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嫡女心棠 作者:yifer(晋江vip2013-12-30完结) >

第26章

嫡女心棠 作者:yifer(晋江vip2013-12-30完结)-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郡主领着叔母长嫂来至自己的小院,惠萱已了然。

    她心中无限痛苦,却无甚悔意。

    早先她种种作为,随心而去,一径放任,早已料到有今日,只是恨极自己拖累了家里与娘亲。

    她早已与裕容决断,无甚可恋,当下,也不看郡主一眼,挥手写下一张和离书,随了龚氏李氏归家去了。

    郡主雷厉风行,前后不过四五个时辰,等程裕容知晓时,崔家已经来人把惠萱的日常用物都取走了,他不顾命地跑回自己的小院,院里、屋内已经凋落空荡。

    唯有一纸和离书,放在书案上,由一鱼戏莲叶的镇纸压着。

    那镇纸是惠萱惯用的,他静静捻起,彷佛用惠萱的指轻轻抚过,触手冰凉。

    他一人待在那小院,身形晦暗,面隅而坐,周遭人事全视而不见。

    程裕容并没有任何过激之处,但恰就是这一点,让全家人,尤其是襄南郡主不安,她也暗悔着急了些,但事已至此,只能格外忧心:

    在裕容沉寂的外表下面,在酝酿着什么,又将如何发作……

 第46章 事近(下)



    炽烈的火焰燃烧过后;往往也只剩下一些灰烬而已。

    那崔氏归家之后,没几天便传出身染重疾的消息,想必已拿定主意;不打算再出入于世人面前了。程裕容守在崔府十日,有时被迎进门,有时干脆被拒之门外;崔府不乏有人想他夫妻破镜重圆;更多的人是想传出这忠信世子仍旧盘旋于崔门处的消息,借此挽回些声名……却也有人看得更清楚些;诸如崔明轩,知晓若是程裕容真有决断魄力,他夫妻万不可能走到如今地步;何况这忠信王府当家作主的;孰人不知是襄南郡主……

    就连程裕容本人,也尚晦涩茫然:真若见到惠萱本人,该怎么开口……如同圣人所言:“逝者如斯夫”,他尚未及反应过来,一瞬间,便天翻地覆,随风逝去,留下的,只是一些造成事端的原委而已……比如,惠萱,要不是她,程裕容大约一辈子不会懂得一个“情”字,也不会懂得一个“愁”字;再有,刘盈盈,他已记不清她的眉目,然一切事端也因此生起……

    这段时日,尽是“失”!

    在这种新井下,开花时他想到花谢时;起高楼他想到楼塌了;家人和睦,能否长此相守?大姐儿抱到面前,他想的是孩子长大,不知道会有怎样的遭际命运,甚至生他们到世上,简直是造孽……

    如此居安思危,是性子孱弱所至,更是人生重创后冥思的结果,却也也渐渐的就生出一种平静。

    就这样,过了俩月余,程裕容似乎好了些,在房中不止是呆坐,间或读书写字,偶尔还会到园子里走走。

    但生养了他的父母,却晓得他与从前却是大不同,反而更为忧心忡忡……

    性格端方老实的程修齐,对于老婆襄南郡主,从来都是敬畏爱护有加,任由她横冲直撞。不仅在府内外退了一射之地,在靖州也传出了“畏妻”的声名……然,他深知这一切源于对少年夫妻的感情以及对郡主多年付出的感激。

    程修齐天分有限,贵在自知,他自知自己资质平庸,并不明哲,也不慧黠,更不通人情俗务,虽只是守业,但刚承爵那几年,靖州并不太平,多少煊贵人家落下马来,忠信王府屹立不倒,一来是西昌王爷、襄南郡主的面子,二来更是襄南郡主在背后看得准些,所以,忠信王府步步都没有差错;何况,这几十年内,王府上下井井有条,几个子女顺遂长成,大半是郡主的功劳……

