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

第9章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第9章

小说: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桩奇案。奇就奇在,A公司还没拿到正式的“土地使用证”,就开始了他的炒地生涯。市土地管理局发现了其中的奥秒,便敦促A公司三日内办理用地手续,否则将地收回。可此时,一切批文都索不回来了,拿啥去办理呢?1993年8月3日,市土地管理局发出了通知,收回该公司对80亩地的使用权,随后市土地管理局将地批给了别人。
  市土地管理局一下闸,便戳穿一连串的“炒地”秘密,顿时使这场旋风般的“炒地风”彻底曝光。
  不久,B公司要A公司退款,而A公司不退,向法院提起诉讼。紧接着,A公司又向法院起诉市土地管理局,要求将80亩地批租给A公司。官司扑朔迷离,涉及的当事人众多,金额巨大,一环扣一环,案情复杂,引起法院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官司不断升级,因此在1993年岁末,广西省高级法院直接受理,作为一审,拉开了帷幕。
  在这起官司中,吃亏最大的是A公司。它非法“炒地”,市土地管理局收回土地使用权。结果A公司闹了个鸡飞蛋打。
  房地产大王的骗局
  有种奇特现象:近几年来,在香港连续推出的十几家富豪中,人们发现,财团中绝大多数都与经营房地产业密切相关。
  首屈一指的富豪李嘉诚,最早经营塑料起家。60年代,他突然发现经营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香港房地产业的龙头。
  房产和地产是各类商品中最昂贵的商品之一。在当今世界,房地产已成为投资的热门行业。利润大,自然风险也大。在这一行业中,既有亿万富翁,也有一败涂地的破产者,更有四处钻营的“骗枭”、“骗王”。
  留百亿债逃亡,累数千人遭殃。
  地处欧洲的德国,1994年4月14日,突然涌来一则震惊欧洲的消息,房地产大王施奈德失踪了,留下的只是100亿马克的债务!
  对于德国企业界、金融界,这实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骗局。
  债主们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
  施奈德的潜逃,意味着什么呢?
  他一走,不仅大银行叫苦不迭,更使无数与他有合作关系的建筑公司、建材供应商、手工企业等,通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数以千计的职工面临失业。
  事关重大啊!45家银行的代表,匆匆聚集在法兰克福,共同磋商对策。然而都是徒劳,这位房地产大王的骗局,至今无法挽回了。
  近百年来的历史表明,房地产官司在世界上层出不穷。有人一举成富翁;有人破产成囚犯;也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无资可投便行骗在中国,房地产业一兴起,更是五花八门。
  展望羊城的东南角,有一片沃土,庄稼长得绿油油。望不到尽头,面积5.8平方公里。那片地,西挽五羊邨,南望黄埔,东靠珠江,北临天河体育中心,有“羊城宝地”的美称。
  在房地产火爆滚烫的年月,许多地产商都曾偷偷地到那里去刺探“情报”,意欲在此占上一席之地。
  好事似乎飘然而至。
  一天,在广州忽然传出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将在这片土地上投资数百亿元,建一座跨世纪的国际大都会珠江新城。消息传出,人们奔走相告,海内外房地产商纷至沓来。
  怪哉!广州市政府主管部门,未曾批过一寸土地,然而这片土地,很快就被“卖”了出去。
  为什么?这一直是个谜。但稍有头脑的人却发现其中有诈。
  有诈?确确实实,一伙骗子竟然利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利用热心“观众”海内外房地产商的热切心理,呼风唤雨,大兴骗术之能事,制造出一场大骗局。
  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一行径,很快被主管部门知晓。
  1993年1月,广州市国土局发现有10余宗伪造土地批文的事件,都是印着红彤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用地通知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同时,伪造的“广州市国土局”的大红印鉴,还巧妙地摹仿了局领导的签名手迹。
  这些伪造的批件上,都清楚的写着对“珠江新城”某一块土地的开发权若干年。
  房地产商懵懵懂懂,测不出是真是假,一个劲儿地集资抢购土地。骗子四处鼓吹,而热衷炒地者,如痴如醉,利欲熏心,在一派混乱中上了钩,订协约,缴纳保证金,少则500万元,多者1000万元人民币,外加美元。
  更有甚者,一份与外商未签字的“合同”,写着需调入资金360亿元骗局在广州闹得满城风雨。骗子被巨额利润冲昏了头脑,竟肆无忌惮。
