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四光_2-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在稿纸上列出了每篇的标题及详细的章、节、目。他要把自己列出的题
目逐个研究下去,并且计划在晚年写出新的学术专著。正当这位壮心不已的
老科学家,准备着手实现自己宏大的计划时,党和人民又向他投来期望的目
光——地震预报的新课题摆到他面前,李四光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新的研究。
… Page 20…
七、最后的心愿
地震预报是世界许多国家研究百年都未能解决的难题,早在 1962年3
月,广东新丰江发生强烈地震后,周总理便委派李四光组建地震地质大队,
从事地震调查研究。如今,石油问题基本解决,李四光便把大部分时间用在
地震研究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李四光发现绝大部分的地震都发生在某些
地质构造带上,特别是在断裂带上。而导致地震发生的原因则是由于地下岩
层受到地应力的作用,地应力不断积累、加强,致使岩层无法承受而破裂产
生震动。李四光认为:抓住地壳构造活动地带,用各种方式测定地应力集中、
加强、释放的过程,是研究地震预报的必要途径。1965年1月,地质力学研
究所的一些人要赴西南参加地震地质工作,李四光专门将他们请到家中布置
具体工作步骤,一直讲到日落西山。过度劳累使他再次病倒,在北京医院他
被诊断为动脉肿瘤,医院提出手术切除,但李四光却主张保守治疗,以便有
更多的时间研究地震预报,经研究,李四光的意见被采纳。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第二天,周总理乘直升飞机
赶往邢台察看灾情。李四光闻知也想亲赴地震现场去看看,但被医生劝阻,
他便一天打几次电话,询问震区的情况。他还亲自查看分析尧山地应力站报
来的应力值变化曲线。3月22日,邢台又发生一次强震,周恩来总理再次赴
灾区视察,这次,李四光再也坐不住,坚决要求赴灾区进行现场考察,经过
研究,李四光被获准去震区考察一天。4月20日,李四光乘火车来到尧山附
近的一个小站,走下火车,他便直奔地震观测站,观看地应力测试地震的情
况。随后,又在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乘车察看地震造成的后果:在极震区
附近,出现大面积的地面升降现象,与此同时,地表出现大量裂隙……四光
一直忙到天黑,才乘火车返回北京。
没过多久,李四光接到周总理办公室的电话,通知他参加分析最新重要
震情报告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周总理先请一位同志介绍近来震情,这位
同志通过分析最近小震频繁的情况,预测最近可能有一次大震发生,涉及河
北到京郊8个县,直接威胁北京。听完汇报后,周总理请大家发表意见,有
些人因感觉发言没有依据而犹豫不决,周总理便请李四光谈谈看法。李四光
拿出地应力曲线图,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最后断定“这一地区近期发生
大震的可能性极小。”听了他的分析,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脸上露
出宽慰的笑容,根据李四光的判断,决定不发震情预报。
1966年,中国进入十年浩劫时期,这时,李四光虽然身体状况很差,但
是仍坚持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1967年冬,他不顾天寒地冻,风沙漫天,在
北京郊区房山县亲自做“地应力解除”的实验。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地应
力确定存在。这使李四光对于用地应力预测地震的方法更加信心十足,他决
心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猛攻这个难关,完成总理嘱托的光荣任务。”
196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李四光忽然接到紧急电话,通知他赶奔国务院
会议室参加紧急会议,李四光放下听筒,立即穿好衣服直奔会场。会议室里
的空气十分紧张,周总理正在专心阅读一份文件,看到李四光走进来,立即
招呼他坐在自己身边,然后对大家说:“今晚的情况很急,要求我们必须立
即做出判断。……现在请报告震情的同志简要地把你们掌握的新情况介绍一
下。”据报告的同志说,北京周围最近小震频繁,但今天却突然停止,根据
历史上的经验,周围平静就意味中间地区将要发生地震,他们还预测明早 7
… Page 21…
时左右北京将发生 7级以上的强震,并建议国务院立即通知居民搬出室
外……听完报告后,大家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一致把目光转向周总理和
李四光。周总理请李四光谈谈看法,李四光分析了北京外围地质情况和近日
来地应力值的记录,认为没有发生大震的迹象,主张还是不要发地震预报。
周总理一边听李四光的分析,一边慎重思考,最后同意了李四光的意见。散
会后,李四光在家中一夜未能合眼,与此同时,周总理也彻夜未眠守候在办
公室,注意震情的变化。第二天,时钟敲过7点,北京城像往常一样,又开
始了井然有序的生活,李四光的判断再一次被证实是正确的。从此以后,周
总理特意叮嘱国务院办公室将两个直拨电话号码告知李四光的秘书,让他把
