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嫡女心棠 作者:yifer(晋江vip2013-12-30完结) >

第12章

嫡女心棠 作者:yifer(晋江vip2013-12-30完结)-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那些女孩子中,她与一个名为姚小红的女孩子年龄最近,常玩在一次,虽然小红年龄稍大,但是她私下里懂事稳重,倒显得小红像妹妹一样。那一天,人牙子似乎挑中了姚小红,她趁上台阶时绊了小红一脚,小红重重跌在台阶上,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自然是去不了了。

    过了些时日,姚小红也懂了,两个人更好得不行,私下里拜了姐妹。也算她们运气好,青州换了个知州,颇为清正,要取缔盛行的童娈之风,这人牙子被举报,被迫逃到靖州,只是出行不便,先卖了一批人,姚小红便在其中。

    小红说,她将要去的人家姓蒋,是做棉布生意的……她呆怔了片刻,从包袱夹层里,掏出一副荷叶宽边钏儿银镯子,塞给了小红。

    面对莫名的小红,她痛哭了一阵,他们家的东西,她还给他们家了,她是赤条条没爹没娘没家的一个人了。

    到靖州后,等她学会了靖州话,也被卖了,这一次,她低眉顺眼,清秀乖巧,自然被卖了个好价钱,这次被卖进的人家姓俞,在靖州也是一个大户人家。

    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很多年后,有生之际,她竟也见到了爹爹一次。

    在俞氏的正屋内,蒋氏的爹娘来给俞氏请安,她们回避到了屏风后,隔着朦胧的纱,她看到他头发白了,微微弓着身体,说话还是那么顺溜……

    他似乎过得也没那么好,要不也不会让自己的女儿来做妾。

    这真是挺讽刺的,如若当年自己还待在蒋家,下场也无非与今天一样,就是做妾!只是她心里明白,这殊途同归的,只是表面,与蒋碧月不同,她的内里要也鲜血淋淋,被撕开来过千百遍了……

    上天已经不欠她什么。

    她对争宠没有兴趣,她不恨蒋碧月,她也没有多恨三姑娘了,只是出于某种心理,她要冷冷地打量着她们!

    然而,她还是出手了,就算是为了那个未成型的孩子,可是,她知道并不是。

    她终于有些理解了大姑娘,有些执念,真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

    后来,她认出,姚通房就是姚小红啊!料想小红也认出了她。

    那一夜,她怎么也睡不着了!她的大脑开始不听使唤,不停地密谋着什么……

    莫维派人去青州查证的消息传来时,她就知道自己完了!

    回青州一趟,故人都见全了,她奇怪,哪来这么好命呢,原来是,她这一辈子,也快到头了。

    她只愿宁棠能好的的,嫁一户好人家。

    所以,她先出手了!

    临别之际,她不知道应该跟女儿说什么?她真是没什么可借鉴的,没什么经验道理可以教与女儿,何况她本来就是个不详之人。

    养着宁棠这些年,她时时都在害怕自己克到她……这下,终于好了。

    她把那个银镯轻轻放进绢中,包好,像关闭了一个故事。

    也罢,就这样去了罢!

    徐氏这么一闹,孙氏倒是把顾远清的事抛到了脑后,就这么大半个月悄然流逝,直到顾氏祖母,顾家老太太八十二岁大寿的帖子递到了莫府上,邀请姑娘们也一道同去。

 第22章 拜寿



    顾家与莫家只能算是个转折亲,八十二岁不算什么大寿操办,这帖子不免递得有一丝怪异,孙氏心知这是要相看姑娘们的缘故,捡海棠说过的话略略地跟老太太和俞氏提了。

    老太太也就罢了,说只当寻常做客,嘱咐了好生准备贺仪,另外再看看姑娘们的规矩,不要好事未成,倒丢了脸面;俞氏则如百爪挠心一般,她知道顾远清尚无子女,顾家急着续娶,以玉棠的年纪,这回无论如何是轮不到的,只是顾远清实在不错,便宜了另外两个,她实在有些不甘,不过转念一想,顾家这般条件,必要挑挑拣拣的,也未必看得上她们,自己倒先急上了……先观望着再说罢……

