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 >

第6章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第6章

小说: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指灵活,握感良好。
  防弹背心:现代战争中,防弹背心是军事人员抵御敌人子弹和空中各种弹片的有效用具,但很多时候,使用防弹背心会影响行动的敏捷程度,而对反恐行动来说,速度是制胜的要诀之一。玻璃钢和尼龙材料的防弹背心利用层层阻隔的原理,能较有效地减小弹片射入身体的力量,但它对高速射入的子弹,防护作用却十分有限。轻质、高强度的凯弗勒(Kevlar)材料的出现为防弹背心带来了真正的革命。特别空勤团部队的防弹背心除使用凯弗勒材料外,还加进了一些陶瓷片,这样即使是高速、有穿甲能力的子弹也奈何不了它。由英国道替公司(Dowty Annourshield)生产的软质防弹服还能有效地吸收、分散子弹的冲击力,以免行动人员遭受严重的钝击伤。高强度冲击造成的钝击伤有时足以致命。这种加有防冲击层和陶瓷片的防弹背心,厚度达18毫米,重量约4公斤。另一家叫普鲁泰克(Protec AiTllour Systems)的公司生产的防弹衣对陶瓷片做了些技术改良,使防弹衣的重量能减至3公斤。
  头盔:在解救伊朗使馆人质的行动中特别空勤团成员没有使用头盔,只戴了头罩。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因为头罩只能防热、防灰、防烟,但却不防子弹。目前,特别空勤团部队装备的反恐怖专用头盔,是由英国库特豪德宇航公司(Courtauld’s Aerospace)生产的AC100/1型,使用多层复合材料制成,即比较轻便,又抗枪弹,内部还有防冲击的减震内衬,接触佩戴者身体的部分选用天然材料和高级皮革。
  防毒面罩:防毒面罩在伊朗使馆行动中已被成功使用。在整个行动中,使馆始终被烟雾所笼罩,当恐怖分子被催泪弹和烟雾弹呛得喘不过气时,行动队员已经占了上风。特别空勤团现在使用的是英国爱汶宝丽默公司(Avon Polymer Products Ltd)生产的SF10型防毒面罩。该面罩上的目镜能防雾、防磨、防腐蚀、防强光。
  枪支:特别空勤团使用的枪支主要是德制黑克勒-科赫MP5冲锋枪(Heckler & Koch)、比利时制大威力布朗宁手枪、美制雷明顿870冲击手枪等,此外,有时也选用英制自填式步枪SLR、带消声器的斯特林步枪、英哥莱姆冲锋枪等。总的原则是针对不同场合、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特点的枪支,因此特种部队在枪支使用的多样性上远远超过普通部队。在大多数情况下,特种部队希望所带的枪支轻便、高效、击发速度快,如黑克勒-科赫MP5冲锋枪自重仅2公斤,长约325毫米,每分钟平均可击出约700发子弹。
  子弹:子弹的选择对反恐怖行动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特种部队希望枪弹杀伤力强、速度快、精度高,另一方面,又要求子弹不会穿过目标误伤到后面的人质,或其他非目标人员。要同时做到这两方面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特种部队使用的多是特制的高速子弹,它们或是能在进入目标身体内炸成碎片,或是通过特别的设计,使其在进入目标体内后能迅速传递动能,很快停下来。至于具体选用哪种型号的子弹,特种部队大多守口如瓶,这在特别空勤团也不例外。

  特别空勤团反恐实例(1)

