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南方周末2004年精粹_上 >

第1章

南方周末2004年精粹_上-第1章

小说: 南方周末2004年精粹_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方周末·2004年度选粹 




 这梦想,不休不止
 构建以权利为基础的制度安排
 2003:政经呼应
 中国考验与考验中国
 这一年:基于自由的创造
 流言止于透明
 不必等待
 超越“极化”思维(上)
 超越“极化”思维(下)——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思索
 文化人的沉沦
 人身自由与行为能力
 刘震云:“废话”说完,“手机”响起
 我读“一号文件”
 “原罪”与权力
 “允许说错话”的意义
 需要关注的群体
 为“周晓光现象”喝彩
 谈谈“解放男人”
 “人本身就是尊严”
 半个世纪人类发展观大反省
 以正当程序保障人权
 中国私产保护26年记
 保护私产对大多数人的意义
 公共目的及其决定
 文化价值观与人才供需错位
 从欧盟法官对微软的判决说开去
 乞讨权是一种什么权
 宪政呼唤“公民意识”
 人权入宪与人权报告
 语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
 检讨艾滋疫情“信息失真”
 〃政府高参〃低调55年后亮相前台
 谁为官员的“括号待遇”埋单
 “女体盛”的本质是将人物化
 人大在引咎辞职过程中应有的作为
 好官不需要特别“保护”
 文学法兰西
 从市场伦理角度理解西方文明
 从经济学角度看“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人流中思考〃黄金周〃
 《焦点访谈》:十年回望
 低薪的隐忧
 枷锁中的波德莱尔
 陈思和:我不赞成〃红色经典〃这个提法
 不要人为抬升良知的成本!
 “误读的杰作”?
 铁本事件背后的逻辑轨迹
 我为什么反对国企实行管理层收购
 重建食品安全 政府须负总责
 “邛崃模式”水落石出
 9+2:中国区域整合最新态势
 汉语的开放
 如何选择城市燃气定价模式
 不要损害群众利益求发展
 以公益的名义挽救企业家整体形象
 红包医生与法律制度
 西方历史的政治解读
 大历史的魅力
 任长霞树立行使警察权标杆
 是个人管社会,还是社会管个人?
 “调查研究”再认识
 期许中国违宪审查大步前行
 宽容和严惩
 从“铁本事件”看宏观调控和政府改革
 从问责到问德
 新闻发言人:模拟的演习与真实的关系
 建议审计部门转为对人大负责
 “审计风暴”再追问
 中国“政法系”力持“人权”话语
 消除行政管理中的“标语崇拜”情结
 在历史的往复中寻找自我
 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
 期待一个制度性的解决
 “凯恩斯”攻防战
 “新圈地运动”后遗症
 “狭路相逢勇者胜”
 退出行风评议是司法独立的重要一步
 让农民分享一点现代金融的好处
 像张艺谋一样浅薄
 从中青报的李金华调查所想到的
 一个美国学者眼里的中国经济
 我喜欢的10种书
 公正创造财富
 余秋雨片断:1963…1980
 纪昀与康德
 我看鸡西问题中的选择逻辑
 揭开社会地位改变的“秘密”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契机
 理解自治
 “鸟巢”及其暂停是一个缩影
 北京启动公务员工资改革
 中国基层民主迈入“后选举”门槛
 读经之辩:回到常识和现实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像小平那样去改革
 姚明的边界
 完美表现,然后完美演绎奥运北京周期
 摇曳多姿的个性化
 网眼
 北京论坛的文明冲突
 深化改革正是好时候
 秦晖纵论“郎旋风”
 体制改革的逻辑冲突
 经济改革要落实转让权
 传说中的“利好”
 残酷中年的《中国式离婚》
 我们有判决传统的能力吗?
 开县洪灾反思
 四中全会:执政党审视自我
 55年执政之路
 如何突破国家反恐的困境
 美国舆论为何对伊战伤亡“集体失语”
 法学专家激辩“国资流失”
 学者郎咸平何咎之有
 我喜欢的几本书
 理性的见证
 制度化前行
 执政能力建设解读
 中国公共外语教育反思
 从共同的历史到共同的历史书
 网眼
 防止基层“软政权化”
 王家卫:永恒不变会不会很闷?
 影像时代的警世危言
 书非闲时不读
 辨析“教育产业化”
 “省级”死刑核准权应予“突然死亡”
 公祭孔子的新闻解读
 有关“高考之痛”讨论的一些感想
 四大行改革的连环因素
 全方位理解油价
 中纪委:垂直管理酝酿待发
 如何调节好劳资矛盾
 事业单位改革也需以人为本
 构建法治之下的警察权
 日本之惑:历史宿怨如何化解?
 民族情感与现代理性
 舞台上的张爱玲
 美国大选:我们观摩什么
 国内首份信访报告获高层重视
 选举的风景
 加息决策机制解读
 深圳有望形成一个新传统
 王岐山实话北京奥运六大问题
 对陌生人的责任
 半岛的座右铭 意见与异见
 政坛瞩目“苏州现象”
 行业自治给企业家群体自新机会
 信访改革引发争议
 “个性施政”渐露中国
 从宪法看“个案监督”
 在美国如何参与“中国话语”的制造
 琐忆黄仁宇
 有场景的经济学
 一个市委书记最后的493天
 细解高层最新人事变动
 我在理想主义的路上走太远了
 “上帝”左右的美国政治
 异哉所谓个案监督问题者
 环保公众听证符合程序正义
 算好几笔账落实“第一位”
 怎样实现和保护农民的产权
 答贺卫方教授
 越来越热闹的香港 越来越寂寞的黄霑
 合作者眼中的黄霑
 小群体利益Vs大公共安全
 “断交”高潮前的回光返照?
 民主立法与制度创新
 改善劳动条件可以大幅度增加就业机会
 书生报国一支笔——张季鸾写时评
 540个民间组织受奖背后的欣喜与期待
 改革要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
 农民产权的现实基础
 解读健力宝事件
 中国还要不要搞MBO
 周星驰: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大师
 这是你的光荣之路
 李金华——二00四南方周末年度人物
 李金华:全中国人民的审计长
 王毅:临危受命任重道远
 双面郎咸平
 争议仇和
 于建嵘:学者最大的风险是说假话
 维护权利与权力的平衡点——2004年的公共生活
 利益时代的冲突与和谐
 2004年的兴奋与不安
 2004:传统文化思潮激起波澜
 感谢〃酱紫〃的〃口音〃——2004语文观察报告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这梦想,不休不止 
目录页 下一页 



