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华西列夫斯基 >

第34章

华西列夫斯基-第34章

小说: 华西列夫斯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不组织得更强大些呢?”华西列夫斯基说,“我们认为,如果组织一
个更加强大的突击集群,不仅可以堵住德国人的逃路,还可以同时全歼坦克第3集团
军。”
    “不,我目前的想法是,在你们实施这一新的突击行动时,还不能减弱另两个
方面军在里加方向上的攻击。同样,也不能减弱列宁格勒方面军在爱沙尼亚的进攻。”
斯大林最后说,“你们也可以再商量一下,但现在暂时先按此执行为好。”
    “好,我现在就着手部署您建议的行动。”华西列夫斯基答道。
    此间,华西列夫斯基几乎每天都与斯大林通话联系,他们商讨了麦麦尔战役所
需突击集团的兵力编成、变更部署的方式以及隐蔽机动的办法,等等。最后,他们
确定:这一突击集团的位置应在希奥利文及其以北地域,计由突击第4集团军、第4
3、第51和近卫第6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近卫机械化第3军和独立坦克第1军
等5个集团军及2个独立军组成。关于部署变更,是要求里加以南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
面军空出的位置由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补上。关于机动隐蔽问题,则主要依靠夺
取制空权的战斗来达到,即当所需部队转移及后续部队填补战线时,派出空军部队
和远程航空兵猛轰敌军防御,以造成在该地段要有新的进攻的假相。
    9月24日,最高统帅部正式训令到达,要求把进行这一战役的任务全部交给波罗
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几天后,斯大林又打电话给华西列夫斯基和巴格拉米扬说,经
他再三考虑,这一任务应以波罗的海沿岸第1和第2两个方面军来协力完成。此外,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第39集团军也应加入,它的任务是沿涅曼河进攻,以协助波罗
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行动。电话中,斯大林还批准了华西列夫斯基和巴格拉米扬提
出的于10月5日发起战役的日期。
    10月1日,华西列夫斯基又收到大本营训令说,此后他的任务将变动成只负责和
协调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行动。而波罗的海沿岸第2和第
3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则由兼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的戈沃罗夫大将负责领导。
训令解释说,采用这种不同一般的指挥形式,最高统帅部就能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
集中在主要的战略方向——麦麦尔方向上,同时又能保障可靠地协调波罗的海沿岸
地区的战斗行动。
    10月5日,麦麦尔战役打响了。
    先于进攻前的50分钟,340多架重型轰炸机组成的轰炸机群向敌军纵深阵地上投
下了数百吨的钢铁,240多架强击机组成的攻击机群向敌人的各种工事和暴露战斗队
形进行了扫射。接着是各种口径的火炮猛轰敌军前沿。整个麦麦尔到帕兰加地段上,
烟雾升腾,火光冲天。
    德军更多的注意力一直投放在尚在激战中的里加方向,万万没想到苏军在这时
调转方向朝这里发起攻势。原来,按他们接到的上峰指示,在完成里加方向的反突
击之后,也将在这里对苏军发起突击。但是,他们晚了一步。当然,晚了就只能挨
打,而且是被动地挨打。然而,德军也并非愚蠢到不知所措的地步,他们清楚苏军
在这一地段上发起攻击的目的和意图。因此,在战役的第二天,大量德军部队便开
始由里加附近通过库尔兰向东普鲁士本上撤退。
    与此同时,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已经突破了敌军的防御,并立即沿着突破口向纵
深迅猛推进。随后,组成强大突击集团的其他各集团军在各自的突击地段上奋勇突
进,一往无前。到了第5天,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已经彻底粉碎了绝望反抗的敌军拦
截,并最终前出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到同一天晚上,近卫第6集团军和突击第4集团
军迎锋上前,牢牢地堵住了已经进抵萨尔杜斯、普利耶库采地区敌“北部”集团军
群的退路。这样,前有近卫坦克第5集团横布战车于海岸,后有近卫第6和突击第4两
集团军铁’壁生根一样的堵截,德军向东普鲁士老家撤逃的可能一点也没有了。德
军近40个师的大军只好一面组织拼死抵抗,一面后退至预先构筑好的库尔兰防御地
带。这就是人们所习惯说的那个“库尔兰圈”。
    这样,德军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向东普鲁土撤逃的计划彻底破产。连接这两地
区的陆上通道终于被苏军第二次——当然,也是最后一次——彻底地切断了。
    10月15日,里加解放,这座拉脱维亚都城回到了苏军和人民的手中。此后,波
罗的海沿岸第2和第3方面军迅速肃清了所有拉脱维亚西部的敌军。在这里,除了成
群成群的德军俘虏,再也见不到一个德国人了。此前,列宁格勒方面军已解放了爱
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爱沙尼亚全境获得解放。逃到尤希马岛和萨列马岛上的德
军,经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的联合作战,也于11月24日以前全部被肃清。
