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大辞典-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螅置钚恍什勘苯崭戳嘶坪幽媳贝笃恋亍
“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意思是当今世界,是可能有象谢安石一样的有才之士吧。那么,还是让我去访求浮丘道人去吧,反正我是做不成安石。这表示自己要引退。《宋史》本传记载作者在本年正月就“乞早易阃寄,放归田里”,由此可知词人已是意冷心灰,欲乞归还乡了。下面又写“眼前风景”:“欧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自己这般愁苦,但风景还那般好,风景越好越会激起自己的愁绪。这是一种反衬写法,使感情更加深切。“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归休”就是引退,前加“去去”,表示主意已定,不会反顾。虽则如此,从“渺沧波无极”的感触里,可以体会到他万千愁绪、万千的不得已。就在写这首词后不久,他真的被罢免了。
此词虽然表现了词人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对国事的关切,对时局的不安,但情绪到底还是低沉了些,这是时代性决定的。朱熹曾说过:“绍兴渡江之初,亦自有人才,那时士人所做文字极粗,更无委曲柔弱之态,……只看如今……是多少衰气!(《朱子语类》卷一○九)这几句话是批评当时的文风,也可移用于词风。南渡以来爱国词人所激扬起来的大声镗鞳、慷慨纵横的豪放词风,开禧后日趋衰惫,至淳后更是强弩之末了。
方岳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歙州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调南康军及滁州教授。嘉熙间,除淮东安抚司幹官。为制置使赵葵所重,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之司幹官。以忤史嵩之,罢居四年,淳祐五年(1245),除太学正兼景献府教授。六年,迁宗学博士。明年,除秘书郎,迁宗正丞兼督视行府参议官,差知南康军、邵武军,又以忤贾似道,罢。宝祐间,程元凤为相,起知袁州,除吏部尚书左郎官。复以忤丞相丁大全罢归。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宋史翼》有传。有《秋崖集》四十卷,《秋崖先生词》四卷。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七称其诗“不江西,不晚唐,自为一家”。陈廷焯《云韶集评》云:“巨山词与龟峰相伯仲。”况周颐《秋崖词跋》云:“疏浑中有名句,不坠宋人风格。应醉率意之作,亦较他家为少。置之六十家中,不在石林、后村下也。”
●瑞鹤仙·寿丘提刑
方岳
一年寒尽也。
问秦沙、梅放未也。
幽寻者谁也。
有何郎佳约,岁云除也。
南枝暖也。
正同云、商量需也。
喜乐皇,一转洪钧,依旧春风中也。
香也。
骚情酿就,书味熏成,这些情也。
玉堂深也。
莫道年华归也。
是循环、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已也。
但丁宁,留取微酸,调商鼎也。
方岳词作鉴赏
在全宋词中,寿词数是不少,但大多写得平庸,方岳这首《瑞鹤仙。寿丘提刑》力戒庸辞滥调,写得与一般寿词有所不同。
丘提刑,指丘崈,字宗卿,江阴人,据《宋史》本传,曾任浙东提点刑狱,进焕章阁直学士。提刑与汉代的“绣衣直指”(或称直指绣衣使者)的职责近似,故词前小序称“绣衣使者焕章公”。词序除歌颂外,也说明他是如何构思来写这首词的,序说:岁十二月二十有九日,实维绣衣使者焕章公绂麟盛旦也,岳敢拜手而言曰:月穷于纪,星回于天,盖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于是焉极、而岁功成矣。惟天之运,循环无穷,一气推移,不可限量,其殆极而无极欤?分岁而颂椒,守岁而爆竹,人知其为岁之极耳。
洪钧转而万象春,瑶历新而三阳泰,不知自吾极而始也。始而又极,极而又始,无功宁有穷已哉!天之生申于此时,意或然也。岳既不能测识,而又旧为场屋土,不能歌词,辄以时文体,按谱而腔之,以致其意。原来作者是抓住丘崈的生辰在一年将尽这个特点来做文章的。但序里已经畅论,词就不宜过多地重复,于是从这个特点出发,写成一首意切韵逸的寿词。
“一年寒尽也”。这个“寒”字含义深广。丘崈生日是十二月二十九,便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即除夕。岁尽年末,总觉得有些不堪。一经改为“寒尽”,给人的感受便大大不同,谁不喜欢献岁发春昵?“问秦沙、梅放未也”这句很自然地联系到代表季节的花和被庆祝者所在地。
