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

第1章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第1章

小说: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成都(川)新登字001号
  责任编辑:王茴  封面设计:杨宏跃  技术设计:古蓉  责任校对:伍登富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成都盐道街3号)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印刷厂印刷
  开本850×1168mm1/32印张12.25字数254千
  1997年2月第1版1997年2月第1次印刷
  ISBN7—220—03561—6/C.272
  印数:1—10000册  定价:13.80元

  作者简介

  王治安(笔名安然、欣然)系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散文与旅游文学研究会理事、《四川日报》高级记者。他已出版《生活没有梦幻》、《人生一万八千日》、《中国缉假行动》、《怪才刘声道》等多部长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和电视文学剧本集。他的作品曾在全国和省内多次获奖。80年代末,他涉笔人口、土地、粮食这一重大题材,继长篇报告文学《啊,国土一忧患的警钟》、电视文学剧本集《血祭黄土地》之后,又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靠谁养活中国》。《啊,国土忧患的警钟》由英籍华裔著名女作家韩素音作序,香港著名作家刘济昆写跋,国内许多评论家纷纷撰写评论。该书出版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先后荣获成都市“金芙蓉”文学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优秀图书奖,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内容提要

  靠谁养活中国?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中国人的面前。中国十数亿人的吃饭问题,为当前国内外政界、理论界所关注。
  如此重大棘手的问题,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
  粮食人类面临的永恒挑战。地球上自有人类,吃的问题就开始困扰人类。民,以食为天,以地为本;无天则无生,无地则无根。然而,近几年来,一个亘古未有的占地、圈地、炒地热潮,席卷神州,“开发区热”、“房地产热”,沸沸扬扬,一哄而起,令人忧虑。旋即,酿成灾难,造成土地第三次失控,导致大批良田沃土荒芜,潮起潮落,搅乱了思想,搅乱了人心。粮食,国脉所系。应对那些人猛击一掌,让他们警醒,正确理解“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战略精神,珍惜每寸土地。
  长篇报告文学《靠谁养活中国》是一部大力度、大气度、大主题的作品。作者独树一帜,全方位、多侧面描述了这场人地矛盾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以大胆的笔触披露了扑朔迷离的土地纠纷和众多的贪污腐败现象。同时,呼吁人们认清局势:养活12亿中国人,靠外国农场主,不行。靠谁呢?只有靠中国农民养活中国。
  这是作者继长篇报告文学《啊,国土忧患的警钟》出版之后,又一部写土地、人口、粮食的力作。

  引子:

