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

第21章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21章

小说: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看得出来:田园诗歌——这些唯一注重描绘人的幸福的诗歌 



——主要地和一成不变地表现那些在狭窄的环境过着简朴生 



活的人们。我们在观看那些所谓的风俗画时会感到某种愉悦之 



情,其原因也在于此。因此,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 



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 



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 



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而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这样, 



生活流淌就像一条波澜不惊、漩涡不起的小溪。 



                                 第七节  



      我们感受到欢乐还是痛苦,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意识的内 



涵。大致而言,纯粹的思想智力活动,与实际生活相比较,能 



给具备这方面思想能力的人带来更多的欢乐;实际生活中的成 



功与失败总是变幻不定,与此紧密相关的就是人的心旌摇动和 



精神折磨。当然,从事纯粹的精神活动需要具备优异突出的精 



神能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忙于外在的生活会打扰我 



们从事的研究,夺走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宁静和专注,同样,持 



续从事精神活动会或多或少地削弱我们应付嘈杂、繁杂的现实 



生活的能力。因此,每过一段时间,当我们需要着力操持实际 



生活的时候,暂时完全中断精神活动会有好处。'134' 



                                 第八节  


… Page 145…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35 



      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能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 



有益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和曾 



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此外,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 



现在的看法,以前订下的计划及追求和最终得到的结果及满足 



互相比较。这是为获得人生经验所做的单独的反复温习。一个 



人的生活经历可被视为一本书的正文,而对生活经历的咀嚼和 



认识则是对正文做出的解释。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反省和认 



识,但生活经历却又很少,那就好比只有两行正文,但注解却 



有四十行之多。如果一个人阅历很广,但却对此甚少反省,获 



得的认识又不多,这样,就好比一种比邦迪那版丛书——里面 



没有注解,正文的许多意思都不甚了了。 



      毕达哥拉斯总结出来的规律与我在这里向诸位提出的建 



议不谋而合:一个人在晚上睡觉前,应该详细地逐一检查自己 



在白天的所作所为。如果一个人耽于世俗事务或者纵情于感官 



享受,对过去了的事情不加回想,而只是随波逐流地生活,那 



么,他对生活就欠缺清晰、周密的思考,情感就会杂乱无章, 



思想也夹杂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不清。这些都可以从这个人说出 



的短小、破碎、突厄的词句看得出来。外在的骚动越厉害、外 



在给予的印象越多,人的精神内在活动越小,那出现的这种情 



形就尤其明显。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或者当事过境迁 



以后,虽然这些事境当时影响过我们,但我们再也无法唤起和 



重温当时被这些事境所激发的情绪和感觉;但却可以回想'135' 



起当时由这些事境所引发的意见和看法。后者是当时的事境的 



结果和表述,是测量那些事、境的尺度。因此,对那些值得回 


… Page 146…

  136                            人生的智慧 



味时刻的记忆和记录,应该小心保存下来。在这一方面我们的 



 日记会很有帮助。 



                                 第九节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 



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因 



此,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值得反复回味:幸福属于那些容 



易感到满足的人 (这也是尚福的妙语所表达的同一样思想,我 



把这句妙语作为警句放置这本书的开首)。这其中的一个原因 



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另一个 



原因则是社会给人所带来的困难和不便、烦恼和危险难以胜 



数、无法避免。 



      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 



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 



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 

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8' 



      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 



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 



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 



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 



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 



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136' 



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 



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 


… Page 147…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37 



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 



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 



 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 



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 



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 



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 



何补偿。大自然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 



别,但社会对这些差别视而不见,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更有 



甚者,社会地位和等级所造成的人为的差别取代了大自然定下 



的差别,前者通常和后者背道而驰。受到大自然薄待的人受益 



于社会生活的这种安排而获得了良好的位置,而为数不多得到 



了大自然青睐的人,位置却被贬低了。因此,后一种人总是逃 



避社交聚会。而每个社交聚会一旦变得人多势众,平庸就会把 



持统治的地位。社交聚会之所以会对才智卓越之士造成伤害, 



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平等的权利,而这又导致人们对任 



何事情都提出了同等的权利和要求,尽管他们的才具参差不 



一。接下来的结果就是:人们都要求别人承认他们对社会作出 



了同等的成绩和贡献。所谓的上流社会承认一个人在其他方面 



的优势,却唯独不肯承认一个人在精神思想方面的优势;他们 



甚至抵制这方面的优势。社会约束我们对愚蠢、呆笨和反常表 



现出没完没了的耐性,但具有优越个性的人却必须请求别人对 



 自己的原谅;或者,他必须把自己的优越之处掩藏起来,因为 



优越突出的精神思想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他人的损害,尽 



管它完全无意这样做。因此,所'137'谓“上流”的社交聚会, 



其劣处不仅在于它把那些我们不可能称道和喜爱的人提供给 


… Page 148…

  138                           人生的智慧 



我们,同时,还不允许我们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现本色;相反, 



它强迫我们为了迎合别人而扭曲、萎缩自己。具有深度的交谈 



和充满思想的话语只能属于由思想丰富的人所组成的聚会。在 



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 



恶痛绝。所以,在这种社交场合要取悦他人,就绝对有必要把 



 自己变得平庸和狭窄。因此,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 



 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当然,为此代价,我们获得了 



他人的好感。但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他就越会发现自己这样做 



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根本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人们通常都是 