李四光对震情的新意见及时反映给国务院和总理本人。
1969年5月,李四光作为“九大”代表又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在与他
亲切交谈中,毛泽东提出让李四光为他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会议结
束后,李四光在秘书的协助下,马上废寝忘食地投入了资料的编写工作。1970
年3月,这本名为《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终于完成,它
一经出版,李四光立即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送去。
除了地震预报,地下热能的开发与利用也是李四光晚年时常牵挂的一件
大事。科学的发展已经证实,煤不仅可以燃烧,而且还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原
料,具有多种用途。早在1956年世界科协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上,李四光
就曾大声疾呼:“用不着想入非非就可以预料到,将来我们的子孙会责怪我
们的科学家,为什么眼看着像煤这样贵重的物质被随便当作燃料烧掉而默不
作声。”根据李四光的建议,自1958年开始,地质力学研究室展开了对地热
学的研究。1970年,李四光听说地质队在沙市南面打油井时,突然从地下3000
米处喷出一般温度高达摄氏100多度的热水,经化验证明这是一种高温高压
卤水,李四光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去沙市考察。不久,他又得知天津
也打出了地下热水,而且在综合利用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不顾自己已
81岁高龄,且身体多病,亲赴天津进行考察。回到北京后,他对女儿说:“要
是把地热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可以节省多少燃料!可以给人民造很大的福
利……天津、沙市方面已经作出了不少成果,但还只不过是开端,是星星之
火。”
1971年3月,李四光因血压不稳被送进医院,经治疗好转后马上又出院
投入紧张的工作。4月下旬,他拖着病体,连续两天与第二海洋石油地质考
察队负责人就渤海地质构造与找油的关系进行交谈。4月24日,李四光体温
突然升高,住进北京医院,他对大夫说:“请你们坦率地告诉我,究竟我还
有多少时间,让我好安排一下工作……”他还让秘书坐到床边,详细交待了
自己的工作计划。当秘书做好记录起身告辞时,他又叮嘱道:“别忘了明天
给我带一份全国地图来,我还有些事情要讲……”接着他又将女儿叫到身边,
谈了一阵之后向女儿说:“孩子,你看我的情况怎么样?”“爸爸,您放心!
医院会千方百计给您治疗的。”最后,李四光拉着女儿的手说:“我已82
了,死是不算早了,只是工作,工作……地热方面,我比较放心了,它已被
人们逐渐重视起来了。我所不放心的,是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不知还有没
有时间让我把它搞完,这是总理交给我的工作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李四光心中想的只是工作。
4月29日上午8时30分,李四光因动脉瘤突然破裂而休克,周总理得
知后立即派了自己的两名医生前来协助抢救,医生们虽然竭尽全力,但李四
… Page 22…
光原本有病的心脏经不住这意外的袭击,当晚11时,这位著名科学家与世长
辞了。
5月2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及李四光
生前好友学生在八宝山公墓为李四光举行追悼会,周总理在会上致悼词。追
悼会结束后,周总理来到院子里对大家说:“刚才我念过李四光同志生前说
过的话。他对地质力学的发展,对地震预报,对地热的开发利用,对海洋地
质的探讨等各个科学研究领域,都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你们要很好地整理
李四光同志遗留下来的丰富资料,学习他的遗著,把李四光同志的工作继承
下来!”
李四光是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的一代先驱。他少年立志报国,以开发祖国
地下宝藏为己任。他的一生经历几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不管路途多么坎坷,
他一片爱国诚心却丝毫不曾改变。在进入花甲之年后,他利用自己大半生积
累的科学知识,为祖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所创立的地
质力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为人类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
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将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祖国科学事业的卓
越科学家!
… Page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