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作者:云霓(起点首页封推vip2015-05-14正文完结)-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家和裴家是多少年的关系。算得上是通家之好,老侯爷去世的时候,她留在裴家好几日,裴太夫人有什么话从来不避讳她,出了这样的大事,她也就不瞒着裴太夫人。
沈家那边会有什么法子?
一个商贾真的能帮上忙?
陈家到了这个时候,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老太太,”管事的快步走进门,转身又将隔扇关好,“沈家来信了。”
陈老太太接过信函,看到了写得十分规整的字。
打开信函里面的内容映入眼帘。
“沈家的意思是,”陈老太太看向裴太夫人,“商贾到处卖商屯,沈家也在卖西北的商屯,都是因为以银抵粮换盐引,有商屯的商人反而用粮食拿不到盐引,商屯也就没有了用处。”
所以余家卖商屯,根本就不是成茂要霸占什么民田。
陈老太太和裴太夫人对视一眼豁然明白过来,宣府虽然没有实行以银抵粮,但不是没有人提起过,她们也听说过许多达官显贵在倒卖盐引。
如果将事端引到这上面,倒霉的就不是陈家。
“如果我们能过这关,沈家……真就是我们家的恩人,”陈老太太看着裴太夫人,“真是我们家的救星啊。”
……
婉宁坐在屋子里。
焦无应道:“有人去余家打听,余家不小心说漏了嘴,宣府的盐引不好做这才卖田,”这是小姐吩咐好的,余家说的也是实情,“宣府今年的盐引派的也不如往年,我们家再卖西北的屯田,恐怕就会有很多人坐不住。”
沈家怎么也是有名的盐商,所有人都盯着沈家。
婉宁点点头,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有人要算计沈家,沈家就不能束手待毙,要自己给自己找条出路。
再说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六婶说过,张家是能拿出盐引的,只要涉及张家,那就必然错不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乐极生悲
皇帝坐在南书房里看奏折。
外面有内阁的阁老在当值,陈阁老将一封封奏折看过去,然后分门别类地送进屋子。
小黄门里里外外地忙碌着,偶尔南书房里会传来皇帝咳嗽的声音。
陈阁老看向旁边的内侍,“您劝劝皇上,再过两个时辰又要早朝了,龙体要紧,若是有紧急的奏折,我们明日一早就呈上去。”
内侍摇了摇头,“早已经劝过了。”
话已经说过了,谁敢再说第二次。
先是南直隶出了事,现在连边疆的李成茂也敢行贪墨之事,甚至还强占民田,纵容手下在京里无法无天,在此之前皇上可是准备嘉奖李成茂的。
这就如同伸出手来打了自己的脸,皇上没有了颜面,谁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文官出了事,武将再出事,整个大周朝就仿佛动荡不安。
陈阁老正想着,身前忽然有一个声音响起来,“陈阁老,朕记得你跟陈老将军都出自凤阳府。”
陈阁老心中一惊,忙站起身,“皇上记得清楚,陈老将军祖籍在凤阳,臣的曾祖父逃荒时曾到过凤阳,不过后来在昆山定居。”这样解释一番,就等于和陈文实脱开了干系。
皇上大怒,现在谁敢和陈文实有半点的关系?
陈文实手握军权这么多年,大家心里都清楚,一旦出了事,就是万难挽回,整个陈家都要被牵连。
可怜陈家三代驻守边关,最终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陈阁老心里不禁也有些感叹。
多亏了李成茂进京那晚直接来吏部报到,若是去了陈文实的寿宴,御史言官就更加握住了把柄。
“时辰不早了,还有两个时辰就上朝。陈阁老去值房里歇着吧!”
