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也一定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
比如通过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引导其对地理感兴趣。在做暑假家庭旅行计划时,可以简单一些,让其根据旅行目的地做一个旅行导游介绍。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定要翻地图、查找教科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通过这项工作或许会使孩子逐渐喜欢上地理科目。在这个过程中同时给他一个策划者的职务,拥有领导权,也会使其产生积极性,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有一位报告文学家说,他还在上小学时,就利用帮助父亲剪报纸的机会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尽管一边剪报一边只能浏览自己会读的字,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学习。通过帮助父亲剪报,知道父亲仍在继续不断地学习,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刺激,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人们常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的”。即使大人不特意说“要好好学习”,当孩子总是看到父母在学习的情景,也自然会受其影响而变得喜欢学习。像这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做给孩子看,以此纠正孩子厌学的毛病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有许多父母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考虑带孩子到博物馆去。但是过于注重“教育目的”,父母好像是尽义务陪孩子去的,孩子也感到没有兴趣。相反,父亲如果一边对孩子说“喂喂,快看,真厉害?”一边与孩子一样感兴趣,孩子的眼里也充满着喜悦。例如,带孩子到天文馆去本来是好事,但有的父亲却对孩子说“你自己看吧”,父亲却打起了呼噜。这样一来大人即使想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想以此为契机使孩子喜欢学习,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大人也真诚地感兴趣,孩子的兴趣也自然会放在学习上。
家长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大家在公司里七嘴八舌地谈论加班的情况时,很少有人回家。然而当一个人走了,两个人走了,最后只剩下很少的人时,剩下的人就会像雪崩似的扔下工作急急忙忙地踏上回家之路。在工薪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不想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工作”的心理。同样,当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学习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为什么只有我必须学习”的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孩子厌学。因此,反过来利用这种只能自己做的心理,也是纠正孩子厌学的方法之一。例如,如果每天规定让家庭所有成员一起学习10分钟,只要大家都做,孩子就不会有不满情绪了。
此外,要求孩子帮助做家务,打水、烧火、劈柴、扫院子等,对于孩子来说,将会比在课堂“学习”更有效果。
以往,孩子帮助家人做家务,被视为是极为正常的事。这种帮忙与其说是为了父母,莫不如说也给孩子带来锻炼机会。这是因为帮忙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单纯过家家游戏,而是真正的生活,必须认真做。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安排计划,使家务活与学习时间调剂好。因为孩子不能偷懒不做,这也就养成了孩子的耐性。而今,由于家务事轻松了,没有孩子帮忙大人也能做,有不少家庭也不让孩子帮忙做家务了。
可是,让孩子帮助做家务,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作用外,从心理学上讲,对孩子的成长也大有帮助。这就是说让孩子在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通过能做些家务而受到大人赏识的过程,是孩子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契机。还有这样的情况,有的精神脆弱的孩子,父母很长时间一直认为“这个孩子什么也不会”。但是,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由于谁都没有时间出去,就给这个孩子写个纸条让他拿着去买东西,结果他很圆满地把东西买回来了。父母夸奖这个孩子“做得很好”。而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再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了。买东西、扫地、帮助家里做家务,样样都干得很好。孩子就这样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喜悦超过了大人的想像,并且也增加了孩子的上进心。从这一点来考虑,孩子想帮忙的时候,有些大人就阻止说“你别来插手”或“你与其干这个还不如去学习呢”,这种态度的恶劣是可以想像的。确实有时孩子帮倒忙,反而给父母添乱。可是,只因为如此,就把孩子的帮忙说成是“多余的”,这不正说明父母的态度过于性急了吗?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鼓励孩子的技巧
日本人在鼓励别人时,往往只是说:“加油啊!”“好好干!”之类,具体如何去做,却只字不提。这不仅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在成人世界中也是常见的现象。公司总经理鼓励自己的部下时常会这样说。然而,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希望你好好干。”对于那些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员工来说,今后如何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他们听后定会茫然不知所措。
