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上帝的玫瑰 >

第3章

上帝的玫瑰-第3章

小说: 上帝的玫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我一个钱也没花,我也没拿工资。如果我在九月份不愿意回学校你也没办法送我进监牢。现在你为我做出了决定。我要走了。”  古斯塔夫.莫兰德比他的哥哥要沉着得多,当英格丽向他述说院长说了些什么,他只抬了抬一侧的眉毛,但却没有作出任何评论。  不过奥洛夫使英格丽自己的心里也产生了颇为严重的疑虑。她认为他说她缺乏训练是正确的。她确实需要她将要失去的那些戏剧课程。不过瑞典电影公司的合同上规定有每年给她提供两千克朗的跟私人上课的费用,这就确定了她今后的做法。  离开皇家戏剧学校以后,她并没有忽视戏剧知识课程,她开始去上戏剧知识补习课、舞蹈课、动作训练课、嗓音运用课等等。教她上课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演员,名叫安娜·诺莉,60多岁。英格丽从不间断练功,她爱学习,她觉得生活中随时随地有东西可学。  紧接着英格丽的第二部影片《暗礁》开始运作了。英格丽随剧组来到了外景地普拉斯特格朗。这是一个小小的,始终弥漫着腥臭味的渔岛。但是对于英格丽来说,这里却是人间仙境,因为她这次是作为女主角来的,第一次被观众围绕着索要签名。  在她眼中,伊伐·约翰逊是世界上最有趣和最好的导演。因为水土不服,风吹日晒,皮肤发干变黑,她总是觉得自己丑陋得像个巫婆,可是伊伐却称赞说这样子做一个渔家姑娘这正好。英格丽不在乎这些褒奖之语,她只是拼命地想把戏演好。很多时候她觉得已经发挥得很棒了,可是拍摄出来的效果却令她大为沮丧。她是那么投入,以至于扮演她的牧师情人的斯丹·林德格伦,悲观地认为他们的爱情场面演得那么激情火辣,可能会通不过审查。  在普拉斯特格朗归来,经过“磨练”的英格丽皮肤黝黑,四肢强壮,比拍摄以前体重增加了足足五公斤。  《暗礁》是一部描写贪欲的情节剧,充满了罪恶的肉欲和它带来的后果。地方牧师为情欲所俘获而诱奸了英格丽所扮演的年轻的渔家姑娘。他由于所犯下的可怕的罪恶而不知所措,他逃进暴风雨中被报应的闪电把他击倒了。这个牧师仅仅能够活下来,但失去了全部记忆,他被送到一所遥远的医院去。穷苦、怀了孕、又不被人们所理解的渔家姑娘带着孩子,忍受着屈辱,但对于孩子父亲的真实名姓她一直保持着缄默。这个牧师终于康复了,又回到这个村庄来。他了解到渔家姑娘被迫而经受的一切,使他受到震动而恢复了记忆力并且折磨着他的良知。他立刻就悔悟了,在讲坛上向全体村民供认了他的罪恶,大声宣布他赎罪的决心。他要成为一个农民。他要与渔家姑娘结婚而使她成为一个诚实的女人。赎罪使他似乎不那么太可恨——考虑到他现在有那个美好的渔家姑娘使他得到家庭的温暖——并且还能把甚至有点嫉妒的观众高高兴兴地从戏院中送走。


第二部分:瑞典的冬天继续不停地演下去(1)…(图)

