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红楼的草根儿们 >

第13章

红楼的草根儿们-第13章

小说: 红楼的草根儿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当王母娘娘供着吗?那是要给咱打杂做饭、捏腰捶背、洗衣裳打扫卫生的,就是一个不花钱的女佣工。而且一不高兴还可以又打又掐又拧,是个免费的出气筒。   
  英莲被人贩子拐走,就是当一项长期投资来养活了,从三岁养到十一二岁。不是亲爷热娘,还指着吃上三茶六饭?做人不可太贪。就算买一支股票,盘个八九年,也该出手了。一出手就碰上公子冯渊(〃逢冤〃,又是个倒霉蛋儿),对她痴情一片,从此可望灾消难满。可是,该死的人贩子偏偏货卖两家,又收了薛蟠的钱。   
  那家伙是个呆霸王,只会唱哼哼韵,把唐寅念成庚黄,无比蛮横,二话不说,打死冯渊,抢走英莲。还不是凭的家里有钱!有钱就有势,有势就霸气冲天,霸气冲天就胡作非为,胡作非为的结果是把一粒莲子扔进泥塘,任凭它在那里冉冉开放。   
  三 天杀的贾雨村   
  甄士隐什么都好,对老婆好,对孩子好,读书又好,日子过得也好,人又厚道,就是有一样不好:不会识人…厚道的人大都不会识人,把所有人都想像得很好才叫厚道。   
  当然,谁也不是神仙,不会知道小鸡出壳后会长成什么样,不过我想,假如他知道由他资助赶考、后来当了大官的贾雨村对小英莲不管不顾,袖手旁观,他得后悔得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来:我是你的大恩人啊!要不是我给你路费,你也赶不了考,也得不了官,也碰不上英莲被拐案,也报答不了我对你的恩情。你本来应该三拜九叩,感谢老天爷给你这么一个报恩的机会。没想到你恩将仇报,袖手旁观,卖友求荣,助纣为虐,眼睁睁把我的姑娘给推进火坑。   
  如果这样说,有点冤枉贾雨村。他刚开始的时候还大怒来着:   
  〃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   
  那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被拐卖的小姑娘是英莲,就已经拿出一副清如水、明如镜,不畏强权、不怕恶势力的包公相。   
  但是,明规则遇到潜规则,他的旗帜就倒了。   
  做官的有法规,经商的有行规,这些都是成文的,明的,可以一条一缕摆出来大声念的。还有那暗的、不成文的、不能摆在桌面的,却不得不谨遵不违、小心行事的。这个,就叫做潜规则了。   
  明规则是刚的,潜规则是柔的,明规则是咏春拳,潜规则却在给你打太极。到最后柔以克刚是一定的。香菱肯定不会是这个要命的潜规则的唯一受害者。护官的结果,就是贾雨村通过设坛、做法、装神弄鬼,告诉来打官司的冤主儿:打死你家公子的薛蟠已经被冯渊的鬼魂给缠死啦,赏你们点银子,好好过日子去吧。至于英莲?爱去哪儿去哪儿!报恩?可以,就是甄士隐站在面前跟自己要女儿,我也有话说。你当年不是资助我路费吗?我把它算上这几年的利息还给你就是,咱们两清了!不要以为当官的就不会耍赖,那是没逼到那个份儿上。画皮一撕,他们的赖劲比谁都大。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43节:四 傻好人薛姨妈         
  可怜香菱在这里又被害一次。就算她爹甄士隐在场又能怎么样?他哪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和豪阔的薛家对抗?自己又不当官,又怎么能和一个已经当了官的、不要脸的贾雨村对抗?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斗,怎么斗都在下风头。   
  你看雨村的德性,断了此案,立马修书二封,给贾政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报告〃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活活一副奴才相。贾政和王子腾为官如何,我不知道,不过,他们谁也没有傻到把自己的外甥来个绑子送官…你以为所有当官的都是包拯,可以刀铡包勉,大义灭亲?贾雨村后来在贾府往来走动,如入无人之境,一是他自己机变如此,一方面未必不是和他徇情枉法有关。说到底,十个当官九个坏,还有一个是无赖,这在当时,大概不能算说错。   
  四 傻好人薛姨妈   
  英莲被宝钗改叫香菱,跟着薛蟠一路长行,投奔贾家。在这里,她遇到了宝、黛、迎、探、惜众女,遇到了大观园,遇到了平生最美的一段时光,遇到了自己早早就等在这里的命运。   
  高鹗续书给她安排一个先扶正,再难产而死的结局,这样不对。她必须直接被夏金桂折磨死,这样虽然残酷,却绝对真实。   
  香菱不是一到贾家就嫁给薛蟠作妾的。还小呢,才留头,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多不过十五六岁。一旦留头,就标志着我家的丫头长大啦,不能随便乱玩了,要学习笑不露齿、行不动裙的本事,而且系上小围裙上灶台,刷锅洗碗炒菜做饭,没事做做针线,好给自己的出嫁攒本钱。   
  这姑娘本来就长得美,再加上女大十八变,现在居然像〃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这可是一个不易得的考语。那秦可卿何等样人,天仙下凡,警幻之妹,生得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和平,若是像她,香菱就真算得上〃美人灯〃了。怪不得好男风的冯渊一定要娶香菱,也怪不得薛大傻子为她打死人命。就连贾琏都说,〃生的好齐整模样〃。这个家伙是脂粉堆里打滚的,他的考语,代表的是整个男人世界对香菱的观感。   
