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乱 作者:风笑我-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将军,这你就放心罢!本王自有道理……”李元霸不想与之纠缠,以免过早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当下转移话题道:“尉迟将军,徐将军腿上的伤势可有好转?”
尉迟恭面露忧色,摇摇头。
“唉!若实在不行就让他留在东都罢!”李元霸叹道,“以他如此状况去行军只怕会丢性命啊!”
尉迟恭道:“王爷,恐怕徐将军不会留下……他让末将禀告王爷,就是死他也要随军去河北。”
众人面上都露出了钦佩和敬仰神色……割股送兄,当得起“豪杰”二字!
李元霸轻轻摇头,“唉!这个徐世勣!”李元霸明白,徐世勣已经不计生死要助自己与二哥作对,“……那就随他罢!”整整面色,李元霸一拍大椅扶手,朗声说道:“众将听令!……明日天明,兵发河北!”
第二卷 唐之天下 第七章 收取夏国(1)
李元霸没有禀报统帅李世民,所部大军第二天一早就拔营发兵。两万大军经管州挟大败窦建德十万大军之威,沿途扫荡残余挺兵前进,不日过汤阴入了河北境。及至信都,李元霸下令安营扎寨,同时命苏定方率所部四百五十骑护送原夏国国子祭酒凌敬前往洺州招降夏国残余。
又是皓月当空,明月下李元霸漫步在信都城楼上,一向都跟随其后的曹章被他安排去巡查新兵军营去了。今夜,李元霸想独自静静,走走。沿途不时有值夜的士兵向李元霸行礼致敬,李元霸也一路微笑着点头致意。信步来到城头,遥遥北望,“那里就是夏国故地,我的大业将会从那里开始!”李元霸心中有些兴奋,但随即想到还要面对无尽的征战,还要面对兄弟相残,李元霸心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自己带着前世的记忆降生到了帝王之家,九岁就随着师傅紫阳真人学艺,整整学了七年。因着自己的天生神力和聪明资质,倒也学得了一身本领。本打算就着这身本领在大唐盛世好好活上一回,潇洒地过把瘾。可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从张紫嫣自尽的那一刻起,自己就避无可避地卷入了盛世来临之前的乱世争端,从一个浑浊度日的少年变为了一个手中满是血腥的武人、一个终日只知征战杀戮的武夫。
唉!战,不尽的战!要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就要面对不尽的战!……避不可避的战!长声叹息中李元霸转身望向洛阳方向,“我要面对现实,我要生存下去!也要……战下去!”
这夜,远在东都的李世民也是久不成眠。
李世民坐在书房中静思:“四弟大军应该进河北境了吧?他是带着对自己的怒怨而去的,军咨祭酒杜如晦和一干谋士都责怪自己不该为了一员败将与赵王结隙,可他们谁又知道这十年来本王心头承受的痛楚和折磨?……不管怎样,人已经杀了,多想也只是徒增烦恼而已!”李世民低头间看到书桌上父皇催促自己回师长安的诏书,略带阴霾的心情又爽朗起来。“明日就要凯旋回师长安了,若无意外,太子之位应该是自己的了。想想,自己不辞辛劳为大唐征战四方,可以说李氏一族之所以能得天下,父亲占一半功劳,自己与四弟又占一半功劳,至于建成吗……哼,严格说他就是个废物!哦!对了……”李世民心中涌起些许哀思,“三妹秀宁也有不少功劳!若没有她那三万大军在关中造下声势,恐怕唐军也不可能那么快就得了关中!……只可惜……唉!三妹,你好生去吧!”
站起身,李世民来到窗前,“现今中原大局已定,天下当属大唐无疑。自己当前最紧迫的就是得了太子之位,然后……”李世民脑海中浮现出一员手持斗大铁锤、跨骑黑马驰骋在沙场上的英武小将形象,“……四弟,对付你应该比对付建成要难的多吧!”
***************
“一大队三中队全体出列!”随着尉迟恭的喝声,一百五十名骑士驱马出列。“目标左五百步处桩头!……预备!”骑士们战刀出鞘,臀股悬空,身形前俯,就待尉迟恭令下。“出击!”尉迟恭一声令下,一百五十铁骑如箭一般怒驰而出,几百步的行程一个冲刺便到,只见刀光闪出,碗口粗的木桩纷纷被砍断,桩头滚落一地!
“一大队二中队全体出列!”又是一百五十名骑士出列,随着尉迟恭的号令,骑士们高举战刀冲向了目标。
……
这是大唐赵王李元霸的部队整编后在信都城外练兵磨合。
李元霸在派出苏定方护送凌敬前往夏国都城洺州招降之后,就地在信都开始了整军。
虎牢一战李元霸所部俘虏了三万夏军,但在处理这批降俘之时李元霸却被难住。李元霸手中兵力太少,以两万的兵力是不可能消化三万降军的,要是学那坑杀赵军四十万降俘的白起将这三万俘虏全都杀掉,却也太不现实……只因此次降兵实在太多,唐军连看管都有些困难,要想一次杀完是绝不可能的,若是分批进行,稍稍不慎,只怕就会引起俘虏暴动,到时只能是得不偿失。本有一法,就是将俘虏悉数交给李世民,但如此一来李元霸却又心有不甘……自己的战果凭什么白白交给别人?要是如此还不如将降卒释放,多少还可以博得一个仁义的名声!