  瑞典的冬天是如此漫长而孤寂,对于初涉影坛的英格丽来说,更是度日如年。她在期待一个结果。1935年1月19日,英格丽的处女作《僧侣桥的伯爵》正式面世。首映式的反映让英格丽失望。影评家们对这个新人的看法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有一锤到底的不屑:“英格丽·褒曼没有给人以什么强烈的印象。”有充满贬义的对比:“她是年轻有为的女演员毕尔吉特·坦格罗兹的翻版,只是稍为胖了一点……”但是注视着她的,也同样有着赞赏的眼光:“胖了一点但非常自信。” “一个美丽而线条清晰的姑娘。”  她的脑子简直不听使唤了,在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坐在那里凝视着。她脑海中仅有的想法是希望没有被上帝放弃,她对于影片所作的那些宣传没有把握。她渴望着能够爬到父亲的怀里去寻找安慰,可那只是梦罢了。倘若她当时能知道她在第一部电影里出场时穿的那套红黑纹相间的裙衫到今天还完整无恙地珍藏在瑞典电影制片厂的展室里,同葛丽泰·嘉宝1924年在她的第一部影片里首次出场穿的那身银灰色晚礼服并排挂在一起,受到同等珍视的话,那么她或许不至于那样沮丧泄气了。  在当时,她对于把她与毕尔吉特·坦格罗兹相比较使她很生气。这个意见如果只提一个毕尔吉特就足够了。后来她流着眼泪去问她所敬爱的戈斯塔·埃克曼,她该怎么办。有着无穷经验的戈斯塔温柔地说,“英格丽,作为一个演员如果他们谈论你,写到你,这是好事。如果他们不谈论你和不写到你,那才是你应该担心的呢。”  她的沮丧没有持续多久。当她和戈斯塔·埃克曼合演的第一部由古斯塔夫·莫兰德导演的《斯威登海姆一家》上演之后,马上真正引起了评论家的注意。《瑞典日报》宣称:“瑞典的电影摄制业多年来第一次达到了不仅是国际水平而且是高标准的国际水平。”  与古斯塔夫一起工作叫英格丽兴奋异常。他善于在轻喜剧的氛围内插入一条严肃主题的暗线,与喜剧大师卓别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古斯塔夫对英格丽特意强调,不要作过分夸张的表演,不要矫情做作,要完全真实和自然。在场上他的专注总能给演员们带来一种极大的安全感。他从来不像某些导演那样要跑去接电话,或料理别的杂务,他总是集中心力在演员身上。  她演的下一部影片是《圣约翰之夜》。由古斯塔夫·埃德格伦导演。她在这部影片里扮演女秘书,这位女士同她的老板发生了私情,随后经受了种种感情上的折磨和一连串的曲折。瑞典报界对这部影片颇多非议,贬褒兼有,把它列为“一部只供成年人看的影片。”然后又拍了一部喜剧片《太阳的另一边》,这使她又回到古斯塔夫·莫兰德的指导之下。


第二部分:瑞典的冬天继续不停地演下去(2)

  从影一年半之后,英格丽终于得到瑞典报界的喝彩与赞美:“英格丽·褒曼有了伟大的突破。”“英格丽·褒曼非但美色绝伦,令人眩目,而且技艺出众,表演富有灵感。”“作为一个女演员和一个女性来说,英格丽·褒曼已经成熟。人们在她的美貌和才华面前,只能倾倒。”  同时,她也开始引起国外新闻媒体的注目。美国《游艺界》杂志载文评论说:“英格丽·褒曼色艺双全,其极佳的演技足以使她在好莱坞赢得一席之地。”  