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

第35章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第35章

小说: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赜谜飧鲋怯滤娜瞬拧N貉诱娴氖且桓霾恢也灰逯寺穑科涫挡蝗弧K淙晃貉硬欢媳豢酌髋懦猓慈蕴ぬな凳档匚窆Ю停沤ㄆ婀Γ赫锻跛⒄秸培A、守汉中等都足以证明魏延是个不可忽视的、全攻全守型的人才。就只因为偏见,在街亭这样重要的战役里,魏延无法起到其作用。这样一个先锋级的勇将,唯一的用途就是被诸葛亮安排在接应的位置上等着去救人。充其量,诸葛亮不过是把魏延当成个师级野战医院的院长来使用罢了。 
  诸葛亮本人“也很清楚刘备安排李严和他共同辅佐刘禅的目的,是利用李严来制衡他。因此为了保证他对蜀汉政权的操控性,他是绝不会允许李严这样一个能在政治上对自己形成威胁的人,进入权利中心和掌握军事实权的。所以,他除了一直制止李严进入成都这个政治权利中心外,已经在开始北伐前又进一步地发动了削弱李严的实质性行动。”(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作为仅次于诸葛亮的尚书令,又是两名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却只被他弃于远离权利中心成都、名不见经传的偏僻之地——江州。“这样实际产生的后果,就是导致象北伐这样大的军事行动,完全没有李严这个被刘备遗命“统内外军事”的托孤大臣说话和发表意见的份。”(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蜀汉前后三次北伐这样重大的行动,诸葛亮都没有一丝让与他并列为托孤大臣李严参与的做法”(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一直以来都在排挤着李严。 
  第四宗罪:自视极高,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说:“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又说诸葛亮:“杖二十以上亲决”。 
  诸葛亮在五丈原的军中自个活活累趴在地。说好听点,是忧国忧民,鞠躬尽瘁。说难听点,就是权力欲过于旺盛,舍不得放权给他人,欠缺优秀的人事组织和干部管理的能力。 
  大权独揽的诸葛亮,“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杖二十以上亲决”,“其负面效果就是直接导致蜀汉朝廷在一旦缺乏了象诸葛亮这样强势而又出色的政治人才以后,政治上整个统治机构出现了‘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的局面,经济上则是‘经其野,民皆菜色’,对这样的后果,诸葛亮这个蜀汉政权的实际统治者、所有既定方针的制定者,应该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第五宗罪:工于心计,喜好窝里斗;机关算尽,一切就是为了个人能顺利攫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蜀汉政权内部的权利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比如那个言过其实的马谡,本来是罪不至死的,但诸葛亮为了个人政治和权利斗争的需要,让马谡来承担起北伐失败的主要责任,更不惜让马谡做替罪羊,成为了他与李严、魏延等政治人物官场较量的牺牲品。诸葛亮借马谡的人头,成功地暂时摆脱了首次北伐失利之后所带来的军事和政治上的危机。这充分表现了他工于心计而又老于政治手腕,作为一名权臣在政坛上善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阴险狡诈的一面。 
  由此可见,“诸葛亮,作为一个在乱世之中奉行法家申韩之术的人物,其面目绝非象一直以来文人骚客们所描绘的那样谦恭,而是一个懂得时刻要牢牢把持权利和实力,关键时刻对任何人都绝不手软的政治家”(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可以名正言顺除掉关羽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自个暗地里始终在关注战役进展状况的蜀军军师将军诸葛亮,在关羽面临着吴魏联盟的绞杀的紧急情况下,诸葛亮自始至终未发一兵一卒前往救援受魏军和吴军两面夹击的关羽,反而趁机借刀杀掉了这个不易驾驭又文武双全、有“五虎上将之首”美誉的关羽。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曹操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最后当关羽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令人感到困惑。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诸葛亮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骄横跋扈、目空一切的关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虽然只是大胆的猜测。但却相当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关羽一死,诸葛亮从此扫除了他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终于成为蜀国权倾朝野的一代开国丞相。 
  还有他鼓动刘备杀掉武艺与智力都不差的义子刘封,好让傻哩吧叽、容易控制的弱智昏庸阿斗刘禅上台接班。这也是乏善可陈的。 
  不仅如此,在临死之前,诸葛亮还要在毫无根据之下,留下杀死魏延的遗嘱,让素与魏延不和、为人狭隘、睚眦必报的真正小人杨仪逼杀魏延。用心之狠毒,由此可见一斑。 
  第六宗罪:忘恩负义,乘人之危,暗下杀手,逼死于他有知遇之恩的蜀国皇帝刘备。 
  “公元223年,蜀汉昭烈帝刘备连连遭遇了一系列重大挫折,东部咽喉重镇荆州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被夺取,随即情同手足的心腹大将关羽、张飞接连身亡,他亲自带军出征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而归,最后终于在白帝城病故。”(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跟着刘备伐吴呢? 
