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

第30章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30章

小说: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此的相似程度远甚于我们根据他人的描述所认为的那样。我 



们生活中的事件就犹如万花筒里面的画面,每次转动万花筒都 



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画面,但其实,我们的眼前就只是那同一个 



万花筒而已。 



                             第四十八节  



      一个古老作家相当确切、中肯地说过:在这世上存在三种 



力:明智、力量和运气。我相信运气至为重要。我们的一生可 



比之于一条船的航程。运气——顺运或者逆运——扮演着风的 



角色,它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也可以把我们推回老远的 



距离;对此,我们的努力和奋斗都是徒劳无功的。我们的努力 



和挣扎只是发挥着桨橹的作用。我们竭尽全力挥舞桨橹数小 



时,终于向前走了一程,这时,突如其来的一阵强风一下子就 



能使我们倒退同样的距离。一句西班牙谚语就很美妙地表达了 



命运的强大力量:“祝愿你儿子好运,然后把他抛进大海吧!” 



      但是,运气却是一股邪恶、危险的力量,我们应尽可能少 



地听任其摆布。在所有的赐予者当中,又有哪一位赐予者是这 



个样子:在赐予我们的同时,却又清楚无误地向我们表明:我 



们对于他所赐予的礼物并没有非得到不可的丝毫资格和权利, 



我们得到这些馈赠需要感谢赐予者的仁慈和恩惠,而不是'199' 



把这些馈赠归之于自己的作为;我们也就只能以无比的谦卑, 


… Page 210…

  200                            人生的智慧 



怀着喜悦的希望去接受更多不配获得的礼物?这一位赐予者 



就是运气。它懂得运用一种君王的气派和艺术让我们清楚明 



白:在它的仁慈、恩惠面前,我们的一切功劳、业绩都是无足 



轻重、无能为力的。 



      当我们回顾走过的人生之路,从整体上审视 “迷宫一般的 



犯错历程”和诸多错过的幸福、招致的不幸——在这时候,我 



们会轻易地过分责备自己。其实,我们走过这样的人生路程并 



不完全是我们的所为。这是两种因素——连串的外在事件和我 



们不断作出的决定——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纠缠 



在一起,并相互影响。另外,我们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视野都是 



相当狭窄局促的。我们无法预知将要作出什么决定,更加不可 



能预见将要发生的外在事件。我们只了解现在此刻发生的事情 



和我们的打算。所以,当我们的目标还很遥远时,我们甚至不 



可以径直向着这一目标进发,而只能依靠猜测,大致上向着这 



个目标的方向前行。所以,我们经常得小心调节和变换行进的 



方向。我们能做的事情也就是根据现在此刻的情况作出决定, 



希望这样做能让我们更加接近我们的目标。通常,外在的事件 



和我们的基本目的犹如两股向着不同方向牵引的力,这两股力 



形成的对角线也就成为了我们生活的轨迹。泰伦斯说过:人生 



就像一盘掷骰子游戏,掷出的骰子如果不合你的意愿,那你就 



只能凭借技巧,去改进命运所摊派的骰子。这里,泰伦斯指的 



应该是类似十五子掷骰子游戏。我们可以说得简约一点:命运 



洗牌和派牌,而我们则负责出牌。下面的比喻最贴切不过地表 



达我这里说的意思:人生就像一盘棋局,我们计划好了一套走 



法,但实施这一套计划的条件却是由棋局中的'200'对弈者—— 


… Page 211…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201 



亦即生活中的运气——的意愿所决定。通常,我们对自己的计 



划要做出大幅度的调整修正,这样,在计划实施的时候,原来 



的计划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另外,在我们的人生进程中,有某些东西是超乎所有这一 



