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爱 作者:周玖玖-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就是抹着眼泪在键盘边长大的。
柳北桐从她很小就给她进行理想教育,他找来不少神童成长的文章讲给她听,经常把她按在小凳子上给她上音乐欣赏课,有些钢琴奏鸣曲听一遍就是一二十分钟,把她个小脸都听的呆呆的。筱晴私下给他说,不能这么听,你端个大茶杯听的津津有味,她这么小能听懂吗?你这不是填鸭式吗?柳北桐说你看不到她很认真吗?筱晴说坐那不动就是认真啊,你知道她想的啥?
她想的啥他们都不知道,但有一次音乐欣赏课下课以后,柳北桐转脸到外屋拿个东西,筱晴发现囡囡正在往他爸爸的大茶杯里吐唾沫,她悄悄地告诉了柳北桐,柳北桐楞了半天,对筱晴说,这点像谁呢,反正不像我,才5岁的孩子,够毒的。
从5岁开始,柳北桐教她陪她练了4年琴。大家都说自己的孩子教不出来,柳北桐就是一个例外。每天雷打不动的四小时练琴意味着什么?筱晴常在背后掉眼泪,说囡囡真可怜,那四小时剥夺了她一切同龄孩子的乐趣。无论她喜欢不喜欢,她必须全神贯注,因为这四小时柳北桐始终在她身后盯着她,她从小就知道什么叫虎视眈眈。有一次筱晴检查她的作业,有个虎视眈眈的造句,她写到:“我每天练琴,爸爸都在我身后虎视眈眈。”他们看了,觉着又可笑又让人伤感。为了囡囡的琴,他们夫妇不知吵过多少回,但都是在孩子背后。
有一次囡囡没练够四小时,他晚上回来一把将熟睡的孩子从被窝里拎了出来,直接扔到琴凳上。孩子坐那哭,筱晴躲在厨房哭,他一边吸着烟,一边虎视眈眈。筱晴有她的理论,他管孩子的时候你千万别干涉,两口子当着孩子面吵架,孩子就算白搭挨了。
囡囡在上海学琴时,筱晴是全陪妈妈。他半个月去一趟,听完她的演奏,就开始在他们租来的那间小房子里研究上海翟老师的教学录音。他每次都听半夜,琢磨老师的每一句话,听老师的示范录音,在钢琴上模仿老师的教学意图。
那个从英国留学归来的翟老师很有意思,他们叫他翟画圈。你哪里弹错了,他也不多说你,就直接在那个音符上画个圈。下次还不对,再换个颜色的笔继续画圈。三个圈以后他给你停课一次,让你自己去解决,但学费照交。一次因为一个二对三的双手配合,囡囡老是弄不好,老师已经划了两个圈。柳北桐很焦急地等在老师家门口,女儿一出来,他马上夺过谱子看,发现那两个讨厌的圈外面又加了一个特大的圈。一股火起,对着囡囡就是一脚,那天他穿的是一双很重的皮鞋,力量又大。正好踢在迎面骨上,囡囡一声不吭就倒在地上了,她脸色苍白,疼的一脸汗。
他迅速将她抱到医院,发现迎面骨上乌紫一片。大夫问他孩子的伤情,他一脸窘相。囡囡自己说了话,她说是自己碰的。
那件事筱晴现在都不知道,女儿没告诉她。后来囡囡告诉她的同学,说我爸爸踢的对,那一个圈就是100块钱啊。
现在囡囡的膝盖下面还有一个小坑。有一次她从美国打来电话还跟柳北桐开玩笑:“爸爸,我准备在旧金山法院起诉你,我已构成轻伤,根据这里的法律,你要被处以半个月的拘役。”
“你说啊,囡囡到底怎么了?”囡囡几乎每10来天就会来一次电话,柳北桐和筱晴都是用免提电话给她说话,每次都是其乐融融,今天是怎么了?
“韩东去了旧金山。”
“韩东,哪个韩东?”
