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a道德经分类释译 (孔正 王玉英)-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注释】大道: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在一定意义上,你也可以想象理解为大自然。泛:充满、遍布的意思。
道既是生成万物的物质基础,又是万物生成演化的客观规律,万物生成变化无不依据于道。大道泛滥就象事物的共性广泛的蕴藏在事物的个性之中一样,宇宙万物中它无所不在。它左右上下周旋而用,无所不至。万物依赖它生长壮大,但它却从不任意发号施令,而是一以贯之。万物生长有成,它却不认为自己有功,泽被万物却不做万物的主宰。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注释】衣养:育养。不为主:不任意主宰。
万物的生成变化源本于道,而万物却不知其所由,道也不任意号令主宰,而是给万物以平等和自由,其行为虽有若无,若无施于物,所以似乎可称为小;但万物本道以生,皆宾从于道,而道却不任意主宰,这又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终:始终。
万物本道以生而不知有道,道无处不在,无物不利,但对万物却不包办主宰,万物的命运全靠自己来把握。正因为道始终不自以为大,万物自然归之,所以也就成就了它的伟大。
【漫谈】有人说:“这一章是为了说明谦虚的重要性。谦虚是一种为人策略。人总是喜欢受到别人的尊重,为了迎合这一心理,尽管自身能力比他人强,一旦有求于他人,运用谦虚的策略容易被对方所接纳。对于尊居高位的人而言,运用谦虚,可以广泛听取下属意见,能赢得民意。”
上面这种说法,似乎不是老子的真意。在老子看来,“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应该是道的一种原则。而在原则问题上,正如当年溜须拍马者恭维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是“伟大的谦虚”时,毛主席气愤的反驳“在原则问题上,我历来没谦虚过!”一样,道从不策略地迎合任何人、任何事物。而且,谦虚在有道者那里,也只是一种本然,是一种理所应当,而并非是一种策略。
【意译】
大“道”广泛啊,宇宙万物中,它无所不在。万物依赖它而生发,它却不对万物发号施令,有了成就也不以功自居。
辅育了万物而不为其主宰,可以说是小;万物依附它而它又不为其主宰,又可以说是大。
正因为它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成就了它的伟大。
原五十一章 道生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注释】道: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在一定意义上讲你也可理解似大自然。德:万物顺应自然而各自形成的天性、本然。准南子《齐物训》说:“得其天性谓之德”。
万物本道而萌生,各依赖适应道而形成的天性得到畜养,物质赋状而成形,环境势态而造成。现代生物学家也认为,甚至在最基本的层次,即生物产生于非生物过程,也是自然的。物质的世界实际上是机械的;所有的变化均由物质颗粒的重新排列而产生。物种没有固定的结构,它在自然中能够通过原子的随机组合创造各种形态,然而只有最成功的、最能适应客观条件的形态才能得以生存和延续。所以,自然万物之产生并得以维系的关键便是其有了“德”,这“德”的根本特点就是其履行了“道”,即顺应客观自然,顺应自然法则、自然规律来运作。
【漫谈】现代社会生物学家指出:“人类天性的特征是在人类进化时期所具有的适应性,因此,基因便在能发展那些特征的人口中散布开来。达尔文称这一过程为自然选择种基因,使个体倾向于某种特征…比如某种社会适应…随之这一特征又带来更高的适应性,那么,这种基因在下一代将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自然选择后持续许多代,那优势基因就会扩展到整个群体,这一特征也就变成了物种的特征。许多社会生物学家、人类学家由此推断说,人类天性便是在适应自然中形成的。”
人的这种天性可谓是人类的普遍理性。这种普遍理性在生活中的有效运作,并不完全依赖人们对它理论上的觉悟。这就是为什么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们虽然未曾在如何论证价值普遍原则这个问题上达到过共识,但他们在实践上所遵循的底线伦理道德还是基本一致的。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注释】浩瀚的宇宙之所以丰富多彩、生生不息、和谐有序,就在于无形但却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也即是老子所谓的“道”在左右着宇宙,它是一切事物生成变化的物质基础和普遍法则。万物的生长必须依从这道,事物顺道则生成,逆道则败亡。每一种生命形式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进化实验,是基因和环境之间上百万年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天地万物皆遵循道,而且珍贵适应道而形成的天性本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注释】万物之遵循道、珍贵德,并非是受了谁的命令,而是各自对自然规律的适应和运用,是万物的德在完全由自己顺应自然规律中演化而成。
【漫谈】自然是唯一的实在,地球也是广延在空间的物质以自然的方式所形成。自然力作用于非生命物质,而生命就从非生命物质中“自然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形式可以通过自然演化生成我们今天观察到的不同物种,而新物种也是通过小的异变在遗传过程中的积累自然所形成。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注释】道造就了适宜万物生长的大环境,万物各自以自己遵循自然规律、适应环境而养成的天性“德”得到畜养,在道和德两方面的作用下,万物得以生长发育,成熟结果,养育和循环往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 宰:主宰,干涉。玄德:玄妙幽冥的德行。
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道造就了适于万物生长的大环境,其有功而不自恃,滋生万物而不任意主宰,这可谓是玄妙幽冥之德。修身处事治国平天下,均应效法道之所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
【漫谈】自然万物之产生并得以维系的关键是有了“德”,其“德”就是因为履行了“道”,即顺应自然法则、自然规律运行,自然界因此也就有了秩序。这便是“德”深而“道”厚的道理。
那么在自然之秩序中,宇宙万物又是怎样维系的呢?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在老子看来,大自然之构造是由万物的相应相求、相附相依联系成的一张生态之网,这张网看上去虽然稀疏,却非常严密,没有缺失。这个环环相扣形成大连锁的精美之网,是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之网的整体联系,老子以最普遍的现象和最简单的道理来加以说明。他说:“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由此老子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维护生态之平衡,确保万物之交融是自然界和谐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
