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书记-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没有了退路,只得服从他,干起活来都很卖力气。方新亮当时没有料到,正是在这一段时间的领兵打仗,竟然奠定了他后来成为副乡级干部、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的基础。
麦子放倒以后,镇办香菇场正式开张了。为了赶在伏天接种菌种,新亮带几个有文化的战士一头钻进制种室里,把从昆阳买回来的试管种子扩大到几百瓶葡萄糖瓶里去。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会产生科学的效果,扩种阶段实验很成功,葡萄糖瓶子里的菌丝发得非常好,人们的信心就更足了。
另有两拨人马,主要收购生产袋料的栗木棒子。在灌河,实在不缺这东西,镇上的十几个小拖拉机,到几道沟里收购上来再卖给食用菌公司,每天人欢马叫,好不热闹。不几天时间,就收购了十来万斤。
四台袋料粉碎机昼夜不停地轰鸣,打出的木屑先晒干堆起来,然后拌上配料,用装袋机装在一个个碗口粗细、五十厘米长的塑料袋里。这些装好的袋子放在灭菌灶里码起来,蒸上二十四个小时,起出来后,再运用接种箱进行无菌操作,正式接种。当种上从葡萄糖瓶中取出的菌体后,他们与其他人的搞法不一样,在接种箱内,又用一个外包装的塑料袋子套起来——这个办法是方新亮的发明,虽然浪费了一点,但可以保证整个料袋出了接种箱后,与周围环境隔绝,不受杂菌感染,成功率高。
这些接种以后的香菇袋,在发菌室里发酵以后,就开始搬到香菇棚里去了,再经过管理,到了种罢麦前后,就会正式出菇了。如果管理得再精细一点,阳光、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适宜,就可以生产出优质花菇,经过烘烤干燥处理后,肯定能够卖上好价钱。
我最满意的,倒不是方新亮们的干劲和干法,而是由此产生的巨大效应。从香菇场一开张起,全镇的群众自发地陆陆续续前来参观,整个生产流程在无菌中开放地操作,无声的示范就是最好的老师,不知不觉地教会了多少人!
由于镇党委、政府动了这么大的声势,给各部门下达的种香菇任务,大家也都不敢怠慢。
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两家,一家是镇供销社,他们本来就有基础,有几个职工几年前就开始干这种活儿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供销社主任曹长年给他们拨了钱,划了场地,办起的香菇生产场的规模抵上镇里办的一半大小,显得相当可观。另一家是粮管所,所长华秋明亲自挂帅。
粮食系统要比供销系统好过一些,他们要钱有钱,要房子有房子,要场地有场地,办场的条件远比镇里的食用菌厂好得多。所有操作间、灭菌室、接种房,都用涂料粉刷得白亮明净,叫人感到非常新鲜,就好像进了大工厂一样。
也有些单位办不好,像教办室,是个大单位,本来只给他们分配了二十棚任务,他们表示坚决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任务,却以业务忙为借口,采取了变通措施,从他们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了一部分钱,叫人把这二十棚香菇给承包出去了,坐等收香菇时再把投资收回来,结果是几千块钱血本无归。
这期间,曾经发生过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是在镇交管站。这个部门原来有四五个人,专门整顿全镇的交通秩序、收取大小车辆的各种规费。随着交通管理的权力不断上收,交管站的职能也就逐渐弱化,外来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都调走了,只剩下两个本地人,却是一对儿死对头,两个人要么整天不答腔,要么开腔就是吵架。这一次,站长为了把种香菇的事情安排出去,又不愿意直接跟他的部下说话,煞费了一番苦心。他在小黑板上写了一个会议通知:
兹定于今日下午三点钟在会议室召开全体人员大会,传达贯彻镇党委、政府文件精神,不得缺席。
那个部下看到通知以后,准时参加了会议。会上,站长好像开一个几百人参加的大会,高腔大调地念了镇党委、政府的文件,然后布置了每人搞一棚香菇的工作任务。
另一个人看他这样装腔作势,心里自然非常不高兴,坐在那里,又抠鼻子,又挖耳朵,一会儿又出去撒尿,站长越发认为这家伙太不尊重他。讲完我们的上级精神之后,开始旁敲侧击、指桑骂槐,站长说:“我们这个单位,有些个别同志,组织观念、组织纪律特别差,开会时间不注意听讲不说,还没屎推尿,不请假随意出入,这不是对我个人的不尊重问题,而是对待党委、政府的态度问题——”
另一个人听得早已不耐烦了,开腔就骂道:“有屁就放,有话说到明处,就我一个人,哪有啥个别同志?老子种香菇用不着你安排,少拿党委、政府的大帽子压人,老子是吃粮饭长大的,不是你这种小人吓大的!”在这种状况下,当站长的一下子失去了做官的优势,二人就在会议室里痛痛快快地干了一仗。
闹归闹,但是落实我的指示两个人都不含糊,各自顾各自,每人种了两棚香菇,超额百分之百完成了种香菇的任务。年终评奖时,交管站也是种香菇先进单位之一,奖给他们的“先进单位”锦旗,站长散会后专门挂在会议室里,大有纪念那一次交管站全体人员大会圆满成功的意思。另一个同志也显得很高兴,两个人一看到这面锦旗,就不再干仗。
六十九
村里香菇生产的发展势头也不错,娄明代把草场坡村十几个农户带了起来,村里专门拨了几亩地供他们建香菇棚。火神庙村的刘国玺干脆被卫生院和农技中心“聘请”过来,在农技中心院子里建起了香菇场,好像跟方新亮唱对台戏,两处相隔不远,以后几年都在开展友谊比赛。留在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也都经过了刘国玺的调教,粗通了种香菇的技术,开始单练了。
樊定金、姚梅夫妇也不示弱,他们继续在果子峪村及其附近的村里推广黄背木耳的种植技术,同时也搞香菇,两种食用菌的生产周期正好错开,互不影响。
有人说姚梅:“你们把技术都传授出去了,别人一学会,不是抢了你们的饭碗?”