    现在,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只剩下了“库尔兰圈”内的敌军。由于敌军逃入
“库尔兰圈”之前已经遭受到苏军的追击性质的巨大打击,真正进入该半岛地区的
德军已经不足33个师了。
    由于该半岛地势极为复杂,内部纵深又相当广大,德军在这里还有相当的机动
自由。自10月16日到12月初,波罗的海沿岸第1和第2方面军曾数度发起攻势。天上
有空军两个集团军各种机群的轰炸,波罗的海舰队又实施严格的海上封锁,但均未
能够奏效。最后大本营决定,目前暂时对该部敌军实施陆海空立体封锁,在它投降
之前,让它在这个寒冷的半岛上尝尝缺衣少穿的严冬生活滋味。
    其实,从10月16日一直到1944年1月13日,华西列夫斯基一直也没有离开过波罗
的海沿岸地区。此间,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撤销了。一部分部队转入大本营预备
队,另一部分则归入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的建制。这样,华西列夫斯基手下就剩
两个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了(其中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是11月直接交回给大本营指挥
的)。
    就在这段时间里,华西列夫斯基再次在行车途中受到了意外的伤害。当然,这
次不是碰到了地雷,而是一个冒失鬼司机迎面撞的。
    那天,华西列夫斯基清晨从叶廖缅科的司令部到巴格拉米扬的指挥所去。当他
的车子正常地在路面上奔驰时,突然前面飞驰过来一辆越野吉普车。驾车的是一个
年轻的军官,不知怎么回事儿,只见这辆车子直直地朝华西列夫斯基的小车迎面冲
来,司机根本来不及拐弯或刹车。结果只听一声巨响,华西列夫斯基眼前一黑,就
被甩出了车外,车子也歪歪地倒在了路旁。
    待被副官吃力地扶起来时,他只感到头部和腰部剧痛难忍。一会儿,那名肇事
司机也自己歪歪扭扭地走了过来。当他看到华西列夫斯基的肩章后,立时吓呆了。
    “元帅同志,请您枪毙我吧!”说着,他从腰间抽出了手枪,递过来,“我罪
该万死,怎么竟撞到了您啊!”
    起初,华西列夫斯基以为这名年轻的上尉军官是喝醉了,要么就给震晕了。副
官上前正要申斥他,华西列夫斯基将他制止。
    “你这个冒失鬼!赶紧收起武器,到你的部队里去如实报告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华西列夫斯基被抬到了附近的一个集团军机关包扎了一下后,回到了巴格拉米
扬的机关里,在那里躺了10天。当他一个月后到莫斯科作X光检查时才发现,原来有
两根肋骨被撞成骨折了。
    后来,华西列夫斯基还不得不为这名上尉去说情。因为,他所在的部队首长为
他撞伤了红军总参谋长而要送他上军事法庭。当然,这种举措被制止了。
    原来,这名肇事的年轻上尉是一个前线的侦察连长。那天夜里,他刚刚出色地
完成了一次责任重大的任务。他是要急着赶回部队去向上级首长报告。
    没有多久,华西列夫斯基又听说,这名上尉光荣地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华西列夫斯基        
      第十七章  进军至东普鲁士
              亲统大军人敌境,直捣“狼穴”建奇勋;
              “胜利勋章”颁二度,“苏联英雄”传美名。
          苏联军人在秋天来临之前已跨越了同东普鲁士接壤的边
      境。自从俄国士兵在德国人的重炮轰击之下经过这个地方
      (退回东方),已经整整过去30年了。而现在,东普鲁士又可
      以听到俄语了。但是,现在向西迈进的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为
      了与己无关的目的而在战场送死的毫无权利的和识字不多的
      农民了。现在向西迈进的是伟大苏维埃国家的战士,是担当
      解放者的军人,是为欧洲国家人民带来自由的反法西斯战士。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晚年的华西列夫斯基所写下的这段话是充满了复杂感情
的。凡是稍微有点儿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说的30年前是指1914年。那时,正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在东线战场大败俄军,平均三人一条枪、甚至连衣服
和鞋袜都供应不上的腐败的沙俄军队一路由加里西亚、波兰、东普鲁士、立陶宛仓
皇退回了俄国。其情其状,确乎丢盔弃甲,狼狈之至。当年19岁的青年华西列夫斯
基,就是从这时中断科斯特罗马神学校的学业而走上职业军人的道路的。自然,那
时他也是想“报效祖国”。
    东普鲁士确实是令包括华西列夫斯基在内的每个俄国人都感到伤神或沮丧的地
方。不仅1914年是这样,1918年德军还曾企图把这里作为出发地而夺取旧俄都城彼
得堡,那时俄国上下都在惶惶不安之中。而且,像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这次1941
年爆发的苏德战争中,德国军队那三路大军中的“北部”集团军群也是从这里突入
苏联的,而且很快就通过立陶宛直接威胁到了对苏联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和
精神价值的列宁格勒的安全。现在,当战争进入第四个冬季,即1945年1月的时候,
苏军不但已经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了自己的国土,而且马上就要在这里实施对法西斯
德国北部本上的反击了。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并浮想联翩呢?