陈阁老应了一声,整理了手边的奏折一步步地退了出去。
等到南书房的门被关好,皇帝将手里的奏折顿时扔在了地上。“将崔奕廷叫进来,朕要问个清清楚楚。”
内侍应了一声退下去。
半个时辰的功夫。皇帝桌子上的奏折已经少了大半,崔奕廷站在书房里行礼。
“跟朕说说,你是怎么抓到江仲的。”
崔奕廷将那日的事说了,“要不是江仲让人先烧着了马厩,沈家闹起来,我和姜大人也不会知晓。”
和锦衣卫禀告的一般无二。
皇帝放下手里的笔,抬起头来看向崔奕廷,“你父亲养了一池的锦鲤。京里的府邸不少,池塘也大多比你家的大,但是谁也没有你父亲锦鲤养的好,现在你父亲还养鱼吗?”
那时候皇上还是个闲散的王爷,经常和父亲一起钓鱼,两个人钓完鱼就在书房里小酌,皇上还夸家里的厨娘烧了一手的好菜。
崔奕廷道:“还在养,养了放,放了养。”
皇帝轻微颌首,站起身来。“难得的是这些年的坚持,你父亲在内阁时,朕就说过。是个忠臣良相。”
皇帝放佛准备让崔奕廷退下,却想起什么,“你觉得李成茂这案子如何?”
崔奕廷没有犹疑,“出了这种事自然要仔细查问,不管是江仲还是沈家,都要问个清清楚楚,若是果然有这样的事,不管是谁都辜负了皇恩,都逃不出大周朝的法度。”
皇帝良久未语。
整个南书房气氛仿佛更加凝重起来。
……
张戚程听到消息已经是早朝之后。
韩武道:“先是问陈阁老。陈阁老连和陈文实同乡之谊都不敢提,后来叫来崔奕廷。连崔奕廷也说要仔细查问江仲和沈家,沈家是商贾。商贾善于变通,不能轻易相信,”说着顿了顿,“我觉得圣意已经很清楚,皇上已经对陈文实和李成茂起了疑心,爵爷这个局做成了,沈家死不死人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张戚程还没说话,旁边的赵б丫ζ鹄矗罢饷此担挛氖凳嵌隙喜豢赡苋バ耍录乙苍俨荒苷票!
如果真是这样,不光光是不能去宣府不能掌兵,韩武道:“自古以来,但凡手握重兵的武将失宠都不会落得好下场,李成茂的罪名只要坐实,用不着爵爷动手,那些从前看不惯陈文实的人就会跳出来落井下石。”
赵Ъ弊诺溃骸吧蚣夷兀可蚣一岵换嵩谥屑涞饭恚俊
韩武捋了捋胡子,“不会,沈家不过是个小商贾,影响不了大局,再说连崔奕廷都急着将沈家推出来,和沈家摆清楚关系,沈家还有什么人可依靠?”
赵г教骄醯镁褪钦饷椿厥隆
沈家不过是一盘棋里面的一颗棋子。
……
张瑜贞等着赵Т痈盖准依锘乩矗恢钡搅送砩喜诺鹊搅俗眭铬傅恼原'。
“这又去哪里了?”
张瑜贞一脸的埋怨。
“这次是跟我表弟出去喝酒。”赵Φ昧成舷袷钦帕硕浠ā
“哪个表弟?”张瑜贞问过去。
赵凶叛劬Γ凹依镉形寮蚁惴燮套拥慕鸺遥彼底哦倭硕伲按忧澳悴皇撬担鸺宜透盖椎南惴郾雀愕暮茫缃窨墒桥踝偶负凶酉惴酃矗胍蚰愀龈咝恕!
张瑜贞不禁惊讶,“这是为什么?”
赵掏痰卮踊忱锾统隽艘坏保疤的阆不逗炷静迤粒昧艘永慈媚懵虿迤寥ィ菜闶切⒕茨阏飧霰砩!
看着放在桌子上的银票,张瑜贞的心几乎冲到了头发尖儿。
金家怎么会这般大方。
张瑜贞顾不得去看那些银票,捂住了乱跳的胸口,“老爷,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可别吓妾身。”
“你看你,”赵Φ溃盎瓜胍蚣业牟杵蹋秸庑┮拖懦烧庋
赵Ш攘艘豢诓琛!吧蚣业牟枰队惺裁戳瞬黄穑嬲嶙雎蚵舻牟恍枰庑├褪沧樱种渚湍艿昧饲蛄秸娼鸢滓!