  她和薛蟠真是不相配,就像〃头发不好的人穿着白绫的衣服,卷发上戴着葵叶,笨拙的字写在红纸上面,穷老百姓家里下了雪,月光照进那里……〃不过她倒是不伤感。这个姑娘好像缺根〃伤感〃的弦。也是,自从离了拐子家,不再朝打暮骂,薛姨妈又是个厚道人,除了碎嘴些没别的毛病,很疼香菱,薛蟠跟她要了多少回,她都不肯随便给了儿子,不管将来怎样,她对自己目前的境遇一定很满意。   
  我想,薛姨妈待香菱,不过就是一个有活气儿、会说话、光闪闪的物件,再心地慈善,也不会为一个香菱当百分百的保护伞,伸出手搭救香菱出火坑。不会说:〃儿子,我看你不配香菱,咱们把香菱放出去,别让她当奴才了,恢复她的自由身。〃再不然,〃让香菱跟宝钗拜干姐妹吧,我就拿她当个亲闺女养,将来送她出阁,我也给她备一份丰丰富富的嫁妆。〃   
  薛姨妈不是观世音,曹雪芹也不是现在的某些导演,什么离奇的情节都敢往上搬。   
  所以香菱嫁给薛蟠是一定的,新婚之夜尴尬死了。薛大傻子睁着大眼睛珠子,流着馋哈喇子,小香菱可怜巴巴蜷缩在红烛下。从此后,盘头戴花翠,她就成了一个小小的妇人。   
  所以说,薛姨妈虽然是个厚道人,不肯薄待香菱,但是,她却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充其量不过是个傻好人罢了。明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性,仍旧把这个好姑娘葬送进火坑。   
  香菱又被害了一次,在命运的尘土里越埋越深。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44节:五 帮倒忙的薛宝钗(1)         
  五 帮倒忙的薛宝钗   
  (一)香菱为什么要学诗   
  薛大傻子要出远门,他一走,宝钗就把香菱带进大观园。说起来宝钗是个厚道人,从来没有欺负过香菱,看她天天眼馋这个大园子,干脆叫她来过过瘾。   
  香菱一进大观园,如同一朵花,泪泉浇,血雨灌,一点灵性本来已经被粪草埋得看不见,现在终于爆青发芽,长大开花。   
  说一个人有没有灵性,最外化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他能不能吟诗作文。就像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多出来的一窍就是诗情,要不然也不会在咏菊大赛上勇夺冠军。还有宝钗,虽然是个十足十的冷美人,但是她的灵性绝对不可忽视,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和〃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写得多好,多〃毒〃啊。不过很奇怪,香菱被拐跑的时候虚岁才不过三岁,还不到认字的年纪。她作诗的字,是从哪里认来的?从拐子家吗?拐子哪有那么好心!再说,拐子自己有没有文化还不一定呢。估计她是到了薛蟠身边后,跟着宝姑娘学来的。     
  认几个字,不当睁眼的瞎子也就算了,好好的为什么又要学写诗?有人说她是慕风雅,曹雪芹也说:〃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我觉得这个理由不大充分。   
  这个苦命的孩子,父母家乡全都忘了,看别人有爹罩着,有娘疼着,自己却孤单单的,心里未必就好过。又不能瞎哭瞎唱…会被人骂的,如果会写诗,那就太好了,我躲进诗里抒情你就管不着了。而且,这么好的花,这么好的树,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月亮,想说点什么,居然什么也说不出来,这种感觉多憋闷,要是能把所有这些都表达出来,就好了!   
  所以说,香菱学诗未必是一味地慕风雅,而是发自内心的强烈需求。   
  (二)跟着香菱学品诗   
  黛玉不但会诗,而且把作诗当成一件大事,所以说她是个真正的〃诗人〃,有灵性,有激情。香菱找黛玉学诗就找对人了。   
  想学诗的,都来跟着香菱一起入学,听掌塾师发言:   
  诗的原则:   
  第一是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然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专门写些酸文假醋文章的〃高手〃,好好看看,包括我自己。   
  第二是格律,〃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第三,要想学好诗,就要挑好榜样。我们学诗的好榜样是:王摩诘(维)、老杜(甫)、李青莲(白)、陶渊明、应⑿唬樵耍⑷睿ḿ⑩祝ㄐ牛⒈ㄕ眨!  �
  唐代三巨头李白、杜甫、白居易,白居易之所以没入列,估计是因为他的诗太浅近,黛玉不喜欢,就像香菱喜欢的陆游那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她也告诫千万别学,怕一旦入了格局,再出不来。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香菱是个好同学,虽然没条件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却真当得起两个字:苦心。〃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也不打她,不骂她,不训她,也不把她的书夺去撕掉,倒是怕她把身体熬坏,一连几回地催她睡觉。她不肯睡,有什么办法!   
