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华西列夫斯基 >

第5章

华西列夫斯基-第5章

小说: 华西列夫斯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就在阿朱德—瑙市郊区,华西列夫斯基确切地听到了十月革命爆发的消
息。待他像往常那样走向各个连队巡视时,竟发现绝大多数士兵都已在毫不避讳地
讨论着《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由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毅然宣布放弃目前的
战争政策,当天前线的士兵们便与奥地利士兵搞起了大规模联欢活动。看到他们纷
纷扔掉那些前几天还枪口相向的枪支、互相拥抱、载歌载舞的场面,华西列夫斯基
的心灵深处仿佛受到了猛烈的震撼:这是什么?它不正是人民意志的表露和体现吗?!
    军官阶层再一次分裂,不久前大家还都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讨论问题,甚至还在
同一战壕里向敌人喊着冲杀的命令。现在则变得怒目相视,甚至干脆反目成仇了。
在第409团团部召集的全团营连级军官会议上,华西列夫斯基因为“结交布尔什维克”
和出席过士兵代表苏维埃会议而遭受同僚们的白眼。
    既然如此,我何不干脆宣布自己承认苏维埃政权呢?华西列夫斯基曾这样想,
但一转念:还是先辞官回家吧,到那时还愁回国后没有定夺?
    1917年11月底,华西列夫斯基退伍了。
    有的战友激动地同他拥抱道别。另一些人则避之不及,根本不愿同他握手。还
有一些人,则是他根本不屑去看的一群。
    12月初,华西列夫斯基从罗马尼亚踏上了回国回乡的路程。他艰难地走过了形
势复杂的乌克兰,好不容易回到了俄罗斯本土。每到一地,他都格外地感受到那种
高涨的政治热情与革命精神,他贪婪地吸取各地出现的各种新气象。月底,他终于
回到了故乡。
    如此急转直下地退伍回乡,华西列夫斯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请看他的自陈自
话:
    我决心辞去军职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那时已经知道,工农政府正在进行签订
和约的谈判。有人已经开始自发地退伍,我为什么还要盲目地呆在罗马尼亚呢?过
去,我带领士兵打仗,自以为是在履行一个俄国爱国者的义务。现在才明白,人民
过去受骗了,他们需要的是和平。旧军队同苏维埃国家是不相容的。这就是说,我
的军事生涯该结束了。我准备怀着一颗纯洁的心,献身于自己喜爱的事业——在田
野里劳动。   
  华西列夫斯基        
      第三章  投身红军是我家
              辗转寻求千百度,投身红军是我家;
              新生祖国危难日,征战南北卫国家。
    1917年12月底,从罗马尼亚前线辞官回家后,华西列夫斯基并没有能够按他当
初所设想的那样去读一所农业大学。这是因为,当时整个俄国社会自上到下都处在
急剧地除旧布新之际,日益纷繁复杂的国内政治形势及日趋尖锐的新旧势力的斗争,
都不可能单独为他提供一块世外乐土。
    至于他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回到故乡参加他素所喜爱的田野劳动,同样也是既
不可能,更不现实的。平心而论,华西列夫斯基上尉也好,华西列夫斯基营长也好,
现今都已不再想真正地回乡务农了,尽管他仍是一如既往地喜爱自己的故乡。
    那么,至少总得做点什么事儿吧?哪怕这仅仅是出于谋生之道的基本考虑呢!
更何况,他年方23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今后究竟应向什么去处和方向求发展呢?
    这才是现实,才是他躲不掉、回避不了的现实。
    恰在这时,他家乡所在县的地方苏维埃军事部给他转来一封来自罗马尼亚前线
的电报。电称:他原来所供职的步兵第409团举行大会,根据当时军队中通行的选举
原则,将已经退伍辞官的他再度推选为该团团长。故此,士兵委员会建议他立即返
回部队,担任该团的指挥职务。但是,鉴于当时乌克兰地区日益错综复杂的政治局
势,县军事都劝他最好不要回去受职,最起码还可在家乡找个合适的差事做一做嘛!