    去顾家拜寿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姑娘们那里,宁棠一连多日垂泪抑郁,倒是真的病倒了,怏怏瘦弱的样子自然是不能出门的,玉棠本就对出门不甚热衷,这次没了宁棠相陪,更没有兴趣……也向孙氏告了假不去,她作为俞氏的嫡出女,本来就脾气大,何况并不是这次相看的正主,孙氏也由她。

    月棠倒是一付颇有兴味的样子,估计姑娘年纪大了,也知道社交的重要性了,她还主动向孙氏提出,顾家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这贺仪,不如就用她们自己绣的东西,既体面又显出诚意,说不定还能博出个莫家女儿的闺中美名,好歹也跟庄嬷嬷学了这些时日的针凿,用心去绣,自然不会差的……

    孙氏一听可行,大不了她再添些贵重物什一起,于是仔细与两人商议了要绣什么,最后定下了一套暖帽、抹额、披风,均用一样的花色,做不同的装饰,老人家总是畏寒,这种家常东西,总归能用得到,便显得体贴!纵使自己不用,也可以留着送人……

    心棠仍旧不多言,只听孙氏及月棠的主意。

    商定后,孙氏便派人去打听尺寸,同时,月棠心棠便紧赶慢赶地绣起来,拿到女红课上,庄嬷嬷还能指点一二。

    最终择定了蜜蜡黄的主色,因是贺仪,暖帽、抹额、披风均用满地绣和铺绒缀出姜黄暗色的寿纹。暖帽尽量做得轻便暖和,镶一指宽灰鼠毛的缀边,后头孔雀石锁扣合顶顶方便;抹额亦镶嵌了上好的孔雀石,为避免单调,还在蜜蜡黄锦缎上精细地绣了缠枝莲的纹样;披风里子用了光滑柔顺的灰鼠皮毛,外面的锦缎加厚了一层,颇费功夫的挖云刻丝八团喜相逢图案……种种材质都是孙氏带人从库房里翻出来的积年好料,这么一弄,这份礼倒也不轻了。

    这般费事的东西,两个年轻姑娘自然不够顶事了,于是府内擅长针凿的媳妇大丫鬟,白日里也来凑个手,这么个日夜赶工,也才在拜寿前一天将将完成。

    然,虽心棠已经刻意地隐藏,但架不住天天要凑在一起缝制。月棠自然发现,静养了三年的心棠在女红方面倒是进步飞快,几乎快与自己齐肩……做起活来,她手脚甚是利落,心思也细密,并非表面上那么木讷笨拙……

    不过,这些天来月棠一面对杨氏传来的有关顾家的消息动着心思,一面在杨氏的安排下,外敷保养,食补调理,要弄出最好的气色……看着身着家常衫裙,将头发简单盘起的几乎素面朝天的心棠在那里握着剪刀,实在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因要出门,孙氏又在靖州最大的毓秀阁为姑娘们新订了衣衫,还有亦是新制的首饰簪环诸种……到了那天一清早,两位姑娘皆是一身新装立在老太太屋里。

    月棠上着碧霞云纹联珠对牡丹纹锦衣,下配浅粉绢纱浣花裙,柔滑的头发绾成个温婉的流云鬟,用点掐丝银鎏金带款蝴蝶花卉簪定住,鬓边再戴一支小巧的紫鸯花簪钗,妆面也精致,面若云霞,眼眸如星,整个人明丽大方,出挑极了,倒像是莫家特意将她推出来的一样!

    心棠也是一身新装,身着浅紫银纹绣百蝶的琵琶襟上衣,下面系暗银刺绣妆花裙,清丽斯文,因她平日不怎么打扮,这么一穿,倒也活脱脱一个小美人胚子,引得福寿堂上下诸人多看了几眼!

    俞氏见她俩这幅妆扮,心里早已不爽极了,只能板起脸多训导几句规矩事宜,因自己房中刚出了事,所以近来也不出门。老太太自然是不去的,只有孙氏领着两位侄女前去。

    顾府那里,早已敞开大门待客,因非大生日,也没有怎么样做富贵装饰,只是照旧挂一对洒金红联、寿字等等,等到了二门,孙氏一行人才下了轿子。

    顾府自然不及淮远侯府气派,府邸与莫府差不多大,与莫府的庄重相比,顾府的格局更为高阔开朗,内院里小桥流水、草木茂密,就连抄手游廊周遭也堆积了遍植花草,时有清香扑面、彩蝶环绕,好一派天然风光。

    进了正堂后,自然先是给寿星顾家老太太磕头请安,先是孙氏,再是两位姑娘,恭恭敬敬地磕完头、说完吉祥话后,便亲手呈上贺仪,三件东西皆是材质上品,手艺更是不凡,这么小的姑娘实属难得了!

