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357-黄集伟语词笔记之五 >

第1章

4357-黄集伟语词笔记之五-第1章

小说: 4357-黄集伟语词笔记之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种“接龙”的文字游戏,与骨牌的玩儿法同出一脉。第一个说,“舍我其谁”,第二个接,“谁人无过”,第三个比较损,“过江之鲫”,第四个被搁那儿了。半晌,接“鲫鱼三吃”。没这个词,也没这道菜。以鲫鱼的身量,“一吃”都嫌小。按照最新版的新华字典的说法,鲫鱼的常规贡献是被熬汤为产妇下奶用。有些扯远了。想说的意思是“鲫鱼三吃”有些“八卦”。关于“下奶”之说,宜姑妄听之。实在不行,也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奶粉。诸如安徽阜阳的“八卦奶粉”,只有“粉”没有“奶”。成了“刑事八卦”的大案。    
         
    有个朋友,二胡演奏家。在乐队演出中没人刻意关注他的眼睛。但电视实况转播,镜头一推上去,所有人都以为自家电视出了问题。他眨眼的频率类似“跳帧”。在音乐厅开独奏音乐会,领导跟他商量,“咱忍着点,实在忍不住,您就闭上眼。胡琴无谱,只当您入境了。”朋友感激领导的关怀,楞是双目圆睁地把阿炳的一组曲子拉完。连幕都没谢,扭身蹿进后台,找一旮旯蹲下,以平常三倍的速率眨眼,嘴里解恨解乏地咬牙切齿道:“走你!走你……走!”伴着台下掌声四起。他这个毛病是眼睑肌“习惯性痉挛”,属于没治的范畴。让人惋惜。    
    “八卦”也就算了,还迫使“习惯性”委身于它,一定会让事情变得令人沮丧心惊胆战。这里说的“习惯性”可能出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八卦”的原创和加工;另一个是“八卦”的适用和接受群体。两个方向约定俗成的“习惯性”使自娱自乐迈向娱乐大众成为可能。“八卦”来自民间自创的居多,但在传播上,像年赢利以百亿计的短信,“一呼”万应怕是保守。恐怖的是,中国手机占有量世界第一。通讯、信息、图像被“移动”、被“群发”的无障碍无终审地传输实现,使人人拥有了一个“流媒体”。力大无穷,几乎无所不能。这还没把更具上述功能的电脑算进去。这意味着如果你“怀揣一颗八卦心”,尽可以“八卦”。但游戏规则不保护你不被旁人“八卦”。    
    《手机》成为手雷的可能在于拔出了隐私的销子。不管真“八卦”假“八卦”,炸了,就非死即伤,让你思维不能自理。《廊桥遗梦》勾引了一批中年男人背一破相机到卢沟桥左近“柳”(暗怀春心地寻觅),《手机》又让这批男人学会了“暂时无法接通”的操作方法:把手机电池卸下来。“信息爆炸”未见得利大于弊,炸弹不长眼,伤及无辜在所难免,自爆身亡也非少数。    
    “习惯性”和“八卦”搞到一起属于“强强联合”。通常关于“习惯性”的认识止于“习惯性流产”、“习惯性便秘”、“习惯性掉链子”、“习惯性眨眼(或结巴)”……。如果“习惯”普及成了集体的行为意识就演化为目前的一个“词语团”——“集体自杀”、“集体堕落”、“集体自慰”、“集体不要脸””和“集体意识丧失”等等。“八卦”自伏羲的阴阳占卜以来,“卦”已被疏学,倒是“八”被中国人赋予重要地位。文章要“八股”,吃席要“八大碗”,大清的干部子弟以“八旗”分等,打咱们的也要授予“八国联军”的称号(不止八国)。等到咱们打日本,明明是第十八路军,也要硬叫成“八路军”。“八”本身就具有中国人意识中的习惯性,电话号码、车牌首选“八”,但骂起人来也“八”字当头,“王八”再或“王八蛋”再或……    
    “穷藏粮,富收藏”。以当下衣食状况,应该归入“饱暖思八卦”。“吃饱了撑的”之后,所娱所乐的主旋律概率很低,其“隐思”中的成分复杂。日本有部电影《IZO》,北野武监制并客串,其中有实力集团人物的一句话,“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听起来很“八卦”。但“谁也别拦着我,挡我路者见一个杀一个”却像日本当政的主旋律。“国民自卫队”要变“国民自卫军”了,“自卫”成了“八卦”。类似的话,比如“上刀山,下火海”是壮士说的,“卧钉板,下油锅”是“道儿上”人说的,是“八卦”式表态,不必当真。手真伸进“油”锅里,那锅里是醋,沸点很低,司马南演示过。中国“道儿上”的老大之一杜月笙1949年在香港对中共代表说,“向往有心,追随乏力”,不是“八卦”,是“八卦掌”。    
    “八卦”拒绝严肃。但严肃的事,比如治病救人,被整成“八卦”,就不是“好玩儿”、无伤大雅、无伤要害的性质了。哈尔滨有家“三甲”医院让一个病人二十多天花了四、五百万。然后病人死了。然后死人的化验单又陆续出来,让家属抓住把柄。调出部分费用单,看到了一天输液8万毫升的“八卦”记录。一瓶“二锅头”500毫升,正好一斤。8万毫升相当于160瓶“二锅头”的容量,以一个垂危病人的身子骨儿,一天之内让他消受这些液体的方法只有一个——泡澡。    
    面对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记者,该医院纪检负责人想象面对的是医院中层以上有难同当的手足战友,从而表现出大无畏的守土有责气概:“我们医院是为农民服务的!是为贫下中农服务的!”因此“我们没有多收(钱),还少收了(钱)!”如果这话不是随口的“八卦”,解释也只有一个——“杀富济贫”。但不像,八成也不是。故这位纪检女官可能是“习惯性”火线演说。事后她又可能满脸涨红地对围着她的人说,“小样儿的,跟姑奶奶我忽悠,嫩了点!”博得一片叫好。她打不出“八卦掌”,只会抡“王八拳”,套路自创,自说自话,自娱自乐。    
    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习惯性八卦》 第一部分八卦的“八”,八卦的“卦” 