切的。我这里说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但却久经证明了的真 



理:很多时候,我们比自己所相信的更加愚蠢,但在另一方面, 



则比自己认为的要聪明。事过境迁以后,我们才会作出这个发 



现,并且那也是在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的自身具 



有某些比我们的头脑还要聪明的东西。我们在人生历程中所作 



出的重大举措和迈出的主要步伐,与其说是遵循我们对于何为 



对错的清楚认识,不如说是遵循某种内在的冲动——我们可以 



把它称之为本能,它源自我们本质的最深处。在事情发生以后, 



我们对自己的行事挑剔、批评,但此时,我们根据的只是那头 



头是道,但其实并不充分的、牵强的,甚至是假借的概念,并 



且我们把我们的事情与那些笼统的规律和他人的例子作比较。 



我们并不曾认真考虑到这条格言:“一条规律不可能放之四海 



而皆准”。我们很容易就会不公正地对待自己。但事情总会有 



个水落石出。也只有幸运地活至老年的人才具备能力对自己一 



生中的对错从主观上和客观上作出判断。 



      或许,人的内在冲动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我们睡梦的指引, 



这些梦带着预示的内容,在我们醒来的时候就被我们遗忘了, 



但正是我们的睡梦给予了我们的生命某种匀称的调子和某种 



戏剧性的统一——而这些却是我们那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屡 



屡犯错的大脑意识所无法给予我们的。由于睡梦的作用,打个 



比方说,生来就注定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从青年时代起 


… Page 212…

  202                            人生的智慧 



就在内心秘密地感受到了这一事实。他就会像建筑蜂巢的'201' 



工蜂那样去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它就是 



格拉西安称之为“La   Gran   sindéresis ”亦即本能对于自我的巨 



大保护。一旦失去了它,这个人就会走向毁灭。根据抽象原则 



行事是困难的,这要经过许多练习以后才能做到,并且,也不 



是每次都能成功。抽象原则常常是不足够的。相比之下,每个 



人都有某些与生俱来的具体原则,这些原则深藏于每个人的血 



液和骨髓之中,因为这些原则是人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和意愿 



的结果。人们并不是在抽象思想中认识到自己的这些原则。只 



是当我们回首自己一生的时候,才会注意到我们其实无时无刻 



不在遵循着自己的原则行事,这些原则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绳线 



操纵着我们。这些原则因人而异。人们各自随着这些原则的引 



领走向幸福或者不幸。 



                              第四十九节  



      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时间的作用,以及事物昙花一现的本 



质。所以,对于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都要马上清晰地想象 



到其相反的一面。因此,在富裕之时看到落魄、不幸,从友谊 



想到反目成仇,在风和日丽时想到电闪雷鸣,从爱看到恨,从 



信任和坦白看到背叛和悔疚,等等,反之亦然。这样做会使人 



们永久地增进那真正的、人世间的智慧,因为我们会变得凡事 



深思熟虑,不会轻易地受骗上当。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由 



此预计到时间所发挥的作用。不过,与掌握其他知识相比,要 



正确认识事物的反复无常的本质,经验或许更加必不可少,正 



因为某种状态或者条件在其持续的时间内必然地、绝对合理地 


… Page 213…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203 



存在,所以,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看上去都有理由和权'202' 