    现在,华西列夫斯基就要亲统大军进击东普鲁士了。他心里非常清楚,攻占这
个德国军国主义的堡垒和法西斯希特勒的老巢,将是欧洲东部战场上对德军的致命
一击。它将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争最后阶段中的重要一员。
    在整个苏德战争的1941—1945年期间,东普鲁士对法西斯德国有着极为重要的
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战争开始之前直到1944年冬季,法西斯分子自称为“狼
穴”的希特勒德国统帅部大本营一直就设在这里。它在拉斯登堡附近的一群距地面
很深的坚固地堡群中,它的地面上是一片不大的小树林,用来作为防空伪装。其地
下核心部分共由10个地堡组成,地堡的后部和卧室都在两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之下。
希特勒本人所在的地堡内,除了工作室、卧室之外,还有一间可作小范围讨论的会
议室,它们都在里边装着单独的木板房。到1944年秋季,他的地堡因重新加固而成
了水泥巨人,仅木板房外的水泥墙就有7米厚,附近的其他作战机构也都重新加深加
厚了。
    希特勒认为保住东普鲁士具有很重要意义,它是牢靠地掩护从波兰北部和立陶
宛进入德国并由此通向德国中心地区的要冲。因此,在普鲁士境内和与它毗邻的波
兰北部地区,法西斯在旧有的地堡基础上又构筑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事。这些筑垒
体系,不论在工程技术方面还是火力配系方面,在当时的欧洲和世界都可以说是首
屈一指的。它有坚固的正面阵地、斜切阵地和布满数不清的永各地下防御暗堡,而
这些,又被几个大的防御枢纽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防御总深度可达150—200公
里。该地的地貌特点也极利防守,它有遍地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水渠,有四通八
达的铁路和公路网,有坚固的石料建筑物。像这样的现代化筑垒和天然障碍物相得
益彰的防御体系,就其实力来说,远不比德国西部的“齐格菲防线”逊色,在某些
地段上甚至还超过了后者。         为了阻止苏军从这里突入,除了这些防御体系外,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还在这
里部署了重兵。稍早些时候,当其“中央”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地区被歼后,残部
又在这里获得了重建,自1月下旬则直接改称为“北方”集团军群。其当时所辖部队,
计有坦克第3集团军、第4和第2集团军,总计兵力41个师(其中3个坦克师和4个摩托
化师)和1个旅,约有58万人之多,此外尚有20万人组成的所谓“民众冲锋队”。它
们拥有8200门火炮和迫击炮、7O0辆坦克和强击炮及第6航空队的515架作战飞机。
    早在1944年11月间,苏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就开始酝酿东普鲁士战役计划,
并曾试图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先行突入东普鲁士境内。为此,华西列夫斯基被斯大
林由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前线召回了莫斯科。但这次行动没有能够成功。后来,大本
营只好另行重新策划,华西列夫斯基因战事紧急没有再回莫斯科,只是征求了他的
意见。当时,大本营和总参谋部考虑到,只有及早地粉碎这里的敌军集团,才能空
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去增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正在准备中的柏林方向作战,而且,
这也是事先消除该部敌军集团可能对柏林方向作战的苏军实施侧翼突击威胁的需要。
    因此,还在华西列夫斯基没有完全脱离开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前线事务时,东
普鲁士战役便于1945年1月13日开始了它第一阶段的作战。揭开战役序幕的是切尔尼
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部队。当时,
这两个方面军共有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及8个坦
克机械化军和1个骑兵军,总兵力在160万左右,它们拥有215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
38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000多架作战飞机。这样,在整个力量对比上,苏军的
有生力量超过了敌人1。7倍,火炮超过1。6倍,坦克超过3。7倍,飞机超过1。9倍。显
然,优势是绝对的。
    根据大本营计划,这次战役的总目标是:切断守卫在东普鲁士的“中央”集团
军群同其他德军的联系,把该集团军群逼到海边加以分割并各个歼灭,肃清东普鲁
士境内的敌人。为此,计划规定将由白俄罗斯第3和第2两个方面军通过实施协调一
致的向心突击来达成战役任务。首先,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从东北和东部方向突破敌
军防御,夺取蒂尔齐特、英斯特堡、贡宾南及拉斯登堡等一系列要塞地域,然后直
取敌军重兵把守的哥尼斯堡,将敌人消灭在这座海滨城市。同时,白俄罗斯第2方面
军从东南方向突入,夺取姆瓦拉、德意志一埃劳等地区,从而切断东普鲁士敌军集
团与其“中央”集团军群及其战略后方的联系,一则实施对东普鲁士的深远迂回,
再则也掩护了向华沙、波兹南与柏林方向进攻的苏军侧翼。
    应该提出的是,整个这次战役的弹药准备及其实际消耗量,恐怕在战争史上一
切战役中都是极为空前的。当时,两个方面军一共领取了133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