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作者:云霓(起点首页封推vip2015-05-14正文完结)-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自然,”周阮如道,“我做两对碧玺的给你们,戴起来定然好看。”
余卿眉道:“我岂不是白白得了你的东西。”
三个人正说着,下人来禀告,“马车已经备好了。”
没想到这样就散了宴席,周阮如依依不舍地拉着婉宁的手,“不想让你走,干脆和你继母说一声,去我哪里住一阵子。”
余卿眉“噗嗤”笑起来,“这话应该是我说才对。”
周阮如这才恍然大悟,“我还当这是我家了。”
婉宁先送了周阮如上车,然后才跟余卿眉告辞,“改日去我家里。”
余卿眉道:“要不是我表姐生病,我真的要过去,如今那边乱成一团,我母亲的意思让我过去陪些日子,”说着压低声音,“我那表姐定了婚约,要行及笄礼,谁知道会在这时候生病,远近的郎中和御医都请了,吃了药却不见效用,人瘦成一把骨头,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婉宁道:“是不是要嫁人了心里难免慌张。”
余卿眉摇头,“也不是,要明年才筹备婚事呢,再说这亲事极好的,别人羡慕都来不及,她怎么会不愿意。”
有些事并不是别人看着好就好。
姚家下人又来催,婉宁才和余卿眉分手。
……
张氏心神不宁地坐了马车回到姚家。
坐在椅子上,她还在想婉宁沏茶的模样,熟练又自信,根本是早已经准备好了。
为什么,难道姚婉宁已经料到今天的情形?
张氏焦灼地站起身来。
院子里忽然传来清脆的童声,“母亲,母亲,五叔来了,五叔要教我读书。”
第一百四十二章 撞见
张氏正心乱如麻,听得欢哥的声音一下子站起来,丫鬟来没来得及上前伺候打帘,张氏已经急匆匆地迎了出去。
欢哥穿着蓝色的小袄,跑得满头大汗,袖口还沾着许多的泥土。
“这是做什么去了?”张氏埋怨地看了一眼欢哥身边的乳娘。
乳娘慌张地告罪,“都是奴婢没看住,八爷要看七小姐院子里的翠鸟,跑得快了些摔了一跤。”
又是婉宁,为什么最近糟心的事都和婉宁有关。
张氏板起脸,“不准让欢哥再去七小姐院子里。”
乳娘急忙低头应承。
张氏向前拍打着欢哥身上的泥土,“以后慢着点,要走着不要跑。”
欢哥笑着点头,“母亲,五叔来了,要教我读书。”
张氏点点头,“不能这样去,换了衣服梳洗干净再去书房找你五叔。”
张氏带着欢哥去换了衣服,然后将欢哥送去二进院里。
看着欢哥被乳娘送进书房,书房里立即传来欢哥的笑声,“五叔,五叔,上次的故事还没讲完,先给欢哥讲故事吧!”
欢哥又缠着姚宜之讲故事,张氏站在长廊听着屋子里传来的说话声。
下人端了茶点进屋,掀开帘子的时候,张氏仿佛能感觉到书房里十分的暖和。
“太太,我们该回去了。”银桂的声音传来。
若是往常,她转身就会离开,可是最近,家里有太多的事发生,让她少了往日的安宁,她怎么也挪不开脚步。反而顺着声音向前走去。
姚宜之的声音渐渐清晰起来,“欢哥要好好读书。”
“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欢哥更喜欢听五叔讲故事。”
孩子的声音总是那么的清脆,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姚宜之道:“因为你祖父、父亲、四叔和五叔都读书。要不是读书,你父亲就不会到京城里来。五叔也不会进国子监。”
“欢哥好好读书,祖父和父亲就会喜欢欢哥,五叔也喜欢欢哥。”
欢哥道:“那母亲呢?母亲会不会喜欢欢哥?”
姚宜之道:“你母亲自然也会喜欢,你母亲还盼着欢哥长大了能有个好前程。”
姚宜之的声音这样的柔和,完全不像姚宜闻,只会板着脸跟欢哥讲读书的大道理,将圣贤、祖宗都要搬出来,几岁大的孩子能懂得些什么?