这首《瑞鹤仙》由寻梅联系到以扬州咏早梅著称的何逊。说他们相约去探幽访胜。此时岁暮天寒,早梅向暖的南枝初放。粗看这些话仅仅是对上文“梅放未也”的回答。作者是以烘托手法、平淡语言来表达颂扬之意。寻梅,从来就不是世俗之人的行为。是“谁”有这样豪情逸兴,在“上天同云,雨雪雰雰”(《诗。小雅。信南山》)的天气去寻梅呢?由此可以想见其人之高尚品格。只说“南枝”,显得北枝梅尚未开:“同云”正在“商量”,自是欲雪未雪。以上的描述,都围绕着“岁云除也”,这是为歇拍数语蓄势。然后笔锋突然一转,欢呼春神东君着意推进时序,又由春到人。
写梅即是写人,上片主要是称道丘崈的品质。下片进一步表扬其学问和勋业。换头以“香也”承上启下。“一香吹动人间世。”大自然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带来了梅花的芳香;也酿就了骚人的吟情,熏成了书卷的韵味。丘崈是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骚情”“书味”等语是颂其文采风流,紧接着便以“玉堂深也”一语转入其从政生活。作者在此巧妙地只以一“玉堂深”写其人处于学士之位,值宿宫殿之中,则其地位之清贵自见。另外,词还将颂辞改变为期望的口吻,设想丘崈此时亦有年华老大之感,然后大谈其“始而又极,极而又始”,“循环无穷”,“极而无极”的道理。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古来有志者的追求。据《宋史。丘崈传》:“崈仪状魁杰,机神英悟,尝慷慨谓人曰:”生无以报国,死愿为猛将以灭敌。‘其忠义性也。“可见丘崈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词人抓住了最能打动人心的理由,指出”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已也,“衷心期待他”留取微酸,调商鼎也“。这两句恰切而有风趣。
全词以气氛烘染取胜。作者抓住了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刻,选取了代表这一季节的梅花,作为全首结构的骨干,然后将梅同被祝寿者的品格以及时光流逝和岁岁有新意统一起来抒写。指出自然和人的同一。让被祝寿者从情理上乐意接受这种祝愿。北宋晏殊自称“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方岳这首词,可以说也是承其旨意的。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情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蘋洲外,山欲暝,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方岳词作鉴赏
这首词意境丰满。词人通过对山色,身世的描写,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含义深广,具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色彩。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就以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词的韵脚,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词从写景入手。“秋雨”二句,写雨后平山堂远望所见的景色。这时雨过天晴,长江对岸诸山愈加显得青绿可爱。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达相当出色,句法也很奇巧。它重点是写“山色”之“碧”,而以“秋雨”和“晴空”作烘托,使之更加鲜明起来。雨水洗过的青山,去掉了表层的尘土,增加了滋润的水分,当然更显得青绿;而雨后放晴时,天空更兼秋高气爽,阳光就会更加充足,照耀着雨后的群山,它的碧绿于是又加深了一层。这两句通过倒装,将雨后的山形象地勾画了出来。
“江南江北愁思”两句,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但作者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一是自伤飘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这就是有点有染的写法,即先说明性质,然后再表现内容。
“芦叶蓬舟千里”三句,写词人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芦叶”句展示“蓬舟”(盖有蓬顶的小舟)在长满芦叶的岸边行驶之状。“千里”极言行程之长,飘泊地域之广阔。“菰菜莼羹”用的是张翰的典故: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后的词人双眼朦胧,河洛一带渺不可及,而遗恨于夕阳之中,这不是其字面意思,实质上它抒发的是词人为中原沦落,未能收复而遗恨。