    (我自己的一个感慨)    
    在汉语的现成词组上加加减减,词组的褒贬色彩常发生改变。比如说,“乞丐”是一个词儿,在它的前面添加“职业”二字,它马上就变成另外一个词。接着做加法,我们在它的后面加上“升级版”三字,它就成了上周被媒体一再曝光、令人震惊的那张照片——用英文乞讨……如你所知,面对“乞丐”、“职业乞丐”、“职业乞丐升级版”这样三个看似近义     
    的语词,我们的感受复杂暧昧,说不清。那就不说罢。    
    比在现成词组上加加减减更歹毒的,是比喻。前些日子,姚某与李某茶馆相遇,接谈颇洽,李问姚曰:“请教贵姓?”    
    姚曰:“姓姚。”李曰:“可是不祥之兆的兆字,旁边着一男盗女娼的女字?”姚见其语谑,亦转问之,答以姓李,姚应声曰:“可是棺木之木字头,下头绝子绝孙之子字耶?”……在这则出自《笑林广记》的笑话中,比喻的“毒药”属性昭然若揭。    
    褒贬之外,在现代汉语中,哪怕与形容、比拟、夸张、拟人、比喻等繁多修辞手段绝交,一味老老实实,仅用名词,化了妆的或褒或贬照旧隐含其中。那天,在MSN上聊天,一家伙总结地说,2004年他开始迷恋考据名人祖籍且成绩斐然——据其考证,名人赵老师祖籍在江西上饶,名人余教授祖籍在河南开封,名人牛演员祖籍在安徽蒙城……    
    如你所知,这其实是一组包装过的笑话——它貌似考据,实则八卦——在那组貌似平和的“考据”中,隐藏着尖锐的不屑与揶揄。江西上饶、河南开封或安徽蒙城均不过寻常地名词,可当它们被镶嵌到那个别有用心的笑话中后,已成为一种暗喻,一种调侃,一种被压缩到极至的时评。它不够直白,还有破译般的猜谜麻烦,但其鲜明爱憎一望而知。    
    可见只需有心,在现代汉语中,不仅字、词、句、篇都是学问,而且都是情感。昨天晚上,电话向朋友约局,那家伙连婉拒都懒,直接推辞,说正忙年终专稿。问其创意,称他们一伙儿将2004年归结为了“八卦元年”……通话当时,手机信号极差。我大声嚷嚷:哪个“八”哪个“卦”?对方不耐烦:“废话!八卦的‘八’,八卦的‘卦’!”而这个不耐烦在我看已有十足绝妙——它证明了八卦日渐深入人心,也印证着面对八卦、身陷八卦时我们的无力自拔直至不想自拔。    
    买到艾柯随笔集《智慧女神的魔法袋》后,我如获至宝。书中有篇妙文,叫“八卦是非常严肃的”。该文主旨除“神话其实不过陈年八卦”之类的大胆假设外,艾柯的奇谈怪论也让我看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其实,八卦这玩意儿是矛,也是盾,是标靶,也是子弹,是无聊,但也有被我们认真、严肃、富于创意对待的可能……    
    因为只见文字,不见舞台,念书时的“戏剧文学”课枯燥无比。不过,尽管如此,《茶馆》终场时,老板王利发用沙哑嗓吼出的“我爱国啊,可谁爱我啊”那句台词,至今想起,还是有点儿让人心颤。在我的想像中,老舍先生自尽于太平湖那晚心里反复回响着的,该就是这句词儿……是啊是啊,这当然无从考证,不过,你能猜出,我这十足八卦的联想其实不过是在宣泄一种悲伤。很悲伤。


