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华西列夫斯基 >

第39章

华西列夫斯基-第39章

小说: 华西列夫斯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司令为克拉夫钦科坦克兵上将;
    第39集团军,司令为柳德尼科夫上将;
    第17集团军,司令为达尼洛夫中将;
    第53集团军,司令为马纳加罗夫上将;
    第36集团军,司令为卢钦斯基中将;
    苏蒙混合骑兵机械化集群,司令为普利耶夫上将;
    空军第12集团军,司令为胡佳科夫空军元帅。
    满洲东北部的是远东方面军(后改为远东第2方面军),方面军司令为普利卡耶
夫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是列昂诺夫中将,参谋长是舍夫钦科中将。下辖各集团军
部队为:
    第15集团军,司令为马莫诺夫中将;
    第2集团军,司令为捷列欣坦克兵中将;
    第16集团军,司令为切列米索夫中将;
    堪察加防区,司令为格涅齐科少将;
    空军第10集团军,司令为日加列夫空军上将。
    部署在满洲东部边境的是滨海集群(后改称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为麦列茨科
夫元帅,军事委员会委员是什蒂科夫上将,参谋长是克鲁季科夫中将。下辖集团军
为:
    第1集团军,司令为别洛博罗多夫上将;
    第5集团军,司令为克雷洛夫上将;
    第25集团军,司令为奇斯佳科夫上将;
    第35集团军,司令为扎赫瓦塔耶夫中将;
    机械化第10军,司令为瓦西里耶夫坦克兵中将;
    空军第9集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空军上将。
    此外,参加远东苏军对日作战的还有尤马舍夫海军上将指挥的太平洋舰队和安
东诺夫海军少将指挥的阿穆尔河区舰队(亦称小太平洋舰队)。这两支舰队也受华
西列夫斯基的苏联远东军总指挥部节制和指挥。
    关于华西列夫斯基担任总司令的远东军司令部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华西列
夫斯基的远东军总司令一职的正式任命命令是1945年7月30日才正式下达的,但这纯
粹是出于当时对日作战准备的严格保密的技术需要。按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的指示,在1945年8月3日之前,华西列夫斯基的总司令部一直被称为“瓦西里耶夫
上将作战组”。当时,华西列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和麦列茨科夫3位元帅都奉命取
下了元帅肩章,以普通上将的身份秘密进入远东地区的。而且3人也都改用了化名,
华西列夫斯基改为瓦西里耶夫上将,马利诺夫斯基改为莫罗佐夫上将,麦列茨科夫
改为马克西莫夫上将。所有的作战命令和报告都必须以此统称,而且,军师两级首
长及其以下的军官都不知道此事。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知道这次对日作战的总指挥
官和方面军首长到底是谁。
    关于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部的设立,最初只有斯大林、安东诺夫和华西列夫斯基
3人知道,稍后斯大林只告诉了在西线的朱可夫,因为他是副最高统帅。实际上,从
4月底到8月初,华西列夫斯基一直是以远东军总司令的身份在领导对日作战的一切
准备工作。但多数人并不知道此事,只是知道有一个“瓦西里耶夫上将作战组”、
因为,在此间的一切公开场合,华西列夫斯基都是以副国防人民委员,大本营成员
兼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的身份出现的。包括6月24日的大型胜利阅兵活动,华西
列夫斯基也是以后面的职务领头出现在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千人混成方阵前面的。
    在1945年4月底和5月初的几次谈话中,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一直强调,这次
对日作战与在西线的对德作战完全不同,因此大本营代表制度不适合远东战场的实
际需要,他提出成立一个由华西列夫斯基负总责的远东苏军总指挥部或司令部,后
来干脆就说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为苏联远东军总司令。他征求华西列夫斯基本人的意
见,华西列夫斯基表示说,他完全同意最高统帅的安排。他和朱可夫经常与斯大林
打交道,发觉最高统帅有一个特点,或者说是习惯:每当他已经决定了一件事情后,
便喜欢把这种意见说出来并征求当事人或在场的人的意见,而最后由别人说出“是
应该这样”,或“我表示同意”之类的话。
    当时,在阐述这一任命的职责权限时,斯大林破天荒地给予了华西列夫斯基以
远远超出以往大本营代表那样的权限。他说:“在这个岗位上,您拥有完全的决断
权和指挥权,您甚至可以把您的司令部当成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派出机构。当然,我
也希望您经常不断地与我保持联系。”
    之所以有这样考虑和做法,主要是因为远东战场将处于与苏联中心地区十分遥