    这几年来,许是上了岁数的原因,郡主脾气更为暴躁,举止也偏激了些,他也都多加包容体谅,能不忤逆,就多顺着她些。

    不仅是他,几个子女也是如此想法:自幼年时,虽府内事务繁杂,但对于他们的规矩教养,尤其是三个嫡子,母亲都是亲力亲为,而且颇为严苛,有不是之处,便动辄打骂……然,几个子女也都晓得,最心疼他们的,也是母亲,每有生病,母亲总是亲自看顾,忧心得日夜难安;忠信王府境况并不是太好时,母亲进宫,得了什么上好的吃食用品,也是尽数留给他们……

    母亲虽要强历练,却是小孩脾气、跋扈任性……但到底她辛劳了大半辈子,现在他们俱已成年,能够宠溺包容母亲的,也尽量做到……

    可如今,老大这般遭际,尚不知何时能够缓回来,缓回原来几分,更不知是否还能如自己初衷,撑起这王府的门面?!而老二为着一门亲事,与老妻反目,不知是赌气,还是当真,竟早出晚归,不把这府内当家,要僻处另过……老三虽然乖顺,但到底闺阁气太浓,不堪大任……

    短短两月,府内已是如此寥落局面,不由得让程修齐开始认真思付,是否郡主这些年跋扈得太过,如今只由着心性、随性妄为,连嫡子幸福、抑或王府大局亦顾不上?!

    程修齐一向晓得裕容的资质心性倒是极似他的,如此,他倒看明白了些,裕容这般反应,似是有移性的征兆,令程修齐内心发怵,除却认真替他担忧,一时也想不出法子,唯有寄托于时间……倒是对于裕易,他觉得郡主过度发作,老二是个有主意的,他既坚持,这姑娘必有过人之处,大半不是郡主所想的那么简单……

    莫家虽门第低了些,莫吉也浅薄了些,难道娶了这莫家姑娘,那莫家,那莫吉就能骑在王府头上?!至于那姑娘的品行康健,还要待查访,并不能一言定论;即使那姑娘曾声名不振,若自家有意,还怕掩盖修饰不过去?!

    不过是门亲事,若老二一再坚持,姑娘哪怕委实配不上些,顺着他也无妨……关键不能因小失大,难道真不要这儿子了?!真的要忠信王府一再风波不断、媳离子散?!!

    对于程修齐一反常态,在自己耳边絮絮叨叨的,虽迂回了些,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襄南郡主哪能不知晓……

    崔氏的事,她是心急了些,也冲动了些,本着不做不休的想法,怕事有转圜,索性也没留什么余地……是故老大现在这般,她虽深深忧心,但也无甚悔意,因为她知道在崔氏的事上,她与裕容,没法在处理态度上达到统一,不如她来做个坏人,不管是为了裕容,还是为了王府的将来……只是没料准,裕容是如此反应……

    想必程修齐也是晓得的,所以只在老二的事上用心用劲了……对于这门亲事,她与老二也没法在态度上达到统一……然,却没那么非黑即白了些,程修齐说的有些道理……裕易到底不用袭爵,他的媳妇一不用撑门面,二不用管家……只要身子康健,于子嗣无碍,遂了他心意也不是什么大事……另外,这门第低微自有低微的好处……

    不过,她实在磨不开面子,心里也不痛快得很,只能先拖着算了……也并不急着去查探那莫三的情况……

    每逢初五,是襄南郡主惯例回娘家西昌王府探访老父的日子。

    老爹西昌王爷无子,亦无功,按照靖州皇朝的规矩,这百年之后,钱财倒也算了,爵位是要收回的。不过,这西昌老王爷大抵是这靖州城里想得开得第一人,虽出身皇家,倒闲散并无甚追求,无子也并不遗憾,这样的命格兼心性,自有一世的快活日子好过。

    自老妻逝去,唯一的女儿襄南郡主嫁后,老头早已不理事,更不见外人,唯在府里养了两打美艳小妾,轮番换着陪伴,烹茶射覆垂钓各种花样玩法层出不穷,颇为满足自在……

    倒是襄南郡主更操心些,每每回西昌王府,总要把管家喊来问东问西,训斥一番,若有时间,再去看看厨房库房还妥当否,盘查下小妾里有什么闹事的人否……

    这次,她刚开口问了管家一句,却被老爹喊去陪着下棋,她幼时棋琴书画皆是用心,棋艺自然不差,只是老爹似乎并不欣赏她的棋风,偶尔还笑她,“太过思虑、太耗心力……”

    未下几个子,“听说程家的小崽子们近来不太平?”

