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乱 作者:风笑我-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伏威眼角又是一跳。
李元霸接着道:“我敢断言,在我冀州被李世民平定之后,如无意外,下一个就是你!你再看看我冀州,罗艺、齐善行、凌敬这些降臣哪一个在我手中不得重用?”
杜伏威微微动容。
李元霸道:“……此次冀州战事唐廷投入了举国三分之一的兵力,若杜总管能够归附我冀州,咱们定可在此次战事中击溃唐廷。而唐廷在丧失了巨大的兵力之后必然一蹶不振,其时我冀州自可立国,杜总管也就是开国功臣。再以后,我冀州灭大唐统一中原也只是迟早之事!”
杜伏威沉声道:“李将军大可不必招降我。只要将军继续派军断我粮道,待得我军无力战时自可将我军一举击溃!”
李元霸眉毛一扬,道:“哦,我已经等不及了!而且……我知道总管必降!”
不错,杜伏威必降。当初杜伏威降唐,是为大唐势力强大,江淮军无力抵抗。因此,即便将来会落个李密、王世充等人的下场,杜伏威还是得降……毕竟能活下去就有希望!如今希望来了,冀州反出了大唐。虽然冀州实力比大唐稍弱,但眼前就有重重打击大唐的机会,此战若大唐败却,冀州或可与大唐抗衡,保不定日后还可灭了大唐。
于是,杜伏威降。
。。。。。。
第三卷 冀州风云 第九章 冀州战事(3)
长安皇城内,太极宫太极殿中。
李世民双眉紧锁,端坐龙椅之上不发一言。殿下群臣心知皇上的忧烦定是为冀州战事所起。唉!想想冀州战事,也真是应该烦……朝廷大军在出兵之始就将冀南、以及冀北的大部分地区占据,并将冀州军队分割为了两部分:一部分龟缩在冀东地区,一部分龟缩在北平与冀北北部地区。可以说大唐进攻冀州的战事异常顺利。但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唐平冀大军南线就接连被劫了三次军粮,前后损失了三万护粮军,其中还包括大唐精锐————北衙七军中的左、右屯军!
许久,李世民收拾起烦忧,道:“杜卿家,冀州战事可有新的战况?”
负责战报初阅的尚书右仆射杜如晦连忙站出,道:“启奏陛下,平冀大军北线李靖部仍在雁门一带与叛军北平部对持,并无多大进展……”
听到此处李世民皱起的眉头又是一紧,心中不由想到:“以李靖的能耐不应该两个月了都毫无进展吧?素闻李靖与李元霸有旧交,莫非……”
李靖为大唐固守北疆,抵御了东突厥无数次的大小攻击,算得上是员良将。但是,中国历朝良将的结局大多凄凉,良将们的军事才能向来都让帝王们感到莫大的威胁。“兔死狗烹”正是无数良将最终的下场,甚至兔未死狗先烹的例子也有不少,而是否能准确把握烹狗的时机也就成为区分昏君和明君的一个重要标准。
李世民不是昏君,现在烹狗为时过早,他把对李靖的猜忌放在了心中。
只听杜如晦说道:“……日前,北线江夏王所部在冀州赵郡以北与叛军冀北部作战失利,现已退回赵郡休整……平冀大军南线长孙元帅急报,请朝廷派遣援军并尽快将粮草补给送到……”
“啪!”李世民一拍龙椅扶手,怒道:“援军?粮草!……长孙无忌究竟在怎样作战!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补给粮草就被劫了三次……既然知道叛军有意截粮,为什么不将计就计以粮为饵,将截粮叛军一举歼灭!……哼!现在给他粮草援军又怎样?只怕还没运到平冀军就溃败了!……”李世民怒不可竭,“战事已进行两个月了,不但没有一丝进展,反而落得个败像!”