  在战后的20多年里,特别空勤团的主要任务一直是在世界各地对付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反恐怖活动对他们来讲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这种情况到了1972年时发生了改变。当时英国的经济陷入低谷,街上罢工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极端暴力行为也屡见不鲜。新上任的特别空勤团指挥官德拉比利埃尔是一个颇有远见的人,他指示年轻的排长马赛上尉专门研究一下反恐行动。马赛上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伙子,他没有让自己的上司失望,很快就提交了一个加强英军反恐能力的方案。他提出英军应成立对付劫机、绑架人质等恐怖主义活动的专门小组,这个小组应随时处于战斗准备状态,一旦有情况能立即凭自己的力量制服对手。然而,这套颇有见地的方案被递送到国防部后,很快成了官僚主义的牺牲品,像其他许许多多建议那样被束之高阁。在国防部官员的眼里,反恐怖完全是警察管辖范围内的事,与军队毫不相干。
  就在这一年7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慕尼黑”事件。一个叫“黑九月”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袭击了住在慕尼黑奥运村里的以色列运动员。他们杀死两人,并将另外九个人扣作人质。毫无经验的德国警方在营救人质的行动中一败涂地。四名绑架者和1名警察被打死,而人质也全数丧命。这件事给西方国家的政府敲响了警钟,他们开始意识到,仅仅依赖在武器装备、训练和精神上准备都不充分的警察部队,很难降服拥有先进武器的恐怖分子,军队的介入看来是十分必要的。希思政府想到英国国内岌岌可危的北爱尔兰形势,街头巷尾频频发生的暴力事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坐卧不宁,赶紧责成国防部研究对策。幸好,国防部的官员马上想到了那份被锁在铁皮柜里的“马赛方案”。
  最初成立的反恐怖小组代号为“尖塔小组”,后来又被改称“特别专项小组”,由第22特别空勤团中的一个连组成。这个连包括3个特别专项小组,“红队”和“蓝队”人数、装备和任务完成一致,基地设在海瑞福德;“北爱尔兰小队”则设在阿尔斯特,专门用来对付发生在北爱尔兰的恐怖活动。
  如果有人问SAS究竟有哪些特别值得骄傲的优点,毫无疑问,“创造性”将是答案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长途后方袭扰到后来的丛林战、山地战、反恐怖战,特别空勤团每一次都向全世界展示出一套新的作战模式。在反恐行动方面,特别空勤团几乎从零开始,摸索出一整套先进的计划、训练和作战方法,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以后的实战中很快得到了验证,并被许多西方盟国纷纷效仿。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反恐怖部队都借鉴了英军的做法,而美军的“三角洲突击队”完全就是第22特别空勤团的翻版。事实上,“三角洲突击队”的创始人查理·贝克韦斯原本就是特空团的“入室弟子”。20世纪60年代时,查理曾在第22特空团中干过,在当时越南战场上,盟军不少部队都是混编的。
  1.伊朗使馆人质案
  1980年4月30日上午11时25分,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对面王子大道十六号的五层楼前,出现了六个神色紧张的不速之客。这座楼是伊朗驻英国使馆所在地,而那六个人则是伊朗一个称作“解放阿拉伯斯坦民主革命阵线”组织的成员,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想用一种举世震惊的方式与霍梅尼政权进行一次较量。