    此时也来了不少女眷,大家都是看一番赞一番,有的赞绣品,也有赞姑娘的,有真心也有假意!因莫吉的姑娘们也是第一次出门儿,花朵一般的年纪,怀着各种心思打量的人真不少……顾家大太太,即顾氏的亲母,更是十分亲热地拉着她俩,上下打量,还不忘满面笑容地跟内心有点忐忑的孙氏说笑几句。

    顾老太太也甚是高兴,除了一人一只绣囊,还叹道这么费心准备寿礼,绣这么久亏了眼力……让丫鬟又送上两个锦袋来,赠予莫家两个姑娘……

    陪老太太说了一番话后,孙氏一行并其他女眷便被引到另一处院子里,也是待客的大堂里,摆好了许多彩凤牡丹团刻檀木桌椅,丫鬟们奉上各色茶点,女客们叙叙寒温、聊聊八卦,预备着吃午膳。

    筵席的规模着实不大,除了顾家本家及姻亲,外姓也就来了两三户官宦人家,且都带有年轻姑娘过来,心棠不由得咂出点集体相亲的味道,再看一旁的庶姐月棠,已与旁边的姑娘闲聊了起来,丝毫不以为意,看来心里早就有数!怕是那“亲手绣贺仪”的主意,也是在为她自己铺路……

    因年纪相仿,姑娘们就扎堆坐在一处。其中最年长的是刘姓的一个女孩儿,已有十七八的样子,据说父亲是礼部尚书,算是在座里头家室最显赫的,只是不知为何被耽误了,至今还未婚嫁。她细长眼睛,眉毛也画的细细的,直插入飞云斜髻中,斜簪了一排海水纹青玉发钗,倒也有几分风情,只是神情倨傲,不大言语,有人来搭话也不甚热情,久而久之,姑娘们都说笑了起来,甚是融洽,倒显得她一个人落了单。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叫白颂芷的小姑娘,也算是顾府的姻亲了,她的堂姐嫁入顾家老大爷的嫡三子,只是去年刚殁了。她最是健谈的,一个人叽叽咕咕地说了半天顾家的长短,还主动招呼其他姑娘,倒显得像半个主人一样。她似乎与那故去的堂姐感情甚好,频频提及,还要抬起袖子掩一掩泪,顺带口里也姐夫长姐夫短,一副很体贴关怀的样子。

    心棠与她坐得近,只能在旁边微笑听着,也不多搭话,只是适时“劝慰”一下,这白家颂芷讲煽情得口干,刚转身去取杯茶来,旁边月棠就开始连声冷笑,心棠也并非不懂,只是暗笑这姐夫与小姨子自古来就是一段佳话,那俞氏与莫吉不也是,也没妨碍谁不是。

    不过看月棠的表现,她心里猛然咯噔一声,莫非今天相亲的正主,正是这位“姐夫”?!

    答案很快揭晓,快入席用膳时,女客们被让进一大间敞亮的内堂,老太太也被扶了出来,冷菜鲜果早已摆好,在等温酒热菜的间歇,不知寻了个什么由头,只见顾夫人带出一位公子给老太太及各位夫人见礼。一时间,各位夫人、姑娘炽热的眼光如聚光灯般投射了过去,群情激昂。夫人们眼神胶着人家不放,心里恨不得把自家姑娘推上前去;而姑娘们都是一副大家闺秀的做派,矜持浅笑,动也不敢动。

    心棠缩了缩脖子,抖了一抖,这古代虽然剩女不多,赶情也不好嫁!只是做人家继室,竟然也能争成这样……而那位当事人却仿佛浑然不觉,显然见惯了这种场面,他约莫二十六七岁,身量很长,目朗眉秀,施施然一一行礼,举止还是自然大方,倒也称得上温润如玉。

