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印记 >

第12章

印记-第12章

小说: 印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您看,他在笑呢。家人和最亲近的朋友都陪着他,他一定很满意。对他这一生都很满意。”
  老人含泪不住地点头。她曾叮嘱过不要让儿子遭太多的罪,看到儿子很安详,笑容如此生动,老人悲痛之余多少获得些安慰。
  房间依然温暖,彪子静静躺在那里,笑着安抚家人悲痛的心,他一向是不愿让别人为他操心的,走的时候仍不例外。
  太平间的工人抬着一个盒子来了,要把彪子带走。他们把他放进一个塑料袋,又拉上那根粗粗的拉链。
  我内心温暖的氛围顿时被无情地打得粉碎。
  “等一下!”我的心颤抖着,我音容犹在的亲人此刻就要像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件一样被“包装”、“搬运”,与我们隔离开。他在那幽暗而逼仄的空间里会有多么孤独,多么难过。
  我轻轻抚摸他的脸,他的嘴唇,眼泪扑簌簌掉下来。工人们告诉我别把眼泪滴在他身上,那样他会不安。我有一肚子话想对他说,我知道他一生好热闹,他不愿意被送到那孤独的地方,可他再也不能开口告诉我。




彪子在笑,笑得那么生动,那么顽皮!(2)



  我再次推开阻拦我的手,擦干眼泪,亲吻他的脸,他的眼睛,他的唇。
  我们一起送他到太平间,那个听起来令人心安的地方。
  乘电梯到地下室,走进昏暗的楼道。沈教授推着车头,我和儿子守护在左右。向右,向左,再向右……七拐八拐,走进一间狭窄的屋子。
  简陋、陈旧、幽暗,熄灭了我心头方才蓄积起的光亮。
  之前沈教授说已为彪子准备了最好的位置,在中间。工人拉开了一个抽屉,的确,在中间。
  那就是属于彪子的世界,冰冷的,漆黑的,他在那里如何还能看到光!
  我哭得失了声,心疼而无奈。我不想离开他,不忍留他独自在这里。
  他曾经在电话里对我说,一个人在家感到孤独、凄凉、害怕,那时候我们的家明亮而宽敞。在这里呢,他还能对我说吗?还能听到我安抚的话吗?
  金属的抽屉将我们阴阳两隔,我像听到他的哭泣,像个无助的孩子。
  我的心一下被抽空了。我看着已被关上的抽屉,恍恍惚惚站在那里,那一刻的心疼比他走的一瞬间还要剧烈。我允许他离去,却不能容忍他受苦。
  “快走吧,门口有记者。”我僵硬的身子不知被谁拽了出去。
  果然,有一名记者举着照相机堵在太平间门口,等着拍我失魂落魄的样子。我已被掏空的内心突然升起一团怒火。我径直向他扑过去,要砸烂他的相机,砸烂他将要去展示的成绩。他们说那一刻我疯了。
  很多双手把我拖了回来,他们拥着愤怒的我继续走,回到楼上。彪子在的时候我们可以相互依偎。他走了,我们却要在各自的世界里承受各自的委屈。
  到了楼上,我的心却留在那昏暗的太平间里。
  “我不让他一个人在那儿!我不让他一个人在那儿!”我失魂地坐在椅子上,反复说着这一句话。
  沈教授看我哭得可怜便来安慰我:“我帮你联系更好的地方,行吗?”
  我抬起泪眼,哀求地看着他:“我不要让他一个人呆在那儿!”
  沈教授是无可奈何的:“秋芳,哪儿的太平间都一样,傅老师那个已经是最好的了。”
  我的心降到冰点。我知道哭泣和哀求无济于事,到哪里都是一样。
  难道没人想过给死者一个温暖的住所吗?难道没人想过太平间要给无论生者还是死者一种太平吗?难道没人想过要给死者最后的尊严吗?在那里,死者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但他们无以诉说。
  门外突然一阵喧嚣,把我从悲痛中唤醒。原来是一名记者偷了护士的外衣,假扮成护士上来拍照,被武警战士拦了出去。
  楼下已经围满了记者,堵住了我回家的路。
  彪子走了,我甚至不能一心一意地悲痛。
  文林把车开到医院正门口,其他朋友帮我借来医生的白大褂、帽子、口罩,七手八脚把我裹在里面。我和儿子在医院保卫处包处长的护送下,从一条秘密通道安全撤离。
  从车窗向外看,视线所及之处全是记者,我和儿子最大程度地蜷缩起身子,车开出很远才直起腰来。
  窗外的路那么熟悉,而彪子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开车经过。