  刘备病危之时,召远在成都的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我们知道,蜀汉政权的根基主要是由三个势力集团组成:占主导地位的刘备嫡系荆楚集团,前益州刺史刘璋时期的东州集团,本地人为主的益州集团。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关、张败亡以及夷陵之战,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荆楚集团遭到了重大创伤。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又一病不起,当然会想到自己身没以后,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和蜀汉政权的巩固问题,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对诸葛亮并不是完全信任和没有顾虑的。”(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亦或者是无奈之下欲擒故纵的一种权谋。”(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李严,在刘备攻取成都之前的“刘璋时期,就是东州集团中的佼佼者。自刘备入主成都以后,他在任上又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充分表现了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出色才干。相比较而言,诸葛亮此前在政治和外交上展示了他的出众能力,但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的机会,因此刘备很明智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由诸葛亮照行丞相事,而李严则主掌内外军事,这样的分配正好能让二人互相制衡,以免有一方坐大”(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而对后主阿斗的权位形成过分的威胁。但“诸葛亮的性格和一贯的志向,使他并不愿意看见李严与他分享权利,甚至连李严进入政治权利中心机构所在的成都他都极端地不愿意。”(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李严还是‘统内外军事’这样一个相当三军司令的人物,这么一个‘统内外军事’、各方面都与诸葛亮并列的托孤重臣,于建兴四年春,诸葛亮找了个借口,让李严去了面对东吴的二线城市江州,依然没能进入政治权利中心的首都成都。远离统治阶层的各个官僚集团,其政治影响力就一定会越来越小,最后逐渐被人遗忘。他们两个照后世的称谓,乃是“顾命大臣”,因此从官位和政治地位以及权利分配上讲,都应该是基本并列的。但事实上自从诸葛亮扶刘备灵柩回成都之日起,李严就已经被撇在了一边。“(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我还有好多疑问:刘备为什么回不了成都呢?是因为诸葛亮借镇守成都之机,以重兵对刘备暗地里施压,相要挟吗?夷陵之战过后不久,又病又恼的刘备为什么那么快就一命呜呼了呢?“在拥有刘巴、秦宓、谯周、许靖等多名出色的文、史学人才情况下,作为自承汉朝正统的蜀汉朝廷却依然‘国不置史’”(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是不是诸葛亮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才故意这样要“国不置史”?其目的何在呢?不能不叫人生疑。 
  第七宗罪:疯狂北伐,劳民伤财。 
  “诸葛亮发动北伐,固然有蜀汉政权在战略上的需要,但在面对着李严这样一个在军事上有很强能力、二名托孤重臣之一的政治对手,以及朝中另一批对他并不心悦诚服的政治势力时,还有着其个人在政治上的强烈需要”(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在北伐前并没有在军事上大展身手的机会,始终是在政治和外交上表现他的才华,刚刚结束的南征,由于对手是被视为蛮夷的少数民族,也并不能给他带来太多军事上的声誉”(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及曹操之广”(苏东坡语), 况且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就一个劲儿地坐在那儿吃,撑死也吃不完。但是,想往外运,就很难有戏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可不是吹的。单是从汉中到天水就有四百里的羊肠小道。战役打响起,连后勤补给都跟不上,还争什么霸?复什么汉室? 在这种条件下,直接发动战争无异于飞蛾扑火。但诸葛亮是个战争狂综合症患者。他作为一国之丞相,非但不着力于再次恢复国力,反而年年不断地北伐,搞得连粮草供应都难。蜀汉毕竟没什么资本,这种疯狂的军事行动虽然强烈表明诸葛亮统一天下的决心,也符合他先发制人的战略,但却给蜀汉带来无以估量的损失。所以诸葛亮的五出祁山尽管“常使英雄泪满襟”,老实说,实在称不上什么壮举,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操之过急的将领穷兵黩武干的蠢事罢了。