李世民怎会不怒?冀州叛军倾其全境兵力不过二十几万,而在冀东的叛军更是只有十三万卒,长孙无忌统兵二十万攻取冀东,足足两个月时间毫无进展不说,居然还陷入了目前的困境!……想大唐举国兵力不过一百二十万,如今在冀州投入兵力已达四十万,超过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为了冀州战事抽调防军已经大大影响了大唐地方、边境的防务,李世民还从哪来援军去助长孙无忌?
群臣见素来冷静稳重的皇帝突然震怒,俱都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言。大殿中一时间鸦雀无声,寂静一片。
李世民毕竟经历过太多的风浪,他清楚越是形势不利之时自己就应该越发冷静,大唐臣子们因为冀南战事失利而起的颓唐情绪还需要他来扫清。李世民强自压住怒气,慢慢回复了平日的从容不迫。“屈突通何在!”李世民说话的声调不再高昂,显得柔和平稳。
兵部尚书屈突通连忙应声站出。
“屈爱卿,朕要在三天之后率北衙七军亲征冀东,你这就去准备吧!……”
屈突通恭敬领命。
李世民希望自己的亲征能迅速平定冀东,收拾长孙无忌的残局。可是,偏偏天不从人愿,这位几乎是百战百胜的皇帝没能在冀州大地上再次体现他那卓越的军事能力。当屈突通还在为北衙军准备补给装备的时候,冀东传来紧急战报:平冀军南军副帅杜伏威部阵前倒戈,并与冀东叛军联合击溃了长孙元帅大军,平冀军南军行军元帅长孙无忌被俘!
李世民大为惊怒,可还没等他回过神来,浙西又有急报传来:驻扎江淮的杜伏威旧部也跟着杜总管反出了唐廷!此时江淮地区自浙西起已经与冀东连成了一片。李世民没有时间去惊怒了,他担心江淮之乱会引起其它地区的叛乱。于是李世民立即取消了亲征计划,坐镇京师长安掌控大局。同时令兵部尚书屈突通领北衙七军中的左羽林军前往与江淮相邻的鄂州、洪州、福州提调协调驻军,严防叛军攻取其地。
******************
“这征战几时才能休啊!”李靖站在高山之上向南眺望。武德元年他就离开了长安领军卫戍北疆,冬去春来几番轮回,此时已经是贞观二年,转眼四年了!
“眼见天下就要太平,却又出现冀州战乱,老天!你怎的让中原百姓如此多灾多难?”李靖收回远眺的目光,举目望向远处冀州军的大营。“元霸,没有想到我俩居然会兵戈相见!”
……
“元帅,京中有监察使到!”亲卫的禀报打断了李靖的沉思,李靖轻叹一声策马下山。
一到军营见到监察使,李靖心头火起。只因这位行军监察使正是李靖的死对头,原尚书右仆射裴寂!
大唐立国之初,李靖因智谋才华过人,被皇帝李渊受命为尚书左仆射。而裴寂则因为是皇帝李渊最为信任的老友,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其时秦王李世民为尚书,总领尚书省政务。但是因为秦王李世民与赵王李元霸终年征战在外,不能处理尚书省的事务,因此按照朝廷定律,李靖这尚书左仆射就实际负责起了尚书省的政务。这其间,身为尚书左仆射的裴寂自持其为皇帝好友,并不听从李靖号令,可李靖偏偏又是个做事认真的人,因此与裴寂的关系越搞越僵,最终连皇帝李渊也无法为二人调和,而这也成为了李渊将李靖调至北疆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靖此时心情不爽,不为死对头裴寂前来,他只为李世民明明知道自己与裴寂矛盾颇深,却偏偏要裴寂前来监察自己而怒!
