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新宋 >

第452章

新宋-第452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会中止几天,再恢复每晚更新,也许不会……

倘若真的需要休息几天,那么我会很认真的说抱歉的。

@@@@@@@@@@@@@@@@@@@@@@@@@@@@@@@@@@@@@@@@@

以上是之前几天写的一点随笔,当时考虑到自己的心境并不是很平和,而是有点沮丧,觉得自己修为还不够,担心其中会有不恰当的话语,就压了压没发。现在想来,倒也无所谓,无论是对是错,总是记录了我写作的心历,应当发上来,这也是交流的一种方法。

昨晚前晚和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太多错误。幸好我家“老师妹妹”给我指点,否则丢人会越丢越大,宋的职官虽然复杂了一点,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朝代,但是我的概念也实在太少了一点,很多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明白就在写宋代为背景的小说,真是无知者无畏呀。

不过事到如今,只有硬着头皮写下去了。只要等到我时间稍宽裕一点,我一定会修改的。这里要纠正几个问题,以免误人子弟。

1、石越开始赐进士及第,“白衣御史”只能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官法的说法应当加“诏充出入禁中奏对”(这是我的揣摸历史加上的一个特权,我“老师妹妹”并不反对,她对职官那么熟都不反对,想必还可以说得过去),另外还要加一个朝散大夫之类的官名,这个类似于爵位,或者说品位、散阶,我要好好想清楚之后再决定加个几品比较合适。这里先知会大家一声,虽然我从钱穆那里知道侍御史之类是个不错的官职,但是我家妹妹坚持认为元丰改制后御史才变得重要,而且御史是要上班的,我给的三个官职都是只拿钱不要上班的,所以这里一定要修改。至于民间传称“白衣御史”,则可以不必修改,因为我给他加了“诏充出入禁中奏对”。

2、石越的第二个官,我直接给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我并不是不知道在宋代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真宰相,但是我当时是想做崇官给石越的。显然我错了,所以必须修改。另外,由赐进士及第一夜之间成为宰相,哪怕是个崇官也有点过份。我的本意只是给石越一个身份,可以在宰相面前议对国事,也没必要升这么快。所以这里我会给石越降一下,给个馆阁(我家妹妹说经筵不好给,虽然王芳也想过做经筵,不过听起来那个官职的确是显得有点老,石越这么年轻,就不做什么崇文殿说书之类了),现在有两个想法,一是给他一个领直秘阁(又是一个只领钱不上班的好差使),加太子少辅或太子太师(太子太保正一品,虽然是崇官,也不好乱给);二是直接给他一个学士,也是不用上班的,加太子太师或者太子少保(我以为这品位太高)或者金紫光禄大夫之类,有了这些身份,足够在王安石面前说话了。

另外,在1中,我会给石越“赐紫”的恩宠,这样全世界都知道石越同学受宠了;在2中,咱再想个什么名目给赐什么金鱼袋之类,再一次告诉大宋的官员们,石越同学大有前途。这样的话才可以有政治上的暗示,大家一看这个官职给的,就知道有股新势力已经开始出现了,这样子才有可能招揽人才为己用,倘无这点暗示,虽然是英雄豪杰,也未必肯跟你的。

因为修改可能不及时,所以先行知会大家。错误一定要及时指出才好的,无论说出来可能有什么副面的影响,但错误就是错误。

另外,我在《五杰》中,一见面就叫人家的表字,我“老师妹妹”皱了好久的眉头了,看样子也要修改,至少以后我是一定不敢乱叫人家的字。这“暴露出了我对古代的称呼完全没有概念”(大意如此),汗!这里也知会一声,不是熟悉的人,这字是叫不得的。虽然宋代士人拜访必用名帖,名帖上会写清楚姓名、表字、官阶、籍贯,但是这个字你只能看,不能乱叫。对于自诩要注意历史的细节的我,犯这样的错误,真是很不好意思。幸好有人给我指出,这个错误和之前整出一份《周刊》一样,很丢人呀。

技术上的错误先说这么多,以后发现,能及时更正的,就及时更正,来不及修改的,就先声明。另外“石相公”这个称呼,在修改前我会一直用下去,因为到时候如果不好修改,就给他加个侍中(门下省长官)、同平章事之类,并不是很过份,从学士过一两个月就加个这样的东西,并不过份,反正不是真宰相。

@@@@@@@@@@@@@@@@@@@@@@@@@@@@@@@@@@@@@@@@@@@@

这一篇随笔我就不写答书友问了。另外说一个问题,我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在一般的中国人心里,早就扎根了。便是许多学者,明明心里不以为然,却也得阴违阳奉几句。我不想争论什么,我听说过一个故事——并不是普遍现象,只做一个故事来说——历史系的本科生们去上大学第一节课,老师的开场白是:“现在你们可始开始学习真正的历史了,高中以来的历史知识,全部都可以扔掉。”