“北伐虽然是诸葛亮主动发起的,但街亭之败却犹如启动了一辆连他自己也无法使其停止的战车,使得他不论是否愿意,都必须跟着、而不是驾御着北伐这辆战车向前冲下去,将他此后的政治生涯和北伐紧紧地捆在了一起。连年出兵北伐,蜀汉已经出现了‘经其野民皆菜色’的景象,可见连年北伐对蜀汉经济造成的伤害之大”(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的北伐政策,当时身处社会下层的许多百姓是相当反感的,“从根本上百姓们总是厌战和期望和平的”(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连年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诸葛亮亲自点定的继任者蒋琬和费祎两人,对北伐就压根不感兴趣,并且还都一致地长期压制要求北伐的姜维,尤其是他的第一任继任者蒋琬,十数年内一次也没真正发动过北伐。 
  当然,看人对事,都要一分为二。历史学家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将略为短”的评语还是比较恰当的。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我们必须承认,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对蜀汉皇朝的忠诚令人感叹,然而作为一个周旋于政治、军事舞台上的政客和权臣,他绝不是一个没有缺陷和没有污点的人,一个历史的人是不可能完美的”(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曾参与制定过“联吴抗魏”的正确方针,也有过“隆中对天下三分”的雄才大略。“我们如果不是一味盲目景仰,而是客观地去看待的话”(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他的身上虽然有许多的优点,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认他存在着的许多缺点。他是人,而不是神!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今天,当我们面对历史时,只有敢于揭示癞疮疤一样的真相,而不是凭个人好恶来对缺点遮遮掩掩,我们的社会才会朝更正常的方面发展。            
诸葛亮为何不废刘禅     
  关于刘禅废立一事,争议颇多。 
  一  先从隆中对策说起。当时诸葛亮为刘备定下的最高战略目标是“兴复汉室”,这样做一是可以使师出有名,二是可以争取民心,无疑为刘备完成霸业提供条件。如此聪明之举为何曹操孙权没有想到呢?其实二人未必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是曹操、孙权二人都无皇室血统,根本不可能打这个旗号去创业,刘备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倘若诸葛亮废了刘禅,百姓便会起疑,“丞相说的兴复汉室还算不算?”废了刘禅,等于自己砸自己的招牌,自毁长城! 二  刘禅虽不为明君,但在诸葛亮时期却不谓庸主,还未有后期那般荒唐,无非是贪恋女色、听信几句谣言,尚未构成大错。试问诸葛亮有什么理由废了他?废一个皇帝,势必造成朝中大乱,蜀国本身羸弱,如何经得起这一大动?如此一来,反倒天了自家风险。 
  三  诸葛亮要废刘禅,是因为刘禅无能,不能完成大业。那么他若废了刘禅便说明他完全有能力灭了魏国,与东吴平分天下!但蜀国当时由此力量否?灭不了魏国却废皇帝——他诸葛亮便是大罪人!诸葛亮何等英明?岂会为此自毁前程。 
  四  诸葛亮只想当丞相,对皇帝不感兴趣。当皇帝固然好,但人家要是没兴趣,还是白搭。。。。。。            
难识孔明几千年——三国演义中的管理     
  1。“捉放曹”与“空城计”中的均衡思维赤壁大战,曹操“樯橹灰飞烟灭”而败走华容道,途中三笑孔明、周郎智谋不足,未在险要暗设伏兵。然而这一笑笑出赵子龙,二笑笑出张翼德,幸亏将士拼死抵挡才逃脱性命;三笑却笑出了关云长——曹操无奈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念及旧日恩情,关羽义释曹操,一代枭雄才得以回归江陵。   诸葛亮料事如神,却用关羽把守最后一道关口,导致煮熟的鸭子飞掉,这令许多古人今人扼腕叹息——然而另有说辞却是:诸葛亮放走了曹操。 曹操、刘备、孙权三雄之中,刘备势力最为薄弱而曹操最强;并且曹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政统上的“正宗”优势。曹操一除,孙权自可用全部力量绞杀刘备,而此时的刘皇叔无丝毫还手之力,只能引颈待戮。因而惟有曹操才能牵制孙权,使孙有所顾忌而不得不联刘抗曹——对于刘备而言,此时的曹操可败而绝对不可死。 
  然而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却不能不给世人演出一出戏,要让戏逼真又不出丝毫破绽,就必须连自己人也要蒙在鼓里。于是,神机妙算的孔明自然选择了关羽——只可惜了关羽至死都没明就里,认为欠军师的不杀之恩——这却也成就了关羽的义薄云天之名。 
  历史总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