    她以为老爹要问的是裕容……崔氏的事迂回复杂,一时之间,倒不知如何回应……

    孰知老爹下一句一转,竟是问起了裕易,说他年岁也不小了,

    在亲昵的老爹面前,襄南郡主倒是一副小女儿情态,她气鼓鼓地道,“别提那逆子,只让人为他操碎了心!……”

    这厢,西昌老王爷捋着胡子,似不经意间回道,“他不是挺有本事,自己找了门亲事么……儿孙自有儿孙福……”

 第47章 相媳



    事事休戚;危中有机。

    长兄与崔氏以和离收场,反而给自己娶莫三带来一丝转机,对于程裕易;这倒是始料未及。

    本来他已暗暗在靖州置下一所小宅,家用物什也让小厮去安置了,脱离王府;他自有办法生活……自小时,他便想摆脱这王府嫡子身份的限制;一方面活得自在些,另一方面,成就何种事业;也不拘于受出身的限制……但真要割裂这一切;尤其是父母的精神支撑,又是另外一番复杂滋味……

    孰知,昨日深夜归府,看到父亲留的字条,只一句,即:郡主开口问莫三状况……

    这话令人浮想联翩,却也没有任何确准。

    程修齐,始终是保守的性子,未说太多,怕最后没成,反而让老二空欢喜一场。

    这段时日,程裕易早出晚归,极少在府内出没,然家里的动静,倒一直落在眼里。长兄的反应,让父亲母亲灰冷了心,同时,也有所触动,事事休戚相关,哪能步步算得准!不如想开些,随着儿女心意些也无所谓,于是倒对他这事宽容了许多……

    这厢,襄南郡主也有所动作,开始打听莫三的人品脾性。

    她觉着,如若真娶那莫三进门,总归要惹人嗤笑,于是乎,先放出口风也无妨……

    她问的,是与莫府有交往的两户人家,长乐伯府与淮远侯府。

    两家颇有些讶异,终究不敢去问襄南郡主是何心意,也不敢隐瞒,只把所知的尽数说了。

    长乐伯府,因郭齐这桩亲事,倒也对莫家了如指掌:莫府在靖州虽门户不显,但祖上立过军功、出过煊贵,也不算完全没有根基;如今的莫老太太更是海昌侯府嫡出的小姐,由她坐镇这几十年,偌大的府里,也是肃清上进、规矩井然;莫家子女,无论嫡庶,皆是好好教养着的,绝非家风败坏、家道不宁的那种人家……至于几个姑娘,内里不知,只说性格各异,但都是谨守女儿家本份、大家做派的闺秀……

    淮远侯府更是一番猜测:问及姑娘,难道有结亲的意思?!这门第如此悬殊,似乎也不太可能……但是,因海棠的关系,除了照实说了莫家的情况,倒也添了不少美言。

    大致就是,莫家老太太教养得好,几个姑娘都是孝顺懂事,厚道淳朴;除此之外,女红,谈吐,姿态,文化程度都是不错的……

    顾娉婷当时也在座,因是小辈,没有言语的份,却暗暗观察郡主每一分眉目表情,回去一五一十地诉与海棠……

    这阵风刮进莫府,震动可想而知!

    这些时日,俞氏并未闲着,就连孙氏,也颇为两个侄女打探了一番,只是未有入得眼来的相称对象……因这个原因,府内总有些沉闷,眼看着旧年将逝,姑娘们又长了岁数,如此拖着,真真令人发愁……没想到一时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竟冒出大喜来!

    莫府与忠信王府从无干涉,不晓得怎么自家两个丫头入了襄南郡主的眼!

    也不知道是为王府公子相看,还是世交友人?

    世子和离的消息上个月在靖州传得沸沸扬扬,不太可能这么短时间再度议亲……那三公子已订亲,最有可能是那位二公子……可是郡主娶媳,什么样的靖州贵女求不得?!竟找到莫府门上……

    若是他人,也不知是郡主的哪家贵戚?!