我说出这个故事,只是想告诉大家,除开生产力决定论外,还有许多种对历史的理解。我的写作会贯穿着我对历史的理解,我不想议论时政,也不想影射,我只写我对历史的感觉。所以很有可能,大家想当然的认为原奴封资社,以为我一定要把历史推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这却是不一定的事情。大家认为生产力是最决定性的因素,但是我也未必让大家能如意,因为我虽然同意生产力对历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是不是决定性的,是不是关键性的,我就不一定给一个肯定的答案了。历史由无数个维度在综合作用影响,只要一维发生变化,历史就会全然不同。这是我的观点。

我无才无学,本不足以探讨这么复杂的问题。但是所有这些,因为已经对我的思想有所影响,就不能不反应到我的作品中。还请大家见谅,如果不能接受,我欢迎批评与指正。如果能够引起大家一些思考,我会很高兴。

最后要讲的则是一些有趣的现象,对事不对人。

许多架空小说,在中国经过变革富强之后,居然还有人敢来侵略中国!而且读者和作者都认为理所当然,我真的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历史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进程,南美的蝴蝶可以引起大西洋的风暴,何况一个重要的国家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而历史的进程却依然可以按原来的脚步前进,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想想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就没有人敢侵略他们了,何况堂堂中华?

又,如果中国在比较早的时代变革成功,那么对周边的国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定会有许多国家试图效法中国,想想当年中国试图效法日本……如果中国在明治维新之前变革成功,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就会发生大转弯,绝不可能是轻视,反而会很自然的向中国学习,全盘西化更不可能。一个成功的例证在摆在你身边你不去学,那这样的历史也太吊诡了。而因为中国有许多的传统的属国,必然也会要求中国的保护,朝鲜、安南、缅甸、琉球都可以为明证,当时甚至中国摇摇欲坠,他们依然来求救。这些传统的政治遗产由变革后的中国继承,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很不幸的是,似乎从来没有人注意过这些。

也许因为不过是YY,我太认真了。大家可以不必当真……

:)
写作随笔五
《新宋·十字》到今天已经写了二十三节,虽然字数上并不多,不过七万多字,但我从中间学到的东西,却并不在少数。这也是因为有不少朋友提出很多给我帮助很大的意见,以及更多的书友热情的支持给了我创作的快乐。这里要特别感谢的,是hugehuge、北良、水之天下、龙明杨等等许多朋友的批评与指教,只是请恕阿越在此不能一一列名了。

这一篇随笔,我主要谈谈我对前面二十多节的修改思路以及回答一些朋友提出已久我却一直没有回答的问题。

我之前就说过,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写《新宋》的,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我并不是很熟的时代——北宋,依托王安石变法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来展示我们的故事,幻想一个对古代有所了解的现代人回到那个时代,能够给中国、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也正因为着我的对宋史的不熟悉,使得在小说的细节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问题随着章节的增多,情节的深入,而越来越明显。可以说《十字》的修心,是势在必行的。

但是,在现实层面来说,我的确没有太多的时间。这完全不是托辞,预计到五月份,我就要暂时停止上班,专心学习了。由此可见我的时间有多紧张,否则我没必要把那份并不太紧张的工作给停了。不过应当不会影响到小说的更新,至少这种影响也是有限的。只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我暂时没有时间全面的修改《十字》,所能做的修改,只能是一些技术层面的,把一些硬伤给去掉,让小说的细节更加合理些——便是这种修改,也不知道要何时才能见诸于文字——也许要到五月才有时间。我暂时只能在随笔中做出声明,告诉大家哪些是我会改动的。

第一条,是攀枝花的钢铁基地,我已经决定变成安徽马鞍山了,这里感谢龙明杨兄的指教。在之后的章节上,段子介所主持的钢铁基地,将是马鞍山的。

第二条,石越初次见皇帝,所赐的封赏是:“赐进士及第,诏充出入禁中奏对,××大夫(还在考虑中),赐紫。”而第二次的加衔,是“领直秘阁,同平章事,加金紫光禄大夫”,算起来是个“使相”。

第三条,所有初次见面的揖礼,全部改为拱手礼。所有初次见面便呼表字的行为,亦须全部纠正。

第四条,凡皇帝当面呼人家全名的或在公众场合呼人家表字的,全部修改成“×聊”、“爱聊”、或”×+官名”。因为皇帝呼人家全名,在宋时是不礼貌的,而在公众场合呼人家表字,显得过于亲切,有失庄重,故此段全部修改。

第五条,司马梦求三人所赐“散骑常侍”,全部降为五品官。我会尽快给他们找一个合适的职位。因此,以后不会称他们为散骑常侍。而秦观将入国史馆。

至于这里hugehuge对于赐“同进士”有点不以为然,虽然和我老师妹妹的意见一致,但是我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我读宋史,明明见到有赐“布衣”进士及第的殊荣,赐同进士的更多。而考这些人的事迹,没见得有什么出色之处。例如神宗朝曾赐布衣王安国进士及第,我实在不知道王安国有何功绩?如果没有具体的事例来说服我,这一点我不能苟同。虽然有宋进士之荣,的确远胜前朝,但是真正显赫的,也不过是状元及第。自北宋后期,凡殿试者必为进士,这种情况下的同进士,究竟有没有那么宝贵,我表示怀疑。