  亡命徒们携带的武器包括3支一次可装13发子弹的布朗宁手枪、1支0.38毫米的阿斯特拉左轮手枪和2支波兰制造的“蝎”式W263冲锋枪,此外,还有5颗俄制RGD5型手榴弹,他们未费吹灰之力就接近了使馆。首先与他们遭遇的是守卫在门口的英国警察洛克,他发现情况不妙,想用脚将开着的大门踢上,但恐怖分子已抢先开了枪,硬生生地闯了进去。使馆里面只有极少数人在听到枪声后迅速作出了反应。有两人从后窗跳出逃走,还有一人从四楼的一个窗子爬到了相邻的楼里。伊朗的临时代办阿里·阿佛罗兹从一楼窗子上跳下来时受了伤,结果还是被拖回了屋里。总共26人成了人质,其中有16名使馆人员(含6名妇女)、8名访问者、警察洛克和厨师莫里斯。人质中有4名英国人。除了洛克和莫里斯外,客人当中还有两个,他们都是来自BBC的记者。恐怖分子很快就向外界宣布了这些人质的身份,他们要求伊朗政府立即释放92名在押的阿拉伯斯坦省民族解放运动分子。
  英国警方马上派谈判专家与恐怖分子进行对话,政府中的反恐怖官员、特警很快赶到现场,而特别空勤团也接到通知,要求他们处于待命状态。
  当时,在特空团营地的大多数成员还在进行训练。11时48分时,他们接到命令,要他们前往伊朗使馆附近的陆军教育队驻地等待下一步指示。队员们领取了早就放在军械室里、放有所需装备的背包,在最短时间内就上了路。为了避开敏感的记者,他们一队人马是三三两两分批走的。50名特别空勤团成员全部到达指定集合地点时约晚9时半。这会儿他们才被告知事件的详细情况。
  恐怖分子发布了新的声明:如在第二天中午前不能满足他们的条件,他们就炸毁使馆,与人质同归于尽。听到这个消息,特别空勤团的队员们暗暗思索,或许他们将会有出战的机会了。
  下午3点,在英国内政部长怀特劳主持下,来自国防部、国家安全和秘密部门的头头们正在召开一次紧急会议。撒切尔夫人没有到会,但她的指示十分明确:对恐怖分子最终一定要绳之以法,但要尽可能与他们进行谈判,哪怕谈上数月都行,力争和平解决危机。然而与会的特别空勤团的指挥官德拉彼埃尔准将却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觉得这次事件最终必定在血腥中结束。在会上,没有人提出特别空勤团将主动出击,按照怀特劳的意见,只有在劫持者杀死两名以上人质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攻击使馆的行动。
  尽管如此,在陆军教育队军营里的特空团成员却一刻也没有闲下来。他们研究了两套方案。一个是即行方案,简称IA方案,另一个是延时方案,简称DAP案。在最初阶段,前者设想部队在尚无充分情报保障的情况被迫立即行动,除了采取强攻外别无选择。按这套方案,行动队员将用大锤子硬砸开使馆的门窗,投入催泪弹,然后一间一间地扫荡房间里的恐怖分子。后者则是选择有利时机出击,最好是在恐怖者疲惫不堪,而人质具体位置已被侦知后行动。特别空勤团队员被分为红蓝两队,各按一套方案准备,每12小时轮换一次。准备第一方案的队员蹲在一辆运家具的车里,车就停在使馆不远处的地方。在随后的几天里,特别空勤团反复修改着进攻方案,研究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并一遍遍地进行演练。
  事实上,特别空勤团平日里对各式各样营救人质的套路已练了上百次,每个队员都能熟练掌握近战、射击、攀援、房屋侵入、爆破及携带夜视仪和防毒面具作战的技巧。特别空勤团最常见的训练就是“死亡屋”训练。在“死亡屋”里放置有许多纸制的假人,进攻队员进入屋内后,要迅速区分出谁是恐怖分子,在4秒内射杀敌人并保证不伤到自己人。之所以叫“死亡屋”,是因为要求一枪毙命,把敌人击伤也算失败。这样的“死亡屋”到20世纪80年代时已建成五六种,内部除有装修成普通房屋的,也有修成飞机座舱、船舱或核电站的。
  在教育队营房里的队员头天晚上都没睡好。那是一个年久失修的宿舍,到处是蛛网积尘,没有热水,也没有床上用具。但队员们更多是因为想到可能来临的战斗而失眠。
  第二天一早,行动队伍接到消息说恐怖分子释放了一名妇女,但那位被称作“通知”的头头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未得到很好的满足表示了不满,再次威胁说,如果不能说服伊朗政府放人,他们将拿剩下的人质开刀。然而,从外交途径传来的信息是,伊朗政府已表明态度,称这6名恐怖分子是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服务的特工,被抓人质若能为伊斯兰革命献身,那将是他们莫大的荣耀。