  2003…12…31 17:24:01  来源:南方日报  

  □本报编辑部

  谁说这是平常的一天?候鸟掠出线影,年轮添了新纹;我们大声地问候亲友,也默默地思念远人。

  365天,两鬓多了白发,或许连心事也疲倦了几分,但你依然,依然轻轻地叹着,却终究微微地笑了———

  这是一个收获祝福的日子,要赶紧抹去浮尘,擦亮梦想。

  但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天:北方的飘雪,南国的暖阳,还有来来往往人海茫茫。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在我们的心里,习惯找一个开始。

  一开始,就有梦想。

  那么在这新年的开始,我们祝福你,朋友,愿你的梦想一路远行!

  我们乐观地回首,2003是放飞梦想的一年:小康社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神舟五号”,“振兴东北”……

  有了开始,即便梦想千年,也新意盎然。

  我们现实地记录,2003也背负恐惧、泪水和愤怒。当SARS疫潮席卷,渭河洪水滔滔,公民惨死收容所……不,我们不仅仅记录,而且感同身受,所以眼里有泪,心里有痛……

  但在谎言中,有勇士挺身而出;在暴力后,有对恶行汹涌的讨伐……这无畏的直言与血的印痕,又何尝不是一个开始?

  所有这些或悲或喜的开始,在不同的层面指向同一个终点:人之尊严与福祉的增进。2003年的奋力与求索,在这路途中为中国大写了两个关键的名词:“公民”与“权利”———它们,原本就相辅相成。

  这,也正是我们不休不止关注与祝福的梦想。

  携着梦想与祝福,今天与你见面的这张报纸已走过20个年头。

  这20年,中国持续激变;我们为变革而生,但关注持续未变:为我们国家每一个进步喝彩加油,为确立市场经济添注加解,为关注社会积弊呐喊张目……

  今天的中国,“政治文明”与“全球规则”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那我们也毫不讳言对“政治”的兴趣,因为这关乎众人之事的政治,关乎国家之进步,关乎民生之改善,关乎民族之复兴;我们关注政治的方式,一如媒体的天职,忠实地记录,公开地陈述,理性地评说。

  对于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对于所处的这个民族在所处这个时代的进步,我们欣然落笔,化为墨痕;虽然前路或许多艰,但对这朝着阳光方向的生长,我们努力地鼓与呼。

  但记录不是记录的理由,关注也非关注的终点。我们对于这时代变革的每一次喜和忧,最终都只有沉潜于人的层面才有价值。生活要多样化,经济要市场化,政治要民主化,这是一个古老文明要重焕青春的步伐和必然诉求。

  所以20年来,当你在会场陈言,在书斋握笔,在农田挥汗,在工厂劳作,在校园诵念……我们将你的故事告诉他,将他的故事告诉你,将中国的故事说给中国人,也说给世界听;要让书斋知晓江湖事,也求民间参知庙堂言。