这时候,如果能提出具体问题,那么员工听后就会清楚自己应如何去做,当天开始就可以努力工作。比如,分析一下公司的现状以及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者为了增加销量而对每个员工做出具体的指示。
平时成绩不错的孩子,在考试中偶然只考了50分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人肯定也相当难过,这时如果再对孩子提出批评,那结果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不硬逼着孩子做出某种保证,而是要耐心地去鼓励他,然后再帮他分析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
“谁都会有失败。不要泄气,下次努力就行。你肯定能考好的。没关系,没关系,不要想不开。”听到这样的鼓励后,孩子肯定会暗下决心:“放心吧,下次我一定考好!”当孩子因成绩不好而感到沮丧时,千万不要再对他们进行责难,这是相信孩子的才能并且能使之增加的一个原则。
一番鼓励之后,然后冷静地帮孩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只得了50分:“这次为什么没有考好?咱们来分析一下。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搞清楚了,下次就一定能考100分。你准没问题。”让他自己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反省。经过这样的分析,找到并解决了以往不明白的以及出差错的地方以后,那么下次考试得100分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不要一味地乱鼓励或者逼迫孩子,最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坐下来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所在,告诉他们怎样做才能取得好成绩。
古代有一个常胜将军,打胜仗对他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当有人奉承他:“你将作为战略家而载入史册。”他不以为然,一点也不感到高兴。可是有一次,有人夸奖他的胡须非常漂亮时,他却高兴得喜笑颜开。
将军自己肯定没有注意到,可是在他的潜意识中,一定认为自己的胡子非常漂亮,因此当有人称赞他的胡子时,他才会高兴万分。
对孩子进行表扬时也一样。只在孩子考了100分时才说上一句:“考得不错。”那么,孩子认为这时受表扬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感到意外。如此一来,即使以后总得100分,那么孩子的上进心也会慢慢消失。不过我们可以换个方法去表扬孩子,要抓住要点或者“投其所好”地进行表扬。比如:“今天确实不错。我一直看着表,你今天学习了两个半小时。”这样的话,孩子听了会从心底感到高兴和激动,他们会觉得妈妈真是无微不至,连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
相反,抽象地对孩子进行夸奖,反而使孩子对父母失去信赖感。有位母亲说,当她责备孩子时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而在表扬孩子时,虽然摆好了架势,却不知说什么好。与责备相比,因为夸奖是肯定孩子做的事,许多父母认为不需要许多技巧。实际上同样具有一定艺术性,如父母都喜欢夸奖自己孩子画的画,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夸奖的方式太随便,反而会起到如同贬低的作用。例如,对孩子画的画说“像毕加索一样,参加比赛也能获奖”,这种夸奖的方法则会令孩子扫兴。即使不是母亲,不论谁讲这样的夸奖的话,就如同露骨的吹捧一样潜在的意思却是“你的画就那么回事”,让孩子无法接受。
正确的方式是可以评价这幅画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比如讲“这个天空的颜色很有意思”,或“这个脸画得很像爸爸”,恳切地进行适中的评价很重要。并且,不是对这幅画画得好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应当指出孩子的画与以前相比有什么样的进步,以及孩子如何进行了努力等方面,促使孩子产生更加努力的积极性,这可以说是高明的夸奖方法。如夸奖说“你比以前画得更好了”或“这树的叶子画得很细致、很好”等等,总之,只有父母进行这样极其细致、周到的评价,才能增加孩子对母亲的信任,也更能增加评价的效果。
不论对什么事,只是口头上随便夸奖几句,反而易于造成对孩子心理的伤害,这一点大家要认识到。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批评孩子的技巧
不训斥孩子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挨过家长批评的孩子,即使参加工作进了一家公司,毫无疑问,他也会马上辞职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习惯被人批评,受到上司的强烈批评以后,就会不知所措,进而提交辞呈,不打招呼就愤然离去。这类现象时有发生。
家长应该批评孩子,这是古今中外铁的法则。孩子在被批评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区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坏的。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不闻不问,那父母就有问题了,是不称职的父母。批评孩子就要认认真真地去批评,那些怕招致孩子讨厌而对批评与否犹豫不定甚至为此感到烦恼的家长应该受到指责。只有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敢于直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家长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但是,如何批评才能达到既改正孩子缺点,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目的,其中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技巧。
