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华西列夫斯基 >

第41章

华西列夫斯基-第41章

小说: 华西列夫斯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茨坦会议之前,俩人即统一好了口径和对策,这就是共同来对付斯大林并遏止苏
联。
    在会议期间,关于战后德国的未来前途问题,其中包括对德国的分割占领、索
求战争赔款、边界划定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波兰问题上,英美两国都在暗地里与苏
联大加勾斗。他们希望苏联在欧洲乃至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小才好。只是碍于苏
联的强硬立场和巨大实力,他们才不得不有所收敛。但是,越是因为如此,他们也
才要越发不遗余力地想方设法限制并遏止苏联。
    会议于7月26日公布的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就是比较明显的一例。这份文件
是由美国方面负责起草、经英国讨论同意并邀请中国参加最后签字的,其主要意旨
是促令日本政府迅速无条件投降。虽然苏联早在德黑兰会议上就表示将参加对日作
战,而在雅尔塔会议上更作出了法律性的承诺,但这一文件的起草工作却始终不使
苏联方面知晓和参加。他们借口苏联与日本尚未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坚持不必与斯
大林商量就予以公布,并且根本不想邀请苏联参加签字。只是在公布文件的当天,
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奉命将文件副本交给了苏联政府代表团。当苏方提出推迟3天公
布的建议时,也被会议所拒绝。这也反映了美英两国企图拒绝苏联参加解决远东及
日本问题的意向。
    这是因为,在具体对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上美英两国的政策改变了。原来
的他们极力要求苏联及早地参加对日作战,是为了减少英美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牺
牲和代价。而现在,情况变了。就在杜鲁门到达波茨坦的第二天,即波茨坦会议正
式开幕的当天,杜鲁门收到了一份仅有6个字的密码电报:“婴儿顺利降生。”这份
密电的含义是:7月16日清晨,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里,第一枚原子
弹爆炸试验成功了。随后,杜鲁门经过多次与丘吉尔商量,认为有了原子弹这种威
力巨大无比的武器,没有苏联的参战也足以战胜日本。而且,他们还认为,原子弹
不仅可以制服日本,使之早日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而且还可以因此贬低苏
联对日作战的影响,以至用来遏止苏联在欧洲和远东的扩张。在此之前,杜鲁门曾
露骨地说过:“如果原子弹能像我预料的那样顺利爆炸成功,我就有了对付俄国壮
汉的大棒了。”
    说到原子弹,在波茨坦会议间还有一场杜鲁门和丘吉尔共同导演的对斯大林的
“原子讹诈”——这是世界上首次原子讹诈事件——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在整个会议期间,杜鲁门和丘吉尔一方面为有了原子武器而欣喜若狂,但表面
上故意不露声色;另一方面则商量用什么样的办法把它告诉给斯大林:当然不能告
诉他这就是原子弹,但又一定要让他感到大受震惊或惊愕不已。这才能达到预期的
震慑目的。7月24日的全体会议结束后,杜鲁门带着译员来到斯大林面前,装成漫不
经心的样子对斯大林说,美国已经有了一种可怕的武器,它具有特殊的摧毁力量。
因为丘吉尔早就知道杜鲁门要向斯大林谈什么,所以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后者,等着
看他作何反应。然而在外表上,斯大林故意把杜鲁门的话当成一条极为正常的消息
听了。接着谈话就结束了。待斯大林离去后,先出来的丘吉尔立即走近杜鲁门问道:
“后来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杜鲁门回答说:“他连一个问题都没有向我提出。”
此后,丘吉尔和很多英美人士都认为,斯大林当时根本没有听懂透露给他的这一具
有绝等重要意义的消息。丘吉尔甚至说,斯大林对国际上发生的这个革命性的事件
竟一无所知。
    实际上,当时斯大林已经听出了这一消息的真正内涵,只不过是故作声色不露
之状而已。朱可夫——当时苏军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和波茨坦会议的筹备者——后来
回忆说:“当斯大林返回住所,就在我在场的情况下,跟莫洛托夫谈了刚才与杜鲁
门这次谈话的内容。莫洛托夫听后说:‘他们是想抬高身价。’斯大林发笑说:
‘让他们抬高好了。应该告诉库尔恰托夫加快我们工作的进度。’我知道,他指的
是原子弹。”当时,苏联的原子弹研制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斯大林说的库尔恰托
夫就是具体负责这项秘密工作的领导人和研制者之一(后来,苏联于1949年7月制造
并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事后,华西列夫斯基说,当时斯大林在7月16日给他打电话要求把对日进攻时间
提前10天,并不是由于那时已经知道了美国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因为那是7月24日杜
鲁门才透露给他的——不过,打电话的当天正好是美国爆炸实验的日子,斯大林会
不会从其他渠道得到了这一消息呢?他本人没说过,想来可能并不很大,也许这纯
是一种巧合吧。华西列夫斯基也说,斯大林在这天“之所以关心战役开始的日期,
并非依据这一事实,而是出于总的军事和政治的考虑”。
    此间,在波茨坦的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始终保持经常不断的联系。通常,都
是斯大林在晚上打电话给华西列夫斯基,内容多是询问战役的准备进展情况。有些
时候,最高统帅部的训令或命令也直接由那里发给华西列夫斯基。
    7月30日,斯大林和安东诺夫(后者也是波茨坦会议苏联代表团的成员)签署的
任命命令发出了。命令说,从即日起,任命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远东苏军总司令。
