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

第19章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第19章

小说: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究心理卫生,可以预防各种疾病,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促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目前,心理卫生问题已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并在实践中开始运用。心理卫生工作,是关系到我国民族昌盛的大事,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七)畅神养生法

    祖国医学认为,为了预防疾病,光靠生理卫生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调摄精神,讲究心理卫生,以增进心理健康。

    《内

    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这里明确地指出,所谓心理卫生,就是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的情志波动,抑制过多的嗜好欲望,保持心胸开朗愉快,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心理健康,减少疾病。

    关于心理卫生的具体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清静养神,节欲保精,和情治气,适时调神,修性怡神等。

    1.清静养神

    “清静”

    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

    欲使心神清静,关键是要保持思想上的“恬淡虚无”。所谓“恬淡虚无”,实际就是排除杂念,畅遂情志,神静淡泊,保持“静养”之意。

    此外,去名利,寡欲望,亦是清静养神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著名的养生家嵇康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中为一难,喜怒不节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精神虚散为五难”。说明声色利欲,喜怒无常,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致使精神涣散,对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损害。

    2.节欲保精

    中医学认为,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物质。广成子说:“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尔精,乃可以长生”。性欲本是一切动物正常的生理要求,但如不加节制,纵欲无度,则

    会身心俱劳,耗散阴精,扰乱心神,损害健康。

    3.和情治气

    协调七情活动,不过喜,不暴怒等等,以保持体内气机调顺,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养生方法。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各个生理系统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生理的疾病要影响心理活动,心理不健康也必然要影响生理的变化。一个人对生活充满乐观和信心,觉得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朝气蓬勃,性格开朗,涵养高尚,精神振奋,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相反,一个消极悲观,抑郁苦闷,心胸狭窄,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人,则容易罹患疾病,加速衰老进程。

    4.适时调神

    人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的四时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内经》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四时气候变化,是外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心理活动是人体脏气活动的主宰,保持内外环境的协调和谐,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此外,中医学除了按照四时变化规律进行调神摄生外,还根据每天时间的顺序而调理精神以及生活起居。把一日分为四个阶段(一日分四时),人体阳气随之而出入盛衰。一日之中阳气运动与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是一致的。因此,每日调神方法与四时一样,应以阴阳变化为指导思想,早晨以及上午,人体阳气旺盛,故精神宜振奋

    向外;暮晚阳气收敛,则宜休整、静息。总之,每日精神调摄应当清晨活跃,白日饱满,傍晚安宁,睡前静谧等。

    5.气功练神

    气功养神的目的,在于通过排除杂念,意存丹田和调息入静的方法,用意念引导“内气”

    沿一定的经络路线循行,以调整阴阳,更新气血,保全真气,健神强身。

    练功时讲究静、动结合。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静主养神,动主练形。

    根据阴阳互根之理,动中求静,静中求动,能动能静,可以长生。

    6.修性怡神

    “性”,言人的性格和情操。人的性格豁达与否,情操高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现实生活中高寿的人,大多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情操高尚。相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的性格,常是产生疾病的根源,甚至是早夭的原因。因此,加强性格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也是调神摄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的剧烈波动,会扰乱大脑的功能,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长寿学者胡夫兰德指出:“在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了。”

    因此,讲究心理卫生,对于每个人来说,其重要性都是绝不亚于讲究生理卫生的。讲究心理卫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对于个人的健康长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读书吟诗,观画抚琴是老年养性安神的重要方法。诗言志,歌咏言,诗歌章乐陶冶性情。

    《前汉书》中说:“威仪足以阅目,章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

    故闻其音则德和,审其诗而志正,论其数而法立。“诗书音乐能使老人不生寂寞,修养精神,”花木四时分景致,经书万卷号生涯,有人若问闲居处,道德坊中第一家。“

    观画鉴赏亦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元朝邹铉说:画,“可供老人闲玩,供宾友高谈,人物山水,花木翎毛,各有品吟,亦广后生见闻,梅兰竹石尤为雅致,丹青装点,尤为其玩。”

