不得吃,“玉娴,这东西可是值不少钱的,你就这么给我吃?”

“咳,这有啥的,等过两年,我家的人参会越来越多的,到时候你就会不稀罕了。”玉娴笑了笑,前世有的人家都会种上好几百丈,甚至千丈,真的是都不稀罕吃了。

这人参算是弄好了,云松也不闲着,还有天麻也该起了。这东西佟家早就干得顺手了,也不用太费劲,丫头们都会干。方氏也是闲不住的人,领着这些人又开始挑天麻,煮天麻了。玉娴今年让云松给留了不少的新鲜天麻,放在箱子里用土埋上,她要把鲜天麻运到京城去,自己家的酒楼又可以多好几样菜了。拔丝天麻,天麻炒鸡蛋,天麻炖乌鸡,都是不错的药膳呢。

还有留出来的那些大号的人参,也都用土埋着,能保存一段时间。这个送到京城也可以做菜的。玉娴觉得家里的人参产量还是低了些,明年往后就能好多了。

等到这天麻全都处理好了,又该要栽人参、栽天麻了。栽人参需要把参栽子从地里起出来,然后按大小挑出好几等来。栽的时候也是要按照大小,一等一等的来栽。有的参栽子在起的过程中弄断了须子,或是芦头的,那就不能要了。还有的上面会有红色的斑点,那叫做水锈,这种也不能栽,那样红色的斑点会越长越大的。长了水锈的人参,那水锈在蒸熟的时候会变成黑色,影响人参的品质。即便是趁着鲜的时候弄掉了,也会出现白皮等现象,所以尽量就不要栽那种。即便是栽子挑干净了,有的地方土质的原因,也会长水锈的,这个是没法完全控制的。

挑参栽子的时候,要弄一些玉米皮子用水泡好,挑好一把,就用玉米皮子劈开一小绺,把参栽子绑好,这样容易保存。等到栽人参的时候,把玉米皮子往下以撸就可以了,即便是忘了把玉米皮子扔掉了,也没有事,它会烂掉的。别的东西就不行,不容易烂,会把人参勒断的。

骏炜这些年读书,也没太跟着栽过人参,今年有时间了,就跟着云松下了地,一起去栽人参。佟家今年的参栽子并不算多,也就能栽个十来丈,于是也就没用下人们动手,云松领着骏炜就干了。

参土是家里的长工早就刨好的,弄散的参土再用铁锹翻起来,形成一个尖尖的土垄。栽人参之前,要用三齿子把土耧下来弄成平的。云松和骏炜拿着志子,这是一种用木头做的东西,长大概有四尺多些,两头有两个长六寸的小木方,中间是一个木头的方盘。两头的小木方是用来量距离的,栽人参的行距就是六寸,方盘用来放人参栽子。

第二百七十四章 好友出嫁

栽人参的时候,要倒退这栽才行。先用铁锹在开头的地方挖出一趟沟来,把方盘放到小沟的前面,然后往小沟里面摆上人参栽子,这叫一厘,这一厘也就是一行的意思。每一厘的人参栽子都是有数的,如果是最大的那一等,就只栽十二棵就好,二三等的十四棵,再往下就是十六棵了,太多了不行,人参长不开。

两个人各自把一头,每人往沟里放六到八棵参栽子,然后用锹从身后撮土,把前面的小沟盖好。然后把志子上的两个小木方往地下使劲一按,在比着前一个的印记,往后拖一下,再继续重复刚才的程序就可以了。这样倒退着,一点一点的把人参全都栽到了土里。当然先栽大号的,然后挨着一等等的往下排。

云松每年都干这个,手熟得很,而骏炜却不行,好一会才顺过劲来。柳月涵对于农家活来了兴趣,非要跟着看不可,于是玉娴和月涵两个就给往方盘上放人参栽子,大家也是忙了个不亦乐乎。

一天总算把这十来丈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