天使走远了,仍可与他相依为命。(1)



  推开家门,我彻底崩溃。
  到处都是他的身影,到处都是鲜活的记忆。
  我看见他在客厅抽烟,和朋友们聊天儿,在茶几边沏茶,讲笑话,在餐桌上吃饭,给大家夹菜,坐在后院的摇椅上看两只鹅扑水玩儿……
  我终于肆无忌惮地哭起来。
  我们的家依然宽敞明亮,彪子呢?
  “你们把他给我弄回来,我不要让他一个人在那儿!”我冲着家人和朋友歇斯底里地哭喊,那个“太平”的空间令我的心陷入深深的泥潭。
  我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哭到睁不开眼。
  到了晚上,大家突然发现儿子不见了。
  我的心“忽”地一下子悬起来。我只顾着自己哭,这么长时间没有照应到儿子,他去哪里了?我发了疯似的到处找,楼上楼下,地下室全部找过,没有儿子的身影。我大声喊着“聪聪——”,没有人答应。我的魂儿又被吓散了。
  终于,在后院发现了他,他坐在彪子常坐的那张吊椅上发呆。他穿着短袖、短裤,露在外面的皮肤被蚊子叮出了一个个又红又肿的大包。
  我心疼极了,一把把他搂在怀里:“你干嘛坐在那儿啊,看给蚊子叮的。”
  “那儿凉快,信号好,我在给同学发短信。”他红着眼圈说。
  我知道他没说实话。他刚刚失去父亲,我这个母亲又不顾一切地号啕,他不肯在我面前哭,只有坐在爸爸最喜欢的地方独自难过。
  我轻抚儿子红肿的皮肤慢慢平静下来。
  “聪聪,对不起,妈妈只顾自己难过,没顾上你。”我万分自责。
  “没事,妈,我还怕您哭不出来呢。今天大家都劝您,可我没劝。我觉得您已经压抑了一年了,我想让您哭出来,您需要发泄。”
  “聪聪,咱们以后就看不见爸爸了。妈妈今天哭就是不愿意爸爸呆在那个冰冷的地方,咱们都在家,他却一个人在那儿,妈妈就是想起这个受不了。”
  “妈,您千万别这么想,呆在冰箱里的只不过是他的肉身,爸爸的灵魂早就上天了。他永远跟我们在一起,说不定他现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说什么他都能听到。”
  我的心豁然开朗,我想象不到,不久前还在为不想去寄宿学校而眼泪汪汪的儿子能说出这番话来。
  “可是我还没伺候够爸爸呢,我不愿意让他走。”
  “谁都不愿意让他走。”儿子一字一句地说,“可是,您不觉得这种想法太自私了吗?爸爸活得多痛苦,他现在才是彻底解脱了,他走的时候是笑着的,我们多长时间没看他那么轻松过了?”
  孩子这样说,我才回想起,真的已有很久没见到彪子那轻松、满足的笑容了。
  “那,妈妈今天的表现……你会不会看不起妈妈?”
  “怎么会呢?爸爸生病这一年您完全围着爸爸转,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思想。我知道您对爸爸的感情,即便是我也无法替代。但以后,咱家的担子就落在我肩上了,有什么事您就跟我商量,我帮您拿主意。”
  14岁的儿子跟我谈了一个半小时,我听呆了。他小小的心灵过早地承受了太多负重,他将它们化解掉,又来为我开脱。




