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性(1) >

第8章

人性(1)-第8章

小说: 人性(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穷无尽的爱,战无不胜的爱,这就是我们心中的不朽。它除了是牢狱和束缚,还能是什么呢?永恒是什么,不就是时间无止无休流逝吗?无限是什么,不就是穿越无边无际的空间吗?到达和休息,不就是永无止境的旅行吗?永恒是在时间里的永无止境的旅行,无限是在空间里的永无止境的旅行,我们再怎么做也无济于事。我们概念中的不朽,除了没完没了的单一延续,还有什么呢?延续、永存、持久和长在——这不就是旅行吗?一旦到达天堂,还怎能说是无限?无限意味着永不能到达。    
    所谓上帝、无限和不配的确切涵义,不过是指沿同一条轨道的没完没了的单一延续,是指朝同一个方向的永无止境的旅行。    
    方向固定的不断旅行便是无限,而仁爱的上帝就是我们爱的力量。既然无限意味着永远不能到达,那么它肯定既是死胡同又是无底洞,那么无限的爱除了死胡同或无底洞外还能是什么呢?    
    爱向目标靠近,而它同时又远离既定的目标。爱趋向天堂,而它远离的将会是什么呢?地狱吗?爱归根结蒂是正无穷,那什么是负无穷呢?既然正无穷和负无穷实际上是一回事,那么我们是在向天堂迈进直到无穷,还是在朝地狱迈进直到无穷,这又有什么两样呢?既然所能达到的无穷都是无穷的纯粹和单一,那么也就是说无穷既可以是虚无,也可以是所有,那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无限、无穷不是终点,是死胡同,是无底洞。摔进无底洞还称得上是不断旅行,围得好好的死胡同也可算是完美的天堂。然而,无论是抵达一个遮蔽得严严实实、如同天堂的死胡同,还是坠入永无止境的无底洞,都不能令我们满意。    
    爱不是终点而是旅行。同样死也不是终点,它不停地把一切分解为浑沌,又从浑沌里重新开始创造。所以,死也是死胡同和熔化锅。    
    终点是有的,但不是爱也不是死,既不是无限,也不是永恒。它是宁静喜悦,是极乐天堂。在那里我们就像一朵玫瑰,奇迹般地立于绝对的中心,保持完美的平衡。玫瑰是完美的,它完美地平衡于时空的中央,它不属于时间,又不属于空间,因其完美、因其固有的超然物外而逾越了时空。    
    我们是隶属于时空的动物,我们也像玫瑰一样,实现了完美,抵达了神明的境界。我们是隶属于时空的动物,我们同时也是超然的存在,超越了时空,在神明之境和快乐的天堂里走向了完美。    
    爱是多种多样的,有既是精神的又是肉体的男女之爱,有基督教的爱:“你当爱邻如己”,有对上帝的爱,而他们有一点则是共同的:爱是合而为一。    
    只有在两性的结合中,爱才被赋予双重的意义。    
    精神之爱和肉体之爱,它们彼此联系,彼此对立。    
    男女之爱之所以是世上最伟大最完整的感情,也正是因为它是双重的,它兼容了对立的两种形式。男女之爱是完美的生命节奏:收缩——舒张。


第二部分:复杂情感精神之爱(2)

    无限、无穷不是终点,是死胡同,是无底洞。摔进无底洞还称得上是不断旅行,围得好好的死胡同也可算是完美的天堂。然而,无论是抵达一个遮蔽得严严实实、如同天堂的死胡同,还是坠入永无止境的无底洞,都不能令我们满意。    
    爱不是终点而是旅行。同样死也不是终点,它不停地把一切分解为浑沌,又从浑沌里重新开始创造。所以,死也是死胡同和熔化锅。    
    终点是有的,但不是爱也不是死,既不是无限,也不是永恒。它是宁静喜悦,是极乐天堂。在那里我们就像一朵玫瑰,奇迹般地立于绝对的中心,保持完美的平衡。玫瑰是完美的,它完美地平衡于时空的中央,它不属于时间,又不属于空间,因其完美、因其固有的超然物外而逾越了时空。    
    我们是隶属于时空的动物,我们也像玫瑰一样,实现了完美,抵达了神明的境界。我们是隶属于时空的动物,我们同时也是超然的存在,超越了时空,在神明之境和快乐的天堂里走向了完美。    
    爱是多种多样的,有既是精神的又是肉体的男女之爱,有基督教的爱:“你当爱邻如己”,有对上帝的爱,而他们有一点则是共同的:爱是合而为一。    
    只有在两性的结合中,爱才被赋予双重的意义。    
    精神之爱和肉体之爱,它们彼此联系,彼此对立。    
    男女之爱之所以是世上最伟大最完整的感情,也正是因为它是双重的,它兼容了对立的两种形式。男女之爱是完美的生命节奏:收缩——舒张。    
    精神之爱是无私的,它不是爱自身,它是恋人为他所爱的人服务,它寻求灿烂结成完美的合一。完整的男女之爱既是精神的又是肉体的。    
    肉体之爱寻求的是它自身,我在我的爱人身上寻求我自己,在同她搏斗的过程中把自己夺回来。我们不是彼此分离,而是溶合在一起,我的爱人身上有我,我的身上也有她。然而,这种混乱状态不应存在。    
    于是,男人把自己解脱出来,成为完整的男人。    
    女人也脱离了我而成为与我截然不同的她自己。光照亮我们的灵魂,既非光明又非黑暗。光明是浑然一体的,黑暗须伫立于另一端,光明与黑暗截然相反,各自都是独立的存在。