    乌克兰地区当时的局势到底是怎么复杂呢?原来,1917年10月31日,基辅的政
权已经胜利地转到了布尔什维克党人手中,当地苏维埃组织也建立起来。但临时政
府时期成立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中央拉达,不久又颠覆了苏维埃组织,并宣布不服
从彼得格勒。此后,它同叛乱的顿河哥萨克将领卡列金结成反动联盟,并与罗马尼
亚方面军司令谢尔巴切夫商定,要把罗马尼亚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合并成由他统一
指挥的乌克兰方面军,统归拉达节制。此间,虽然哈尔科夫苏维埃政权保存下来,
全乌克兰苏维埃第一届代表大会也在这里宣布成立了乌克兰社会主义共和国,但乌
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实际上仍处于拉达的控制之下。而华西列夫斯基原来所在的第40
9团此时也暂时与受谢尔巴切夫统辖的军队在一起,显然,倘华西列夫斯基此时重返
部队出任该团团长,则很有可能被谢尔巴切夫裹胁并由此卷人反苏维埃政权的军事
冒险。在这种情况下,华西列夫斯基自然是不去为好。
    不过,正好借此时机,华西列夫斯基向县军事部提出了自己的谋职要求。他表
示最好利用自己的专长安排他去从事苏维埃政权的某项军事工作。其实,县军事部
也早有此项打算。这样,双方两谋合一,便安排他为基涅什马县乌格列茨克乡役前
普遍军训处的教官。
    这种地方性役前普遍军训处,原是根据1918年1月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而设
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组织,它直接隶属于各级政权的军事人民委员会或军事部。
后来为了理顺关系,最高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又决定在全俄总参谋部下设立全俄性质
的役前普遍军训中央局,并直接由它来具体负责领导全国各级政权中的这一组织机
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对要求参加苏俄工农红军的各类兵源做统一的役前军事专门
训练,然后分别各类情况把他们送往所需的部队。         华西列夫斯基在这个任上总共工作了大约8个月。但是,他显然并不满足于长期
从事这项工作,希望能够直接参加苏俄工农红军,并成为这支伟大军队中的一名军
事指挥人员。但在当时,当地的军事部门并没有给他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且有迹象
表明似乎今后亦无此种打算。据他自己推测,这可能是由于他出身于神职人员家庭,
又当过旧俄沙皇军队的军官,且被授过上尉军衔。
    鉴此,8月间,华西列夫斯基便根据报载招聘教师的消息,向基涅什马县军事部
提出了改行的申请。当时,他认为,既然苏维埃组织对他在军事方面的工作没有给
予足够信任,若利用当年在神学校获得的证书去当一名人民教师还是足够条件的。
而且,在教师岗位上照样也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国家当时也需要培养更多的有文
化的一代青年,以便在未来接替老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不久,县军事部批
准了他的改行申请,并给他送来了到图拉省新西尔县某乡村小学教书的委任状。
    从这年的9月到1919年4月,华西列夫斯基在新西尔县的两所乡村小学当了8个月
的人民教师。他一方面执鞭任教,哺育新人,另一方面也积极投身于当地反对富农
等一系列政治斗争活动。由于他全身心地投入这项新的工作,很快就同学生、教师
以及学生家长们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他觉得自己好像终于找到了长期所向往的生活
归宿一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全部时间几乎都花在学校工作上了。学校校长和地
方领导也一再表扬他的工作成就,认为他是一名完全合格又十分称职的好教师。可
是,久而久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无论是顺利地教课,还是孩子们的依恋,乃至同
事与领导们的友谊,都不能使他完全的满足。冥冥之中,他总觉得似乎缺少点什么。
          我究竟缺少点什么呢?这一点,直到1919年4月,我被
      新西尔县军事委员会召去参加红军,并编入预备第4营驻叶
      弗列莫夫市的时候才明白过来……几乎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一开始我就酝酿着的理想,终于实现了。1919年5月,
      我被编入红军,当上了指挥官。从此,我的生活道路就笔直
      向前了一咱从我担任红军指挥官、感到党的信任后,我懂
      得了,服军役是惟一适合我禀赋的职业。
    噢!原来如此!看起来,华西列夫斯基确实是天生职业军人的好材料,他已经
与军队行伍结下了真正的不解之缘。也许,他的资质、秉赋、才学、能力及参加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阅历,早已注定他成为一名不凡的军事统帅了。
    加入工农红军后,华西列夫斯基开始被任命为预备第4营的一个排的教官(副排
长)。该营长是前旧俄军队的中校顿软科,军事委员是前准尉明科。顿钦科中校后
来曾在“维斯特列尔步兵战术学校”任教官,华西列夫斯基1926年在参加该校举办
的团长进修班时又见到过他。这个营是根据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9月的一项命令组建
起来的,准备作为军区预备使用。
    华西列夫斯基明显地感到,尽管这个营才刚刚建立几个月,但较之他生活过的
旧俄正规部队仍有天壤之别。其内务制度之井然有序,战士们之整洁卫生,纪律之
严明自觉,都大大地出乎他的预料,这在旧军队中是极为罕见的。他还发现,这里
的普通士兵与指挥人员(红军中不许称军官)的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