    但要注意老年高龄,精力不足,读书作画的时间不宜太长,不要过分深究,稍有倦意,即当停止。诗书音乐的内容,可根据老年人的性情而定,喜恬静者宜选清丽婉约的华章,好热闹者,可选高昂欢快的乐调。总之,看戏,听音乐,咏诗词,各随其便,以不烦,不躁,不腻,能和情逸志为宜。

    奕棋观景在老年养生中,也是应该积极提倡的活动。奕棋可以锻炼思维,活跃神态,耳目聪明,不痴不呆。观景赏花,领略大自然所赋予的美,亦是人生乐事,足以涵养精神。

    “冬日之阴,夏日之阳,良辰美景,负杖蹑履,逍遥自乐,临池观鱼,披林听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以慰晚年。

    栽花种竹,庭院绿化,也是有益的养生活动。一则可以养性安神,逍遥时日,二则可以舒散筋骨,流通气血,使人心旷神怡。

    书法不仅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习以陶冶性情,排除

    烦恼。更重要的还在于写字时要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出,临地志逸,宠辱皆忘,灵活自若地运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和力,通过笔端将气力有机地运送到每个字的横、竖、撇、点、捺之中。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通融全身的气血,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使大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抗衰延寿。

    我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书论》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同盟会元老、百岁老人孙墨佛于书法研究有得:“写字时,心要静,笔要正。

    手上的功夫,眼里的功夫,笔上的功夫,又表现在纸上,一提起笔来,就要把自己泡到墨里,埋到纸里,用自己的心、情、意写字,达到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血脉豁然贯通。有时写字于动,能写得出汗;有时写字于静,竟然天上打雷也听不见。“写字是心静体动,动静相辅相成,既锤炼了书法艺术,又增进了健康。

    垂钓也是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大自然中垂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使人心平气和,思想高度入静,大有利于陶冶情操,排除忧患,增添老年人的生活乐趣。

    老年人集邮不仅可使自己保持与社会的联系,缩短了与青年人的距离,而且还可通过集邮养性怡情,增进身心健康。

    老年人集邮,最好向邮票公司或邮局附设的集邮门市部开户预订,以避免发行新票之日东奔西跑,唯恐失之交臂了。

    收集旧票也是集邮的重要内容。

    新票的特点是图案完整,旧票则往往留下邮戳的地点、日期,甚至时刻,更显出“个

    性“,日后容易唤起对往事的回忆。

    集邮册和邮票镊是集邮者必备的用品和工具,老年人最好再配一个放大镜。常用的插票册其实只是邮票的“临时宿舍”,活页的贴票册才是邮票的“永久住处”。在贴票页上“贴”邮票,并非真的粘贴,而是利用一种特制的胶水纸充作“铰链”,将邮票安装在纸面上,空白部位右以写字或画图。

    真正的集邮乐趣,要在购买和收藏之外的整理过程中去觅取。一般可以结合本人的专长与兴趣,选择题材,集纳有关邮票,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才能,或在贴票页上配上适当的说明文字,编成图文并茂的画页,或缀以诗、画、金石,组成和谐的艺术作品。

    页数少的,称为“小品集邮”;页数较多、主题明确、结构严谨的,称为“专题集邮”,达到一定水平,还可参加集邮展览。

    摄影是一项饶有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

    离退休的老年人,只要能掌握一般的拍摄技术,即使并不高明,也会给晚年生活带来众多乐趣,除了丰富的日常生活外,还能提高美学修养,增进体质,并培养大胆思维。

    六、起居养生法

    起居包括内容广泛,如居处、环境、衣着、沐浴、睡眠、劳逸及克制、改变不良习惯等,起居有常即使以上诸方面有规律、避免意外,从而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一)起  居

    起居有常是要求人的日常生活要有一定规律,并合乎养生的法则,劳逸结合,“不妄作劳”,不违背常规。

    起居,主要是指作息,也包括平常对各种生活细节的安排在内。中国医家、养生家认为,人的长寿原因之一,就是“起居有常”。

    《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纵观近代以来一些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他们都有一套符合生理要求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即所谓“常”)。

    《内经?素问》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这里,根据自然界的阳气变化规律,把一天分成三个阶段,而人体的阳气亦随着自然界阳气的变化,表现出生、长、收、藏等四种不同的形式。