李元霸在思索之后毅然决定将夏军降卒就地遣散,不料此举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在以往的战争中,每当降军数目过多不能消化时,都难逃被屠杀的命运。此次夏军降卒大多以为自己性命不保,却没料到会被就地释放,当下便有一万余人在感动之际、也或许是因为走投无路,强烈要求加入唐军。而剩余的两万人中有的决意返回故里,有的打算投奔夏王的残余部队。以后的事实证明,上天始终不负仁义之举。遣散的两万人虽然没有留在唐军阵营,有的甚至继续与唐军作战,但从此以后天下都盛传大唐赵王李元霸以八千铁骑一战胜了夏王十几万大军,而且赵王不杀降俘,仁义无双。自此赵王李元霸、风旅铁骑之名天下皆知,威震四海。这也使得以后好多与风旅对战的部队始终都提不起拼死相抗的战意————面对拥有如此强大战力的部队,战就有可能死,降了却可以保命,要是临战士兵们会选哪一样?
对于要求加入己方的一万余人,李元霸授权尉迟恭和苏定方去挑选强悍的留下,前后共选出精悍兵士四千多人。因此次大战风旅阵亡六百多人,伤残四百多人,所以特别出众的降兵就进入了风旅,替换风旅三卫军在大战中伤残的官兵,补足因将士战亡而缺员的风旅九千铁骑之数。而余下的三千人组成了一支步兵部队,暂由李元霸亲自统帅。在那时,李元霸就存下了整顿扩编的心思。如今到了信都,沿途归降收服的零散部队已达到了四万余人,李元霸觉得有必要整编部队了。
整军计划由李元霸、徐世勣和尉迟恭商议制定。整军先从归附的部队开始,唐军右御卫的一万人马暂不列入。这也是三人担心右御卫大将军朱宪不是自己一方的人,若贸然将右御卫大军整编只怕会激起朱宪兵变,李元霸打算在进驻河北之后、得到父亲任命自己为这地区的长官之时再顺势整编朱宪所部。
归附的四万人马按风旅编制建制,只不同的是在“卫”上增设军:五十人为一小队,三小队为一中队,三中队为一大队,三大队为一卫,三卫为一军,军设统领将军一名,加上后勤人员,每军五千余人。至此,这四万人马被编作了八个军,其中两个骑军,六个步军,而这八个军中的各级将官多数都是由李元霸的嫡系部队————风旅将士担当。
及至此时,赵王李元霸的部队总算初具规模。一支由两个大队共九百铁骑组成的近卫军是李元霸的亲卫部队,由六个卫共八千铁骑组成的风旅就是李元霸的“御林军”,
而整编后得到的两个骑军、六个步军共四万人马则是李元霸的常规野战部队。
整编进行了将近半个月总算初步完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让士兵和将官们尽快适应新的编制和新的环境,因此,在洺州尚未传来确切消息之前,李元霸抓紧时间在信都训练、磨合着自己的部队。
就在李元霸整合军队的时候,李世民风风光光地领军回了长安。
九月十五,秦王李世民率军回到了长安。皇帝李渊为李世民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李世民身穿黄金铠甲,后面跟着一万铁骑,另有重装甲士三万。随后的囚车里押着皇泰主杨侗、郑国公王世充以及夏王窦建德等人。庞大的队伍经外城入了内城,浩浩荡荡前往太庙献祭。祭祀之后李渊请各位将领一道参加了接风酒宴,文武百官俱都到场祝贺大胜,唯有太子李建成缺席未到。
李渊以李世民功高盖世,朝廷现有的官号不足以显其功劳,于是在接风酒宴上下诏加封秦王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诸王公之上,食邑增至二万户;同诏,以赵王李元霸从征东都立有大功,特拜为大司空。
次日,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计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咨祭酒二人;典签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功、仓、兵、骑、铠、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如此这般,天策府等同一个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的小朝廷!
同日,李渊下诏将杨侗、王世充贬为庶人,连同他们的妻妾、兄弟和子侄一同流放到巴蜀。
同日午时,一代英豪窦建德被当众斩首,时年四十九岁。
*******************
晨风晓露,寒意袭人,其中竟似微带肃杀之意。曹氏头戴凤冠,身披霞袍,双目平视着前方,一步一步地走向大殿。今天是大夏国的最后一个早朝了,而且,这也是她一生中最后一次临驾早朝。
到得座上,曹氏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摩挲着红木扶手。“好舒服的感觉啊!怎么以前没有注意到?…… ”
“母后!”义子窦千帆的轻呼声传来:“时辰已经到了,开始早朝吧?” 曹氏定下心神,看了看面前龙椅上端坐的窦千帆,她缓缓地点点头。
随着国子祭酒凌敬宣读完夏王窦建德的降表,朝堂中立时象开锅的沸水一般沸腾起来,全然没有了往日的肃穆景象。仆射曹旦、大将军范愿、高雅贤更是冲出朝臣行列,激言相责。
曹氏面无表情地看看大殿中喧哗的臣子,又看看蜷缩在龙椅之上,惊慌失措、面色苍白的窦千帆,她忍不住冷哼一声,闭上双眼:建德,你看,这就是你剖心以对的部下!这就是你仁义治国的结果!