远的位置,如果坐飞机从莫斯科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只空中飞行时间累计起
来就须近30个小时。此外,远东地区幅员辽阔,地形极为复杂,参战的兵力和兵器
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对这些问题必须当机立断,全权解决,以免因过多
的请示报告而耽搁战机。再有,这次作战将与在西线作战采取完全不同的办法,它
要求彼此远相隔离的各方面军和海上舰队,必须同时在3个方向开展向心突击以分头
消灭敌军。而在西部战场上,过去多是几个方面军彼此衔接地平行向敌人展开攻势,
因此互相呼应和照顾十分方便,指挥起来也相对顺手得多。这就要求要有一个非常
强有力而且熟练的指挥机构来组织和保持各方面军紧密的协同动作,否则,远东整
个战局就会出现乱子,或者顾此失彼,或者各自为政,等等。
    为此,在远东军司令部的组成人选外,斯大林还特别给华西列夫斯基派去了一
批各方面的助手。他们分别是:苏军空军总司令诺维科夫空军主帅、通信兵副主帅
普采尔采夫通信兵上将、炮兵副司令奇斯佳科夫炮兵元帅、后勤部副部长维诺格拉
多夫上将、工程兵副总司令纳扎罗夫上将以及以缅泽林采夫少将率领的一个总参谋
部工作小组,其成员全是在远东地区工作过的,或是这方面的专家。
    后来,华西列夫斯基曾经就此写道:“在我看来,成立远东军总指挥部作为对
军队实行战略领导的机关,是正确的。有了这样一个机关,就能有效地执行最高统
帅部的指示,就能估计战役战略形势和军事政治形势的一切变化,并对这些变化作
出及时的反应,也能就地给各方面军以必要的帮助……”   
  华西列夫斯基        
      第十九章  对日作战费运筹
              调兵遣将苦思谋,对日作战费运筹;
              秘赴远东设大帐,只待东风吹“满洲”。
    一般人们都把1945年8月开始的苏联对日作战称为远东战役。同以往很不相同的
是,斯大林或总参谋部都没有给这次重大的战役行动正式命名,也没有给它确定一
个什么代号之类的称呼。
    这次战役的直接战略目的是,通过三路大军从满蒙边境、北部中苏边境及北朝
鲜方向的相向突击,彻底摧毁驻扎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主力,从日本侵略
者手中解放中国东北广大地区及北朝鲜,加速东方法西斯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后败亡。
基于此点,当华西列夫斯基与总参谋部在制定此次对日作战计划的时候,特别着重
考虑和分析了日本关东军各部队的兵力兵器、作战能力以及具体部署等一系列问题。
    需要事先说明的是,当华西列夫斯基全身心投入对日作战计划的制定之前,总
参谋部和大本营已经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对整个远东战局的形势作出了初步的估计。
当时曾认为,当日本在确信希特勒德国必然失败之后,很可能仍不放弃其进攻苏联
的计划。一方面,日本出于救援它的法西斯德国盟友,可能在东方采取积极行动而
推迟前者的迅速败亡。另一方面,日本关东军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在整个苏联国
境线上都一直配置有重兵。日本空军和海军的作战基地距苏联国土也很近,这也使
得它很容易对苏联的重要目标和远东部队实施突击进攻。这样,最初的远东作战计
划仍是以防御为主的。在4月底甚至5月中旬以前,最高统帅部给远东各部队下达的
都是防御命令。后来由于形势的迅速发展及大量部队的东调,总参谋部才向大本营
提出了改防御为进攻的新的远东作战方针。
    当时,山田乙三大将领导的日本关东军仍是一支实力雄厚、攻击能力强大的作
战部队。不论在部队装备还是战斗素养方面,它一直是日军中最强的。截至1945年
8月上旬以前,它总共拥有作战兵力近100万人。其编成内计有第1和第3方面军、独
立第4集团军、空军第2集团军和松花江区舰队,后来又增加了第17方面军和第5集团
军两支部队。此外,隶属于关东军指挥的还有所谓“满洲国”、内蒙和绥远等省的
近3O万人部队。当然,这部分部队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都远远不能与关东军相比。
其时,关东军司令部设在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长春),后来又在通化设立了
一个作战司令部。
    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司令部联合研究了苏
军可能对日作战的期限问题。当时认为,苏军很可能在严寒到来之前实施进攻,但
其准备完成时间至早应在8—9月份。据此,日本陆军部于5月30日向关东军下达了新
的对苏作战要点。该要点规定的作战目的为:“击溃入侵满洲之敌,确保京图线
(新京到图们)以南、京连线(新京到大连)以东要地,以利于坚持全面作战。”
这说明,日军将要改变原来那种进攻战略为防御作战。这就要求散在中苏国境线上
的各兵团及大量作战物资向后撤移。按计划,撤移工作必须在9月下旬完成。
    此后一直到战争爆发前的关东军防御部署情况大致如下:
    喜多诚一大将指挥的第1方面军担负“满洲国”东部的防卫任务,其所辖第3和
第5集团军计有10个步兵师团和1个旅团的兵力。全部展开在苏联滨海地区南部的边
境上,主力则部署在通向哈尔滨和吉林的牡丹江方向上。方面军司令部设在牡丹江
市,两个集团军的司令部则分别设在延吉和拉河。         后宫淳指挥的第3方面军负担“满洲国”西部的防卫,其所辖第30和第44集团军