在瑞典电影制片厂和在瑞典剧院演出的那几年里,她既信心十足,同时也心存疑虑,不过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她总是力求去演那些难度大的角色。其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女人面孔》。  女主人公经受了一场火灾,半边脸蛋烧得完全变形。英格丽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便央求瑞典电影制片厂让她来演这个角色。“不行,”他们一口回绝了。“我们决不能从命。你的观众接受不了这个角色—好端端一个漂亮姑娘却让受伤的脸蛋破了相。弄得像个丑八怪。不行,肯定不行。再说我们手头还有一个好剧本《一夜风流》。我们打算买下来让你主演这部片子。”  英格丽却认为《一夜风流》这个剧本没有新意。于是她同他们讨价还价:“除非你们让我扮演那个毁容的姑娘,我才肯拍你们的那部片子。”结果他们互相让步,达成协议。英格丽先拍他们说的那部片子,然后再拍《女人面孔》。他们用胶水把眼角往下吊。经化妆师的独特处理后,她的脸变得很吓人。  为了保持畸形脸的化妆效果,在影片拍摄中她要忍受超常的痛苦。口腔垫片磨破了牙床,使她疼痛难耐,有一次竟在摄影棚失声哭了起来。这是她有生以来最难演的角色了。  化妆方面的难题解决以后,导演古斯塔夫·莫兰德意识到了另一个最大的麻烦:“我还没有把整个故事编好,就是想不出一个合适的结局来。由于有一张可怕的面孔满腹怨恨的安娜·霍姆和一个诈骗犯深深地纠缠在一起。整形手术修复了她的面容,于是我们又得到了原来的英格丽,而她看起来是非常之可爱。但那个诈骗犯仍然设法控制着她,坚持要她参加谋杀一个男孩以盗取他的家产的阴谋。为了救出这个男孩,安娜用枪把诈骗犯打死了。在那些日子里,影片中需要的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就是一个悔恨的收尾,那么,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使安娜·霍姆得到一个幸福的将来?”   他停止两天拍片想要得出一个解决的办法,但没有成功。这时英格丽主动找到导演,以  安娜·霍姆的身份毫不犹疑地说出了她的答案,而且是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出席为谋杀案受审,”英格丽说,“这就是影片的结局。下一步怎样,不管我受到宽大与否我们把它留给观众去猜想。’”   《女人面孔》在电影院公映了,这部影片引起的反响是她未曾预料的。她的巨幅照片比比皆是。在影院大门口上面竖着她的名字,被灯光映得雪亮。她梦寐以求的一鸣惊人的目的总算达到了。她梦绕魂牵的夙愿已经实现。她向上帝作了虔诚的祷告:“亲爱的上帝,我真幸福。对您的恩情我真是感激不尽,难以回报。祈求您赐宠于我,让我就这样一直演下去吧,继续不停地演下去,把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所有奇妙惊人的角色全演个够吧。让我变成您的以演员形象出现的驯良工具吧。我要通过我的职业,通过我的演出去感化人们,使他们变得更加美好。您庇佑我演好这些角色吧,这样我才会不虚此生。”


