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如果一年构成了我们岁数的五分之一,那么,与一年只
是我们岁数的五十分之一的时候相比,这一年就好像漫长了十
倍。时间流逝的不同速度对于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我们的整个
生命存在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首先,这种情况使人生的童年
阶段——那不过就是区区十五年时光——似乎变成了我们生
… Page 238…
228 人生的智慧
命中最漫长的时期,也因此是最充满回忆的时期;它使我们对
无聊的感受程度与我们的年龄成反比。小孩每时每刻都需要消
遣以打发时光,不管那是游戏抑或工作。一旦缺少了消遣,令
人害怕的无聊就会抓住他们。甚至青年人也仍然无法摆脱无聊
的困扰,数小时无事可干就会使他们感到恐慌。到了成年阶段,
无聊不断减少。而到了老年,时间总是太过短暂,日子飞逝如
箭。不'227'言自明,我在这里谈论的是人,而不是老了的牲畜。
在我们的后半辈子,时间加速流逝,无聊也就大都随之消失。
同时,我们的情欲以及伴随这些情欲的痛苦也沉寂了。所以,
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身体健康,那么,总的来说,到了后半辈子,
生活的重负的确比在青年时期有所减轻。因此人们把这一段日
子——即在出现高龄衰弱和多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名之为
“最好的时光”。从生活得舒服、愉快的角度考虑,这段日子
确实是最美好的。相比之下,青年时期——在这段时间,一切
事物都留下印象,每样事物都生气勃勃地进入我们的意识——
也有它的这一优势:这段时间是人们精神思想的孕育期,是精
神开始萌芽的春季。在此时期,人们只能对深刻的真实有所直
观,但却无法对其作出解释;也就是说,青年人得到的最初认
识是一种直接的认识,它通过瞬间的印象而获得。这瞬间的印
象必须强烈、鲜活、深刻,才能带来直观认识。所以在获取直
观知识方面,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青春岁月。在
往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对他人,甚至对这世界发挥影响,因
为我们自身变得完备和美满了,不再受到印象的左右;但是,
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影响也相对减少。因此,这一段日子是我们
做出实事和有所成就的时间,但青年期却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原
始把握和认识的时候。
… Page 239…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29
在青年时期,我们的直观占据上风,但在老年期,思想却
把牢了统治的地位。因此,前者是创作诗歌的时期,而后者却
是进行哲学思考的时候。在实际事务中,青年时期的人听命于
他们直观所见之物及其产生的印象;但在老年,人们只由他们
的思想决定他们的行为。其中的原因就是只有到了老年,当对
事物的直观印象积聚了足够的数量,对于事物的直观印'228'象
被归纳成为概念以后,人们才会赋予这些概念更加丰富的内
容、含意和价值。与此同时,直观印象由于习惯的作用而变得
不那么强烈了。相比之下,在青年期,直观印象,亦即对事物
外在一面的印象,在头脑中占据着优势,尤其对于那些活泼、
想象力丰富的头脑。这种人把这世界视为一幅图画,因此,他
们关心的事情就是在这世上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如何显示和突
出自己,而他们对这世界的内在感觉则是次要的事情。这一点
已经在年轻人的个人虚荣心和追求华丽衣饰上反映出来。
我们精神力最强旺、最集中的时期,毫无疑问是在青年期。
这个时期最迟能够延至一个人的 35 岁。从这个年纪开始,精
神力就开始衰弱,虽然这个衰弱过程相当缓慢。不过,在这之
后的岁月,甚至到了老年,人们并不是没有获得某种精神上的
补偿。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的经验和学识才算真正丰富起来。
人们终于有时间和机会从各个方面去观察思考事物,把事物相
互比较,并发现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连接点。这样,到
现在我们才得以明白事情的整体脉络,一切也都清楚了。对于
我们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知道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了更加根本的