    即

    天亮时人体的阳气开始活跃于体表;中午阳气最旺盛;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开始向内收敛,汗孔固闭;日落之后阳气潜藏于体内。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养生家要求人们制订符合生理要求的作息制度并养成习惯,认为这样做对人的寿命延长肯定是有意义的。

    大家知道,人体温度偏离平均值36.5℃过远,通常是疾病的反映。然而,许多征象表明,人体温度具有同太阳光紧密相关的节律性变化,一日之中有最高值和最低值。健康人的体温在24小时之内可有10℃左右的变化。清晨人体温度最低,黄昏最高。虽然这种变化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由此可以找出其他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关键所在。随着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这两种高度专门学科的发展,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存在着节律这一事实已经逐渐被人们发现并肯定。例如,血压和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目都具有节律性的变化。

    血糖指标、排尿量和尿中特殊化学成分每天里都有变化。大脑和身体的其他各种器官都表现出各自的机能节律。甚至内关节似乎也具有节律。今天科学家们坚信不疑,人体中的任何一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具有节律性。

    实验表明,多数节律是以太阳光为基础的。这些节律在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的过程中是有变化的,不过变化的周期并非24小时。

    实际上人类生理节律周期不是太阳光,而是似昼夜的。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40岁和一个28岁的两个人做实验,测定人体节律对长度不同的周日的适应性。

    他们住在黑暗的洞里,那里保持恒温,用电灯光来改变光亮和黑暗时间的长短。电灯的开关是自动化的。这两个人的生

    理节律对十个半小时的白天和十个半小时的黑夜,也就是说21小时的周日,适应情况一样良好。

    然而,如果以28个小时为一周日,其中14小时是白天,14小时是黑夜,两个人的节律就出现明显的不同。年轻人很容易适应新的时间表,可是那个中年人的机能还是维持24小时的周期。这个实验说明,人体对昼夜变化的适应是遵循一定节律的,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按时作息,不违背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有益于健康。

    作息制度,还包括劳逸结合,必须要有劳有逸。不能过于安逸,也不能过于劳累。无论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的时候都不能过于疲劳,否则,便会生病。

    中医所谓“劳则气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所以,劳逸结合,按时作息,对人的长寿很有意义。但是“不妄作劳”并非什么都不做,古人提倡的是“常欲小劳”,不仅要“学而不怠”,而且常宜尽可能作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对老年人来说“息”与“逸”主要是睡眠。此外,适当的文娱活动与业余爱好等,也是完全需要的。文娱活动方面包括观摩文艺表演,阅读报刊书籍,游览公园及名胜古迹及棋类、乒乓球、牌类等活动。这些活动要量力而行,切忌肆意无度,搞得非常紧张和疲劳。业余爱好方面如种花、养小动物、集邮、书画等项目很多,可因人而宜,自行选择。国外有资料认为,养小动物(如狗、猫)者,多能长寿。大抵人的心情有所寄托,心情舒畅,有益于健康长寿。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况有一句名言:“美意延年”,就是这个意思。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

    保持手、面与口腔的清洁卫生。每日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勤修指甲等。适当时间洗澡一次,但也不必过勤,尤其是老年人洗澡过勤,容易发生瘙痒症。

    因为老年人皮肤腺萎缩,多洗澡使皮肤更加干燥。

    衣服添减要适应冷暖及季节的变化,特别是老年人的新陈代谢水平低,血液循环差,既怕冷又怕热,对于气候变化很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老人手脚等肢体末梢因循环差而易冷,更须注意保温。

    (二)睡  眠

    睡眠是人体借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自然休息。睡眠能保护大脑皮层的细胞使其免于衰竭和损坏。通过睡眠使神经组织在觉醒时消耗的力量能得以恢复。

    中国传统养生学对睡眠科学十分重视。宋代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云:“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据《丹渊集》记载,陈抟“闻定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有道术,善‘锁鼻息飞精’漠然一就枕,辄越月始寤,遂留此学,卒能行之。后归关中,所修益高,蜕老而婴,动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