大殿中的喧哗声越来越大。
曹氏一拍扶手,霍然站起,高声道:“够了!”清亮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众大臣一愣之下,大殿中顿时一片寂静。
“唐军铁骑已屯兵信都,你们之中有谁能敌得过吗?……”曹氏目光逼视朝中大臣,抬手指向殿中厉声说道:“曹旦……高雅贤,你们要战是吧?……哼!你们可曾想过,此战不论胜负必是相当惨烈,在尔等战过之后,我大夏国的百姓将会是如何光景?”举步走到龙椅之前,曹氏说道:“主公励精图志,颁行政令,兴修水利,劝保农桑,为了强盛国家耗费了多少心思?如今大夏国境内无盗,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这些都是主公的心血所成!……主公为何在赴死之前还要写下降表?主公就是为了保住这一番心血啊!……”曹氏语声中已带着哽咽。拭去眼角的泪珠,曹氏接着说道:“如果我记得没错,你二人在当年主公起兵之时就已相随,应该是熟知主公性情的。想来,时间长了,你们都已经忘记了主公是怎样对待部下和百姓的吧?”
二人听得主母责问,连忙恭身答道:“主公的仁义宽厚,我等永生牢记。”
“真的记得?哼!此时若战就是不顾百姓生死安危的做法!难道这符合主公仁义宽厚的性情吗?”曹氏喝道。
殿下二人面红耳赤,低头不语。
“不要让尔等主公被万人唾骂,”曹氏面上露出坚毅之色,冷冷说道:“为了夏国的黎民苍生、为了保全主公创下的一片基业,今天不管你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我已经决定了归降!”缓缓从高台上一步步走下,双目平视前方,再不理会殿中臣子,曹氏平静地从大殿中走过。大殿中一片静谧,此时哪怕掉颗针都可以听见。寂静中,曹氏仪态肃穆而安详,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威严。
……
第二卷 唐之天下 第八章 收取夏国(2)
“父皇,孩儿在得知苇泽关失守之后,便自作主张命四弟领兵驰援,尚请父皇降罪!”李世民恭敬地对父亲李渊说道。
“哦,原来如此!”李渊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朕就奇怪怎么元霸没有与你一起回师,原来如此……世民,你做的好!大将军行军在外正需审时度势、果断抉择。虽然朕已经遣了兵部尚书屈突通领军驰援太原,但有元霸前去也更稳妥一些。”言罢,李渊心中却道:“小子,知道了老子要易储,就把元霸支得远远的,怎么,害怕元霸和你争啊!”
李世民连忙下跪谢恩,“谢父皇明察孩儿苦衷,父皇英明!”
“起来吧!世民,这里就我父子两人,不用太拘礼了!”李渊端起桌上的参汤,轻呷一口,自嘲道:“为父老了,每日里都得喝些参汤养养精神,唉!不比从前了!……世民,你心里也明白,为父已有了废黜建成的心思……”
李渊有意将话顿住,只留意观察李世民的神色。
李世民面色不改,开口道:“父皇,大哥整日里花天酒地,实不宜为一国之君。父皇有此想法实乃大唐之福!”
李渊一怔,他可没想到李世民会如此直白。李渊却是不知,李世民此次对太子之位已是势在必得;他怎会再虚于委蛇。
“为父想立你为储,你以为如何?”李渊道。
李世民心头无比激动,可他表面却也没有露出丝毫异样,“父皇贵为天子,您的主意就是上天的意思。”
李渊不置可否,转而问道:“世民,你看为父怎样对待建成才好?”
李世民暗自揣摩李渊话中之意。沉默片刻,李世民恭敬答道:“禀父皇,大哥虽然无天子之德,但毕竟也是父亲的骨肉,父亲能妥善安置是为最好。”
一番话又将问题不着痕迹地交还李渊。
李渊面带忧愁:“朕很是为难啊!你们两个都是我的亲生儿子……唉!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心思电转:父亲在自己回师长安之后即封自己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诸王公之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将天策府等同了一个小朝廷!……这些足以说明父亲已经决心立自己为太子了!如此,自己似乎不用再遮遮掩掩了。
当下李世民面色一整,肃然说道:“父皇,大哥极力笼络朝中大臣,中书令封德彝等人平日里都是他的座上宾。而且,大哥为了强大自己的实力,擅自招募长安及各地骁勇两千余人作了东宫卫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