老子以万物联系的宇宙观来审视自然生态,因此,他并不将人的行为独立于自然之外来看待。他认为自然是一张有秩序的网,人类也是这张秩序之网中的一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他把人与物同视,认为他们都处于同一“域中”,统一按照自然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互依附,和平共处。这种从整体自然来考察人生、进而明了自然之生存法则、以确定人类行为方式的思维,正是现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意译】
万物本“道”而萌生,各依赖适应“道”而形成的德性得到畜养,物质赋状而成形,环境态势而造成。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贵“德”。
“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就在于“道”不主观地干涉万物,而任由万物的“德”在自然适应中来形成。
所以“道”使之得到萌生,“德”使之得到畜养,使其生长发育,成熟结果,得到爱养和保护。
生之而不据为己有,为之而不自恃其能,位居首长而不任意主宰,这可谓是玄妙幽冥之德行。
原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注释】辐:车轮上连接轮辋和轮毂的辐条。毂:车轮中心的孔型部件,车轴内贯,外连辐条。无:指车轮中心的圆孔,是车轮的枢纽。
三十根幅条共绕聚一轮毂,有了毂中的空虚处,才有了车的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注释】埏:调和。埴:黏土。户:房门。牖:窗户。
调和黏土用黏泥来制作烧成陶器,使其中空,才有了器皿的作用。人们建造房子,开辟门窗,只因有了其间的空虚处,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以上举例是借物来形象地说明道的虚通之用。“有”和“无”是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常人只是看到了事物表面之“有”,而不能充分认识事物内含之“无”,而“有”的真正效能,却是因为其中的“无”在起作用。
【意译】
三十根幅条共绕聚一轮毂,有了毂中的空虚处,才有了车的作用。
揉合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其间的空虚处,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其间的空虚处,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所以实“有”之有效能,是因为虚“无”在起作用。
原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注释】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弱的东西。驰骋天下之至坚:可以左右、影响天下最坚强之事物。
至柔,是说道的应用方式。虽然道的应用方式是至柔至缓,但最坚强的事物也得适应于道。道就象气一样无所不入,象水一样无所不适。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注释】无有;无有形象的东西。无间:没有间隙。无为:无主观妄为。
客观自然的基本规律,似乎是无有的东西,但任何事物若不遵循于它,也必将遭到亡败的结局。共性就蕴藏在事物个性之中。所以,无一厢情愿执意妄为的顺应客观自然之为,是最有益的作为。
范应元说:“无有者,道之门也;无间者,物之坚实而无间隙者也。凡以物入物,必有间隙,然后可入;惟道则出于无有,洞贯金石,可入于无间隙者也。吾者,老子自称。谓道之所以驰骋于至坚,入于无间者,惟柔弱虚通而已。岂有为哉?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而无损也。人能体此道而虚心应物,则不言而信,不动而化,无为而成,岂无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注释】希及之:人们很少能认识和做到。
日月轮回,四时行运,天地不言而万物却能顺道而滋生;大道造就了适宜万物生长的大环境,对万物的行止却不闻不问,而万物却能各得其所;这种不言之教的功效,无为而能无不为的利益,天下少有人能明晓和施及。
范应元说:“不言之教,柔弱也。无为之益,虚通也。盖柔弱虚通者,大道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故人当体之。而天下之人蔽于物欲,好尚强梁有为,自生障碍,是以罕有及此道者矣。”
【意译】
天下之至柔,可左右天下至坚强之事物。
无形无状者,可深入影响无间隙的事物。
我因此而知晓顺应自然的无主观妄为之有益。
用客观实际现身说法的不言之教,顺应客观自然的无主观妄为之利,天下很少有人能实行和得到。
第一类、道的三大法则
(第三节)事物对立统一的和谐法则──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原四十二章 道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以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注释】一:即“道”,指化生万物的原物质。一生二:意谓一之中包含有阴阳两个方面。二生三:意谓阴阳两方面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指的就是宇宙由混沌状态演化为有形、有象的天地万物的发展过程。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中万物的生化运动,都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 。
【漫谈】我们是基因寄居的生存机器,这里的“我们”并不单指人,它包括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不同种类的生存机器各具有千变万化、种类纷繁的外部形状和内脏器官。但它们的细胞基本化学结构却相当一致,尤其是它们所拥有的复制基因,从人到大象到花草到细菌,其体内的分子基本上属同一种类型。我们都是同一种复制基因即人们称之为DNA的分子…的生存机器。而且根据推断,凯恩斯…史密斯提出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看法,他认为我们的祖先,即第一批复制基因可能根本不是有机分子;而是无机的结晶体某些矿物和小块粘土或甚至是化生万物的原物质。
生物在胚胎时,最初只是一个单细胞,即拥有建筑师蓝图的一个原版拷贝。这个单细胞一分为二,两个细胞各自把自己的那卷蓝图拷贝接受了过来。细胞依次分裂,直到几十亿。每次分裂,DNA的蓝图都毫不走样地拷贝了下来,极少发生差错。
【漫谈】美国著名环境哲学家纳什说:“卡普拉深受正在兴起的生态学的鼓舞,把它视为道家的万物一体意识的西方对等物。实际上,卡普拉的确是把握住了二者的深刻会通之处。现代科学中出现了'错综论',就是把秩序与混沌统一起来的科学,按着这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