天使走远了,仍可与他相依为命。(2)



  儿子用了一年的时间,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对我宣称要为这个家负起一半责任。我在欣慰之余,不免有些担心。
  “聪聪,妈妈已经觉得你很了不起,我不希望你像爸爸那样出人头地,我只希望你健康、快乐地长大。”
  “放心吧,我不会因为我是傅彪的儿子而有压力。但是性格使然,我知道该怎么做!”
  当我依着清晰的记忆将儿子的话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读起来仍不敢相信。一个14岁的男孩,曾经拥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本该天真无忧、不谙世事,甚至有些“浑”,有些霸道……这一切,或好,或坏,我的儿子都没有了。
  他懂事。他越懂事越让我心痛。
  追悼会那天,按照习俗,儿子要为爸爸“摔盆儿”。
  聪聪抱着父亲的遗像,表情凝重,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走到灵柩前面。
  无数双送行的眼睛看着他。
  “噗通”一声,聪聪一下跪到地上,高高地举起瓦盆“啪”地一声脆响,将瓦盆摔得粉碎。
  “爸,走好!”
  聪聪用他处于变声期略显嘶哑的声音大声喊道,悲痛而有力。
  所有在场的人都被他喊哭了。
  灵车缓缓前进,三十余辆亲朋好友的车辆一路随行。北京市交警特勤处的朋友们操纵着一路绿灯。被堵在路上的群众烦躁地按着喇叭,当大家看到灵车上彪子的照片,一下安静下来,无声地注视着。
  八宝山第一告别室外已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有年迈的长者,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有的骑了一夜自行车凌晨就到达这里,还有的来自外地,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
  中午,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彪子被推进火化堂。
  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去对他说最后一句话。聪聪缓缓走到父亲面前,“噗通”一声跪下:“爸,您放心,我会好好把妈妈照顾好,好好长大成人!”
  第二天,朋友们在北京展览馆西侧大厅为彪子举行追思会。外厅的牌子上写着:“演过,爱过,快乐过……彪子,我们一起走过。”
  小刚和国立见我们母子到了,便来陪我们。他们在追悼会上已经忙碌了一整天,满脸疲惫,我又是感激又是心疼,总想说点什么表达我的心情,可是如鲠在喉,一时语不成句。
  “小刚伯伯,国立伯伯,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把我爸爸的后事办得这么圆满,让我都没来得及哭。”
  谁也不会想到儿子嘴里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小刚和国立的泪水一下滚落下来。
  小刚主持了追思会,他瞪着熬红的眼睛,拿着话筒,哽咽了足足一分钟。最后他颤抖着双唇说:“傅彪他说谢谢咱们,谢谢朋友!朋友里边有我们这些和他一起工作过的、生活过的,也有媒体的朋友,他让我谢谢你们。他说没有合作过的朋友不要遗憾,他来世还做演员,我说,希望他来世还是一个胖子。他又说今天是夏天的阳光,秋天的风,他喜欢……”
  我顿时泪如泉涌,只有这些和他工作、生活过的朋友才如此了解彪子,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表达方式,甚至了解他的生活习惯。




天使走远了,仍可与他相依为命。(3)



  正在我唏嘘慨叹时,突然看见聪聪在小刚和国立的陪伴下走到了台上,这种场合下,这孩子会说什么呢?我不禁为他捏了把汗。
  “首先,我要感谢治丧委员会的叔叔阿姨们,是你们让我父亲的人生有了一个壮丽的收尾。然后我要感谢所有到场的媒体的叔叔阿姨们,谢谢你们的关心。感谢我母亲,一年来她一直陪着我父亲和病痛战斗着,我要说一声,妈您辛苦了。然后我想说的是,请大家为我父亲感到高兴,不要难过,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这是不是孝顺,我觉得我们应该为他的走而欣慰,因为他已经整整一年没有这么彻底地放松过了,这对他来说是解脱,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伤心,而且他的人生是伟大的,谢谢大家。”
  聪聪不慌不忙地说完这段话,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我说不出是欣慰还是辛酸,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彪子走了,而他留给了我这样相似的血脉,这样宝贵的寄托。