看着老爷得意的神情。“是金家人想要入仕求到了老爷?”
“金家逍遥自在入仕做什么?”
张瑜贞这下子猜不出来了。
“是盐引,想要我帮忙开个白条去盐运使司教银子充抵粮食换盐引。”
原来是换盐引。
张瑜贞松了口气。“老爷不是说盐引并不多吗?今年开的白条太多,西北的盐引都发放没了。”
“那是今年,明年、后年呢?说不定宣府也不再交粮换引,都要用银子来充抵,”赵У靡庋笱螅盎Р砍米爬畛擅鍪掠稚狭俗嗾郏挡欢ㄈ蘸笤僖裁挥辛松掏停灰荒梢泳湍芑焕囱我U庋焕矗苈虻窖我木统闪苏嬲牟粕褚!
“沈家这样的盐商,很快就会家破人亡。”
这可真是一箭双雕,他虽然丢了爵位却得来了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只要想到这里,赵Ь途醯眯睦锸娉
“到时候给你买处大宅子,你不是总羡慕忠义侯府……还和自家的姐妹相比,以后就再也不用说我不疼你。”
看着眉开眼笑的赵В盆ふ暌踩炭〔唤袄弦档牡降资钦媸羌佟!彼底呕叭匆丫ツ米雷由系囊弊邢傅厥鹄础
陈家倒了。果然有他们的好处。
……
姚宜闻回到屋子就看到张氏让下人清点屋子里的东西,大大小小的盒子一堆,姚宜闻一边脱氅衣一边道:“这是要做什么?”
张氏笑着道:“赵老太爷的寿辰要到了。我去送了些礼物,姐姐却让人还回来了这些东西。”
姚宜闻有些惊讶,“这都是你姐姐送的?”
张氏颌首,“市面上不好找到的药材,我姐姐和姐夫让人从祁州买来的,正要配着用蒋家送来的药方。”
除了药材,还有些别的东西。
姚宜闻随手打开一只盒子。
张氏吸了口凉气惊呼起来,“老爷可要慢着些。”
锦盒里是一尊送子观音。
就像是抽到了上上签,姚宜闻看着光润的观音心情也豁然开朗。“这是……”
“是我姐姐请来的,让我供起来。”张氏飞眼看向姚宜闻,“我姐姐说。这很灵验。”
张家仿佛一下子将他们想要的东西都送来了。
让下人将东西一件件搬下去,张氏亲手端茶给姚宜闻,“老爷有没有听说沈家的事?”她就是要在这时候提起沈家,好让老爷知道,张家带给姚家的永远是富贵和地位,沈家却是无尽的麻烦。
姚宜闻果然皱起眉头,“好像是和李成茂有关。”
张氏叹口气,“也不知道怎么就惹了这样的是非,”说到这里,张氏脸上露出几分的担忧,“听外面人说,沈家的铺子如今是婉宁管着,我出去宴席夫人们都明里暗里的打听沈氏的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张氏说着低下了头,“好像是我做了什么错事,我倒是没什么,就是婉宁,年纪还小,总不能就这样让人说三道四。”
张氏话音刚落,银桂进来道:“老爷,太太,刑部来人了,说要见老爷。”
刑部这时候来人。
姚宜闻有些惊讶,“来的是哪位大人?”
银桂道:“管事妈妈说,是刑部的员外郎,听说老爷回来了,特意来拜见。”
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六弟已经判了流放,怎么刑部这时候还会上门来。
姚宜闻吩咐银桂,“将人迎去书房,我这就过去。”
第一百五十三章 逆转的滋味
“大人。”
姚宜闻走进书房,刑部员外郎立即上来行礼,姚宜闻拱手过去。
下人端了茶上来,郑敏端起来抿了一口,脸上不禁浮现出几分的失望,京里都在流传新茶,姚家喝的却还是从前的旧茶。
都说姚家内宅不和,如今看来是真的了。
“下官是有件事想问问大人,姚家是不是在宣府买了许多田地。”
郑敏的话让姚宜闻一怔。
在宣府买田地,什么时候的事?