第二部分:复杂情感爱情的动力是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爱情问题就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中人们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    
    这是因为爱情与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及其受到的教育和他在社会活动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密切的。从思想来说,一定时代的阶级斗争制约着这种关于人的亲昵情感和道德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尽管有时是真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爱情的动力和内在本质是延续后代的本能,是男人与女人的性欲。这个结论是通过研    
    究和观察得出的,这是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和对社会生活的唯物史观的证明。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无论哪一个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都是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所以,首先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及遭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同大自然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辩证法哲学是深刻的,广泛的。要科学而全面地研究爱情,就必须穿越人类性欲的神秘迷宫,必须进入男女之间亲昵的多级生活、精神领域,并且还必须事先考察人的生物本质。    
    承认爱情的基础是性欲,许多世纪以来,一直使拥护禁欲主义的人愤怒不已。这种对异性发情的动物欲望,难道可以看作是高尚的人类之爱的固有内容吗?到了文明的今天,那种遭到宗教反击,诅咒的性行为,还应来污染文明社会的纯洁道德?    
    神秘主义者和神学家常常谈论所谓“神的爱情”及其迷人的地方。禁欲主义者、东正教教规的鼓吹家,戈基姆·斯韦亚特格里斯召唤人们。让人们从精神上反对魔鬼的肉体诱惑。他教给基督教徒们一些保持不受玷辱的办法,提出一些可行而具体的规劝,让他们抵御魔鬼亵渎灵魂的纯洁性。    
    他指出:如果你必须与异性交往,就要避开可能扰乱你肉体平静的任何事物。如果要与异性交谈,就要保持谦恭和庄重,并且,千万要把握住交谈的时间。不要表现出爱慕,要稳重镇定,言词也要彬彬有礼,语气要严肃。    
    他认为:与异性交往,总会掺杂着忧患无穷的激情。这种激情总会在男女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到灵魂深处,使理性变得黯然失色。因此,他规劝:与异性交往一定要小心、谨慎。    
    在各种福音书、信徒书信及新约中,基督教禁欲主义的道德都得到充分的表现。但这种禁欲主义并不符合旧约。旧约占圣经的大部分,是一部充满着热爱生活的哲学,并被看作是基督教的圣书。    
    事实上,旧约反映的是犹太教的形成时期,在父权制条件下人们对性生活的看法。这些看法与新约宣扬的那些观点截然不同。    
    在旧约里,对男女之间性关系的描写是透明的赤裸裸的。真实得没带一丝禁欲主义的虚伪。它认为这种关系是按造物主的意志存在的自然的东西。在旧约里,上帝真是万能的,它不仅创造了万物,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    
    当他创造了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后,它对他们说:你们相亲相爱,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去吧。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对爱情的鼓舞人心的一幕,是一曲赞歌,正如所罗门的《雅歌》。可是新约的理想却相反,它界定的是一种禁欲主义的贞洁。因此,我们探讨的问题有两种互不兼容的观点。    
    基督徒们都愿意按新约的要求祈祷和忏悔,而按旧约的原则生活。在很大程度    
    上,这种矛盾大概灌输了人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这一思想。    
    因柏拉图式的爱情,通常是反对男女平等的,其根源在于新约。它的鼓吹者不仅诅咒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还诅咒妇女,它以耶稣的名义谴责性接触,从而激发起某种狂热,使自己能像天使那样纯洁,能观察意识在无穷大的宇宙中的强大力量,其目的是没有肉体接触的灵魂的溶合。    
    男人、女人们只在纯粹的精神享受中像在云端一样地遨游,他们的双手只是在一无所有的空间游动,拥抱,他们从不亲吻一次嘴唇,思想像云雾那样朦胧一片。仿佛这才是男人和女人们获得永恒幸福的途径。然而,这种生物的无形无体的爱情,只能是人的幻想而已。    
    真正的爱情,往往会因为与所爱的人之间肉体的不谋而合的接触而死亡。因为这种接触引起的冲动,在不经意的瞬间就将美好的爱情弄破灭了……    
    因此,虽然精神病学的教授们不承认,柏拉图式的虚拟爱情还是照样存在。甚至可以说,人世间其实只存在柏拉图式的虚拟爱情。因为除这种爱情外,任何被人们称为爱情的东西都是卑鄙的下流的。    
    要满足欲望,那就去马比伦找妓女吧。俄国革命以前,俄国有一位知名的神秘主义理论家,名字叫做弗拉基米尔·斯洛维伊夫,他主张维护所谓“理想的爱情”。他反对唯物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研究爱情的心理成份,结合繁衍种属的本能的方法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他指出:从理论上讲,如果世界意志十分关注某一个人的出世,它就应在其父母心中唤起一股十分强烈的激情,这股激情能够彻底粉碎阻碍他们走在一起的所有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知觉不到爱的激情的力量与传宗接代的意义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也没发现类似的什么现象。    
    现实生活中,最强烈的爱往往只是一种单恋,因此,这种最强烈的爱是不会生出伟大的后代,甚至根本就不可能生出后代来的,而这也是上述理论没法解释的。    
    传宗接代的目的,是在爱情之外达到的,个人的强烈爱情,从来就不是为传宗接代服务的途径。认为性爱的意义在于合理的生育,就是承认只有在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爱情时才可能有这种意义……