    这位顾公子并未停留许久,倒留下大妈姑娘们思慕着背影,惆怅若失。然,低潮是短暂的,前途是光明的,众人很快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投入到与顾家老太太及太太套近乎拉关系,为留下良好印象,各展风采的事业中。

    那刘家姑娘转型倒快,这会儿正与她母亲一起,挨着顾家夫人,娇笑着说什么,一副乖巧的样子,甚是热络;那白颂芷更是夸张,竟立在老太太身后,干起布菜倒酒的活来,这原本是自家媳妇的分内事,她如此越矩,不免有其他姑娘阴沉地瞪着她,心里必然是骂得不行;莫月棠不动声色,倒也与顾家几位夫人奉承、凑趣过几句,等到筵席结束时,倒也能扶两下顾太太的胳膊,与其十分投缘的样子。

    孙氏作为一个热情人,此时倒显出几分平常心来,许是侄女亲事,到底隔了一层,没那么炽热的缘故啊,她只与相熟的顾家大小姐,即海棠的长嫂,挨着说了许久的话,说到最后,脸上竟也有几分喜色。

    古代姻缘,最规整不过,讲究门当户对,父母媒妁之言,说易也易,譬如海棠玉棠之流,说难也难,譬如自己这种无所依靠的孤独人,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一分力,也不知道最后盲婚哑嫁给哪个谁。

    初次参加这种“相亲大会”,心棠待在冷僻一角,微微出神。

 第23章 顾幺



    身畔众多女眷你一言我一语,兼之白颂芷小姑娘狠狠出了把力,这筵席刚刚过半,顾幺公子的婚史八卦,倒□不离十地被托出!

    顾家嫡幺子名为顾远清,与兄姐岁数拉开颇长一截,从小在后院长大,被老太太、顾夫人宠溺,但他生来心性单纯专一,顾家家风又正,倒也不作他想,一直以读书写字为道。

    等到长到十二岁初去场上历练,场场顺遂,直接就中了秀才,顾老爷才惊觉这幺子竟是个能读书的,这才拉出来督促读书,严苛教导。这顾远清竟也没辜负顾老爷的一番期望,在顾家子侄辈中独树一帜,不满二十岁就中了榜眼,在翰林院授了职,一时之间,为这些年只称得上“守成”的顾府增添了不少光彩!

    顾远本人清读书入仕都如此顺遂,人又相貌堂堂,照理说,求门好亲并不难,只是世事难料,当初顾老爷以为幺子自小在后宅脂粉堆长大,自己又管不到,长大必然了了,搞不好还纨绔成性,只求帮他早早定下一门门当户对的稳定亲事作罢……于是在外放涿州时,酒桌上一时兴起,就与当时同地为官的白老爷订了儿女亲事。

    等到儿子渐渐长成,又出息成这样,才悔之晚矣,更不知因此被顾老太太、顾夫人埋怨责骂了多少回!

    于是,这顾府一家人惟愿那白家能出个什么状况,让这门亲事天然作罢,只是天不遂人愿,那白家虽日日风雨飘摇,没落地厉害,那白家姑娘白颂蔷却顺利长成,白家甚至因这门亲事在白姑娘及笄前搬回了靖州,并四处彰显这门亲事,显然也是将顾家、顾远清当成一棵救命大树来抱的!

    等到成亲时,白家已然到凑不出什么像样体面嫁妆的境地,虽娶妻娶贤,为的是繁衍子孙……但两家差距至此,顾家上下自然也没有多少喜庆气氛,唯有一人还算高兴,那就是顾远清。

    顾远清晚熟,对男女之事懂得并不多,小时候只以为周围都是各色姐姐,等到有点懵懂意味时,却被父亲拎到书房每日读书,无暇作他想。

    顾老爷还怕他转移心性,这些年硬顶着老母老妻,屋里一个通房也不准放。顾远清自己胆子也小,并不敢有所违逆。

    等中了榜眼,白家的亲事也提上议程,顾家虽厌弃这门亲事,但既成事实,也辨得清道理:到底要早日生下嫡子的啊!!所以妾侍通房之事又被搁在一边。

    于是,顾远清对亲事还是有几分期待的,他兄长同僚皆以成亲许久,有些嫂嫂也是见过的,这些女人温柔耐心地对待丈夫,为丈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