《习惯性八卦》 第一部分好了吗?还没呢

    好了吗?还没呢     
    黑泽明一部影片的片名)    
    那天,天儿不错。在清晰的电视图像中,一辆土黄色的坦克车轻而易举将萨达姆雕像扳倒。断裂从萨达姆的头部开始。断裂的部位很整齐,不细看,好像萨达姆果真被“斩首”……美国人说话算话。既名之为“斩首行动”,果然就“斩首”。不过,萨达姆本人及其核心成员们已被一网打尽?还没呢。那天,全场气氛有点怪。不仅所有颁奖典礼的嘉宾大都素装     
    出席,而且,原本与奥斯卡完全接轨的所谓“星光大道”也临时更名为“爱心大道”。大道本身不做任何修饰,路边的栏杆上挂满黄丝带——一个娱乐界的例行年奖,主题却在向医生、护士致敬。现场的一幅对联将如此“强忍”提示得尤为清晰:“以电影为荣,以香港为家”。不过,“非典瘟疫”与“荣少自绝”的阴影会因此烟消云散?还没呢。那天,半岛电视台女播音员利马的情绪确实有点激动。她素面出镜、眉眼红肿异常不说,播报新闻时的哭腔也有耳皆闻:“本台记者塔里克…阿尤布在轰炸中不幸遇难”……利马发布的消息所指是四月八日美军在伊拉克境内对一个记者密集地所做的“精确的误炸”。“精确的误炸”是为了消灭真相,可“真相”会因为炸弹而从此石沉大海?还没呢。那天,《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脑子可能进水了,他们居然一口气安排并排采访三位国际巨星:斯皮尔伯格、迪卡普里奥和汉克斯。有趣的是,在接受采访时,三位巨星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分别大谈自己的“恐惧”。斯皮尔伯格说:“我小的时候什么都害怕:黑暗、雷声、闪电……我喜欢几个小时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看,直到不知道自己是谁”;迪卡普里奥说:“我最害怕浴缸的腿”;汉克斯说:“我最害怕自己的脸、自己的声音,我奇怪其他美国人为什么看到我还不感到厌倦”……如此采访让我明白,巨星之名固然足以掩盖一切,但其实恐惧一直潜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战胜恐惧?还没呢。我承认,本文灵感出自大师黑泽明一九九三年拍摄的一部电影,那部电影是大师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关于那部电影的片名,我见过四种译法,有译为“一代鲜师”,有译“不,还不行”,有译“还没有呢”,有译“还没呢”……在上述四种译名中,我所喜欢的,是最后一种——因为该片中有个细节一再出现:小姑娘藏进了稻草垛,另一个小男孩问:藏好了吗?小姑娘说:还没呢?还没呢——和平还没呢,恐惧还没呢,非典还没呢,喜剧还没呢,悲剧还没呢,战争还没呢,残杀还没呢,生命还没呢,死亡还没呢……被黑泽明发掘出来的这个短语意外道出了人生里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那种普遍的悲剧感。    
    没有舞台的悲剧。没有明星的悲剧。我们的悲剧。    
         