第二部分:复杂情感如何定义爱情(1)

    如何给爱情下个定义呢?如果有哪几位哲学家想要深入研究这个不怎么有哲学意义的问题,最好沉思一下柏拉图举行的一次筵宴。席间苏格拉底同他热爱着的亚西比德和阿伽通漫谈爱情的形而上学。    
    爱情本来有如一块大自然的布,人的想象在上面绣了许多花中你若想对爱情有一个观念,你只要看看你花园里的麻雀、看看你的那些鸽子;观望一下人家给你的牝牛牵来的牡牛;注视一下这匹矫捷昂扬的骏马,由两个马夫牵到那匹正在等候着它的驯良的牝马那里来;牝马便把尾巴掉转过来迎接它;看看它两眼闪闪发光;听听它嘶叫的声音;观赏观赏它怎样跳跃腾骧,双耳直竖,张口抖唇,鼻孔鼓张着,呵气喷腾,鬃毛直竖而飘动,向大自然给它准备的对象猛扑的雄昂动作;但是丝毫不必艳羡,最好沉思一下人类的长处,人类在爱情方面有许多优越处都补偿了自然赋与动物的长处:力量、骏美、轻捷、迅速。    
    有的动物甚至毫不知道快感是什么。鳞甲鱼类尝不到这种情欲的乐趣;母鱼在河底甩下几百万鱼子,公鱼遇见便从其上游过,甩下鱼白,使这些鱼子受精,却不知道这些子是哪些母鱼的。    
    大多数动物交配只能从一种感觉上尝到快感;一旦情欲满足,一切就都完了。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不懂抱吻,人身体整个儿是敏感的,尤其是嘴唇所感到的快感是无限的,而这一快乐只属于人这一类。    
    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恣意于爱情,而兽类却只能有一定的时间。你若是想一想这类优越处,你就会照罗什斯特伯爵的话来说:“爱情在一个不信神的国度里也会使人信仰神明的。”    
    因为人得天独厚能使自然赋与他们的完美。注意清洁,调养身体,使得皮肤愈加细腻,这就增加了接触的愉快,而且对于健康的注意又使肉感的器官更加灵敏。所有其他的感情随着也都进入爱情中,就好像一些金属跟金子混合一样,友谊和尊敬的感情更助长了爱情;身体和精神的能力更是构成了新的环节。    
    人类自尊自爱的心理特别能加强上述这些情况彼此之间的联系。人都欣赏这种心理的抉择,而大堆的幻想又给大自然创造的这个作品锦上添花。    
    这就是人优于动物之处。但是人虽然尝到动物所享受不到的快乐,有多少痛苦却又是动物心里连一点影子都没有的呀!对于人最可怕的是自然在四分之三的陆地上用一种只有人才能感染,而且又只传染生殖器官的可怕的疾病毒化了爱情的乐趣和生命的源泉。    
    这种传染病根本不像许多别的疾病那样由于我们生活没有节制而感染。决非由于荒淫无度在这个世界上产生了这种疾病。    
    如果有时可以指责自然不重视它自己的创造物,违背了它自己的本旨、倒行逆施,那就是指这种使世人惶恐万状、声名狼藉的可厌灾难而言。难道说这就是可能有的世界中最理想的世界吗?    
    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接受对方的缺点或凡人的性格。爱情不是唯一的救赎,而是一种人际关系。偶像崇拜式的爱情给予对方神人般的价值,外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种爱情迷思,他不值得有那么多的爱情。    
    当女人发现她所崇拜的偶像不出色时,是会伤心绝望的,如果她选择的对象确实值得去爱,但他却是个凡夫俗子,那么她屈服的是一个像上帝一样的人,而非是凡夫俗子;她自己欺骗了自己,只因她拒绝公认人类存在的价值,她的虚伪造成他和她之间的鸿沟。她极力奉承他,对他卑躬屈膝,但她无法成为他的朋友,因为她不了解他在世界上的处境,他也会软弱,他也会有达不到的目标。她以为他就是法律和真理,她不认为自由有犹豫和烦恼。    
    不以凡人的尺度去衡量她的爱人可解释很多女人的矛盾。当女人向她的爱人要求一个恩惠,她认为是他慷慨、高尚、大方、非凡的;假如他拒绝她,那么他就是吝啬、气量狭小的,他是魔鬼的化身或是禽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