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朱户人家 作者:雁舞流(起点高推vip6.29完结) >

第165章

朱户人家 作者:雁舞流(起点高推vip6.29完结)-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丫头在旁边更是顺着她怨道:“还说什么不见外客,刚才那来探病的什么太太不还是进去了”
  王夫人挑起眉,忽然道:“那叶太太我却记得的,好像是平王世子妃的庶妹,是嫁到了勇义侯府的。只不知道原来李夫人和她关系这么好,我记得世子妃可是和李夫人好像不过泛泛之交啊”
  皱起眉,她忽然转身,“咱们去平王府我就要去和世子妃好好说道说道她这个妹子……”王夫人说得很是得意,可小丫头偷眼看她,却呶了呶嘴。只是虽然在心里暗自嘀咕着不知自家太太能不能进去平王府,却到底还是没有直接说出来。
  王夫人自打进了国公府,就没有见到于清瑶。可是于清瑶却是在内室里把这位王太太看得一清二楚。
  “我记得那次在平王府里,这位王太太是坐在外面园中的大席上的……”
  听到她这样说,李夫人就笑了起来。头微微摇了摇,她握住于清瑶的手,低声道:“离我这么近,你可觉得怕?”
  “有什么怕的?”于清瑶淡淡说着,虽然也知道李夫人是问的什么,她却只是故作不知。就连手也未曾移开。
  来之前,她还以为国公府这边是放出假消息的。可现在看到李夫人,却知道可能这位以婢成妾,宠冠一府的夫人,大概是真的要去了。
  虽然心里也是感叹,她面上却是不显,看着李夫人的目光仍是一派平和。
  只是目光却不由往内室深处看去。在一旁的桌前,端坐着的正是赵国公和林华清。刚才王夫人进来时,两人谁也没有说话。这会儿,目光相对,脸上却都是挂着淡淡的笑容……
  她不敢再看,垂下头去,又和李夫人说话。就在这时,青黛转回来,站在床前低声道:“夫人,还是喝药吧这都几天了,您一直都没有吃过药……”
  摆了摆手,李夫人抬头看她,“这几日,宫里可能还会派御医过来……这药吃不得的……”
  先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于清瑶,听到这里,不由得怔住。愣了好一会儿,她才反应过来李夫人到底是在说什么。
  难道李夫人竟是断了药,故意让自己……
  咽了下口水,她转目看向赵国公。同在一室,离得并不远,赵国公不知是否真的什么都没有听到。若真是听到,怎么竟这样毫无反应?
  心里想着,她只觉一颗心都揪了起来……
 
  第一百六十九章 静夜夫妻秘语
  虽然同在一个房间,于清瑶把赵国公和林华清说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可是人一出门,她已先告诫自己把听到的所有话都忘记。虽然没有人让她回避,可不代表那些话就是她该听到的。
  她有自知之明,像这种事,她看到或是听到,都无所谓,可是一旦她泄露半分,那以后就不知会发生什么事了。哪怕林华清维护她,可赵国公或是世子,就不知会如何了。
  看到李夫人现在的情形,她真的有些心寒。虽然,李夫人这样做,可能是心甘情愿,为半主半夫的赵国公牺牲。可是,对于不曾有半分阻止之意的赵国公,她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恐惧。明明,看起来那样温文尔雅的人,人都说是如玉君子,可怎么竟对自己的枕边人,如此的冷漠?
  她有些发慌不知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良人,以后是不是也会像赵国公一样。如果,林华清最终也会变成那样……
  自赵国公回府后,于清瑶没有同林华清说什么。看着他一回兰院就进了书房,于清瑶自回了屋里去歇着。
  虽然不过是坐着陪人说了会儿话,可是她却觉得比干了一天的重活还苦累。和衣倒在床上,她合上眼,却怎么都睡不着。
  听到脚步声,她睁开眼,透过珠帘,看到沈秀娘的背影。
  没有觉察到于清瑶醒来,沈秀娘把手中的托盘放在桌上,自言自语道:“一回来就睡了,想是累了……锦屏,你叫厨房晚些再把吃食送过来吧再拿了小红炉来,先把这药温上,等你们太太一醒,就先叫她把这个喝了。才去探了病,还是先清一下毒的好……这个,也不算是药,都是些去火的吃食,多吃些只有益处……”
  锦屏笑着应了一声,想想,就道:“沈娘子,我刚和五儿和妞儿说了,喝药的事儿,她们都说自己连屋都没进,吃不吃药没什么打紧的。”
  “就是没进病人的屋,也还是喝碗药来的好……那两个丫头,一定是怕苦。沈秀娘低笑,转过头往内室里探头。目光一扫,她不由得笑起来,”可是被娘吵醒了?