    


《习惯性八卦》 第一部分打补丁相当于买皮带 

    打补丁相当于买皮带     
    (一位网友的比喻)    
    各类说明书越来越难懂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体验。这个问题从青年时代起就困扰着我。秋天,我去大明眼镜店买老花镜,想用它来阅读各种字体合文本混乱得一塌糊涂的说明书——如你所知,说明书依旧看不懂,依旧越“说”越不“明”,而且,它的字体也越来越小……“小六黑”基本已基本废置不用。现在的恁多说明书不仅用纸悭吝,而且,在字体的选择      
    上,又忽然开始流行“小七黑”——对不起,这是一个专业术语:“小七黑”即小七号,黑体。    
    “本品对哺乳类动物异亮氨酸tRNA合成酶的亲和力很低,故对人的毒性甚小”——前面这句话摘自某外用消炎药的说明书。在我看来,诸如此类的“说明”,真正能读懂的人估计不多。更糟糕的是,句中居然还有诸如“亲和力”、“人”之类让我看着无比眼熟的字词。而将那些“眼熟”一一置放到一个严谨整饬的句子中后,我的反应只能是摇头,再摇头。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买错了药?否则,说明书里为什么要暗示我归属为“哺乳类动物”一类?或者,只要接受实验的小白鼠没事,我也一定受用?    
    我还发现,这种把消费者“不当人”的情况事实上普遍存在——除非一名消费者同时是若干行业的专家或玩家,否则,说明书上那些天书般的“专业”就只能囫囵着猜,混沌着看。于是,诸如“安装程序将为下面指定的程序文件夹赋予新的符号”(软件安装说明书)、“如果已经传送频道索引,则选择一个频道后通过选择确认”(手机使用说明书)、“对于数字对数字连接,视频和音频信号以数字形式传递,以进行高质量的编辑”(DV使用说明书)之类的“说明”也就好比一尊尊俨然高傲的知识精英,默然而残酷地“修理”着万千消费者——而消费者为获此“修理”,还需奉献大把大把的碎银子。    
    媒体报道,曾被视为神圣庄严、可在理解上却宛如“天书”的一些保险合同条款已开始被有识之士小动手术,那动作好比“隆胸”或“拉皮”:不仅“合同撤销权”被改写成“犹豫期”、“保险金受益人”后加注“我们的理赔金支付给谁”,就连“投保人”、“保险人”之类相对清晰的术语,也已用口语中的“您”和“我们”替换……    
    无论如何,如此以“人性化”为宗旨的“整容”都令人高兴。而更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其文字佶屈聱牙的产品说明书之改写或重写,似尚未引起关注,它们的人性化“瘦身”或通俗化“去脂”或许还需等待。可究竟还要等到哪一天呢?我着急。    
    “某日,你上街去买裤子。不多会儿,你便相中了一款。你买了裤子,卖家自然感谢你。可那“感谢”并不意味着卖家还会附送你一条皮带。如果你不系皮带,裤子可能也不会掉,但假使一个坏人要来扒你的裤子,那你裤子有可能就会被扒掉。所以,你要自己配一个皮带。这样,当坏人想扒你的裤子时,就怎么都扒不下来了!”……这个虽然有点过分但却形象生动的比喻被网友HansSacsh用来解释什么叫做“打补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