“你忘了,就是那个有些神经兮兮,整天围着囡囡转的拉小提琴的。”
哦…… 柳北桐想起来了,囡囡在上海上初一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给筱晴反映囡囡有早恋倾向,对方是一个比她高两届的一个上海男孩。他们每天吃饭都在一起,最近晚上还一起出去。老师还特意交代筱晴,那个男孩家就在上海市内,有两处房子,不要出什么问题。
筱晴也是个老师,在学校也处理过类似的事情。初中的孩子最天真最朦胧也最危险。但这件事落到自己孩子身上,她有些手足无措。她立刻给柳北桐打了电话,柳北桐一刻没耽误就到了上海。他们一起和囡囡谈到半夜,可是她对父母的苦口婆心还是一脸的不理解。她说他们很正常,只是比较能谈得来而已,没必要大惊小怪。
他们的观点就不同了,音乐学院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吗?都是尖子,这是一个培养音乐家的摇篮,如果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是很快就要被淘汰的。不行!绝对不能和他来往,筱晴脾气上来了。她给囡囡约法三章,并要强制执行。柳北桐回去以后,监视孩子的任务都落到她身上。她象间谍一样注意着女儿的一举一动。饭厅的窗户、学校大门外的电线杆子都成为她的隐身之处。
这些行动很快就被囡囡发现了,她马上提出强烈抗议,认为妈妈不像个老师,不尊重她的人权。特别是筱晴背着她找韩东谈了一次以后,母女的关系一度空前紧张。好在一学期过来,囡囡的专业成绩仍然是年级第一名,夫妇俩才松了一口气。
后来美国旧金山音乐学校来招生,囡囡考上了,而韩东的小提琴只考了第四,落选了。
筱晴不光高兴,还有点幸灾乐祸,认为这一切都是天意。那小子就让他咎由自取吧。可囡囡心情不好,这一点柳北桐也看出来了,看着囡囡出国时那一脸的落寞,他真不知该说什么,但他想囡囡毕竟是个14岁的孩子,换个环境后一切都会改变的。
“别担心了,囡囡也大了,她会处理好的。你总不能干涉人家韩东,不让人家出去吧?”
“你知道啥?韩东不光到了旧金山,还和囡囡一个学校。”
“没事,一个学校怎么啦?”
“他们住在了一起!”
“什么?” 柳北桐感到这件事有点严重。囡囡在学校外面租一套房子,只有二室一厅,韩东怎么能和她一起住呢?
“不行,我要去一趟!”筱晴很坚定。
后边一段时间都是在紧张地办探亲护照、到上海签证、买机票中度过的,这一趟就要花好几千美元,合成人民币就是几万呢。刚刚在经济上喘口气,又要紧张了。
这几年柳北桐到底挣了多少钱,他可能永远都算不清楚。反正大部分钱都花到囡囡身上了。筱晴常说柳北桐在钱上是个糊涂虫,学生的学费、MIDI的制作费、稿费,只要到手了,他统统丢到他们家写字台中间的抽屉里,从来不点。都是筱晴点好往银行送。那时单位还没有工资卡,发了工资,他进了家门就掏出来放在客厅门口那个单开门的冰箱上,包括几枚硬币他都用工资带束好,供筱晴清点。朋友之间的红白喜事,都是筱晴陪他一起去,都是筱晴代他表示。上次筱晴出差了,赵见打电话来说刘易的丈母娘死了,喊他去烧纸,他二话没说,从学生刚刚交的学费里拿一摞就去了。到了灵棚旁的收账处问赵见烧多少钱的,赵见给他伸出两个手指,他到记账的桌前就掏了2000元。把赵见和那个操办事的的吓一跳……
实际上不光筱晴持家很勤俭,柳北桐也不乱花钱,这几年花天酒地的喝,大部分都是别人请教授,他自己还真没结过几次账。
不买房子不买车,一切为孩子,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要真有点空钱,他还真不知道怎么用。
筱晴在美国一呆就是两个月,她本身就是学英语的,在那边很适应。她几乎每天都在上午9点左右都打电话给柳北桐,那时是旧金山的深夜,手机免费。她给柳北桐介绍了许多美国的情况:“美国地广人稀,环境优美。如果你也能来,我真的不想回去了,等咱囡囡再硬棒点,我们都移过来吧,到这里你就脱离了你的酒海了,离开你那些朋友,你自然就戒酒了。”
筱晴对柳北桐的酒的确深恶痛绝,到了美国还念念不忘。
“囡囡已经有些西化了,一口流利的英语。韩东什么都听她的,那小子是全自费,也挺可怜的。囡囡每月还收他200美元房租,这里把钱分得可清楚了。囡囡说和他一起住,房租就可以少一倍。何乐而不为呢?你们大人的思维总把我们往坏的方向想,这就是代沟。她处理问题很老练,我真放心了。囡囡上个月到波士顿演出一个星期,猜猜她挣了多少?2千多美金啊,换成人民币将近两万块呢。昨天她把这些钱都给了我,她说她已经可以自食其力了,不能再用老爸的血汗钱了。
这边已经没有什么事了,我准备尽快回去,没人管你,你这个老东西是不是又把酒放开了?”