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蘋洲外”三句,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蘋洲”是长满蘋草的洲渚;蘋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五句,转入怀古。作者遥想当年与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黯然神伤扼腕叹息。
“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
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其情其景,是够令人感伤的。这一结尾,又回到了飘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
此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除了怀念欧苏两位“文章太守”以外,又抒发了国土未被收复的愁恨,思想内容是丰富的。词的上片从山色写到身世、家国之悲,从横的方向驰骋思想,换头又回到山色,使描写对象与上片开头复合;然后再从纵的方向驰骋思想,怀念欧苏二公,其写法大开大合,纵横自如。最后以匹马西风作结,留下了词人踽踽独行的形象,久久绕人脑际。
萧泰来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萧泰来」字则阳,一说字阳山,号小山,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宝祐元年(1253),自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曾为御史。著有《小山集》。存词二首。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
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
知心惟有月。
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萧泰来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写梅的佳作。
萧泰来,字则阳,号小山。临江(军治在今江西清江县临江镇)人。著有《小山集》。《霜天晓角。梅》是他自况之作。梅花是一种极有个性的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长期以来,诵咏者多矣,而脍炙人口者则不多见。萧氏这篇《梅》词,能脱去“匠气”,写出自己的个性,难能可贵。
首句即入韵。“千霜万雪”四字烘衬出梅花生活的典型环境。“千”“万”二字极写霜雪降次之多,范围之广,分量之重,来势之猛,写出了时间感、空间感,形象感,数量感。“受尽寒磨折”一句以“寒”字承上,点出所咏对象:梅。说梅受尽了“千霜万雪”的“磨折”,可见词人所咏是人格化了的梅花,咏物即是写人,梅与人相契相生。“赖是”三句,极写梅花不为恶势力所屈的高尚品格。“赖是”即好在,幸是,亏是。亏是这副天生的铮铮铁骨,经得起霜欺雪压的百般“磨折”。“浑不怕”即“全不怕”,写得铿然价响,力透纸背,表现出梅花之自恃、自信、自矜的神态。而“瘦硬”之词,则是从梅花的形象着笔。因为寒梅吐艳时,绿叶未萌,故用“瘦”字报其形;严霜铺地,大雪漫天,而梅独傲然挺立,生气蓬勃,故以“硬”字表其质,“疏影”乃虚写,美其风致:“瘦硬”则实绘,赞共品格,二者各具神韵,而传神妙趣实同。
下片以“清绝”二字独立成韵,从总体上把握梅花的特性,意蕴无穷,让人回味。“清绝”之“清”有清白、清丽、清俏、清奇、清狂、清高等种种含义。“清”而至于“绝”,可见其超脱凡俗的个性。“影也别”说梅花不仅具有“瘦硬”、“清绝”与“众芳摇落独鲜妍”的品质,就连影儿与众不同,意味着不同流俗,知音难得,自然引出“知心惟有月”一句。黄昏月下,万籁俱寂,唯一轮朦胧素月与冲寒独放的梅花相互依傍,素月赠梅以疏影,寒梅报月以暗香,由是,其含蕴之深,画面之美,境界之高自然化出,煞是耐人寻味。最后二句写梅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个性。
本来不是春荣的梅花,一腔幽素怎能向海棠诉说呢?又何必让好事者拿去和以姿色取宠的海棠攀亲结缘呢!这里借前人“欲令梅聘海棠”之说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梅花不屑与凡卉争胜的傲气,词人借梅自喻的心绪也不言自明。总之,这首咏梅词是词人有感而发之作。上下片分写梅的傲骨与傲气。傲骨能顶住霜雪侵陵,傲气羞与凡卉争胜。
古人总结写诗方法有赋比兴三种,但因题材和命意的需要,有时可以在写法上结合使用。这首词就是赋与比二种写法综合运用的。因为在写法上它是以梅喻人。梅的瘦硬清高,实象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