上的一种新型关系。难道这不正是他过去在;日军队中所一贯追求的那种理想的官
兵关系吗?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家”,这里才是他真正的用武之地。
    特别与旧军队不同的一点是,这里是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在起着全面的领导作用。
在全营的日常生活中,军事训练中,以及在官兵教育方面,党的组织和所有的党员
同志全都率先垂范,是真正的模范和先锋。从这时起,华西列夫斯基在内心深处暗
暗地产生了一种渴望和想法,这就是,一定要争取加入人民利益和真正保卫者布尔
什维克党中去。
    从这以后,华西列夫斯基的世界观变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越来越认识到,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真正的人民革命。我的政治意识在它影响下形成了。由
此,祖国和爱国主义的观念也更加充实了。祖国,这就是苏维埃俄罗斯,是推翻了
横暴不义的;日世界并决心在自己的国土上实现人类优秀思想家的理想——社会主
义的、劳动人民的国家。我开始认识到,苏维埃祖国也需要有自己的军队,需要有
自己的指挥干部,包括军事专家在内。”
    投身苏俄工农红军和政治意识的改变,使华西列夫斯基获得了新生。
    入伍不到一个月;华西列夫斯基就参加了一次战斗。6月初,在叶弗列莫夫县的
斯图平诺乡,当地富农打死了省里来的负责余粮征集工作的一位干部。根据图拉省
革命委员会的命令,立即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镇压乡里富农和土匪的专门委员会,
并决定在第4预备营里分出一支大约百余人的武装小分队拨归该委员会调遣。根据优
选原则,华西列夫斯基被指定担任这支小分队的队长。同时营内党组织又为他指派
了马祖罗夫为首的几位党员前来协助他具体工作。这是华西列夫斯基第一次去完成
布尔什维克党交给他的战斗任务。
    由于当时形势复杂,小分队全副武装出发时,当地居民对他们的态度也是各种
各样,有的人亲切友善,有的人则怀着戒心和恶意。又因为小分队的行军路线要经
过土匪出没的荒山野林,因此昼夜都得处于完全的戒备状态。有趣的是,华西列夫
斯基小分队所经过的地区,恰好是著名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猎人日记》中
曾描写过的美丽的密恰河两岸地区。当年,密恰河两岸那河边茂密碧绿的水草,金
黄墨绿的郁郁丛林,以及时而阳光普照,时而月色映辉的莹彻太空,曾使这位文坛
巨孽为之陶醉,大为倾折。对此,作家曾用大量篇幅和笔墨加以渲染和铺陈。可是,
当华西列夫斯基率小分队途经这些地区时所亲眼看到的景象,简直和屠格涅夫笔下
的抒情描写相去十万八千里!因为,在这同样到处散发甜蜜芬芳的黑夜中,说不定
什么时候就可能爆发出土匪活动的火光;作家笔下夜莺的华彩乐曲,则不时地要被
富农们短截筒枪的暗哑射击声所打断……
    到达指定地区后,华西列夫斯基立即命令小分队呈扇形散开,并分组包围了当
地富农的大庭院。突击小组很快就消灭了企图负隅顽抗的富农武装。小分队队员们
纷纷冲进大院,正在准备从地下通道逃走的富农分子当即被擒。至破晓时分,战士
们已经从周围找出了富农组织隐藏起来的上万普特粮食,数以千计的追随当地富农
的农民或以前逃避参加红军的人们,统统被小分队抓获,最后送交叶弗列莫夫县革
命委员会处理。这次战斗任务完成得十分圆满,行动迅速,准确无误,收获颇大。
为此,华西列夫斯基及小分队受到了地方政权的赞誉与嘉奖。
    1919年夏,由于国内各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反革命武装叛乱活动,新生的苏维
埃政权面临的局势是极为严峻的。在图拉省所辖地区,由于它与莫斯科近在咫尺,
反对前来大举进犯的邓尼金反革命武装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7月9日,俄共(布)
中央向全俄红军和人民发出号召:“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甚至说:“社会
主义革命的危急关头,甚至是最危急的关头到了。”8月23日,图拉省革命委员会宣
布全省处于军事戒备状态,各县都成立了防卫委员会。10月20日,列宁亲自给图拉
省革命委员会发来一封电报,电称:
          现在图拉的意义非常重要,——姑不论敌人是否逼近,
      就一般来说,图拉对共和国的意义也是巨大的。
          因此,必须尽一切努力齐心协力地工作,集中一切力量
      搞好军事工作和军需工作……必须在军队、预备兵以及男女
      工人中间特别加强工作。
          要时刻注意防卫工作……扩军工作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按照党中央和列宁的指示,整个图拉省和各县区都立即行动起来。在图拉周围
和图拉通往莫斯科的各条道路上,红军部队和预备队官兵不断地往来调动。当地居
民则帮助部队挖战壕,设置铁丝网,构筑机枪掩体。全省人民都被组织起来,而且
全部纳入战时军事化生活状态,老百姓几乎人人有武器,天天搞训练。
    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预备第4营也从叶弗列莫夫市被调往图拉,由于不断地扩军
工作,这时它已发展成有两个营建制的团了。到图拉之前,华西列夫斯基已升任连
长。此后,由于不断有图拉地区的工人和市民要求加入红军队伍,团里又组建了第
3营,干练的华百列夫斯基被任命为该营营长。到10月初,由于邓尼金反革命匪帮日
益迫近图拉并直接威胁到苏俄首都莫斯科,当地苏维埃组织要求继续不断地扩大红
军规模,以抵抗反革命匪帮的进攻。此时,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团长,他所统领
的这个团就是在原先叶弗列莫夫营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随后未久,该团被改编为
图拉步兵第2师第5团。
    是时,华西列夫斯基年仅24岁。
    10月中旬,当华西列夫斯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