从8月1日起,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方面军、滨海军队集群和太平洋舰队及阿穆尔
区舰队统归苏联远东军总司令指挥。
    8月2日,即在斯大林一行启程离开波茨坦的前一天,华西列夫斯基再次收到最
高统帅部发给他的训令。训令的全文是: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
          从1945年8月5日起,
          (1)滨海军队集群(司令为苏联元帅麦列茨科夫)改称
      远东第1方面军;
          (2)远东方面军(司今为普尔卡耶夫大将)改称远东第
      2方面军;
          (3)瓦西里耶夫上将作战组改称远东苏军总司令的司
      令部;
          (4)任命伊凡诺夫上将为远东苏军总司令的参谋长。
                                              约·斯大林
                                            阿·安东诺夫
    这份训令需要说明的只有一处,即关于远东军总参谋长伊凡诺夫的任命问题。
这个任命所以这么晚才到达,是因为在此之前华西列夫斯基和斯大林之间一直也没
找到总参谋长的合适人选。起初,斯大林曾向华西列夫斯基推荐后贝加尔方面军参
谋长扎哈罗夫大将来担任。后者一到赤塔就与扎哈罗夫本人谈了这个意见,但扎哈
罗夫认为还是他现在的岗位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他希望大本营考虑一下他的个
人意见。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都很尊重他提出的理由,又考虑到他曾长期与马利
诺夫斯基在一起工作的情况,就同意了他的个人意见。此后,华西列夫斯基还就此
征询过他的同学和同事库拉索夫大将的意见,但后者也请求最好不要改变他的职务。
这样,到最后,斯大林就给他派了伊凡诺夫上将来担任此职。
    8月3日,当斯大林由波茨坦返回莫斯科的当天,华西列夫斯基就向他提交了一
份关于整个战役准备进展情况的工作报告。其中也部分谈到了他对有些部署问题和
最后发起战役日期的建议。
    他说,截至现在,进攻的全部准备工作已经接近于大体完成。后贝加尔方面军
的第39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已经进入距蒙满边界只有50—60公里的集中地域,它们
与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及该方面军的其他部队,完全可以在8月5日晨开始进攻行动。
远东第1和第2方面军的各突击部队也将于6—7日前完成进攻的全部准备。太平洋舰
队将在5—7日间做好充分配合作战的准备。他还提出,请派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
夫海军上将前来负责协调海军和陆军之间的行动,并请求以人员和装备,特别是坦
克来加强各方面军的突击集团。
    他建议说,我军的进攻不得迟于8月9—10日越过各地段的边境线。他解释说,
需要利用后贝加尔地区最近几天的好天气,以便使我空军和坦克部队充分发挥其威
力和作用。虽然滨海地区仍在下雨,但道路和构筑良好的空军机场仍可使用。只有
海军机场情况较差,它被雨淋坏了,但预计到8月6—10日滨海地区的天气也将转好。
他还说道,拖延开战时间将对我方不利的另一个原因是,侦察部队发现了驻“满洲
国”和朝鲜的日军有变更部署的征候。7月下半月内,该地区敌军已由原来的19个师
增加到23个师,作战飞机也由原来的450架增加到850架。此外,敌在索伦和滨海两
地区增加步兵部队。他担心是否日军已经侦知了苏军的战役意图。
    他还报告说,现在各前线部队的兵力情况和兵器情况是:已准备好的作战部队
计有150万人左右,拥有29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52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52
00多架作战飞机。
    最高统帅部对华西列夫斯基的报告极为重视,斯大林又派总参谋部做了再次计
算,结果认为这一切完全可行。最后,采纳了华西列夫斯基关于在8月9—10日开战
的建议。
    8月7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给华西列夫斯基发出了战前的最后一道训令。训令
说,所有远东苏军必须在8月9日开始行动;各方面军的航空兵的战斗行动从8月9日
晨开始;太平洋舰队必须在8月9日前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完成布雷行动。
    然而,就在此间,在华西列夫斯基的总司令部一个工作组里发生了一桩令人十
分震惊的事情。它差一点儿没把整个苏军的全部行动泄露给敌人。这是由该工作组
里的一名违反保密制度的愚蠢的中校所干的。
    原来,8月3日,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什捷缅科上将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它是由
《红星报》编辑部转来的,写信的人是一位名叫彼得罗夫的老记者。信的外表与普
通的读者来信绝无任何不同之处,但一打开读起来,确确实实吓坏了作战部长。
    信中写道:
          是非常情况促使我这个老头子给你们写这封信的。在7
      月的最后几天,在有20多名与军队无关的人员在场的一个公
      共场所,一名官衔为中校的红军军官十分卖劲地炫耀自己,同
      时还泄露了军队和国家的机密。他姓波卢比或戈鲁比,名叫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据他说,目前似乎正在加紧对日作战,
      并往远东派去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首的一群总参谋部的军
      官来领导这次对日作战行动……
           ……应该让他懂得,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国家的利
      益要比这个年轻人的幸福宝贵和重要得多。
                              此致
      敬礼!