  各种形式的侦察活动在紧张地进行。在16号楼旁边的建筑里,专家们正在凿墙打洞,往里面塞窃听器和摄像头。为了掩盖这么大的动静,警方调来燃气公司的管道工,有意在使馆附近街面上打钻,并安排进出希思罗机场的飞机都从使馆上空绕一下,这些巨大的噪音把恐怖分子搅得心烦意乱。后来的窃听记录表明,其中一个恐怖分子甚至说,他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回伦敦了。实际上,用不了几天,他就会发现自己的誓言被完全兑现了。
  第二天中午,恐怖分子设定的期限很快就到了,但萨利姆并没有杀人,倒是又放了一名患病的BBC的记者,这是他犯下的第十个大错。这位叫克莱默的英国人在埃塞俄比亚染上了痢疾,很走运地又复发了。他一出来就向特别空勤团描述了恐怖分子的人数、武器装备情况。但他无法证实这些人是否在使馆里安装了爆炸装置。
  紧接着,特别空勤团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使馆的一名管理员被找到了。出事那天,他恰好轮休。这个人对使馆的内部构造了如指掌,在他的配合下,迅速搭建一座专供特别空勤团演练使用的仿真使馆。这是一个堡垒式的建筑,地上5层,地下1层,共50间房间。由于建筑物前后都很开阔,所以很容易防守。管理员还提到这幢楼底下两层的窗子都是钢制的。知道这一点太重要了,显然,原先IA方案中计划用大锤砸开窗子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这时,萨利姆要求派一辆大客车将所有人送到机场,在那里剩下的3名英国人将获释,其他人质则将被带离英国。
  一个将计就计的新方案诞生了。一名特别空勤团成员将化装成汽车司机,前往搭载恐怖分子和被劫持的人质。汽车开到途中某处时会突然停下,这时特别空勤团行动人员将从前方、后方和一个侧面同时出击,击毙车上的恐怖分子。只选择一个侧面进攻,是因为汽车外壁太薄,从一侧射进去的子弹容易误伤在另一侧的同伴。假司机的任务交给了一名叫贡佐的小伙子,这是一个很危险角色。他不能带武器,不能穿防弹衣,而且一旦打起来,恐怖分子头一个报复对象可能就是他。选用贡佐担当此任是因为他身材较为矮小,最容易从驾驶舱的窗子逃出来。为了到时候能躲过恐怖分子的子弹,贡佐和同伴们一遍又一遍地演练,身上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最后,特别空勤团成员能做到汽车停下来后3秒钟内,让自己的同伴从窗子里逃到地上。
  5月2日凌晨3点半,执行即时方案的人员秘密潜入了王子大道14号、15号,特别空勤团甚至还曾进入17号院内的埃塞俄比亚使馆。这些豪宅显然比教育队的兵营要舒适得多,但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特别空勤团成员哪有心思欣赏屋里的精美家具。
  到2日上午时,萨利姆显然有些不耐烦了。BBC早间新闻没有完全照他们意思,播出劫持者希望由阿拉伯国家外交官出面充当中间人的要求。萨利姆的愤怒让外界得以第一次看到了他的脸。他在二楼的一扇窗子前用枪抵着文化参赞埃扎提的脑袋,让洛克冲着楼下喊:除非让萨利姆公开向媒体讲话,否则一名人质将被枪毙。当听到楼下警方的人回答说完全做不到后,萨利姆只得悻悻地将埃扎提又推走了。
  决策层的指示没有变化,只要恐怖分子没有杀死人质,特别空勤团就暂不出击。这时,使馆附近建筑的屋顶上已隐蔽了不少狙击手,他们不时把所观察到的动静报告给指挥部。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一直到5月3日,谈判都没有任何进展。当怀特劳部长向德拉比利埃尔准将征询意见时,后者表示他仍确信事件将以武力方式解决。
  傍晚时,警方的谈判代表向萨利姆表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