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代理人 作者:燕飞(纵横vip2013-04-30完结)-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獗哒挥惺裁戳担淙幻霞永颐枪彝饨还叵狄膊淮恚墒钦獗哒侄幢冉洗螅挥幸坏闳寺雒橙还词翟谟行┎环判模暇拐饷创笠桓龆鳎坏┞渥酉吕矗傧氡涠陀行┎蝗菀琢恕!�
“但是现在我们借老李家的势,你也一举进入当局政要圈子,以后就可以同核电站这块相辅相成,这个市场开拓起来就事半功倍了,呵呵,说起来这要托老李家的福了。”蔡思强说道这里忍不住有些得意地笑起来,因为迄今为止,SAL同老李家的合作,看起来还是SAL这边占了便宜。
能够在老李家占到便宜,作为一个商业人士,即便蔡思强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也知道那真是太不容易了。
杜克听完了这个来龙去脉,频频点头称许,对于蔡思强这个布局构思,那是相当佩服。蔡思强这小子现在的视野已经越来越开阔了,类似这种布局也开始得心应手起来,杜克感觉这小子离国际一流企业家真的越来越近了。
有了这个认识,接下来杜克对于要找什么人当然就比较清楚了,他带着蔡思强,将新结识的政要中同这件事关系密切的人拜访了一遍。
杜克这个财神爷这么快就主动上门拜访,让孟加拉的这些政要也有些惊喜,当他们听说还有两个年产值几十亿美金的工厂准备在孟加拉开设,这个惊喜就直接转成了当地极为震撼性的消息。
消息传开后,连艾哈迈德总统都忍不住约见了杜克和蔡思强一行,就这个投资意向进行了详细而坦陈的交流,艾哈迈德总统表态将全力支持SAL公司这个投资计划,孟加拉当局将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包括税收优惠和基础设施支持。
有了这些政要的支持,蔡思强的孟加拉攻略计划进展非常顺利,很快就进入了实质性商务谈判阶段。
第三百七十八章 问题
蔡思强在孟加拉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完成引荐任务的杜克却返回了蓉城。对于他来说,商务上的事情如果不是特别指定,采取的一贯对策基本上是不插手。这既是怕麻烦,也是有着自知之明。
只是杜克就算回到蓉城,也难以过上安稳的日子,莲花堆小型化设计基本完成了,现在正在模拟验证测试中,杜克不得不去现场监督把关,这个是军方重点项目,军方大佬刘老爷子对此期望甚大,项目组可没有杜克这样天才的本钱。
所以大家都不敢像杜克这般淡然,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只能够成功不能够失败的军令,在定型建立实验堆前,没有杜克把关项目组谁都不敢拍板完成定型设计。
莲花堆小型化的项目组就放在杜克的海岛莲花堆基地,现在是冬天,杜克正好将家人和舒雅一起带上来到这个如度假胜地一般的基地,这里冬天温暖如春,比起蓉城阴冷的天气来说简直是天堂。
来到基地,刚刚收拾停当,项目组主管专家朱云谦教授就找上门来。
“杜克,实在不好意思,事情有点紧,”朱云谦教授有些歉意地说道,按理是应该给杜克留一点休息时间才说正事的,但是这个项目的工期压得有些紧一一听说海军那边已经有好几条军舰现在都停下原来设计的动力系统施工,等着这边的核动力系统问世呢。
“没事,朱教授,有事儿您说话”杜克倒是不以为然,反正他来就是工作的,现在一家人都到了这里,老人们可以将舒雅照顾得很好,生活上真没有什么事儿需要他插手的。
“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模拟验证,现在有一些模拟的结果指标同预期的有些出入,所以急着找你这位专家看看,是否是设计中哪里有些不正常,”朱教授听杜克这么说,便将来意和盘托出。
“走,我们去实验室看看去。”杜克一听是这个事儿,知道没法在这里说清楚,便干脆地说道。
实验室中,杜克仔细研究朱教授他们的数据,暗暗将这些东西经过克里去验证,很快克里就返回了结果,现有利用莲花堆得到的建模当中对于小型化后的莲花堆某些参数选择有些不太实用,范围太大了一些,所以设计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模拟模型参数范围选择。
杜克指着那几个有问题的参数范围选择,“这几个参数可能有问题,毕竟现在小型化后,输出功率比起真正的莲花堆要小很多,用不着这么大压力承受范围,在这几个方面应该同莲花堆是有些差别的,所以参数范围选择应该没有这么大才对。”
项目组的专家拿到杜克的分析结论,大家讨论了一下后,根据杜克的建议准备重新去设计模拟测试方案,现在基地这边没有超级计算机,所以大家设计完模拟方案之后,还得将这个方案发回7号工程所在地去进行模拟测试。
说起来也拜杜克所赐,现在大家才有了这么好的核反应研究条件,能够在设计完成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先进行模拟验证,比起原来的研究方法来说,一个新核反应堆的研究最少都要节约3年以上的时间。