“你父亲听到你背书。就会高兴。”
欢哥仿佛听明白了似的,“父亲这两天就不高兴,欢哥都不敢和他说话。”
姚宜之道:“那等父亲下衙回来,欢哥就将五叔教的背给父亲听好不好?”
不知怎么的,张氏听得心里发酸,经过了这么多事,唯一能帮她的人就是姚宜之。
屋子里响起一大一小读书的声音。
张氏站在廊下仿佛站僵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手伸过来打开了窗子,那手指修长,优雅地揽着袖口。
张氏下意识地抬起头来。正好对上姚宜之那双温和的眼睛,他似是要说话却又没有开口,半晌才转过头去。
张氏听到轻轻地一声叹息。
张氏握紧了手里的帕子。
“太太。老爷回来了。”
丹桂的声音传来,张氏顿时打了个冷战,姚宜闻怎么会在这时候回家,张氏转身就要向院子外走去,却才走到月亮门就看到了大步走过来的姚宜闻。
“你怎么在这里?”姚宜闻皱起眉头。
张氏的心顿时乱跳起来。
是谁说了什么?还是恰好撞见?
“老爷,”张氏装作若无其事,“五叔在教欢哥读书,妾身……将欢哥送过来。”
看着张氏心上穿着的桃红色褙子,隐隐约约有一股香甜的气味传过来。姚宜闻觉得有些不适应,“怎么又熏香了。”
张氏道:“大约是从前的旧衣裳就沾了香气。”
姚宜闻又道:“老五什么时候来的?”
张氏道:“刚刚过来。”
姚宜闻脸上露出不悦的神情。“马上就要春闱了,他不好好读书回来做什么?欢哥读书用不着他。请先生过来也就是了,”看了一眼张氏,“快回去换了衣服。”
说着向书房走去。
看着姚宜闻的背影,张氏才松开攥紧的手指,手心里满是湿漉漉的汗。
……
“你怎么过来了。”
姚宜闻不悦的声音传来,姚宜之站起身。
“这个时辰国子监还在上课。”
“三哥,”姚宜之像寻常一样站起身将姚宜闻迎到椅子上坐好,“今天没有见到父亲,正好国子监那边没什么事,我就回来看看,连问问欢哥。”
姚宜之看向欢哥的神情很是宠溺。
“那也要以课业为主,春闱马上到了,你还准备做个举人不成?”姚宜闻说着向欢哥招手,欢哥却不肯过去。
“三哥,我和欢哥正在背书,欢哥说要背给三哥听。”
姚宜之笑着看欢哥,欢哥认真的点头,“五叔说,欢哥好好背书,父亲会高兴。”
看到欢哥,姚宜闻只觉得对张氏的怀疑和气愤顿时少了很多,没有张氏就没有欢哥,欢哥是他唯一的子嗣,将来他还要等着欢哥出人头地,奉养他终老。
欢哥也很听话,在姚宜之的提醒下认认真真地背起千字文来。
背了一大段,姚宜闻脸上也有了笑容,又向欢哥招招手,欢哥这才跑了过去。
姚宜之道:“欢哥比我小时候聪明又和三哥一样好学,将来定然会有好前程。”
“还小着,到底能不能行还要看以后。”姚宜闻虽然这样说,脸上却露出骄傲的表情。
“父亲说三哥小时候就稳重,族里的长辈那时候就断定三哥将来一定能光宗耀祖,怎么欢哥就不能。”
听着弟弟说这些,姚宜闻的手不知不觉地放在欢哥小小的肩膀上。脑海里仿佛勾勒出儿子出人头地时的模样。
那时候他该多高兴。
自己生养的孩子,成家立业,让人敬重。到时候他才是真正的荣光。
为什么家家都盼有子,就是这个道理。
姚宜之将书整理好站起身走到欢哥面前。送到欢哥怀里,“以后不止是三哥,我们姚家都要靠欢哥……”
姚宜闻看着弟弟不禁有些心酸,他有妻有子,弟弟呢?什么都没有,如今就是孑然一身,没有人真正体贴他,关切他。虽然外边光鲜,却真正的可怜。
想到这里,姚宜闻叹口气,“等你考上功名我做主帮你结门好亲事,免得你身边没有人照应。”
姚宜之脸色黯然,“看到欢哥我就想起我那个还没见面的孩子,现在我也不想许多了,从前我不知晓,现在我才明白,能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人人都像三哥这样有福气。”
兄弟两个一瞬间沉默。
姚宜闻半晌才道:“男子汉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就算妻儿没了也不能就此消沉。谁又能知道这辈子会遇到什么事。”
姚宜之抬起头来,“我也想过,若是三哥遇到这样的事,定然能比我看得开。”
突然之间没有了妻儿?