利永恒不变地存在。但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保留这种权利,只有 



转换变化才是永恒的。一个明智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不会被事物 



恒久不变的表面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即将往哪一 

方向变化'31'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常人却把目前的事物状态或 



者它们发展的方向视为恒久不变。这是因为一般人只看到效 



果,但又不明白产生这些效果的原因,而正是原因包含着将来 



变化的种子。但常人唯一看到的效果并不具备这些种子。人们 



固守着目前的效果,以为他们所看不到的、造成了目前效果的 



原因仍然能够维持现状。不过,一般常人具有一个优势,那就 



是,如果他们犯错的话,那他们是行动一致地犯错的。因此, 



在他们犯错而遭遇灾难的时候,那灾难普遍地涉及众人。但当 



一个思想家犯错的时候,他是独立无援的。在此,我们附带看 



到了我的这条原则得到了证实,那就是:谬误总是产生在从事 



物的结果推究其原因的过程(参看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卷第十五章)。 



      不过,我们应该只是从理论上、通过预料事物的结果预期 



将来时间的事情,而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提前向时间要求得到只 



有时间才会带来的东西。谁要真的这样去做,那他就会发现再 



没有比时间更加苛刻、刻薄的高利贷者了。如果我们强迫时间 



提前作出预支,那时间索取的利息比任何一个犹太高利贷者还 



要厉害。例如,采用生石灰和温度,我们可以加速一棵树的生 



长,可以让它几天之内长叶、开花和结果;但这棵树很快就会 



凋谢、枯萎。如果一个小伙子想完成一个成熟男人才能做的生 



殖工作——甚至只是为时数个星期——在他年仅十几岁时做 


… Page 214…

  204                           人生的智慧 



他在 30  岁可以轻易完成的工作,那么时间还是会对他作出预 



支的,但是,这个人以后的生命的一大部分精'203'力——事实 



上,他的相当一部分生命——就是他将要支付的利息。我们能 



够从许多疾病中完全恢复过来,就是因为我们让这些疾病自然 



发展,在完成这一过程以后,它们就自动消失,不留下一点痕 



迹。但如果我们要求马上就健康无恙,那时间也只能作出预支: 



疾病治好了,但利息将会是虚弱的身体和在以后的生命中疾病 



的反复发作。在战争中或者在国内形势动乱的时候,我们马上 



需要金钱。我们迫不得已以正常价格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卖 



掉我们的地产或者政府公债。其实,如果我们愿意等待时间的 



发展,那我们就会收到我们财产的全价。但我们却强迫时间作 



出预支。又或者,我们需要得到一笔钱去作一次长途旅行。在 



一二年间我们就可以从我们的收入中凑到这笔费用,但是我们 



却不愿意等待,我们因而向他人借钱或者从自己的本金中提取 



这一笔钱,也就是说,时间向我们作出预支了。那么,支付利 



息就会把我们的账目弄得一团糟,我们永远都难以摆脱赤字的 



纠缠,这就是时间放出的高利贷。所有那些急不可待的人都是 



它的受害者。试图强迫正常、适中的时间加快步伐是要付出至 



为昂贵代价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小心不要向时间欠下高息 



债务。 



                               第五十节  



      平庸的人和明智者之间的典型差别反映在日常生活当中 



就是在评估和考虑是否存在可能的危险时,前者只是提出并且 



考虑这一问题:相类似的危险是否曾经发生,后者却思考有可 


… Page 215…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205 



能发生什么事情,并且牢记这一句西班牙谚语:“在一年都不 



曾发生的事情有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发生。”当然,这两种人'204' 



的提问有所不同是正常的,因为考虑将要发生什么需要洞察 



力,而看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则只需感官而已。 



      但是,我们的格言应该是:必须为邪恶之神作出牺牲。换 



句话说,我们要不惜花费时间、人力、金钱和忍受烦琐、不便 



以及减少自己的需求,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发生不幸的可能性。 



我们作出的牺牲越大,那发生不幸的可能就越小、越遥远。这 



一方面至为清楚的例子就是交纳保险金。这是众人奉献给邪恶 



之神的祭品。 



                             第五十一节  



      我们不应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者过分悲伤,原因之一就 



是一切事物都在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何为有利、何为 



不利的判断是虚幻的。所以,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一度为某件 



事情悲伤不已,但最后那却被证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又或者, 



我们曾经为之兴高采烈的事情,却变成了我们极度痛苦的根 



源。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的心态被莎士比亚优美地表达出来: 



           我已经尝惯人世的悲欢苦乐,  



            因此,无论何种突如其来的变故,  



           也不会使我、像女人一样软下心来,  



           流泪哭泣。  



                                  ——《终成眷属》第三幕,第二场 


… Page 216…

  206                           人生的智慧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遭遇各种不幸横祸的时候,如果能够 



'205'保持镇定自若,那就显示出他清楚地知道人生可能遭遇的 



苦难是巨大的和不可胜数的;为此原因,他把自己所遭遇的不 



幸仅仅视为那些发生的众多苦难中的沧海一粟而已。这也就是 



斯多葛派哲学所提倡的心态:我们永远不应 “忘记人类的自身 



条件”,而要时刻记住人的生存大致说来是一种悲惨、可怜的 



宿命,它遭受难以胜数的灾祸和不幸的袭击。我们只需环顾四 



周就可以重温这种认识: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可看见人们为 



了这一悲惨、贫瘠和徒劳的生存而拼力挣扎和搏斗,饱受折磨。 



为此原因,我们应该减少、节制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学会接受 



和适应不如意的事情和处境,时刻留意防止或者承受不幸的灾 



祸。这是因为大大小小的不幸事件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 



们应该把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