  这一切,似乎都做得妥帖周到。然而,正当白花花的钞票像潮水一般涌进骗子腰包的时候,正当这群犯罪分子利令智昏的时候,骗局终于露出了马脚。行骗者无知可笑,只知骗人骗钱,连一般的常识都不懂。有一份伪造广州市国土局发出的“征地用地通知书”中,文头、编号、公章、签字样样齐全,可文件封面上红底烫金的国徽和用地单位,却被莫名其妙地省略掉了,编号也是几年前使用过的旧编号,牛头不对马嘴。
  更可笑的是,那些上钩者也许是赚钱心切,未辨别文本“合同”的真伪,便大笔一挥,画了押,直到把那些“合同”拿到市国土局去验证时,方才大吃一惊。
  这些上当受骗的人更不清楚用地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按政策规定,省政府的审批权在1000亩以下,市政府的审批权限更小,而有一份合同征地4400亩,这样大的面积,不仅超越了市的权限,连省上也无权审批。
  对这场骗局,只要懂法规、政策的人都是会识破的。然而,在那些房地产商中却无人知晓。许多人只顾赚钱,不研究法规、政策,受骗上当之后,方才抱头痛哭,悔之晚矣。
  房地产业是一项投资额巨大的风险产业,一旦受骗,会造成许多人倾家荡产。这起巨大的房地产骗局,正是如此,有人破产,有人入狱。
  骗子无孔不入,而且胆大妄为。在祖国的南大门广州有,在川南的山区也会产生。
  位于川南崇山峻岭中的某县,不少人对严伟的名字十分熟悉。
  20年前,他因诈骗、投机倒把触犯了刑律,锒铛入狱,整整在高墙铁窗内呆了三年。
  那失去自由的时光,那枪尖、刀影下的寒伧日子,他不会忘却。但他更不会忘却行骗的伎俩,以及坑人害人的劣卑手段。那是他的本性所决定的。人常说,狗改不了吃屎。严伟绝对改不了骗子的本性。他获自由后,仿佛发疯似的手痒,不施展他的“才干”,日子便难熬。因此,仅仅过了三百六十五个自由日,他的“病”又犯了。这一回,他用诡计多端的骗术,拐骗贩卖妇女,被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严伟“辉煌”的历史铸成一个“骗”的技能,深深地渗进他的骨子里。
  还应该提一下的是,监狱生涯,似乎使他聪明起来。他深知行骗法律不容,于是,在“房地产热”正火爆的1993年8月,他摇身一变,打起了“某县台谊民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招牌,自任“董事长”。
  严伟顺势利用这个热门产业,继续他的行当---行骗。
  他首先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不明真相的记者为他鼓吹;接着又召开“座谈会”,邀请老干部、台属和港澳人士,为他的公司涂脂抹粉,达到沽名钓誉的目的。
  这一手瞒得了外客,可瞒不过本地人,严伟在本乡本土,再进行那些违法活动,群众眼睛雪亮,知道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于是,1994年4月,他将他的公司迁往成都,并在省上完善了注册登记的全部手续,摇身一变挂起“四川省台谊民生房地产公司”的牌子。
  这张“牌子”十分耀眼,外地人和港台人视其光辉。然而,“董事长”却是一位“二进宫”的劳改释放犯。
  到了成都,严伟会改邪归正吗?不。这一回他的招数,一个接着一个施展开来。
  第一招,他违反有关法规,未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便成立了“李硕勋烈士亲友接待站”,自己粉墨登场,当了“站长”,荣耀一番。
  第二招,未经银行批准,擅自印刷“集资券”3000万元,在成都、宜宾等地广为发售。
  这位“董事长”无论施展哪一招,都没有摆脱群众的眼睛,不到半年,有人向公安部门举报。查明,严某不思悔改,成立非法组织,欺世盗名,触犯了刑律,被公安机关送进了拘留所。
  这几年,在神州,利用房地产业大肆行骗的奇闻颇多,其特点是:利用土地行骗招财,而且数额巨大!
  执法,何以难潇洒
  那天,从五福村采访回来,已是晚上八点了。
  车,绕过一段盘山公路,穿过一片密林,走向河套,路渐渐平缓些,困倦似乎有所缓减。
  然而,今天在会上所听到看到的那些情景,仍然盘旋在头脑中。
  在车上,大伙不约而同地又谈起土地执法难,那十分恼人的事。
  土地监督处长李德远,在这条战线上已是苦熬苦守、爬摸滚打,干了数年。是酸?是甜?是苦?他体会最深,碰的“钉子”最多。
  李德远给我的印象,和几年前相比大不一样,黝黑的皮肤增厚了,额上的头发更稀疏了,人也显得更加严肃、老成。但有一点没有变,他执著的事业心、紧迫感没有变;高嗓门,大气度没有变;为土地的赤诚之心,为人类的生存而呐喊的声音没有变
  他心急,看到脚下的土地一片一片被吞噬,人类生活的地盘一天天变小,他的心似乎被人捅了一刀,正在流淌着热血!
  在这场圈地与护地、捍卫与抵赖的争夺中,他算是豁出去了,那根永不松弛的神经,紧紧系在黄土地上。
  他肩上的担子不比局长轻松,热法、监察,成天装着“黑脸包公”,在党风民风遭到践踏的年代,他花去的力气更大,而获得的效果往往仅是三个字“讨人嫌”。
  “唉,执法难啊!”他又一次感叹。
  “执法难,是人的法制观念的淡薄,特别是干部,”他急切地说,“在他们的脑壳里,就是缺乏国法、党纪,甚至是明知故犯。碰上这种人,气得你七窍生烟呀!”