李靖忍着不快与趾高气昂的裴寂见了面。
裴寂见到李靖他心里乐啊!行军监察使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裴寂拥有了为皇帝监视李靖的权力,当然,还有不定时地记录下李靖和其部下的言行、并将记录送与皇帝李世民参阅的任务,而李世民将会根据这些来决定远方将士们的擢迁谪黜、甚至生死。正是有了这权力和任务,裴寂相信李靖不敢拂逆自己的意愿……因为裴寂确信,不论是李靖还是他的部下,他们都不愿裴寂为远在长安的皇帝呈上前线将士作战不力,甚至私通敌军的奏折————即使奏折上都是些子虚乌有之事。
如今的裴寂知道自己不用行军打仗就已临驾大军元帅李靖之上。
半闭着本就不大的眼睛,裴寂捋着下巴上稀疏的一缕胡须。“李元帅,”裴寂慢悠悠地说道:“陛下要老夫问问你,怎么都两个月了大军还在雁门没挪窝啊?”
看到裴寂的得意模样,李靖冷哼一声,道:“北平罗艺部能征善战,是一支劲旅。而且他们对此地地形极为熟悉,之前我军前锋就是因为贸然深入以致被歼……”
裴寂半闭着的小眼睁开,打断李靖话语:“因此你军就止步不前吗?……李元帅,你可知平冀军南军已经溃败,若你北军一味在此畏死不前,老夫在陛下那里不好交待啊!”
听得裴寂那毫无顾忌的苛责,李靖心头怒火燃起,但他还是强忍怒火道:“裴大人,我军非是畏死不前。我已与太原李王爷部约定,由我军在雁门牵制罗艺部,而江夏王所部则全力攻击冀北叛军。待江夏王所部拿下冀北后我军就可与其夹击罗艺,继而攻克北平!”
“哦,原来如此!”见到素来目中无己的李靖在自己面前低声下气,裴寂心头更是得意。“我还以为李元帅与冀州某人有旧,不愿伤了颜面呢!”
李靖霍然站起,怒极反笑。“哈哈哈!裴寂,你以为作了个监军就可以随意欺辱我李靖了吗?”随即,李靖收起笑容沉声道:“少在我面前胡言乱语!我怎样行军打战不要你来指手划脚……”李靖狠狠瞪了裴寂一眼,“裴大人,在前线要一个人死去是件很容易的事!”言罢,李靖冲帐内亲卫吩咐道:“将裴大人请出去!”
两名亲卫一左一右将面色苍白的裴寂架出了帅营。
随着裴寂被架出帐外,李靖颓然坐倒在大椅上。裴寂的到来让他知道皇帝已经对他已经有了猜忌,而他如此对待裴寂,不知裴寂又将如何在皇帝面前捏造他的不是。自己为了大唐立国呕心沥血,这些年更是毫无怨言地在荒凉贫瘠的北疆戍卫边防,这无数的功劳和常人难耐的艰辛竟然换不来皇帝的信任,李靖此时隐约觉得……为朝廷征战已没有意义!
更多免费TXT书请到
BBS。4020交流
该TXT小说下载自4020
第三卷 冀州风云 第十章 冀州战事(4)
贞观二年八月,因冀南战事失利,冀东叛军陆续收复冀南各地。大唐皇帝李世民既担忧其时在冀北与叛军作战的江夏王李道宗部会遭到冀东、冀北叛军的夹击,又不愿如此灰头土脸地收兵认输,要知道,这不但关系着大唐的颜面,还关系着大唐的安定……岭南、剑南、陇右这些归附大唐不久的地区正牢牢盯着冀州战事呢!
大唐要退兵,这是无可奈何之事,李世民已经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投入冀州战事。但是,大唐也不能就此退兵,至少也得给李元霸一个教训,同时也让那些心怀叵测的观望者知道大唐还是有实力的!