  这个国家不正是大家的国家吗?我们用真实架一座桥,让言说者不空谈,让主事者不麻木,让刚烈者不偏激,让脆弱者不沉沦,让大家知道大家的心事,也知道自己的方向。

  在这一年的开始,我们也祝福自己的梦想,它萌自20年前的那个早春,从此便如春藤一般爬满了我们的心间眉宇。

  然则这梦想其实来得更深远,甚至早在100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面对积弱积贫的中国,他们的梦想就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解放。

  所梦所想,何止20年,其实百年一脉。

  但对于中国这个老大的后发国家来讲,每向梦想逼近一步,都要有巨大的付出。

  但梦想没有流产,因为正如此,历史每数十年给出一个阶段主题的规律似乎清晰可见:开天眼(西风东渐、启蒙运动)、反帝制(推翻清政府)、求统一(北伐、结束军阀混战)、争主权(抗日、废除不平等条约、建立新中国)、平均地权(土地改革)、改善民生(经济改革),而贯穿其中的就是增强国力和复兴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

  在中国,这些主题环环相扣,它们赋予今日中国以独特的魅力:每一天都能感知这变革中每一步前进的喜悦。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时代能够成为中国最好的时代,因为它给我们未来以最新的期许。

  这个国家对于未来的期许,从理想叙事的乌托邦,到国家叙事的现代化,再到传统叙事的小康社会,共性与个性、出发与归宿间,今日中国也充满着独特的张力与快速节奏。

  这种状况将继续于新的时代主题破题启程后。

  2003年当被铭记:政府因“乙肝歧视”遭遇行政诉讼、四川自贡3万农民“民告官”,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在这里觉醒;前河北省委书记与卫生部长被处理、收容制度被埋葬,公民对公权的监督在这里呈现;北京、深圳甚至内地小城潜江自荐竞选人活跃涌现、“违宪审查”的话题被广泛讨论,公民的政治权利在这里伸张……

  这不仅表明公民意识的成长,更说明在深化与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党的十六大概括的“以人为本”、“政治文明”的新主题正在破题。

  今天,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回看一年,回看20年,回看100年———看到我们的兄弟姐妹与前辈,在不同时间留下的眼泪和微笑。就让时间如光,串起这晶莹剔透的液滴,折射出一如灿烂微笑的七彩虹谱,照亮你的前路和梦想,中国! 




创建时间:2005…3…17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构建以权利为基础的制度安排 
 



  2003…12…31 17:54:03  来源:南方日报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在2003年一系列的事件中,人们可以发现,政府的品格正在开始发生变化,民众表达利益和要求的权利开始合法化,政府与民意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正在开始形成。而这恰恰是以分化为基础的社会秩序重建的关键之所在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社会结构和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社会的制度和结构能不能容纳这种利益表达,以及如何为这种利益表达设立相应的制度安排

  ■权利的高水平均衡在宏观制度框架上将体现为一种合作主义的宪政体制

  2003:利益、冲突与权利

  已经过去的2003,我们的社会经历了SARS疫情的爆发、孙志刚被殴致死、刘涌涉黑案件的重审、在许多地方发生的因拆迁引起的上访甚至自焚爆炸、农民工以生命讨要被拖欠的血汗钱等一系列的事件。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一系列的事件或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与民意之间良性互动的模式在开始显现。

  SARS暴露了从信息控制到公共卫生体制一系列的弊端,但最终有关社会灾难的信息披露制度在开始形成;孙志刚之死以及其后引起的强大社会舆论,最终导致了实行了几十年的收容制度的废除以及对于社会歧视的关注;刘涌黑社会案件的重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进行的,尽管从司法独立的角度人们可能还有不同的评价,但就政府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而言,这里无疑有着新的内涵;而由拆迁导致的社会矛盾在很多地方也成为改革拆迁办法的直接动力。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人们可以发现,政府的品格正在开始发生变化,民众表达利益和要求的权利开始合法化,政府与民意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正在开始形成。而这恰恰是以分化为基础的社会秩序重建的关键之所在。

  背景:社会分化的细化与聚合

  2003年的许多事件和社会现象,都是发生在社会不断分化的背景之下。而社会分化则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的一个基本走向。19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动的基本走向,是两种表面上看来互相矛盾的趋势的交织。这两个趋势,一个是社会分化的不断细化。另一个则是细化的碎片不断聚合。

  社会分化越来越细的现象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1990年代,有几个过去经常使用的名词其内涵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就是工人的概念。原来一说就是工人、工人阶级,而在今天,工人的概念虽然没有消失,但是凡是用到工人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前面都加上了修饰词,比如国有企业工人、三资企业工人、乡镇企业工人、下岗工人和失业工人。这表明了工人这个职业群体内部分化的加深。知识分子和农民的概念也是如此。这些概念的变化,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社会的分化是越来越细化了。有人将这种趋势称为社会的碎片化。

  在这种趋势演进的同时,还有一个表面上看起来与之非常相反的趋势也在发生,这个趋势就是聚合的趋势:这些细化的碎片又正在开始往一起积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