可以说自从有了7号工程的成果,现在国内在核反应的研究方面才算真正同国外的硬件条件基本看齐,从此国内核反应研究也就真正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在一个极为隐秘的小圈子中,原本计划在2020年才能够定型的新型大当量终极武器,据说最早可以在2016年、最迟不超过2017年就能够提前完成,有了模拟核爆炸研究应用,项目进展比起以前一下子提速很多。
当然这些极为机密的东西,杜克就不用“被参与”了。
“看来这里还得有一套模拟研究系统才行,否则这个太影响项目进展了”朱云谦看到杜克果然看出了问题,忍不住抱怨道。可是他也知道,官方不可能在这里再建设一套超级计算机系统给他的项目组的。
一套超级计算机系统的造价可不是小数,现在国内也就是几个重点地方才建设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套。
听朱教授这么一说,杜克不禁心中一动。超级计算机这里是不太可能再建一套,但是如果用分布式的方法,通过几十套超级小型机工作站,利用分布式技术,自己倒是有办法搞一个类超级计算机系统出来。
现在这里的莲花堆可以稳定输出30mw以上的电力,能源方面不会有问题,而超级小型机购买限制少很多,改造余地也很大,如果数量够多,杜克觉得拼凑一个运算能力接近7号工程那套超级计算机系统的超级小型机网络问题不大。
“朱教授,我有这么一个想法,您看是否可行?”说干就干,杜克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同朱教授交流了一下。听完杜克的方案,朱教授也不禁大为心动,可是他稍微在心里计算了一下成本之后,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杜克,你这个想法没有问题,可是按照你这么一个方案要完成全套建设,没有上亿元的开支根本下不来,这同买一套新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也便宜不了多少,项目组经费有限,是申请不到这么多建设经费的。”
没办法,现在军方动作太多了,哪里都需要钱,不可能将经费都投入到一个项目之上,增加三五百万费用朱教授自信还有办法解决,可是如果增加上亿开支,那么这事想都不用想了,肯定不行。
“钱不是问题。”杜克笑了笑说道,“这些超级小型机我可以解决全部购买费用,我只有一个条件,在解决了莲花堆第一代小型化问题之后,项目组留下来继续协助我进行第二代莲花堆的技术攻关工作,现在我已经有了大致思路,可以将现有的第一代莲花堆效率再度提升百分之五十以上。”
第三百七十九章 核动力新成果
杜克将第二代莲花堆的铀利用效率打了一个埋伏,但是如此巨大的增长率还是给了朱云谦教授又一个巨大惊喜,现在第一代莲花堆已经有接近百分之四十的铀利用率,再提升百分之五十,那不就是差不多百分之六十了。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等于是同等数量的铀资源,现在又能够延长一半的使用时间了。也意味着产生的核废弃物将进一步大幅度减少,极大减低了核反应堆在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环保压力。
“这个没有问题!”朱云谦教授断然回复道,别说他是奉命协助杜克进行研发的,就是杜克没有那个小型机的经费补助,他一样会向上级强烈申请加入杜克这个研究项目来。
第一代莲花堆虽然对于国内电力供应来说,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做出贡献,但是朱教授相信那不过是时间问题,即便是现在有人阻挠也最终挡不住技术进步的大潮。
而在这个第一代莲花堆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化s1和s2系统,将会为舰艇动力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教授相信以后不只是海军舰艇,对于大量的万吨以上巨轮来说,在s1和s2动力系统解决了安全和保密这个问题之后,将来也会成为它们永不枯竭的动力。
如果真是这样,对于海洋运输,或许一个全新的核动力大时代即将到来。
“杜克,你的第二代莲花堆设计主要改进点将在哪些地方?”想到这里朱云谦教授这个长者都不免有些热血沸腾,他好奇地问道。
“主要是增加一个粒子轰击辅助系统,让铀利用率在粒子轰击下使用更加充分。”杜克对于这个原理但是没有半分保密的意思,说起来他自己的核研究班底现在还是太弱了,如果没有朱教授他们参与,很多工作都必须杜克手把手去引导着才能研究下去。
这可是不是杜克想要的研究团队,但是现在没有办法,最好的核反应研究专家基本上都集中在各个国家官方手中,杜克就算再出高薪都很难逐渐一个比国家队还要强悍的研究团队出来。
所以杜克面对朱教授的问题,详细地将自己的思路一一解释了一下。朱教授是真正的核研究大行家,对于瑞士那个亚临界粒子核反应研究项目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很快就明白了杜克的思路。
只是原理弄明白很简单,真正要实现这个原理,中间不知道有多少设计和制造工艺难题需要解决,瑞士那个亚临界粒子核反应研究项目并不是第一个研究这个方面的,但是他们却是当今世界研究这个方面最有成果的。