  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我的文章是从一次新闻发布会拉开序幕的。
  那是1994年仲春,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在四川的首府成都召开。
  素有“天府之国”称号的成都平原,横亘千里平川,是块黄金宝地,土地肥沃,自流灌溉,又有勤劳的巴蜀人,历来是繁衍生息的伊甸园。
  春天,这片沃土更袒露出她的丰腴美貌和千古不变的英姿,令人神往,使人陶醉!
  这次全国性的土地会议,来自四面八方的“土地爷”,正巧驻足在她丰满滋润的胸脯上,磋商举国关注的土地大业。
  这一切,应该是如意的,美好的。
  其实不然,会议一开始,就笼罩在一派忧虑与怅惘的气氛中,来自全国的高级干部、土地专家,以及部长、局长们,其言谈举止和惊恐的神色都流露出似有一肚子难言之苦。
  翻开各地报来的材料,全是美好的,“喜”,充满字里行间;忧,却隐秘其中,不好言表。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是位严肃的人。他不苟言笑,语句是那样中肯,又是那样沉重,脸庞上密布着几分忧思,几分不安。
  3月5日,在金牛宾馆东楼的会议厅,由大会主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集中反映了与会者的思绪和愿望,也透露出土地这个令人堪忧的“词儿”,包含着“福星”和“祸星”的意味。
  气氛热烈而严肃!
  大厅内,局长的眉头皱起,在冥思苦想,准备回答记者群中即将喷发出来的各种稀奇古怪、令人尴尬的问题。
  来自中央各大报和各省报的记者,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察颜观色,伺机插入话题,或单刀直入,或像连珠炮一般弹射出去。
  会议的中心人物,当然是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可今日,他的动作仿佛慢了半拍。已过半小时,会议仍然处在嘈杂之中。
  在往日,如此这般的新闻发布会,正好是繁忙的记者凑在一起传递信息、倾吐秘闻的好时机。不,今天却很特殊。记者无暇顾及这些,而是把目光全力投向了大会的中心人物——邹局长。
  他终于轻轻挥动右手,拉开了序幕。
  火速,记者们发起了“攻势”:
  为什么,土地会出现第三次失控?
  为什么,让大片耕地荒芜?
  为什么,乱批乱占,涌现“有政府”下的“无政府”行为?
  为什么?为什么问题尖锐,场面激烈,邹局长应接不暇!屋内一派紧张、繁忙,记者每到这种场合,总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执意挖空心思,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去为难官员。
  我环顾厅内,璀璨的灯光下,有的凝神深思,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在纸上沙沙走笔聪明的答话者,到这个时候,他会冷静,会在困惑之中,打好腹稿,事前制定出一套对付“无冕之王”的方案。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算不了什么大型的答辩,无需那么紧张,制造气势。按邹局长助手事前的通知:几日来,新闻记者长途跋涉、劳累奔波,今天局长和大家见见面,畅叙情怀。这话很艺术,使人轻松。可到临场,气氛突变,唱主角的,毛发尖儿也冒出冷汗。幸好,他有两个得力的助手相随。左边是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马克伟,右边是宣教司副司长周乃平。他们都是研究土地问题的专家。
  在问与答、“攻”与“守”的激战中,我切入了一根“楔子”,放了一颗“澳星”,坦然地问道:
  在大会报告中,邹局长说,去年是国土部门最难过的日子,为什么?那么,今年的日子是否比去年好过些呢?
  眼下的土地管理,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准备如何排除困扰?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耕地锐减,何时刹住目前的“圈地旋风”?
  我的话,似乎问得很蹊跷。大厅里突然像森林般的寂静。记者们面面相觑,在等待答复。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年头,大家只看到大好的形势与工资的升温,货币的高速运转。可人们很难想象,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一块一块地被吞噬,土地管理如履薄冰。这一问,似乎为这位跃居土地管理机构最顶端的局长,打开了一条思路,为严密而谨慎的铜墙开了个“小口子”,或者说,为土地管理的困境,发出了一种廉价的同情。他莞尔一笑,显示出一种轻松、自若的神情。
  “哦,难点,那就多了”他刚启齿,又停了下来,似乎心中山洪涌来,可一激动,许多苦,又难于言表,语塞中露出了淡淡的忧思。
  “难点?噢,太多啦”他拉长嗓音,启开了闸门,心中的苦,如同洪水般喷了出来。
  “保护耕地,是当前最难的事”他措词激昂、高亢,仿佛在诉说一段悲怆的历史。
  是的,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这是一大突出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过去,保护耕地,问题集中在农村,违法占地,大多数发生在农民和基层干部身上。如今的情况变了,农村的症结还未疏通,“圈地风”像热浪一般,又席卷全国各大城市,斗争之激烈比过去任何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在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的地区,有人主张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一起进入市场。倘若那样绝对会出乱子。
  目前,保护耕地的难点之所以多如牛毛,这和土地立法的脆弱,政策的随意性密切相关。
  在回答诸多的问题中,不难看出,邹局长是位很实在的人。管土地,保障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很艰难的。有人说,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事”,土地管理无疑是“天下第二难事”了。这话切中了要害。事实正是如此,国土管理没有求实精神,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能成吗?
  更大的难点,在于“政府行为不规范化”。前两年,一些人头脑发热,错误地认为“要得富,卖地土”。于是,他们把国法置之脑后,大笔一挥,将大片大片的沃土套上锁链,推上了“贩卖”的歧途末了,邹玉川环顾四座之后,苦涩而风趣地说:“有人说我‘浑身淌血’。唉,我是个血肉之躯,面对如此局面,能不淌血吗?”
  邹玉川的话,言简意深,令人振聋发聩呀!
  此时,大厅内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也不时传出愤愤不平的诅咒声。指责局长吗?不。他在这条战线上,已付出了艰辛。土地流失,耕地锐减,管理失控,别误会,这一切决不是长期辛勤战斗在国土战线上的卫士的过错。
  民众的心里明亮。他们公正地说:“问题出在管理上,根子却在各级政府领导的笔尖上。”
  民间,还有一句形象的话:“小鬼不听大鬼的,大鬼不听阎王的。”
  如今的实情正是如此,搞改革是个好路子,也是一个落后国家的最佳走向。然而改什么?如何改?对这些棘手问题的理解,便是各取所需,各自为各自的利益,钻牛角尖。
  “时下,据调查,有些省的县级土地管理局,撤的撤,减的减,并的并,‘土地神’走了,庙子没了,怎么办?”新华社记者提出了一个切中时弊的问题,厅内顿时轰动起来,记者们连连呼应:“这是个大问题,没有管理机构那不乱套了吗?”
  邹局长此时的反应,有点特殊,他摇头、叹息,显得有点无可奈何。他没有急急忙忙作理论上的阐述,也没有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地去支吾、搪塞。他的表情是,叹息之后是窘迫,窘迫之后是坦诚。这一切,都与他的执著和宽容分不开。他说:
  “这是个老问题了。自80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成立土地管理机构时,就有一些市、地、县软拖硬抗,思想不统一,机构不健全。这里面,有思想问题,也有组织观念问题。有些地区不重视土地管理,有些人握着土地权不放。他们认为,管土地有油水,便千方百计把权揽在自己手上。诚然,也有人事制度问题。见了真神不说假话,唉,这些问题,我就管不了啦!因为人事属地方管,土地局长要通过地方人大选举任命,权在地方”他两手一摊,十分为难。
  对上述向题反应强烈,在会上,甘肃、云南、陕西等省的代表,都先后作了专题发言,呼吁解决目前出现的畸形发展问题。许多省的“土地爷”在会上声嘶力竭地呼喊,振人心魄。
  沸沸扬扬,会议一直处在不安的气氛之中!
  金牛宾馆,是“天府之国”最豪华的会议城。1958年党中央的成都会议,即八届中央委员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在此指点江山,商讨神州谋略,大兴国策,益民众。
  那次会议的一个中心就是农业,重点解决全国人民吃饭这件头等大事。毛泽东参观了位于成都平原的红光大队,并作了系列指示。
  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红光咋样呢?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咋样呢?
  变了!变了!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换来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会、世界乐园、高尔夫球俱乐部一片片沃土没有了。人们望着鳞次栉比、红红绿绿的建筑物,不禁忧心忡忡!
  能不令人堪忧吗?土地第三次失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如今,我国发展农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耕地逐年减少,人口逐年增多。1979至198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面积5500万亩,相当于丢了一个山西省;与此同时,人口却增加了1.33亿,相当于冒出了两个江苏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我国耕地的锐减,令人触目惊心!
  我国现在人均耕地1.3亩,仅为全世界人均耕地的1/4。
  1957年我国耕地面积曾达17.6亿亩。1953至1965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面积2.6亿亩。
  近几年来,耕地大幅度下降,净减量:
  1992年,减少437万亩;
  1993年,减少484万亩;
  1994年,减少597万亩。
  照此下去,50年以后,人均耕地只有0.6亩,1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无地可种啊!
  一位老人曾言之谆谆.“90年代,中国经济要出问题,可能就出在农业上。”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农业丰则天下安!
  古人云: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要素,是人类永恒而不可泯灭代替的宝贵资源,是一切生产和生存的源泉。“有土地不愁衣食,有粮食不愁生活。”
  人只有依附着土地,依附着庄稼,依附着粮食,才能去创造价值。人类的生存,无不依附着土地。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