那段时间,柳北桐还真的没喝多少酒。
他参加了市里的庆七一大型晚会的编导组,负责6个重要节目的作曲。他带着几个年轻的小兄弟到铁路、煤矿去采风写作。他刻苦敬业,以身作则。合唱、独唱、器乐、舞蹈,他们几个绝对是高效率高质量,作品四面开花,负责晚会的领导笑得一脸褶子。那些天到处都有宴请,但他居然没喝多过一次。有一次在庞庄煤矿,四个矿长醉倒了三个,他却想尽一切办法,把清醒进行到了底,连他们刘局都说我们的柳酒神职称又要动了,要晋升为酒仙了。
这杯中物也确有它的规律,你心情平静时,它驯服知趣、乖巧听话;只有你心情大起大落时,它才会失控、才会变成不认主人的魔鬼。
没有了老婆的唠叨和提醒,他反而更有自控力了。
那段时间,他的心情孤独而恬静,夜深人静时,做完他的事,他常常站在他家里那不大的晒台上,望着浩瀚的星空,想着他的筱晴和囡囡。这个小家,一个不太华丽的地方,曾经是那样的温馨。尽管有时也硝烟弥漫,但毕竟是他们生存和相互依偎的空间,每一件家具、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三口的气息。而现在,当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更感到家的重要。
有了浩瀚的太平洋的相隔,筱晴的优点是那样清晰。她无私无畏,一心为家,这么多年来,她把这个简陋的小家布置的温馨舒适、她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为他孕育了一个如此可爱有才的女儿……虽然这几年她开始有些唠叨,脾气依然,他们也不像最初那样激情了,但一种更深的亲情却萌生了……
那段时间,柳北桐写得一首女声独唱《儿女心》获得了省级创作歌曲一等奖。那首歌里面一些作曲手法的运用并没有什么突破,但旋律节奏间洋溢的一种深刻的情感却是他的作品中不多见的。他很明白,这首歌里面有一种他心里不常有的温情和思念,那是献给他的阿晴的。
后来当他的生活风雨飘摇、当他感到自己心在流浪的时候,那种单调平凡的家庭生活更清晰地露出了它的本质,它如同海涛中的屹立不动的礁石,看起来很不起眼,远没有周围起伏的的海浪和天上漂浮的云霞那么潇洒自如、变化多端,但一旦出现飓风、出现海啸,也许这块平常的石头就能救你的命。
人生的真谛难道不就是这种平淡吗?