  “还是娘最惦记我……”于清瑶笑着摇头,起了身。顺从地喝干了那不知是什么的汤。
  若是别的人端来的,她定是要问清了到底是什么,可是是自己亲娘端来的,她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却是连问都不问一句的。说到底,她最相信的还是自己的亲娘……
  心里怔了下,她歪着头想了想,若有所思。她从前就说过,既为夫妻,那就绝无半分隐瞒。现在,她既有所思,总要同林华清说清楚才好。
  心里这么想着,她就在盘算着如何同林华清说这事儿。可是,还不等她同林华清说,林华清就先来同她说今天赵国公府里的事儿了。
  “没想到今天的事情会这么顺利……娘子,你可是大功臣”转过头,看着于清瑶脸上浅淡的笑意,林华清扬起眉,忽然搂住于清瑶,笑着问道:“娘子,你心里可是不舒服?让我想想,我家娘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觉得心里不舒服……是不是,因为国公?”
  于清瑶抬眼看他,还未说话,林华清已经柔声道:“我就知道,我家娘子又要多愁善感了。也是,满京里,哪个不知赵国公独宠李夫人也难怪你会觉得出乎意料了……其实,这男人,总是有很多面的,有时候,他想让人看到什么,那别人就会看到什么了……”
  于清瑶垂下眼帘,不过一想,就道:“我知道夫君知道很多别人所活的事。想来,赵国公和李夫人之间也有很多外人不知道的事情……夫君,你也不必在我面前掩饰,你是知道我家姐姐与赵国公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是吧?”
  看林华清只是微笑,她也并未追问,只是低声道:“现在想想,姐姐恨李夫人,恨得真是好生无趣。关李夫人什么事呢?她也不过是国公爷手中的一个棋子罢了,拿她来拒绝我姐姐,用她来敷衍京中那些贵人,现在又来应付宫里的人……到底,是女人可怜……”
  看着林华清,于清瑶迟疑着问道:“夫君,我只问一句:你会不会拿我做你手上的棋子?”
  林华清看着她,忽然笑起来,“娘子会心甘情愿做我的棋子吗?其实,若真说起来,今天去国公府,娘子何尝不是做了一次我的棋子?娘子,我知道你在怕什么……是,男人大多把功利看得比情义更重。可是,我不是你忘了,我曾说过,总要离了这京城繁华地,去过一些自由的生活……”
  “可赵国公不也是说只想离京吗?李夫人说那是赵国公这一生的心愿……”
  林华清立刻笑起来,“你信吗?赵国公他若真是只想着离开京师,早就有机会离开了,又何必等到现在……”
  眨了眨眼,于清瑶似懂非懂地点头。一个能将枕边人当作棋子的人,的确不大可能是一个淡薄名利的。
  如果这样想起来,那赵国公没有娶姐姐,那倒还真是幸运了。如果当初她真嫁入国公府,那现在被当作棋子利用的可能就是她了。
  心里正想着,林华清已经轻轻握住她的手,柔声道:“你放心,不是说好了要去乡下农庄住吗?我们明个儿就走……左右现在这头的事儿已经了了,我这个中间人,倒不那么重要了。”
  林华清的轻言细语,让于清瑶心中稍安。近来,林家的事情太多,她真的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夜色深沉,虽然外室里放了炭盆,可是屋里却仍然有些冷。还好有林华清紧紧地拥着她,让她在这个冷清的夜里觉得很暖……
  夜里,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可是早上起床,看到林华清自书房里出来时脸上带着的那分笑意。于清瑶也知消息是真的已经如期传了出去。