姚梅说:“你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有个杂志上讲了一个道理,说是你要有几个鸡蛋值不得卖,一篮子鸡蛋提着上街卖,要是办了一个养鸡厂,收鸡蛋的就会上门来买。国家这么大,有多少木耳、香菇也不够用,产量越大时,才有人上门来买,光我这一家形不成市场。”
这话传到我这里时,我不禁为这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由浓厚的学习精神而产生的远见卓识大为感动,这个小事成了我向上汇报和在全镇大会上多次引用的最好典型。
形势真的由星火向燎原的方向发展。班子里同志们都感到非常振奋。有了成就就有了功劳,有了功劳就有了兴奋点,有了兴奋点就会充满信心,大家干得更加顺手、更加起劲。我心里已经意识到,用这个方法来发展支柱产业才算找到了一条最好的途径。这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想通过行政命令一夜建起一个支柱产业,是根本不可能的,欲速则不达啊!同时也清醒地感到,尽管有了这样好的势头,要想在全镇全面铺开:“行百里半九十”,距离目标的实现还十分遥远。
正是:行政推动,事倍功半;示范带动,事半功倍。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七十
第三十章
巨手擎太阳镇中建雕塑
毛贼偷花菇灌河兴产业
春亭是在4月底离开灌河的,直到次年3月份,县委才安排邓中坤来接任镇长。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只得书记、镇长“一肩挑”了。一肩挑有一肩挑的好处,一是并不觉得更忙一些,二是独断专行、随心所欲时就没有了顾忌,不必要再做党政两个正职商量来商量去那种官样文章。“一肩挑”时,确实能够体现出党政领导团结得无比坚强。
当头头的,干工作有时就像“猴子掰玉米”,夹着了这一个,把另一个给丢掉。灌河中学已经建成,我就没有再考虑还有什么善后的工作要做。一天,已经退休的老镇长周礼让和本地教育界德高望重的林恒昌老师几个人,又来找我。
一见他们到来,我心里说,八成又是灌河中学的破事儿,脸上就有点烦。果然,“大炮”周镇长说:“贺书记,你曾经答应过,灌河中学建好以后,要刻石碑留念,好给集资的社会贤达、人民群众一个交代。这一年多了,你再也不提这事,我们有点着急,要是不办这件事情,你就是调走了,我也抱着你的腰,不叫你走!”我一想,是有这么一回事儿,看来不能再拖了,应该办一下。就让他们几个与教办室田万春主任一道拿方案,搞预算。
不几天,他们一群人就要求汇报,我就召集几个副书记和副镇长鲁新慧听一下。不听则已,一听觉得一无是处。他们要在学校院子的正当中立上一块巨大的石碑,把所有参与集资的人员及数额都刻上去。
我想一想,这不是墓地,又不是寺院,也不是道教圣地;集资人不是谁的后代,又不是善男信女,也不是为了烧香还愿。所以在学校院子里立一块石碑实在不伦不类,把青少年茁壮成长的地方搞得阴森森的,有点大煞风景。我说,咱们不能这么办,是否把捐资的人员按照贡献大小,分别刻在一块块小石板上,镶嵌在院墙周围?