这样的滋味儿?
姚宜闻平心而论,若是换成他,他也不知道会如何,现在一个休掉的沈氏和乱七八糟的沈家就让他头疼,内宅里张氏和婉宁又不合。
“你还记不记得我为什么休了沈氏?”姚宜闻说着顿了顿,“可是六弟妹说。秦姨娘的死和沈氏无关,若真的如此。我还是亏待了沈氏。”
也许是弟弟提起往事,他也不由自主地说起来。不但是沈氏,他对婉宁也不够好,不是一个好父亲。
“三哥还有办法弥补,”姚宜之安慰地一笑,“三哥又续弦,生了欢哥,一家人其乐融融,就已经算是弥补了从前,有些事紧紧攥着也没用,回头想想什么又改变不了什么,还不如就放它过去。”
这是劝他要向前看,之前亏待了沈氏,现在不能亏待张氏,再怎么说张氏也生下了欢哥。
就算张氏有错,他也不应该牢牢攥住不放。
可是见到婉宁,他总觉得不能向长女交代。
……
婉宁正和焦无应说话。
“只要京里的夫人们接受了这样冲泡的方法,将来我们家的茶就会卖得很好。”
焦无应点头,“可是万一再有仿冒要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去仿,京里的达官显贵都有个脾气,不会喝不正宗的茶,今天在安怡郡主府,大家已经看了清楚,再说冲泡用的茶具现在也只有我们家才有,就算要仿制也没那么容易,起码要过些日子。”
几天之间会有很大的变化。
“他们仿了之后,我们还会有新茶来卖,他们愿意仿就永远要跟在我们身后,到时候我们家只会更有名气。”
让众多茶铺仿造的定然是好茶,就算仿品再多,让人最终记住的永远都是正品。
“有没有让人去查华茗轩?”
焦无应颌首,“贺大年已经安排人去办了。”
“也不用太着急,”婉宁道,“只要让京里人人都知晓华茗轩在仿造我们的新茶就行了。”
她一个人查起来太慢,京里可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地方,夫人们饭后余谈本就少了话题,如今喝着茶,说得会更加顺畅。
在沈家茶铺开张的时候,传得沸沸扬扬对沈家和新茶来说,只会是好事。
婉宁低声问,“京里能做紫砂壶的师傅还有没有?”