冀南的捷报已经传到了冀北,罗士信在接到捷报之后总算松了一口气。老实说,以冀北军那几万人马与李道宗所部十万兵马对抗是弱了一些,毕竟李道宗部与东突厥作战多年,就其士兵的战斗力并不比平日训练严格的冀州士兵低,更别说其部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了。罗士信已经向战时统领大元帅苏定方求援多次,可身在北平的苏定方手中只有罗艺的五万罗家军和不到三千的近卫军。此时不论是为战事考虑还是为避免其猜忌,罗艺的军队都是不能轻易调动的,而苏定方与手下的近卫军也必须留在北平监管罗艺,因此罗士信得不到援军,只得拼了老命苦苦支撑。现在好了,冀东军队立即就会挥师北上驱逐唐军,罗士信的压力将会大减。
“战事快要结束了!要是李道宗聪明,他应该在作撤出冀北的准备了吧?”罗士信想到。
的确,李道宗在接到冀南失利的战报后立即就有了撤退的念头。这两个月里与冀北军你来我往各有胜负,李道宗使出浑身解数也破不了冀北军坚守的赵郡。现在冀东的李元霸腾出了手来,李道宗可不愿意被罗士信、李元霸前后夹击。可是,还没等李道宗撤军的命令发下去,皇帝李世民的一纸诏书就到了。诏书命令李道宗扎营原地,在北平与冀州军队对持的李靖会分兵五万配合他与冀北军作战。
李道宗遵从皇帝旨意驻扎原地,但是他不明白:此时冀南唐军兵败,纵观战事全局唐军已经势弱,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国内的安定!撤军固守边界与冀州和谈才是当前应该做的事,为什么还要进击呢?难道皇帝陛下拿不下冀东和冀南,就想拿下冀北、北平?如此一来不就是逼着李元霸与唐军决战到底吗?冀南战事损兵二十万,而国内各地及边防防务抽调的兵力已到极限,要再战下去就只有自己与李靖部那不到二十万的军队……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一连串的疑问搞得李道宗这个政治盲头直发晕,他平日里只知道打仗,如何能领会皇帝李世民的意图?……李道宗却不知李世民心中有一个尺度。依照这个尺度,李世民既可小小地教训一下李元霸,向大唐国内的那些心怀叵测者示威,又可让李元霸在不痛不痒之际下不了一战到底的决心,从而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继而促使双方和谈。而双方结下的所有恩怨都会留待将来了结————在将来任何一方强大到足以毫无顾忌地侵略另一方的时候作个了结。
李世民相信,李元霸会坐下来同自己和谈,毕竟以冀州的实力与大唐抗衡还是很危险的……即使大唐兵败冀南。
若最终结局真能如李世民所想,那么此举应该说是皆大欢喜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李世民错误地估计了李元霸,他对自己这个四弟明显认识不够。李元霸虽然有智计,但严格地说他并不具备政客应该有的一个基本素质————冷酷无情!李元霸终究还是性情中人,比不得李世民绝情,同时他更是一个霸道的人。李元霸的霸气和他的热血不但注定了李世民此次的计划将会失败,而且李世民还会为他的错误判断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一切只因为。。。。。。李世民认为恰到好处的教训尺度在李元霸看来已经超过了他能忍受的极限!
*******************
八月初六,李靖帐下大将杜君绰、郑仁泰率军五万作出后撤的模样离开了雁门。这五万大军一路急行军,自苇泽关悄然入了冀北与李道宗部会师。而此时与李靖对持的苏定方、罗艺因为冀南大胜的缘故所以对此情形并不重视,他二人一致认为唐军即将退兵,那五万军不过是唐军开始分批回师了。
与此同时,李元霸派出的八万援北大军也在一路急行北上。
八月初九夜,杜君绰、郑仁泰的五万大军悄然抵达赵郡城外。当晚,唐军连夜在赵郡城南门外堆筑土山准备攻城,其间虽有无数唐军被冀北军强弓手射杀,但唐军筑山之举仍是不止。罗士信见此次唐军有大援前来,并且似有决一死战之心,当下便命军士挑土垒高城墙对抗唐军。
李道宗见到冀北军垒高城墙与自己相抗,连忙命人尽力加快筑山的速度,同时命杜君绰率其部使用云梯攻城。冀北军兵力本就与唐军相差太多,此时只得停止垒墙与用云梯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