而对于差遣官的问题,其实并没什么不妥的。因为差遣官的品级实在让人说不清,我这里的都检点和御前都检点之类的官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过我会尽快给这几个新职位一个明确的品秩,以免误会继续存在。在此也要谢谢hugehuge的提醒。我也希望我能尽快给你一个全面的答复……希望能继续不吝赐教。

第六条,是很严重的毛病!我在之前的章节认为自己坐着马车上班很独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百官乘轿,是南宋开始时。当时大家陪着高宗东奔西窜,南方道路不好,坐车多有不便,所以开始坐轿,慢慢就成为风俗。而在北宋时,除了女性,男性还是坐马车的。所以这里要有大改。而之后一节里提到的御史参车礼的故事,也有毛病,因为如果我的马车上没有标明我官职的标志物,那么以私车论,而公车碰到私车时,虽然品秩低于我,也不一定要让道,特别是在他不知道我的身份的时候,双方这样做,是无过错的。我如果想要让对方让道,只能直接赶着马车冲上去,他看到了我本人,就必须让道。我对车礼所知有限,故此犯这种低级错语,贻笑大方。在这里向诸位书友道歉,我会尽快做出修改的。

第七条,“陈一宁”的化名,改为“陈不识”。我拍马屁犯了方向性错误,深刻悔过中……

暂时要改的,是这以上的七条。如果有书友发现我还有什么细节错误,特别技术性的硬伤,请一定要指出,阿越在这里谢过了。

之后回答一些朋友所提的,我一直没有回答的问题:

第一,是hugehuge提出的水泥路和有轨马车的问题。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回答,是因为以下原因:第一,我不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第二,全国性的修驿路,即便是修水泥路,也是一件大工程,办大工程,在任何时代,都要慎重。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并不是我知道水泥怎么造就可以解决的,我家里请水泥工整过道,都要买了水泥,请三四个师傅做上三四天,全国性修路要多少劳力与财力,我一直头大,算不太清楚。第三,我现在还不是真宰相。有轨马车的问题,也是如此。

也许关心此事的朋友原谅,虽然我这本小说也是意淫,但是我不想不切实际,随便什么事情,仿佛只要技术解决了,就万事大吉,而且可以许多事情一起上马。这是我一直很反对的。我现在建钢铁基地,就是大工程了。任何事情,都只能慢慢来,要知道现在大宋西北在用兵,国内在建钢铁基地,时不时还有河患,加上王相公的新法扰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种种事情加在一起,我还要全国大修道路,想起来是爽了,不过我觉得这样搞,不是扩大内需之举,而是亡国之举。有些朋友受制于国内现在的经济思路,一想到大工程,就觉得是扩大内需,基础建设,肯定是好事,GDP增长多少,不过要知道,隋炀帝当年修运河,也是扩大内需,秦始皇当年修长城,也是扩大内需,而所谓的GDP增长,在某种含义上,不过两个经济学家各吃一堆狗屎而整出的事情。我对此不感兴趣,我关心的是生产能力与销售市场。在生产能力没有过剩甚至有所不足的年代,任何大工程,谋国都应当慎之又慎。

在这里,如果有朋友能够有切实可行的提高粮食产品,节省农民劳动时间的举措,阿越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这对于大宋帝国,有着更实际的意义。另外,治理黄河的举措,我也很欢迎。至于交通的问题,不是不要解决,而是要暂时押一押。

第二,参谋制的问题。我不知道中世纪的骑士们如果成立参谋制会有什么后果,反正我不敢想。我个人觉得参谋制是建立在火器军队以及较现代的通讯指挥的基础上的。所以这个我需要慎重考虑。

不过整个军事改革,都会比较押后。另外我的看法,不需要全世界的事情让我一个人做完了,如果中国人受教育度超过百分之九十,我认为没有什么奇迹是中国人创造不出来的。

第三,关于四轮马车的问题,我看的中国文化史上的说明,一直是说中国的马车比欧陆的马车好。所以没有直接的证据给我,一下子很难让我相信欧陆的马车比中国的好。

第四,关于秦观的性格,大家可能是看“两情若是长久时”看多了。历史上的秦观是个喜读兵书的人物,有慷慨任侠的气质。并不是那种多愁善感,顾影自怜的书生。

第五,关于审美观,呵呵……提这种意见的书友,想必是受了《曲线救国》的影响。审美观有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我非常怀疑,我也不太能理解。没有有力的证据,我不需要怀疑宋代及以前的审美观和我们有多少不同,辛追在今天看来,还是个美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