认识,因为对于每一个概念我们都有了许多的实例证明。在青
年时自以为了解的事情,到了老年才真正为我们所认识。最重
要的是,我们在老年的确知道了更多的事情,此时的知识经过
… Page 240…
230 人生的智慧
反复多方面的思考变得真正连贯和统一起来。但在青年时代,
我们的认识总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一个人只有活到了老
年,才能对生活获得一个完整、连贯的表象认识,因为到了老
年以后,他才看到了生活的整体和生活的自然进程。他尤其不
会像其他人那样,以刚刚人世的眼光看视生活,他的审视角度
是离世的。这样,他就尤其能够全'229'面认清楚生活的虚无本
质。而其他人却总是执迷不悟,错误地认为事情迟早总会变得
完美。较之于老年阶段,人们在青年时代有更多的设想,因此
人们知道得不多,但却能够把有限的所知放大;但在老年阶段,
人们具备更多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对事物根本性的认识。在青
年时代,一个精神素质出众的人就已经着手为他那独特、原初
的观点和认识积累素材,也就是说,他为自己注定要给予这个
世界的奉献做搜集工夫。但必须假以时日,他才可以成为能够
处理这些素材的主人。因此原因,我们发现:一个伟大的小说
作家通常要到了 50 岁才能创作出他的鸿篇巨制。尽管如此,
青年时代是人们的认识之树扎下根基的时候,虽然最终结出果
子的是树的叶顶。正如每个时代,甚至最贫瘠不堪的时代,都
自以为比在它之前的那个时代文明得多——在这之前更早的
时代就更不消提了——同样,处于各个人生阶段的我们也持有
同样的观点。但是这些看法通常都是错误的。在身体发育成长
的年月,人们身体力量和知识日渐增加。他们也就习惯于看重
今天,而轻视昨天。这样的一种习惯看法在我们头脑生根,然
后,在我们精神力开始衰弱,在今天要反过来带着尊崇看视昨
天的时候,我们还保留着原来的习惯。因此我们经常不仅低估
我们早年时候作出的成绩,同时,也轻视那个时候的判断力。
在这里需要指出:尽管一个人的智力素质,一如他的性格
… Page 241…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31
和感情+就其本质而言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人的智力素质却
不像人的性格那样保持一成不变。它其实受制于变化着的情
形,而这些变化着的情形总的来说是按规律出现的。这其中的
一个原因是人的智力立足于这一物理世界,另一原因就是智力
需要得到经验的素材。因此,人的精神智力经过持续的'230'发
展才达至顶峰,在这之后就逐渐衰退,直至最后的痴呆状态。
吸引和活跃我们智力的素材,亦即我们思想和知识的内容,我
们实践、练习、经验和了解的对象——我们通过这些而获致世
界观的完善——直至我们的精神力开始出现明显的衰弱之前,
都是一个持续不停增加的总量。精神力的衰弱出现以后,一切
都开始衰减了。人就是由一种绝对无法改变的成分,加上另一
种向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定期性发生变化的成分所构成。这解释
了何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和价值。.
人们还可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生前 40 年提供了正
文,而随后 30 年则提供了对这正文的注释。后者帮助我们正
确理解正文的真正含意及其个中相互的关联,并揭示出它包含
的道德教训和其他多种微妙之处。
生命临近结束的时候,就犹如一场假面舞会结束了,我们
都摘下了面具。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看清楚我们在一生中所
接触过的、与之发生关联的都是些什么人。到了这时候,我们
的性格暴露无遗,我们从事的事业也结出了果实。我们的成就
获得了应有的评价,所有幻像也都荡然无存了。但要走到这一
步,时间是必不可少的。最奇怪的事情就是只有当生命临近完
结之时,我们才真正认清和明白了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目标
和方向,尤其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关系。我们接受了我
们的位置——那通常,但并不总是,比我们原先设想应占的位
… Page 242…
232 人生的智慧
置要低。但有时候,我们却必须给自己一个更高的位置,这是
因为原先我们对卑劣、庸俗的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并因此把
自己的目标定得——对于这一世界来说——太高了。顺便说一
下,此时人们体会到了自身内在。'231'
我们习惯于把青年期称为生命中的幸福时期,而老年期则
被视为悲惨的。如果情欲真的能够使人幸福,那么这一说法就