  很奇怪,越是上不起学的孩子,一旦逮得读书的机会就如饥似渴,恨不得把整个身子都化到书里面。越是打着骂着,哭着求着,赶鸭子上架般,越是不肯学。就像贾母看见螃蟹饺和奶油炸的小面果子,就会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些!〃刘姥姥就会想吃又舍不得吃,一吃就每样都干掉人家半盘子。宝玉不是这样吗?那个薛蟠如果多读几本诗本,估计就不会这么又傻又呆的了。香菱一定羡慕这些贵族公子小姐的风雅久矣,不止一次幻想过如果自己会作诗,会出口成章,会下笔成文,会……会多么过瘾。渴望造就动力,果然如此。   
  诗是老火靓汤,不是饕餮饱肚的,是要细咂慢品的。香菱是个灵透的人,诗味叫她品得透透的: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再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有她这一番解说,这诗书就算没有白读。她也一定能分辨得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孰优孰劣。虽然都浅近如画,但一个是没味儿的,一个是有味儿的。前面这句写的想是一个戴方巾的儒生,宽袍大袖,焚着香,放着帘幔,怕香味跑出去。他想写诗,但是还没写,用着很好的砚台,磨着很好的墨,没有人动它,在砚台里汪汪着。问题就在这儿,光有景,没有情,像一潭死水一样。后一句大不同,看似没有人,只有明月、青松、清泉和河里大大小小的石头,可是一读到它,马上就感觉明亮的月光下,潺 的水声中,有一个〃人〃,在一块凸起的大石头上坐着,正举头望明月,低头看清泉呢,在抬头低头间,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反正人世苍茫的味道出来了,它的意境是活的,动的,灵透的。         
◇欢◇迎◇访◇问◇HQDOOR◇   
第45节:五 帮倒忙的薛宝钗(2)         
  (三)跟着香菱学作诗   
  会读诗和会作诗不是一回事,就像批评家和作家不是一回事,要不然也不会有〃眼高手低〃的说法。   
  黛玉让她以〃月〃为题,赋诗一首,第一首,不成功,字句倒是很华丽的,她犯了初学写作者的毛病,什么词儿都敢往上整,只要好看就行,却忘了〃立意要紧〃。也就是说,她还不懂咏物诗的特点:〃情附物上,意在言外。〃就像我们作文直来直去,啊,月亮啊,你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亮。第二首,又不成功,虽然不像第一首那样笨拙,但又显得过于穿凿,只有诗皮,没有诗瓤,人物的思想境界还没有进入角色。这回我们的咏月文也变成了:啊,月亮,你好美,我真爱你。   
  第三回是梦中作诗,精血诚聚: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精华欲掩料应难〃,一轮明月破云而出,用以含蓄自比。〃影自娟娟魄自寒〃,真真切切地顾影自怜。〃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曲笔达意,内心幽怨。〃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情景交融拓展,为末联作好了铺垫:〃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诗意曲折,联想绵远,难怪这些〃雅女〃们也要赞她〃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了〃。我们若是学她,咏月文也当比人,自比。古往今来,意趣第一。   
  这是曹雪芹唯一一个写到学诗全过程的人。宝黛一干人也不是生来就会作诗,固然作诗要讲灵气,但是诗韵诗格却是要苦心记背的。从她一个人,可以看到所有这些蕙质兰心的女子背后下的功夫,就连宝钗亦不可免。所有的成才公式都是这样: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四)宝钗怎么帮倒忙   
  长得美,有灵气,这下子又学会了写诗,于是,香菱迎来她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鬼使神差,多少年轻人都凑了来,又干净,又漂亮,又雅致,又高洁。红飞翠舞,玉动珠摇,欢声笑语,响上云霄。这里面,笑得最欢的,一定有香菱。   
  被宝钗带进园来,是香菱短短一生中,难得的畅心快意的日子。咱们应该感谢宝钗给了香菱这个机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姑娘怎么变成女才子。可是,为什么要说她给香菱帮了倒忙呢?   
  就比如一个乞丐,平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大雨大雪天露宿街头,也没有人管,也没有人理。突然有人搭救出他来,给他穿最柔软的衣裳,吃最美味的饭菜,睡最干净的床铺。要是能够长长久久地这样过下去,那当然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福气。可是,要是那个人只把他捞出来一会儿,到他适应了这样的好日子后,再把他拎起来,重新扔回泥坑里边去。这个时候,他以前麻木不仁的感官都苏醒了,要是能继续活下去才怪。   
  就像香菱,要是她能够一直呆在大观园里,喝酒、唱歌、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