他得到了最佳谢幕奖。(1)



  我曾经以为我们的人生已经一败涂地,幸运之神抛弃了我们。
  在与癌魔征战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次,我心中愤懑凄凉地呼喊:“怎么会这样?”
  家庭、事业、爱情正在奏出最华彩的乐章,一个巨大的休止符却令一切戛然而止,只余一个人低吟浅唱。
  彪子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
  健康的时候,他以深切的爱与责任撑起我们这个家,为身边的亲人、朋友带来欢乐和慰藉。
  生病的时候,他的身体日渐消残,他的内心却顽强抵抗着,抵抗疼痛、抵抗孤独,抵抗恐惧和绝望。
  他甚至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病痛导致的躁动不安都独自化解;他也不曾留给我一声叮咛,哪怕最温暖的叮咛在诀别时也会化作一根锐刺,他不愿让这根刺时时扎在我心上。
  临终那一瞬,彪子站在新世界的入口,要选择一条路。我告诉他不要怕,要朝着有光亮的方向走,想必他记住了。每一个人都看到,他的脸上漫漫浮起一个笑,他一定看到了美好的光景。
  那一刻我突然悟到,我和彪子仍然是相通的,就像过去的每一次远行,当他平安到达,便给我打来电话。而今我们相望却无言,他以笑容回应我,告诉我他已经找到新的归宿,那里是一片世外桃源。
  所以,当亲爱的人逝去,我们不要号啕痛哭,那只能宣泄自己的孤独和畏惧。只要握住他的手,指给他方向,让他了无牵挂,他终会以某种方式让你知晓,他找到了传说中的极乐世界。
  背负着苦难的人最懂爱与被爱。
  那些相知多年的朋友,久未联络的朋友,素不相识的朋友,听闻噩耗以后全都聚到我们身边,让我在最漫长的夜也不曾感到寒冷。
  彪子出殡那天,被堵在路上的车纷纷按起喇叭,当人们知道经过的车队是彪子灵车时,一下安静下来,默默地目送着我们的车走远。
  前来送行的陌生朋友们早把第一告别室外围得水泄不通。有坐飞机专程赶来的,有坐了一夜火车一早赶到的,有骑了一夜自行车天不亮就等候在那里的。有人拿着彪子的漫画,有人拿着彪子签过名的照片,有人拿着在街口偶遇的合影,他们都想最后再看一眼“彪哥”,再叫一声“彪哥”。
  一位古稀老人凌晨4点就来到灵堂外等候,他对着彪子的遗像哭喊:“你怎么能走哇,该走的是我!”
  一个小伙子,手里举着大大的“彪哥走好”的牌子站在那里,任群众怎么拥挤,怎么繁乱他都一动不动,举着牌子站了近四个小时,直到最后才排在队尾步入灵堂。
  新浪、搜狐网上那么多网友真挚的祝福,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网上灵堂祭拜、点烛、献花。有一位叫周冉的小朋友,竟记得彪子100天祭日,为他献上一瓶红酒,并写道:叔叔,100天了,我们已经思念您100天了!
  有的网友专门给我留言:“秋芳姐,对逝者最好的怀念就是好好走完自己的路,因为他希望你能幸福地微笑。”
  “秋芳老师,希望您尽快振作起来,给观众再塑一个个鲜活的角色。”
  我们接受了太多的爱,却无以回报,我相信彪子在天堂一定会送给他们深深的祝福。




他得到了最佳谢幕奖。(2)



  我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事到如今我依然这样认为。
  我与彪子一起度过了20年,人生中最美丽的20年,获得了一个女人渴望获得的一切,很多人活够长长的一生都不能这样丰富。
  彪子平时最喜欢穿的一套衣服我留下了,黄色上衣配红色长裤。他笑称这身装扮叫“西红柿炒鸡蛋”。
  房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