八
钢琴是柳北桐托他琴行的一位朋友从广东进来的,那是一架白色的三角琴,8尺斯坦威。在他们这所城市里,私人学琴还真没有人用美国斯坦威的。不算运费和税费就是30多万。
琴运到茉莉家里三天以后,柳北桐来到了茉莉的“官邸”。
她家是一幢欧式的小洋楼,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柳北桐听说过这个小区,《都市晨报》有一条市民都很熟悉的广告:“88套别墅献给88位成功人士。”远远望去,那一朵朵琉璃瓦制作的屋顶犹如一片盛开的葵花。
开发商在开发这个小区之前已经花了大力,每一幢在设计时已经物有其主,提前融入了业主的个性理念,所以每一幢都形状各异,特别是每家的花园、小路、室外鱼池都形态纷呈,惹人眼目。每幢别墅之间都有不短的距离,有的是返朴归真,竹篱环拱,柴扉轻掩;有的注重环保,干脆用郁郁的冬青将自己的地盘团团围住。
当茉莉将车停到她的一方田地时,柳北桐下了车。他眺望着南湖的万顷碧波和远处蜿蜒如龙的山脉,深深吸了口气。
真是富人区啊,空气都和城里不一样。
房子分三层,一层是大客厅、健身房、车房。二层是几间卧室。三层是书房和一个开放的观景台。
一楼的大客厅足有80平米,钢琴放在南边的落地窗下,并不显着有多突出。柳北桐随手碰了几下琴键,优美的音乐立刻从他手下涌出。
茉莉把水放到茶几上,就静静地听了起来。这是她第二次听他弹琴了。上一次还是他们最初认识的那一次,大家吃饭时哄着他弹过一次。她听的很仔细、很投入。
柳北桐除了在大学里弹过斯坦威,后来就没碰过。太棒了!音色一流、手感一流,高低音之间竟如此均衡,力度控制、延音效果都是一般琴无可比拟的……
他弹了德彪西的夜曲、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又即兴弹奏了他前段时间创作的《两地情思》,最后又弹了肖邦的幻想曲……
“你对这首曲子有印象吗?”他突然停下来问正在冥想的张茉莉。
“考我啊?”她若有所思。
“你听过这首曲子。” 柳北桐逗她。
“是不是那天在省城,徐老板的餐厅里放的那一首啊?”她眼睛望着天花板,认真地想着。
“哦?” 柳北桐有点惊讶。
‘她拉着柳北桐的手把他带到三楼的一间书房。
那套音响并没引起柳北桐的注意,可那一排光盘架让柳北桐吃了一惊。至少有几百盘,而且都是原版。不少都出自国外一些大音乐公司。许多光盘柳北桐都没见过。张茉莉啊,你不光是漂亮性感啊,柳北桐真有些要对她刮目相待了,这些不要说都听过,就是把它们收集到也不容易啊。
柳北桐拿着几张光盘爱不释手:“精品啊,肖邦钢琴比赛的这张专集在美国才出来两个月,你这就有了。”
“我可是一个收藏家。你喜欢就拿走吧!我姑姑在加拿大,她的几个孩子都在美国,你家女儿如果需要可直接给他们打电话。”
“你很喜欢听钢琴?最喜欢谁的作品?喜欢哪位演奏家?”
“想听真话?”
“当然!”
“我最喜欢的演奏家叫柳北桐,最喜欢他的《两地情思》。”
“哎啊,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谁是你的情人啊,别忘了你的角色,你可是我的钢琴教师。”茉莉扑哧笑了。
她的女儿在省城舞蹈学校,“那一位”在东北。保姆刘姐在别墅后面的一间房子里忙活。诺大的客厅里只有他们两个人。
他在“斯坦威”上不停地弹奏着,有些是钢琴曲,有些是他即兴发展的一些音乐主题,那些音乐里都牵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有音乐家的趣闻趣事,有他自己的创作体会、有女儿囡囡学琴时的故事、有他的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细节……他边弹边讲,讲音乐是柳北桐的拿手好戏,几年前他曾经应邀到各大专院校讲授音乐欣赏,轰动一时呢。
茉莉光着脚,穿著一条肥大的休闲裤,盘腿做在钢琴边的地毯上,他说的这些对她来说太陌生了,她昂着头听的津津有味,还不断地刨根问底。
后来他又讲到了华彩的话题,他讲了许蕾那次的即兴表演,又把那段音乐凭记忆弹奏了一遍,特别描绘了后来的舞台效果。
“后来呢?”
“后来那个节目就获得了一等奖。”
“再后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