“这话是从何说起?”姚宜闻不禁问过去。
郑敏脸上浮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异样,停顿了片刻才道:“下官奉命审案,查问了余家,余家说在宣府买田地的是姚大人家里,下官便来核实,免得弄错了。”
书房门口的婆子听了这样的话立即提起裙角一路到了张氏屋里。
张氏正要将姐姐送过来的荷叶杯拿出来用,听到婆子的话,忘记了手里的杯子,随手一甩,杯子顿时落在了地上,摔了个粉碎。
买余家田地的不是沈家吗?怎么会变成了姚家,姚婉宁在这里捣什么鬼。
……
姚宜闻走到婉宁院子里,就听到一阵欢笑声。
“小姐那个插的好。”
然后是婉宁的声音,“我的这枝梅花太短没有插到底,是浮搁着的。”
“小姐耍赖。”
童妈妈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怪不得人人都说落雨最实诚,若是落雨也跟着门上的婆子每天玩一把,恐怕要将身上的银子都输了干净。”
婉宁重新去拿笔,“再这样下去,等到冬天过完了。我的九九消寒图还没画好。”
婆子看到姚宜闻要撩开帘子进去禀告,姚宜闻伸出手来阻止。
屋子里安静了片刻,婉宁轻声道:“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婉宁仔细地写着。练了这么久,她用毛笔写字是越来越熟练了。就是时不时的还会写错,昆哥看到的时候就会故意板着脸纠正她,还拿出杨敬先生的口气让她牢牢地记住。
“小姐这边怎么就写了一个字,还有那么多地方。”
落雨指着九九消寒图的右边。
“这是要八十一天才写完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你看梅花添了多少瓣,这字也就有几笔。”
落雨听得点头。
婉宁道:“你跟落英一起都学认字吧。”
落雨笑着摇头,“那哪里是奴婢们学的,奴婢们蠢苯。学不来这些东西。”
“哪有这种事,学了认字有许多好处,没事的时候就不用发呆,可以拿本书来看。”
姚宜闻忽然想起几年前,他给婉宁请了先生在家,先生教了婉宁一个月,却说什么也不肯再留下,还跟他说,内阁中的小姐不一定要学认字,还有琴棋书画许多种。
他听了心里十分生气。觉得不是婉宁不能学,而是先生没有本事,可从那以后也确实没有花心思给婉宁再请更好的先生来。
没想到婉宁现在已经学会了读书写字。
“老爷。”
从屋子里出来的落英没想到会遇到姚宜闻不禁惊讶地喊了一声。
姚宜闻点点头撩开袍子走进屋。
婉宁刚放下手里的笔。落雨正收拾砚台。
屋子里飘荡着一股淡淡的墨香,这正是姚宜闻从前想过的情形,只不过他就因为一时的自大错过了。
“婉宁,”姚宜闻坐下来,“刑部的人来问,说你跟余家买了宣府的田地是不是真的?”
说不定这件事是虚传,就想外面都说沈家要买宣府的田地。
“是真的。”婉宁回答的很干脆。
姚宜闻不禁抬起眼睛,“为什么要买宣府的田地?难不成你也要学着沈家去卖盐?”一个内宅的小姐,卖茶叶已经让人议论。在学着去卖盐,难不成要做真正的盐商?
婉宁看向父亲。“太祖建国时就说过粮乃立国根本,边疆开荒种粮不收赋税。余家要离开京城回到凤阳,宣府的田地自然不能千里迢迢地来打理,正好我的茶也要卖去南直隶,我的家在京城,回去卖茶也不便利,余家卖茶,我买了田地秋收时卖粮有何不妥?”
“那么多人买田地,难不成都要去做盐商?每年去宣府收米的米商也有不少,再说余家的土地离宣府城还有些距离,再走几十里还有达官显贵的庄子在,那些达官显贵也是盐商?”
田地买来出了粮食可以卖粮,谁说一定要用来换盐引。
姚宜闻顿时被顶了回来。
婉宁接着道:“余家的土地便宜,我才买来,文书都十分齐全,刑部的大人要看,父亲就将文书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