  他说,土地执法,许多旧的案子执行不下去。国土部门执法手段不齐备,人员不足,受到种种制约和束缚,管不了,致使许多案件有法难依。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好求助于政法部门,而公安人员已捉襟见肘。有些案件,即使借助政法部门,也依然执行不下去,许多案子一拖数年,土地占了,房子建好了,生米煮成了熟饭。干部为避免流血冲突,只好以罚代法,从轻处理或不了了之。
  1992年初,某市一位区政协副主席,是一位不大不小的知名人士,公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违法占地建营业铺面,国土部门多次打招呼,他不理不睬,国土部门要处分他,上面有人为他说情,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前些年,某县以县水电局局长为首的三位干部,违法占地建私房12套,县纪委查处了此案,省监察厅、省纪委都支持,依照《土地管理法》作出处罚决定:非法修建的12套房屋全部没收进行拍卖,所得收入上交国库。然而,由于个别领导的干预,依法作出的决定成为一纸空文。
  李德远越说越激动:“这桩案子,省上跑了七八趟,我也走了四五趟,就是执行不下去,你说气人不气人。”
  “土地官司难断,土地执法更难啊!”李处长又一次激动起来。“峨眉山市有一位国土干部被打残。梓潼县国土局一位股长被打伤,一气之下,不干了”
  他讲了许多执法引起的恶性事件。
  自1990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土地官司在全国地方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中,一直位居第二或者第三。几年来,河南省各级法院共受理土地案件3000多起,占行政案件的30%。徐州市3年间受理土地案300起。四川省仅1993年全省土地案件就达2.5万件。
  旷日劳神的土地官司,使土地管理部门疲于奔命。
  为什么土地案件居高不下呢?分析其根源,大多是涉及的当事人手中有权,或不服土地管理部门和政府对其行为进行的处罚。这里既有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也有社会风气不正的问题,还有当事人“通融”无效后拒不执行的情况。
  这些案件,大多数是陈案旧案,发生在一些基层干部,或农民身上,新近发生的违法案件更有它的特点。
  李德远越说越气愤,嗓门也越高。他说:“特别是1992年以来,违法的主体变了,是部分地方政府、政府官员。他们越权批地,或划整为零,或少批多占,有的‘开发区’自己建立土地管理机构代替政府的职能,权很大,可以直接越权批地、转让、制定政策。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官员的违法行为猛增。他们还制造了种种说法:“啊,2000亩地要国务院批,外商来了,不可以‘特批特用’吗?等上面批,要什么时候才能批下来?等到批下来,外商都跑光了,还要地干什么?”他们违了法还找出遁词,怪上级,怪国土部门。
  近几年情况复杂,弄得国土部门顾了东,顾不了西。一方面旧案未了;另一方面新案不断。
  他说,川中某县农民自筹资金办丝厂,这是好事,可占地30亩,应报省上批。他们一合计,办用地手续要交税费40多万元。县里几大班子的头头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未批先用。他们拍板:“将来有错我们承担。”
  川北某市有一家饲料公司决定在本市建一家联合企业,占地50亩。土地未经上面批,而且征地费每亩8万元,只收3万元,让国家资金流失。
  更有甚者,地处成都平原的某县“旅游开发区”,于1995年10月在省报刊登一整版广告,公开拍卖土地。广告称,无论是远近的来客,只需交900元钱,即可在本开发区拥有一分土地土地第三次失控之后,土地案件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大案要案剧增。
  从全国来看,情况相仿。1995年7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分析:随着土地的不断开发利用,土地的价值日益提高,近几年广东的土地纠纷案件连连发生,全省有几万宗案件未处理。
  “昨日埋隐患,今日上法庭。”特别是1993年的春天,土地批租,房地产经营中埋下的不少隐患逐渐暴露出来。
  海口,是“炒地皮”、“炒楼花”最火爆的地方,所以这里的纠纷层出不穷。人们总结出一个教训:“炒”得越火爆,就越混乱,纠纷必然就越多。有的土地尚未办完手续,便开始卖项目,售期房;有的一“权”数卖,即一个项目先与张三签了合同,接着又与李四签合同,后者比前者出价高,便随意推翻已签的合同;有的甲方出钱,乙方出地,结果一方的价格上涨,顿觉吃亏,要修改合同,直至对簿公堂中国有句古训:“地安百安,地乱百乱。”土地执法令人堪忧!如何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排除干扰,加强法制建设,从根本上依法管好管活国有土地,迫在眉睫!
  违法,根在何处
  在本章,披露了众多的土地纠纷,令人吃惊。那么,还应该看看根在何处?症结在哪里?
  应该说,第三次土地失控,致使大量耕地荒芜,有其前因,有其根源。
  目睹一个现实,由于土地案件增多,给社会带来不安。面对扑朔迷离的土地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