首先,批评孩子,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向他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且自己的立场也要始终如一。批评固然是好事,可是莫名其妙地批评训斥孩子却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同样的事情今天批评他了,到了明天却不去管教,这样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家长应该立场坚定,一如既往地教导孩子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不应该有丝毫的放松。
其次,批评孩子要有分寸、方法得当。多湖辉举了上中学时一次挨批评的例子:他曾因不满学校的严格管理,做出了伙同他人一起破坏学校部分校舍的荒唐之举。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所以他已做好了退学的思想准备。而校长却把他们召到校长室,流着眼泪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太令人遗憾了。我现在什么也不说,想必你们也在反省自己吧?希望你们能再一次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
校长宽宏大量的批评,深深地刺激了学生们,使他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方式非常重要,它既能使孩子的才能得到提高,反过来也能使之下降。所谓的批评即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态度和行动。如果对方只是不服或者完全当成耳旁风,不予理睬的话,那批评就毫无意义了。如果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劝说别人,那么声音自然而然就会小下来,态度也就不会那么急躁。对方所希望的不是严厉的斥责,而是冷静地说服的态度。
因此,多湖辉一直主张:“批评时要正襟危坐。”进行重要的批评时,任何人都要端正姿势,创造一种严肃的气氛。若把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传达给对方的话,孩子们肯定会“正色倾听的”。而且,不能单方面地命令孩子如何去做,而要采取一种理解孩子的立场、倾听对方意见的具有包容性的态度。俗话说:“强盗也有三分理。”不论做了多么荒唐的事情,都应该有其原因。问清这些原因并予以理解是能让孩子接受批评的先决条件。
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后,他们的身体块头要比母亲大得多。即使想大声威慑他们,恐怕也做不到。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甚至会竭尽全力的大声喊叫,甚至暴跳如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你大声批评他,他肯定会用更大的声音来“回敬”你。这样,别说孩子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甚至会因为噪音太大而招来邻居的抗议或被要求赔偿。
另外,规劝孩子的朋友,也是管教自己孩子的良机。直接责备或警告孩子,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达不到管教孩子的目的。这时,可以利用孩子的朋友来提高管教的目的。比如,当孩子带小朋友来家里玩儿,做恶作剧或不懂礼貌时,一般家长碍于面子不愿多管教。这些顾虑其实大可不必。不管是谁的孩子,做得不对,都应该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这不仅对对方有好处,对自己的孩子更有帮助。因为看别人挨骂,比自己直接挨骂更能受震动。
参照一般人的心理,我们就能理解这一点。在公司对新进职员进行教育时,上司不会逐一点名批评,而是找一个典型来进行训斥,以“杀一儆百”的手段达到警告全体的目的。这种间接的批评比直接批评更能产生深刻印象。也就是说,通过第三者接受的刺激比自己直接接受震动更大,心理学上称之为“潜移默化”现象。
比如,当老师批评班上一半的学生时,另一半学生除了感到庆幸外,还会产生被称赞的感觉。至少大多数孩子会提醒自己不要犯错误挨批评。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却产生了更好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不仅出现在批评时,也出现在表扬时。
当一个人受到表扬时,其他人会产生被批评的感觉,这样能从反面加深感受。
总之,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使间接刺激大于直接刺激,而且效果显著。大胆批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上述手段在教育心理战术中的灵活运用。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孩子做了错事后
一般人认为,孩子犯了小错可以不问,犯了大错就必须加以批评,其实正好相反。
多湖辉上中学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发下考试答卷,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比预想差得多,心里大吃一惊。记得考试时,除一道题没答上之外,其他都答得很完整。看完试卷之后才明白,自己因计算错误丢掉了好多分。老师发完卷子后说了这么一段话:“看了你们的答卷,发现你们太马虎了。有的前半部分都对了,最后却写错了答案,还有的把加减弄反了,像这种本不该错的错误太多了,现在,请大家马上把错改过来,否则将会一错再错。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后果将不堪设想。”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是,无意中犯的错,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
管教孩子时也应如此。孩子的判断能力远不及大人成熟,他们时常会犯错误。但是,即使是孩子,也具有区分好坏的基本判断能力,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内心深处一定会有所察觉。虽然不知原因,他也会自问是否做错了。
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但一旦有人指出来,人们就会产生反感,并有可能将错就错下去,这点大人小孩都不例外。就说上高中的孩子吧,只要家长劝说他们努力用功,他们必会顶嘴说:“知道了,别再啰嗦了!”然而,说归说,他们还是不肯用功,有时甚至会故意地跑到外面去玩。
小孩子也是如此。即使知道自己错了,如果父母在一旁呵斥,刚刚萌发的反省心也会一下子化为乌有,进而产生反感,破罐子破摔,如此就会带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