第三部分:漫步春雨中我很喜欢你的头发(图)

  在30年代初期,瑞典人受美国社会风气影响,人们的意识都比较开明。大多数少年男女到了十五六岁,都成双成对出去游玩共舞,手挽手散步闲逛。而且不出一昼夜男女双方就都神魂颠倒,好得如胶似漆。  英格丽到了15岁上也情窦初开,有过几回这样如痴如醉的初恋。但是后来她有了一个令人苦恼的发现:她在男孩子当中很不受宠。他们回避她。因为她身材太高,又刻板正经,爱脸红,丝毫不懂得怎样谈情说爱。她觉得自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窝囊废。出路只有一条:她只好干脆不再自作多情,佯装出一副厌恶男孩子的样子。她声明说:“我就是讨厌男人。”她悄悄地溜到一边去,孤芳自赏地练习演戏,把身心都扑到事业上去。  其实她之所以如此做派,还有潜意识里的对爱情的尊重,使她不想对终身大事过早考虑。父母的经典爱情故事一直铭刻在她心里。虽然一直有很多热心的亲戚和朋友忙于为她介绍男朋友,可她并不动心。  不过,缘分在英格丽才进入皇家戏剧学院不久便向她洞开了。一天,英格丽的堂兄和他的女友带她一起出去吃晚饭,他们要介绍她认识一个叫彼得·林斯特罗姆的年轻牙科医生。此人已有25岁,长相英俊,潇洒大方,还有辆自己的汽车。  他们来到了葛兰德大饭店后一个多小时,才见彼得从门口匆匆进来。  “对不起,我迟到了一会儿。”  “没关系。这位是英格丽……这位是彼得。”  他挨着英格丽的身边坐下来,不料他开口对英格丽讲的第一句话竟是:“我很喜欢你的头发。”  那天英格丽把头发从前额朝后梳,在脑后缩成一个小把儿,颇有几分小学教师的样子。  下一桩事情他说的是:“你的嗓子是那么圆润……那么好听的声音。”  听到彼得的夸赞,知道彼得对她有好感,英格丽心里踏实了许多。  他们一起跳舞,那天晚上过得很愉快。他们把英格丽送回了家。几天以后,又打电话来说彼得约他们4个人再聚一次。英格丽对这个身材修长、面目端庄清秀的小伙子也产生了好感。  后来他们几乎天天见面,他们逐渐情投意合。  奥托叔叔和霍尔塔婶婶是赞同这桩婚事的。他们很喜欢彼得,年纪轻轻已经跻身于社会,有了一门很好的职业。彼得还是一个出色的中量级拳击选手,滑雪能手,跳舞尤佳;他很爱笑,很有幽默感。  在他们的热恋中,有很多事是叫英格丽永远不能忘怀的。英格丽在瑞典电影公司中能赚一笔可观的收入,公司还给她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购置了小小的一套房间。它是在一座时髦的现代公寓大楼里,窗上都装有红色的遮阳布篷。在那里她和彼得一起拥有过无数的美好时光。  彼得在英格丽过21岁生日时送给她的一件礼物。打开那盒子,里面用棉纸包着的是最美丽的银狐皮。一只黑毛上带着银色尖子的真正银狐,把它围在脖子上时狐嘴就扣在尾巴上。在三十年代那是最时髦的东西了。她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比它更可爱的东西了。她马上起身,飞也似地跑去打电话谢他。在光滑的地板上有一张没有铺平的地毯,她经过时扭伤了足踝,剩下的路是爬过去的。叫通了彼得的电话,她想要说的是“礼物太美了,谢谢!”,可是在那同时痛得她几乎哭了出来。  彼得奔跑回来,英格丽的踝骨已经折断了,必须进医院。但是她坚持着要带上银狐皮,让他把狐皮放回盒子里并且仔细包好。医生把她的踝骨包扎好,把她放到床上。银狐皮则偷偷地被英格丽塞在床下。当医生再次进来时,惊讶地发现英格丽穿着睡衣端坐在病床上假寐,颈上赫然围绕着银狐皮。  在30年代瑞典的那些老式的日子里,人们必须要订婚一年来看看彼此是否真正适合,   他们决定在七月里订婚——第七个月里的第七天。那是英格丽母亲的幸运数字,所以英格丽想,那一定也能给她自己带来好运。但是英格丽正在拍着一部古斯塔夫导演的名叫《金元》的电影,这部片子延期了,他们的订婚时间只好延到十日。  他们一起开车去德国汉堡和英格丽的穆蒂姨母一起参加庆祝订婚的宴会。订婚戒指由英格丽亲自设计。它是用纯正的白金镀成,非常富于浪漫色彩。围绕着戒指外圈刻着两条线,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呈波浪形起伏,象征着婚姻生活中可以预期到的上下起伏,但是永远不会破裂。  他们来到到汉堡的一所小教堂,那是英格丽父亲和母亲结婚的地方,在那里交换了戒指。  幸福一直顺利地延续着,感情生活如火如荼,而且事业上,双方也像竞争一样地进步着。彼得在牙科事业上很有成就,当时正在进修以便取得博士学位。而英格丽是个崭露头角的影坛新秀。他们还交了许多文艺界的朋友:新闻记者兼画家莫利·福斯德曼、著名的动画大师艾纳尔·奈尔曼等许多电影和戏剧界的朋友。


第三部分:漫步春雨中金童玉女(图)

  1037年7月10日,彼得·林德斯特罗姆和英格丽·英格丽结束爱情长跑,在斯托德的路德派教堂结婚。在场的每个人都惊叹这一对金童玉女的绝世美貌。两个人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都在努力实现它们。这新婚的狂喜叫英格丽觉得似乎正漫步春雨中。  婚礼只有那么一点儿小麻烦。彼得非常反对任何种类的宣传,他只要一个美好的、安静的、人数很少的婚礼。当他发现有个女记者藏在花园的灌木丛里准备偷拍相片时,他的愤怒是可以想像的。仆人把她拖了出来,彼得声色俱厉地斥责起她来。彼得的爸爸刚好走出来,制止道,“彼得,在你结婚的日子里你绝对不可以对一位年轻的小姐这样说话——我意思是说你要讲究礼貌。小姐,请进来和我们一起喝杯咖啡吧。”这个女记者的真名是芭尔伯罗·阿尔文,但是她总是用“彭斯”做笔名。英格丽非常亲切地和吓呆了的阿尔文聊了起来。阿尔文大学毕业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