  不用再理会旁的事情,从早上就开始整理往农庄去的东西。离得近,倒也不用带多少东西。又去宣华院给赵氏辞别,等林华清别了勇义侯,出了门时,已日上三杆。
  马车出了京,于清瑶才觉松了口气。就连和沈秀娘说话,也不由得话多了起来。看着于清瑶脸上的笑容,沈秀娘也是开心。
  “看你这么开心,娘也就放心了……夫人倒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听沈秀娘这样说,于清瑶不由默然。虽然当初这座农庄也带来些麻烦,可是现在看来,却是她的避风港了。比起林华清那座风景秀美的农庄,她还更喜欢自己那座小院子。
  回京的时候,是五月初,可是现在回来时,已经是十一月。张庄上,虽是入了冬,可是田里却种着冬小麦,又有油菜,远远的看着,倒也是一片苍翠。
  到庄上时,已经快到了黄昏,田里有许多农夫,抱着稻草,也不知在做什么。林华清骑在马上看了好一会儿,也是不解。还是妞儿嘻嘻笑道:“这个太太和公子却是不明白了。现在天也冷了,前些日子又下了雨夹雪,只怕夜里也要降霜的。所以这晚上时候,就要用这些干草把作物盖上一层,待到明个儿太阳出来了,再移开。这样做,就算是下了雪,也不怕把作物冻着了。”
  “可是妞儿是出身农家,明白得很。”看着妞儿,于清瑶笑道:“一会儿你也不用跟着我们回去,难得回庄上,你自己先回家去好了……”回过头,她低声吩咐:“锦屏,开了箱子,拿两匹棉布给妞儿,再封个一两银子,再把那点心包上两盒,叫小子帮忙拿了,送妞儿回家。”
  锦屏脆生生地应了,看着妞儿,玩笑道:“可惜我却没有家,若是有家,可是也要向太太讨假,回去看家人了。”
  五儿一听,也忙笑道:“可不是我们可是嫉妒死了。”
  妞儿呵呵笑着,脸上都放着光。几个丫头,也是看着于清瑶的心情大好了,玩笑起来百无禁忌。
  于清瑶闻言大笑,“没家人探也不打紧,我照样封红包给你们。也是快到新年了,多给你们两个丫头做几套新衣裳。”
  两个丫头闻言,立刻笑着谢恩。一时间,车上一片笑声。
  扭过头,看着沈秀娘默然,于清瑶一想,就知道她是在想什么了。“娘,”揽着沈秀娘的肩,她柔声道:“我知道你是想杨叔和念奴了……说起来,我也好生想念小弟。”
  看沈秀娘似乎是想说什么,她忙道:“可不许说要回去洛阳。娘,您不是说了要好好陪我一阵子的吗?索性,也不要回去过年,我叫华清打发了人去洛阳接杨叔和念奴过来过年……我是说真的,就是过年,我也不想回去京里。咱们一家人,就好好在农庄上过个团圆年。”
  “你过年也不回京,不大好吧?”沈秀娘还想再劝,可看于清瑶似乎是打定了主意,她也就打消了劝说的念头,反倒也有些心动起来。
  “我只怕他不肯来……”
  “不过是请他来过年,又不是勉强他搬迁,怎么会不肯来呢?”于清瑶笑起来,只差拍着胸脯保证:“娘放心,今年咱们一定能过个团圆年……”
  看着于清瑶,沈秀娘没说话,可是脸上却尽是温柔的笑意:“是啊,是个团圆年呢娘,也盼了很久……”
  
  第一百七十章 新年新气象
  回到张庄时,才十一月中。不知是不是悠闲的日子过得快,似乎一转眼的功夫就进了腊月。
  进了腊月,就离春节不远了。整个庄子,都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先是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行腊祭。因着张庄旁没什么山,所以,也没有行猎打围的习俗。倒是在腊八前两天,张庄上壮丁组织在一起,把周遭的几个池塘外带小河,都净了一遍。水中大鱼捞了个清,只留了些小鱼又丢回水里。这些鱼,家家户户都分了些。出力的分得多,出力少的也意思一下分了几条。