会是真实的。在青年期,人们受到情欲的百般煎熬,感受的快
乐很少,痛苦却很多,到了冷却下来的老年期,情欲放过了人
们,他们也就马上得到了安宁;人们随即有了一种静思默想的
气质。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的认识力摆脱了束缚,占据了主
导地位。认知本身是没有痛苦的,所以,认知在我们意识里越
占据主导的地位,我们就越感觉到幸福,我们只要想到这一事
实:所有快感乐趣都带有否定的性质,而痛苦却具有肯定的特
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认清情欲并不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到
了老年,我们不能因为缺少了许多的快感乐趣而感到有所抱
怨。因为每种快感的产生都只是一种需求的缓解。因为需求的
消失而导致快感的消失,是丝毫不值得抱怨的,这就犹如一个
人吃过饭以后不能再多吃,或者睡过一觉以后,我们已经清醒
了一样。柏拉图在 《理想国》的序言里正确无误地认为耄耋之
年是最幸福的,前提是人们终于摆脱了那不停烦扰人的性欲。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人们仍然受到性欲的影响,或者受
到这一魔鬼的摆布操纵,那么,性欲所造成的没完没了、花样
繁多的忧郁,及产生的情绪冲动,就会使人总是处于一种轻微
的精神错乱之中。所以只有在性欲消失了的时候,人才会变得
理智。确实,除了个别情形以外,大体而言,年轻人都具有某
些忧郁、凄婉的特征,而老年人却带着某种的喜悦——其中根
… Page 243…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33
本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青年人受着性欲这一魔鬼的控制—
—不,应该是奴役才对。这个魔鬼吝惜着不肯轻易放松他们哪
怕是一个小时的自由。几乎所有降临在人们头上的、或者威胁
着人们的不幸和灾祸都是由这一魔鬼直接'232'或者间接地带
来。但享有喜悦之情的老年人恰似一个甩开了长期锁在身上的
镣铐,现在终于得以自由活动的人。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
以这样说:人的性欲衰退以后,生命的真正内核也就消耗得差
不多了,剩下的只是一副生命的躯壳。的确,这就像一出喜剧,
戏的开场由活人扮演,之后则由穿着这些人的服装的机械人把
这喜剧演完。
无论如何,青年期是躁动不安的时期,而老年期则是安宁
的时候。由此就可以推断处于这两个时期的人的幸福。小孩贪
婪地向四周伸出了他的双手:他要得到他眼前所见的五光十
色、形状各异的一切。他受着眼前一切的诱惑,因为此时他的
感觉意识是那样年轻和新鲜。同样的事情以更大能量发生在人
的青春期。青年人同样受到这世界的缤纷色彩及其丰富形状的
诱惑,他的想象力夸大了这一世界所能给予他的东西。因此,
年轻人对那未知和不确定的一切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渴望和向
往夺走了他的安宁,而缺少了安宁,幸福却是无从谈起。相比
之下,在老年期,一切都已经平息下来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
是老年人的血液冷却了许多,他们的感觉不再那么容易被刺激
起来;另一个原因就是人生经验使他们认清了事物的价值和一
切欢娱的内涵。这样,他们逐渐摆脱掉幻想、假象和偏见,而
这些在老年期到来之前,遮蔽和歪曲了他们对事物的自由和纯
净的认识。现在,人们得以更正确、更清晰地认清了事物的客
观面目;他们或多或少地看到了所有尘世间事物的渺小和虚
… Page 244…
234 人生的智慧
无。正是这一点使几乎所有的老者,甚至那些才具相当平庸的
老人都带有某种程度的智慧气质。这使他们和青年人有所区
别。这些带来的首要结果就是精神的安宁——这是构成幸福的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它确实就'233'是幸福的前提条件
和本质。因此,正当青年人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到处都有奇妙
美好的事物——只要他能够摸准了门路、方向——的时候,老
年人却坚信传道书所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这句话。他们深谙这
一道理:一切坚果里面其实都是空的,不管它们如何被镀上了
一层金衣。
只有到了老年期的后期,人们才真正达到了贺拉斯所说的
境界:“在欲望和恐惧面前,不要让自己失去了平静、沉着”。
也就是说,人们到了此时才对一切事物的虚无,对这世上的繁
荣、喜气后面的空洞、乏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