                                          记者彼得罗夫
    写信人提醒总参谋部应找出这名军官并对其施以惩戒。
    什捷缅科立即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华西列夫斯基,但是他没有去报告斯大林。于
是,调查工作在总参谋部和远东军司令部两边同时开始了。很快,这个人被找到了。
原来他是被选派到华西列夫斯基的机构中的一名工作人员。同时还查明,他当时还
讲了许多关于与华西列夫斯基有直接工作关系的一位将军的情况,以及大本营对这
次对日作战所采取的某些措施。
    当然,结果是立即把他从华西列夫斯基的远东军司令部抽调回了莫斯科。随后,
他被清除出了军队系统。
    要知道,当时日本派到远东地区活动的特务和谍报人员是非常多的,这是一件
多么危险的事情啊!幸运的是,后经查实,这个饶舌鬼所讲的那些并没泄露到彼得
罗夫所提到的那伙人的范围之外。   
  华西列夫斯基        
      第二十章  神威倾覆关东军
                三路大军似铁流,势不可当出“满洲”;
                神威倾覆关东军,英雄美名贯九州。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蒂贝茨上校驾驶的巨大的B-29轰炸机飞临万里无
云的日本广岛上空,为它担任护航的只有两架美军作战飞机。安装在炸弹舱门上的
自动计时器显示到第15秒的时候,舱门自动打开了。在那蓝色外表上涂着写给日本
天皇的粗鲁的词句和当时红极一时的女影星丽塔·海沃思的美人照的“小男孩”立
即落下。它下落时发出的超声速呼啸,根本传不到地面上的人的耳朵里。
    “突然,一道白色夹杂着粉红色的闪光出现在天空,伴随着一种奇异的震动,
几乎立即出现了一股令人窒息的热浪和风,把一切都卷走了。”这是一个观察者所
记录下的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刻的情景。除了迅速升腾起的那独特的蘑菇状烟
云,那下坠的比太阳表面还要热几千度的大火球溶化了整个城市,它把人和物体的
影子强迫地印在了地面上和残留的建筑废墟上。几乎没有几座建筑物在核反应强光
和雷鸣组成的冲击波下存留下来,火光和波浪瞬息之间就夷平了广岛的中心。
    “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情!”美国总统杜鲁门接到“广岛被炸”的电文时
禁不住地喊了起来。当时,他正在大西洋中部的“奥古斯塔”号上同水手们一起共
进午餐。
    “这是一枚原子弹,”白宫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宣称,“它驾驭的是宇宙间的基
本力量,即太阳从那里获得能量的那种力量。现在我们把它释放出来以对付那些在
远东发动战争的人……类似这样的事情在这个地球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美国的这颗原子弹使10平方英里的广岛变成了废墟,13万以上的日本平民惨遭
暴死。同时,被关押在广岛城堡里的美军战俘也全部化成了灰烬。白宫的宣传机器
还在威胁日本,似乎同时也在把难看的脸色甩给了苏联。相隔大约51个小时后,美
国又在长崎上空扔下了一颗这样的炸弹,但它造成的伤害远没有广岛厉害。因为该
城周围的群山限制了它的威力和影响。这也是美国当时仅有的一颗“小男孩”了。
    就在这两颗原子弹爆炸的中间,确切地说,是在第2颗爆炸前的11个小时,急不
可待的日本驻苏大使佐藤终于等到了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约见他的通知。早在7月
26日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公布后,日本政府见苏联并没有在那上面签字,就准备
派出前首相近卫作为天皇的特别代表到莫斯科。它企图通过说服苏联领袖斯大林,
使后者从中间作和事佬或调停人,要求不是无条件而是有条件地向美英等盟国求和。
以至于在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投到广岛之后这40个小时中,仍然抱着侥幸心理让佐
藤大使等候莫洛托夫答应给他的所谓最后答复。
    起初,苏联外交部通知佐藤大使说,莫洛托夫外长准备在8月8日20时会见他。
后来又说会见的时间提前了3个小时,改在当日17时了。佐藤当时还觉得挺高兴:不
管结果如何,毕竟是少了令人焦心的3个小时啊!
    哪知道,会见的结果竟是事与愿违。当他来到克里姆林宫后,莫洛托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