    莫老太、莫维以为,不管那襄南郡主是何初衷,这般透出口风来,还传到莫家耳朵里,不见得是坏事……

    莫吉更是大喜过望,彷佛又眼见着自家女儿飞上枝头变凤凰……

    俞氏自为玉棠议亲开始,屡屡受挫,这次倒没那么得意乐观,只是静观其变……同时也狠下决心,如若真是忠信王府看上府内的姑娘,必然要不计代价,帮玉棠争取……

    孙氏最为搞笑,一通浮想联翩后,居然想到郡主是要为西昌老王爷纳一门侧妃……刚与莫维开口说道两句,就得了好大一番批驳……

    等忠信王府召过那两个太医,审问了三番,郡主大概觉得差不多相信那莫三的毛病是真的好了,去了块心病……她也不愿拖太久,于是决定见一见那莫三,成则成,不成也再度快刀斩乱麻。

    但她还是不愿请莫家女眷上门,想了一通,虽不是很妥当,还是请长乐伯府出面去张罗。

    长乐伯府没想到,这襄南郡主竟真有结亲的意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自己家里也有未嫁的姑娘,尚觉配不上王府公子,不敢奢望能与忠信王府攀上亲,孰知这郡主不知道这回吃错了什么药,居然不论门第了……但长乐伯府倒算厚道,也不敢打什么歪主意,只管照郡主的暗示安排了。

    靖州女眷聚会多在夏秋之际,这临近隆冬,怎么样能名声言顺的邀请这天差地别的两家,长乐伯夫人颇花费了一番脑筋,最终以府内新请了个北方厨子,善做八珍宴,请交好的几户人家来尝鲜为由发了请帖……同时,为着别样微妙的心态,自然不肯告知莫家这八珍宴的内里缘由。

    然,自海棠传来消息,莫府举家已等待了多日,为着这百分之一的希望,只待摩拳擦掌上场……于是,长乐伯府的帖子刚至,莫家便联想到那襄南郡主身上,细细地准备着出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性……

    两位姑娘早已新做了出门的衣裳与首饰,言行举止更是被细细挑剔了多日,甚至连那琴棋书画、女红理家,也被逼着从早到晚,不得安歇,轮番温习了一遍。

    最终,玉棠盘了个瑶台髻,髻上正中垂落一支玉嵌七宝明金步摇,也不算太招摇,身上着了一件霞云纹联珠对孔雀纹锦衣,外面是香色斗纹锦上添花大氅,灿若云霞,这般精致璀璨,倒是配她的大气。

    心棠则是发髻上两支白玉嵌红珊瑚珠双结如意钗,身着一件缎织掐花对襟锻衣,下系暗花细丝褶缎裙,外披软毛织锦披风,虽敌不过玉棠一身耀眼,倒也是前所未有的贵重打扮,也别有一番气派与风味。

    孙氏、俞氏更是拿出了压箱底的首饰,郑重打扮了,生怕在郡主面前露出些怯意与小家子气。

    俞氏暗恨,论长相,还是那死丫头略胜一筹……但如若拦着让心棠不去,不仅长乐伯府那里不好交代,自家老太太必是不肯的……

    既是八珍宴,宾客临门的时间并不早,大致在午膳前半个时辰左右。

    除去郡主、莫家,还有凑数的伯府的两家姻亲,也都带了嫡出闺秀过来,无它,碰碰运气也好……岁入隆冬,寒风似刀,这长乐伯府的古旧老宅中,因这些妙龄女子的华丽打扮与鲜活表情,竟也有些芬芳锦簇的意思。

    襄南郡主姗姗最晚来到,她刚踏至门槛,其他女眷纷纷起身相迎,长乐伯夫人一一做着介绍,她一边还算客气地应付着,同时,略一抬眼风,侧眼看见最右边伺立的两位姑娘,其中那身量略微纤细的,便是那莫三了……

    这番打扮也就算了,不值什么,也算常见。

    可,她眉眼生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