“就我们用的这种,”焦无应摇摇头,“小姐早就安排好了,任谁都不好找谭师傅那样的好手艺。”
这就好,这个时代的紫砂壶很大,没有这种精致的成品,就算别人想仿制,也要找到能做壶的师傅。
她虽然不懂得经商,但是她骨子里毕竟是半个沈家人,懂得捏住哪里不放对她更有利。
等到焦无应出了门,童妈妈过来道:“五老爷过来了,在书房里教八爷读书,不知怎么的,三太太也跟了过去。”
第一百四十三章 着急
在安怡郡主府,虽然是魏太太拿出了茶,但是这件事应该和张氏脱不开干系,否则张氏就不会装作惊讶,又假惺惺的替她着急好像是个慈祥的继母。
她拿出紫砂壶和茶具,在安怡郡主府为各位夫人泡了茶,张氏的脸色有些变,从安怡郡主府回来,张氏更是径直回到房里。
张氏身边少了两个得力的下人,现在又是这样的心情,定然会想要找人帮忙,正好这时候五叔来了,张氏又有些不合礼数地去了书房。
职业的敏感,让她觉得张氏至少是信任五叔,欢哥的那种对五叔的喜欢和依赖也是需要张氏点头才能有的。
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玄机。
“让人去趟沈家,跟我舅舅说,少跟五叔来往。”
谁知道五叔那芝兰玉树下面是张什么脸。
……
沈敬元看着妻子收拾准备要带给婉宁的东西。
“酱菜不要装那么多,婉宁年纪还小不能吃那么咸的东西,扬州的小菜到了京里都不好吃了,不如趁着婉宁能自己挑选下人,就将家里的厨娘送去姚家。”
听着老爷絮絮叨叨地说,沈四太太直起腰身,“老爷什么时候这样仔细,连厨娘都想到了,我早就和婉宁说了,就将我们带来的厨娘送过去一个,这样一来吃食上我们也安心。”
沈敬元点点头,“姚宜闻总算做了一件人事。”
自从辰娘被休,他是第一次心平气和地提起姚宜闻。
沈四太太点头。
刚刚将东西装好,童妈妈就赶了过来,将婉宁说的话跟沈四太太说了,“小姐说,不管怎么样。舅老爷都要小心些。”
沈四太太觉得婉宁的话有道理,“让婉宁放心,我会劝说老爷。”
童妈妈说完特意向院子里乜了一眼。“舅太太,奴婢过来的时候。看到院子里在准备东西,这是要做什么?”
眼见就要到最冷的时节,难不成沈四老爷一家还要远走?
沈四太太道:“还没跟婉宁说,老爷想去趟宣化府。”
童妈妈听得一惊。
“去宣府?那边不是不太平吗?离瓦剌那么近,四老爷怎么好过去。”
沈四太太也有些担忧,“这两年已经好多了,朝廷有专门驻守的兵马,老爷不会到宣府镇。而是到周围去打听打听,年前就能回来。”
“这冰天雪地的,”童妈妈想想就觉得冷,“那可是北边,这个时节可能已经下雪了,就算过去了也不好行车啊。”
“家里在西北那边可能会拿不到盐引,”沈四太太抿起嘴,“老爷有些着急,沈氏全族上下还有伙计都等着盐引换盐来卖,万一有个闪失。老爷没法交代,正好有人在北面有屯田,想要将屯田卖给我们沈家。老爷想了好几天,说什么也要去看看,将来就算西北那边供应不上,北面还可以用粮换引。”
这样到底能不能行。
童妈妈看着眉头紧锁的沈四太太,“太太怎么不去问问小姐,让小姐劝劝舅老爷。”
沈四太太看了一眼身后葱绿色的帘子,将童妈妈叫到东侧室里说话,“我们老爷肩上毕竟压着整个沈家,那些重担不是我们妇孺能都担下的。我也劝说过,老爷却说沈家能趟出一条商道。也是费劲千辛万苦……”
沈四老爷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看来是一定要去看屯田了。
童妈妈也不好再劝沈四太太。
沈四太太顺势将话题引到婉宁身上。“婉宁怎么样?可出了口气?”
童妈妈道:“哪里能呢,张氏不过是受挫而已,我们太太是被休出了姚家,老太爷那边倒是气得不轻,听说我们小姐不但回来了,还在身边大肆换人手,只要小姐去请安,老太爷就气得翻白眼,骂小姐是逆子,将来不会有好下场。”
听到这些话沈四太太气得咬牙切齿,“没有好下场的是那个老东西。”
说话间,下人将要送给婉宁的东西拿来。
沈四太太都分开放好,“这是护手、护膝,过几日是一定要穿的。”
童妈妈就看向那雕花镂空的手炉,“手炉我们家里有。”
“我知道,让人购置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到婉宁,”沈四太太满脸慈祥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