  目录

  靠谁养活中国
  引子: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

  第一章 黑土地 焦土地
  风云乍起
  黄金产业,一本万利
  热浪冲破了国界
  挡不住的“圈地旋风”
  “筑巢引凤”不见凤

  第二章 纠纷迭起 骗局滋生
  村民为啥不安定
  买卖集体土地屡禁不止
  扑朔迷离的地产案
  房地产大王的骗局
  执法,何以难潇洒
  违法,根在何处

  第三章“蛀虫”钻进黄土地
  “房地产热”酿成的腐败
  一串“硕鼠”
  蜀中有群“土耗子”
  祸水横溢
  鹰眼·铁嘴·神仙肚
  八号岛上的罪恶

  第四章美元软了 地皮凉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
  沿海的困惑
  鹿回头
  来无踪,去无影
  别墅成群,有房无“市”
  无奈售房摆噱头

  第五章撂荒,“饥饿”的土地在呼唤
  占着鸡窝不下蛋
  闲置土地晒太阳
  记者们的一场赌注
  市长:提心吊胆
  “农转非”狂潮汹涌
  明天,谁来种地

  第六章“命根子”越来越细
  数据的考证
  沙漠把土地当“快餐”
  疯狂的践踏
  灾难深重的人类

  第七章黄土地外的忧思
  英籍华裔的典范
  文人的忧患意识
  “老土地”的箴言
  历史的诉说

  第八章“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土之不存,国将焉附
  亡羊补牢
  猛“药”除沉疴
  终于唱起了“主题歌”

  第九章规范化法制化
  第五个全国“土地日”
  越权·揽权·争权
  培植“一五二六四”系统工程
  给土地上“户口”
  一个新行当:土地估价
  多一点忧患意识,多一点法制意识

  第十章靠谁养活中国
  粮食,人类面临的危机
  中国,明天还有足够的粮食吗?
  清醒“脑袋”,充实“米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