大家讨论了以后,觉得还可行,只是不太醒目。一说醒目,我计上心来,认真地思索了一番,下了话:“这样办,我们就在学校中心处,建一个标志性的雕塑。最下边,搞一个五花瓣花坛,像征祖国的花朵;花坛的中心处建一个四面体,象征着四个管理区的人民群众,四面体周边贴上红色大理石刻,前面刻一个集资重建灌河中学的由来、意义类的碑文,另三面就刻成捐资人的名单,万元以上的占东面,千元以上的占西面,其余放在后边。四面体的上方搞一双大手,大手托起一个鲜红的太阳,用这个雕塑寓意我们全镇的父老乡亲、社会贤达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有了太阳,下边的五花瓣则象征我们的孩子向阳茁壮成长。”
老实说,这个构思太直白了,没有什么奇巧之处,可大家仍然叫绝,又建议把旗杆座建在花坛前边,每周在这里搞一个升旗仪式。这样一来,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纪念建校的功臣们紧密结合起来。我点头说:“行,不错,不错。”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他们几个人和教办室几个秀才把碑文起草以后,报给我审阅,我一看那些半文半白的、没有一点现代气息的狗屁文章就来气,毫不客气地给“枪毙”了,亲自写了一个碑文,交给那个小镇书法家林老师:“书丹去吧。”
落成以后,算了一下花费,用了差不多四万元,心里确实有点疼。因为,让那几个老头子跑到鸭阳,沿门托钵,一个多月才集了四万多元,一下子全部用在这个雕塑上了,怎不叫人心疼?后来想想,搞这个东西的社会意义还是大于经济价值,心疼这点钱有点小家子气,也就没有把这个意思顺嘴捅给这几个古道热肠的老同志。
经过他们紧张筹备,又选了“黄道吉日”,以镇党委政府的名义发出请柬,把老灌河中学的学生、集资的带头人,北京的大画家梵清、云南省政协的副主席康廉和范城县第一任县长、鸭阳市政府退下来的副专员章世龙、武汉的省级离休老干部舒澧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一个个请了回来,搞了一个隆重的揭幕典礼。
这一伙老先生看到新的灌河中学,返老还童,热情洋溢,追思过去,遥想未来,心潮澎湃,禁不住书情大发,诗情大发,讲情大发,纷纷留字、留诗、留影,搞得热热闹闹。他们的自我感觉肯定是功德无量。毫无疑问,在充分肯定我的“巨大功劳”时,就更能肯定他们的至仁至善之举。于是我这个一把手,就成了大家的第一个吹捧对象。
揭幕时,我讲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灌河,教育为本;支柱产业,教育为本。不关心教育事业的领导不是一个明智的领导,不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群众也是一个糊涂的群众。我们一定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发展我们镇的教育事业”等一大篇云山雾罩的大话。在向大家发表玄妙、空泛的讲话前后,听到了会上会下劈头盖脸的赞扬话。心里想,可见还是当这个党委书记好,别人的功劳,都算到你的头上,也没有人敢争风吃醋。有了这个平淡的想法,脑袋就拒载了,谁唱颂歌都如同清风过耳,了无痕迹,一点也不像人们常说的,从左边进来,从右边出去。
这事不必再提,真正装满我心里的还是搞食用菌这个支柱产业。种罢麦后,镇办香菇场以及单位办的香菇场,陆续长出了香菇。这一个过程,我几乎天天去看,兴奋得像孩子们春节拾炮。我看那些先是冒出菇蕾、后是长成菇朵的袋子,就像是心里发酵酿成的美酒,有种晕乎乎的感觉。各村来看的群众就更多了,天天都有一拨又一拨的人,边看边问,十几个“老转”不仅成了“专家”,还成了“教授”。
我不能仅仅满足这些,究竟怎样才能把全镇群众搞这个产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觉得还要搞大动作。
班子会上,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不少好主意。其中关键的两条被采纳了,一条是在全镇各村的墙上写标语。我说,不要写那些空洞的大而无当、无用的大话、废话和屁话,要写就写一些朗朗上口、入脑入心的大实话。万通他们几个脑子转得快的同志,立即深刻地领会了我的意图,很快编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标语稿子。有几条特别精彩,如“一斤栗梢几分钱,种菇能赚好几元!”“搞木耳,种香菇,都是致富好门路!”等等,印发下去,各村都写了出去,声势就形成了。
七十一
另一条是要求各村报上十来名愿意学习技术的人,男女不限,年龄不限,都可以来镇里的香菇场学习。同时要求村里给这些群众每人每天一元钱的生活补贴,村里纷纷叫苦说:“哎呀书记,我们干部工资都发不下来,哪里有钱往这里扔?”想一想,村里拿不起钱,镇里也拿不起钱,一个大钱憋死一个英雄汉,没有钱定这些规矩等于嘴上抹石灰,白说。于是定了一个变通的办法,看哪个村来学习的人多,最后统计,人来得最多的村,将来给予奖励。到最后,因为来的群众都不少,也没法统计,这个决定就随风逝去,再也没有人提起。
是共产党就要开会,小会开了还要开大会。不开会精神怎么贯彻下去?不开会当官的整天干什么?所以一定要开一个像样的会议,把党委、政府搞食用菌支柱产业的决心贯彻下去、任务布置出去。我们研究决定,会议的开法要相当讲究,时间和人员都要有所创新。于是,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要过得比任何一年都有意义,由镇里统一组织,各村干群能出动多少就出动多少,先去昆阳县参观。回来后再开一个动员大会,只是不再开什么“八个全体人员”大会,而是“八个全体”全部参加,同时扩大到全镇群众,即由各村干部组织,群众谁愿意来都可以参加这个会议,礼堂盛不下,就把大喇叭扯到外边。一切为了把会开大、开好,开成一个历史性的会议。
正月十五是嫩春时节,我们决定在这一天组织干部群众去昆阳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