计有8个步兵师团、3个步兵旅团和1个坦克旅团的兵力。其中两个师部署在蒙满边境
一线,其余主力则集中在奉天(沈阳)附近地区。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奉天(沈阳)
市,第30集团军司令部设在新京(长春),第44集团军司令部设在辽源。
    上村干男中将指挥的独立第4集团军分散部署在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和黑
河一线,担负着“满洲国”北部和西北部的防卫,在它的编成内计有3个步兵师团和
4个旅团的兵力。司令部设在齐齐哈尔。
    原田宇一郎中将的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部设在新京(长春)。拥有作战飞机150
0余架,但日方说能够作战的还不到150架。此外,在朝鲜部署的还有空军第5集团军,
拥有作战飞机约600架。该两个空军集团军前者是掩护“满洲国”方向,后者系掩护
朝鲜方向。
    司令部设置在汉城的日军第17方面军,是关东军的预备队。其所辖计有第34和
第59集团军9个师团的兵力。其中第34集团军的司令部设置在北朝鲜的成兴,司令官
栉渊煊一指挥2个师团担负北朝鲜的防卫;其余大部则由方面军司令上月良夫中将统
帅,部署在南朝鲜地域,以防美军乘机实施登陆作战。
    此外,关东军司令部尚有1个步兵师团、1个步兵旅团和1个坦克旅团的预备队,
负有特殊使命的是专门由侦察员和防坦克狙击手组成的敢死旅团。再就是在各防卫
战区配合日军作战的“满洲国”军队。
    根据日本关东军的上述实际兵力及其部署状况,华西列夫斯基和总参谋部分析
了敌人的弱点和优势,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当时远东苏军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制定对
日作战计划的全面工作。其中主要一点是,经过请准最高统帅斯大林同意,根据远
东新的敌我对比变化,他们提出了改防御为进攻的战略。华西列夫斯基认为,现在
对日作战已经完全不同于当年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对德作战。现在,可以肯定地
说,在德国投降后日军根本不敢再进攻苏联了。所以必须坚决地卖施突击进攻才能
最后消灭关东军。
    华西列夫斯基认为,日本关东军的部署及其战略意图显然是守势,它在兵力配
置和部署方面的最大弱点在于缺乏可靠的后方。首先,它与日本本土相距太遥远,
交通线太长,北满和西满的铁路网不甚发达,而中满和东满铁路线也都在苏联空军
的航程之内。其次,整个关东军的部署全被长达4500公里的苏蒙弧形国境线所包围。
它的中国后方和朝鲜后方也被中朝两国抗日武装的不断袭击和骚扰活动搞得极为不
宁。在张家口以南晋绥地区、锦州以西的冀热辽地区,都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八路军
和地方武装,而在广大东北地区当地民众都对日军怀有深仇大恨。再次,关东军需
要防卫和掩护的战线太长,它不可能有足够的兵力在整个边界和所有的障碍地区设
防。如从蒙古东部通往多伦和张家口的山地和沙漠地带,就是它防御最薄弱的所在
地区,这里既没有筑垒工事,也没有部队加以掩护。
    关于日军的长处,华西列夫斯基认为,在滨海地区对面苏军可以实施进攻的各
个方向上,已经全被关东军的筑垒防御和大量兵力所封锁。仅在这里,就有大片筑
垒地域8处,每处纵深达40公里以上,正面宽度则有20—100公里,在它的后面,还
有第17方面军的预备队。此外,这个方向的进攻,不仅要突破这些坚固的筑垒,还
必须强行通过绵长的山脉和大片的原始森林地区。这就要求苏军必须有绝对优势兵
力和大量大威力杀伤兵器,否则进攻很难秦效。再者,由于有了一线的坚固筑垒、
天然屏障和阵地防御,日军便可利用满洲平原在内线自由机动。一旦哪个方向出现
问题,它就会把部队运送到哪个危险地段上增援。
    经过。才关东军的情况仔细研究之后,华西列夫斯基和总参谋部便初步确定了
通过数路突击来分割敌军的总战略意图。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从敌人防御
的薄弱地域利用快速兵团突击,从而一举插入敌后;二是在敌防御坚固地区的突击
可以牵制住敌军的有效机动,在行进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最后,总参谋部形成的初步作战计划是:由后贝加尔方面军从蒙古境内实施进
攻,同时由滨海集群从滨海地区实施相向突击,而从北面越过黑龙江沿松花江的突
击由远东方面军来承担。这样,不仅可以彻底孤立关东军的各作战部队,而且可以
借助分割来各个消灭敌军。
    具体说来,从蒙满边境实施突击,应把进攻方向放在索伦和四平方向。只有在
这个方向上,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战果,甚至搞得好一下子前出到奉天(沈阳)敌后
地区;如果继续挺进,则可经南满铁路直取旅顺口。预计,这个方向的突击将一举
消灭关东军第3方面军。如果只是考虑到敌人防御薄弱这一点,则张家口到北平方向
是最佳选择,但那里除了与大自然作无效的斗争外,则什么战果也得不到。同样,
从滨海地区的突击,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突破敌人的筑垒地域,都必须穿越高山和
森林地带,否则就不可能前出到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