无力还债的;他们把无聊、烦恼、不快和否定自我强加给我们, 



但对此却无法作出补偿。绝大部分的社交聚会都是这样的实 



质。放弃这种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那我们就是做成了一桩精 



明的生意。另外,由于真正的、精神思想的优势不会见容于社 



交聚会;并且也着实难得一见,为了代替它,人们就采用了一种 



虚假的、世俗常规的、建立在相当随意的原则之上的东西作为 



某种优越的表现——它在高级的社交圈子里传统般地传递着; 



就像暗语一样地可以随时更改。这也就是人们名之为时尚或时 



髦的东西。但是,当这种优势一旦和人的真正优势互相碰撞, 



它就马上显示其弱点。并且,“当时髦进入时;常识也就引退了。” 



'9' 



      大致说来,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 



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 



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 



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 



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138 的时 


… Page 149…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39 



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 



这样,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 



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确实,我 



们可以这样说:友谊、爱情和荣誉紧紧地把人们联结在一起, 



但归根到底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寄望于自己,顶多寄望于他们的 



孩子。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条件,一个人越不需要跟人们打交 



道,那么,他的处境也就越好。孤独的坏处就算不是一下子就 



被我们感觉得到,也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社交生活 



的坏处却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 



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 



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据此可知,只有 



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 



妙的人。所以,西塞罗说过,“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 



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除此之外,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 



也就越少。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 



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作出必需的、显而易见的牺牲;他们 



更不可能会主动寻求这些交往而否定自我。相比之下,由于欠 



缺自身内在,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 



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此外,在这 



世上,真正具备价值的东西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受人注意 



的东西却往往缺乏价值。每一个有价值的、出类拔萃的人都宁 



愿引退归隐——这就是上述事实的证明和结果。据此,对于一 



个具备自身价值的人来说,如果他懂得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以 



保存或者扩大自己的自由,尽量少与他的同类接触——因为在 


… Page 150…

  140                           人生的智慧 



这世上人是无法避免与其同类打交道'139'的,那么,这个人也 



就具备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促使人们投身于社会交往的,是人们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 



——在孤独中人们无法忍受自己。他们内心的厌烦和空虚驱使 



他们热衷于与人交往和到外地旅行、观光。他们的精神思想欠 



缺一种弹力,无法自己活动起来;因此,他们就试图通过喝酒 



提升精神,不少人就是由此途径变成了酒鬼。出于同样的原因, 



这些人需要得到来自外在的、持续不断的刺激——或者,更准 



确地说,通过与其同一类的人的接触,他们才能获取最强烈的 



刺激。一旦缺少了这种刺激,他们的精神思想就会在重负之下 

沉沦,最终陷进一种悲惨的浑噩之中'10'。我们也可以说:这类 



人都只各自拥有人性的理念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因此,他们 



需要得到他人的许多补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某种程度上 



获得人的完整意识。相比之下,一个完整、典型的人就是一个 



独立的统一体,而不是人的统一体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 



个人的自身也就是充足完备的。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平 



庸之辈比之于那些俄罗斯兽角乐器。每只兽角只能发出一个单 



音,把所需的兽角恰当地凑在一起才能吹奏音乐。大众的精神 



和气质单调、乏味,恰似那些只能发出单音的兽角乐器。确实, 



不少人似乎毕生只有某种一成不变的见解,除此之外,就再也 



没有能力产生其他的念头和思想了。由此不但解释清楚为什么 



这些人是那样的无聊,同时也说明了他们何以如此热衷于与人 



                                                                       '11' 

交往,尤其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这就是人类的群居特性                                                 。 



人们单调的个性使他们无法忍受自己,“愚蠢的人饱受其愚蠢 



所带来的疲累之苦”。人们只有在凑到一块、联合起来的时候, 


… Page 151…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41 



才能有所作为。这种情形与把俄罗斯兽角乐器集合起来才能演 



奏出音乐是一样的'140'道理。但是,一个有丰富思想头脑的人, 



却可以跟一个能单独演奏音乐的乐手相比;或者,我们可以把 



他比喻为一架钢琴。钢琴本身就是一个小型乐队。同样,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