  于清瑶自然是不能参与了,林华清倒有意去凑个热闹,却被于清瑶生生拦下。腊月里,水冷得透骨,就算是林华清是练过功夫的,可到底不是个吃过多少苦头的。倒是王大力父子带着几个雇农,去和庄上的壮丁一起捞鱼。
  于清瑶裹着厚厚的大褂,在几个丫头的陪伴下,和林华清、沈秀娘站在池塘边上看捞鱼。虽然自己没下水,却也能感受到那股热火朝天的热闹劲。妞儿挽起了裤腿,脚下只穿着一双草鞋,跳下水,到处乱窜。一张脸虽然冻得发紫,可是眼睛却是亮晶晶的。
  远远地看着妞儿抓着一条大鱼,乐哈哈地冲着她们扬起来,于清瑶也笑得欢快。“这丫头,一回到张庄,就好像鱼儿回到了水塘,这个欢快……”
  五儿捂着嘴笑,吃吃地道:“太太瞧没瞧见妞儿后头的那个少年,盯着妞儿的眼睛都快长出手了。”
  于清瑶眨着眼,眯眼去看,倒不由得笑了起来。锦屏笑着推五儿,“你别这么碎嘴,仔细妞儿回来用大扫帚打你。”
  “打我作甚?我又不是香……”捂了嘴,五儿偷眼看着微笑着的于清瑶,吁了一声,也不再笑话妞儿。
  不是没听见五儿的错语,可于清瑶只当作没有听到。陆家三口,自离了林家后,她就再也没有去打听过。既然已经不再是她身边的人,过得是好是坏,她问来做什么呢?
  腊八日,行腊祭,王家的带着两个女儿,之前留下来的厨娘合力整治那分来的半筐鱼。又有自家杀的两头大肥猪,腌了腊鱼、腊肉,挂了一院子。
  除了这,一大早又熬了一大锅的腊八粥。糯糯的米香,软软的豆子……盛上一碗,拌上饴糖,香得让人流口水。
  不过这一天,最重头的戏,却不是这腌腊货和吃腊八粥,而是行祭祀。
  一年里最后的一场祭祀,显得格外的隆重与热闹。张庄上的所有人,都聚在祠堂前,有那矫健的少年戴了面具,击鼓而舞,虽然没有古书上所记载的那般气势,可看起来却也令人为之精神一振。
  祭祀用的祭品,流水一样摆上香案,张氏的族人,在族长的带领下,祭祀祖先,拜祭先人,郑重而庄严……
  别人族里祭祀祖先,林、于等人倒不好去看热闹了。在家中,他们也没有行祭祀大礼,只是备了些祭品,祭拜林华清之母。
  林华清原本还说要一起祭拜老安乐侯的,可是于清瑶却只是摇头:“我父亲有得是人祭拜,轮不到我的……”抿唇微笑,她垂下眼帘,心里也不免有些黯然神伤。
  她这样的庶出女,平日里连进家里祠堂都不能,又祭祀什么呢?
  她说这话时,在旁边的沈秀娘什么都没有说,可是入夜后,于清瑶却在半睡半醒间听到厢房的动静。惊醒了,她听着那熟悉的脚步声,也不曾惊动林华清,就一个人跟了出去。才知道沈秀娘自己一个人转到前院,在火盆里烧着金箔纸线。
  “虽然你活着时,对我也并不是多好,可是总还是跟了你一场……清瑶不是不想祭拜你的,你莫要见怪,泉下有知,还请多多保佑她……”
  隐在角落,听着沈秀娘的细语低喃,于清瑶合上眼,无声地叹息。却没有惊动沈秀娘,反身悄悄回了房。躺在床上,翻过身来的林华清紧紧抱住她,好似没有感觉到她身上的那抹凉意般。
  抿起嘴角,于清瑶把头倚进林华清的怀里,无声地笑起来。
  现在,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有夫有母,亦将有子,纵是人生里仍然有不可挽回的遗憾,可是比起眼前的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