毕竟欧洲在核反应研究的基础和工业加工基础摆在那里,他们有德国最好的加工机床,世界一流操作工人,在驾驶吸引和集中差不多占世界上研究这个方面一半以上的专家学者,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都还不能站在世界的巅峰,他们真的可以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听到杜克的这个初步设计思路,朱教授感觉一个核反应的春天即将开始,对于核研究的从业人员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但是如果没有赶上杜克这班快车,那也是一个悲哀的年代。
朱教授庆幸自己临到老了,居然在人生的夕阳时刻还能够赶上这么一个春天般的日子。如果能够协助杜克搞出第二代的莲花堆,此生真的可以无憾了。
“杜克,你说的这个事情,我这就回去向上面打报告,不出意料的话,我们还能够在这个领域再次并肩作战,虽然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这个老头子早就该退居二线了,但是遇到这么一个核研究的春天,怎么着也要再拼一下。”朱教授有些激动地说道。
有了朱教授的保证,杜克感觉这事儿大有可为,他初步做了一个方案,将所需要采购的超级小型机需求列出了一个清单,然后交给sal的采购部门去做一个采购预算,对于他来说,钱的问题反而是小问题,人的问题才是他现阶段很难解决的大问题。
送去验证的方案很快就出来结果,果然,按照杜克的建议重新做的模拟演算中,现有设计的小型化s1和s2莲花堆,完美地体现了设计的各种预期输出特征参数,这就意味着设计工作基本上可以定型了,可以开始进行实际的实验堆建设了。
对于朱云谦教授的团队来说,也意味项目有了一个完美的阶段性成果。虽然在这个项目当中,杜克一个人解决了项目中最大的难题,但是对于很多设计细节来说,团队专家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能够有这么一个完美的里程碑结束点,大家都很兴奋,在基地为此举办的庆功会上,平日滴酒不沾的专家们,都破例喝光了基地准备的几瓶白酒。
对于定型后的实验堆建设来说,现在除了少数定制部件之外,大多数同莲花堆通用的部件早就完成了,而基础建设工程部分更是先期就准好了一切准备,所以设计定型后,s1和s2型小型化莲花堆建设周期很短,比起一般的核反应堆实验堆建设周期来说简直就是飞速。
同发电用的莲花堆相比,这俩套s1和s2小型船用莲花堆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为了适应船上的狭小空间,这两套核动力系统的占地面积很小,在莲花堆基地中随便找一个角落都完成安装调试。
完成调试一切正常后,第一次临界测试两套系统都一次性成功,让暗中捏了一把汗的朱教授欣慰不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出一套新的核动力系统,放在以前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虽然说现在有了7号工程,可以用大量电脑模拟运算来减少原来的实际测试,但是对于莲花堆小型化项目来说,如果没有杜克犹如神一般的正确指引,每每在项目组研究刚刚走上歧路的时候就被带回来,朱教授估计最少也得多两年以上的研发时间才能达到今天这个效果。
可以说项目组有一个天才般的人物存在,能够减少最少一半以上的研发时间,为什么人才重要,在这种高精尖项目上就完全体现出领军人物同一般人物相比的巨大差异。
因为朱教授自问这个项目如果是由他来主导,现在估计连设计定型都还早,更别说进入临界测试了。
这个还只是解决了动力驱动问题,接下来周边诸如安全防范,抵御敌方攻击等设计考虑,就是另外项目组的课题了,对于杜克来说,这个项目到现在,基本上就告一个段落了。
要将周边的设计测试都完成使得s1和s2核动力系统形成真正的战力,乐观说至少都还要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但是今天临界测试成功,那些决定将在建大型舰艇动力系统暂停下来等待莲花堆小型化的大人物们,现在终于可以将一颗心放回肚子里了。
第三百八十章 利益动人心 上
同朱教授交流了第二代莲花堆研究思路后,朱教授忙着打报告申请参加杜克的第二代莲花堆研究项目,有了第一代莲花堆和大型舰载莲花核动力堆俩个研究项目的经验,朱教授的团队现在水平也提升很快。
相信再经过两三年的研究经验,对于杜克发明的这种催化下核反应堆的掌握就更加成熟了,基本上就能够独立设计出类似莲花堆第一代的堆型出来了。
等于是在这种领先世界的新堆型方面,朱教授为国内核反应堆研究带出了一支新的研究队伍,对于这样的机会,朱教授怎么肯放弃。
相信上头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而杜克得到了朱教授的承诺之后,也马不停蹄地建设开始了超级小型机计算网络的建设,他现在有人有钱,利用克里虚拟出来一个超级小型机分布式系统构造后,杜克根据这个构造结构得出了一个采购清单,交代给sal的采购部门,很快就下单将杜克需要的这些超级小型机还有一些杜克需要改进的部件。
通过独有的光纤网络连接起来的超级小型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