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隋唐乱 作者:风笑我 >

第59章

隋唐乱 作者:风笑我-第59章

小说: 隋唐乱 作者:风笑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霸很是为难,心情有些烦躁,道:“我想了几天了都没个好主意。若就此放过薛师,必会授人以柄,这必将为以后的朝政处理带来隐患!可是……若要因此重罚薛师,我又觉得太过。不就是带孩儿出去逛街吗?我的孩子就如同老师的孙子,难道爷爷带着孙子逛街还要被砍头?”



  葡萄美酒下肚,薛师的头脑越发清醒,听到李元霸的话他很感动。来到这时代几十年,薛道衡一直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李元霸的话让这个在异时代孤寂了几十年的老头有了家的感觉……“是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是元霸的老师,他的儿子可不就是我的孙子吗?”薛师心中想到,眼角已经有些润湿,他准备顽抗到底的想法也有了改变:“这事可不能让元霸为难!”



  “元霸,”薛道衡面色严肃,正容说道:“你说的也对、也不对!心武等同我的孙子,我带着他出外玩耍正是人之常情。但是,心武也是赵国太子,他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很多人。他若有什么意外,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赵国的政局……元霸,老师做事不分轻重,被处置也是应该的,你就不要为难了!不过……”薛道衡微微一笑,“……元霸,罚点钱或是贬我官职都成,但是得给我留下命来,我还想在这花花世界里多潇洒几年。”



  薛道衡所说的道理李元霸何尝不懂?而李元霸先前所言也是心中太过担心薛师所致。



  两人来到了这时代,虽然薛师为人一向懒散,但他在李元霸争霸建国的路上却是出了不少力,对其相助颇多。而且,他在李元霸功成名就之后也不争名、也不夺利。依他所言,只要每天有美酒喝,活的潇洒便成。但是李元霸心头知道,以薛师的文采风流和闲淡心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方才是他向往的生活。因此,薛师相助自己,不可能只是为了过得洒脱,其中还因为感情……师生之情,或者,是父子之情。



  此时听得薛师所言,李元霸有种无力的感觉,心头更觉得燥烦。他“啪”的一拍书案,站起身来沉声喝道:“处置个屁!我是大赵国皇帝,我就说此事不作处置,看他有哪个敢来作主!”



  薛道衡和王晓蓉都被李元霸突如其来的拍案之声惊了一下,此时御书房外也传来侍卫的询问之声:“陛下,可有什么事情吗?”



  王晓蓉连忙道:“没有什么事情,你们退下吧!”



  没得到武帝的亲口示谕,侍卫们继续向书房门口靠拢:“陛下,可有什么事情吗?”



  李元霸调节自己心绪,道:“没事,退下吧!”



  侍卫们领命返身回岗。



  王晓蓉起身拉住李元霸臂膀,将他拉回大椅之上,道:“元霸,怎的近来火气越来越大了?可是有什么心事吗?”



  听到“心事”二字,李元霸眼中神色竟然有些迷惘,但他还是摇摇头,道:“没有什么,可能是政务太过繁忙吧!”



  王晓蓉爱怜地看着自己的夫君,道:“元霸,你也不要为薛夫子的事情忧心。我有一个主意,既可让朝野上下心平气和,又可让薛夫子毫发无损,而且,还可以让老夫子玩个痛快!”



  “哦!”薛道衡与李元霸俱都惊讶,心中不由暗道:到底是什么办法可以如此完美?



  “只是……”王晓蓉对着李元霸说道:“咱们那孩儿却要吃些苦头了!”



  李元霸慨然道:“不怕!小孩子吃些苦怕什么……”同时却听薛师说道:“不好,心武才多大点?怎能让他吃苦?”



  王晓蓉不理会二人所言,只自顾说道:“我自小父母双亡,随哥哥在绿林山寨长大,中间吃了一些苦,但是也明白了很多有用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在宫门深闭的皇家内庭是学习不到的……”李元霸与薛道衡隐约有些明白王晓蓉的主意了。只听王晓蓉说道:“这些道理中包罗了人间百态!这是心武在宫里绝对不可能学得到的……而不明人间世情的太子怎么能在登基之后治理好百姓呢?……”



  薛道衡点点头,道:“嗯,晓蓉,你的意思是让心武去民间历练一番?嘿嘿,这也是你今日来此的目的吧?……老夫还以为你是来帮我求情的呢!”薛道衡呵呵一乐,“不过,你说的正确,作为一个未来的管理者应该多多深入基层!”



  王晓蓉一脸茫然:“薛夫子,你说什么‘管理者’,什么‘基层’啊?”



  薛道衡笑而不答。



  李元霸接口道:“晓蓉,让心武去民间历练我也赞同。但是,这与开脱薛师的罪责有什么关系呢?”



  王晓蓉一下子站起身来,拉住李元霸的手,喜道:“元霸,你真的愿意让心武出宫游历?”王晓蓉自小在民间长大,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此时她身在皇宫,更能深切体味宫廷内的苦闷,她不希望儿子一直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她想儿子去看看宫外的广阔天地。可是,自古至今的皇子皇孙们都是笼中鸟,哪能轻易出宫游历?……此时王晓蓉听得夫君也同意自己的想法,儿子出宫有望,她怎能不喜?



  李元霸有后世人的思维,自然认为儿子出去游历不是坏事。只听李元霸道:“心武出宫游历是好事啊!我当然愿意,不过,晓蓉,你还是告诉我,此事与开脱薛师罪责究竟有何干系?”



  王晓蓉拉过椅子,紧贴着李元霸坐下,道:“元霸,你还不明白?……唉,关心则乱啊!你想,那日薛夫子领心武出宫,可以说是私领太子出宫,犯下死罪。但以薛夫子那太子太师的身份,也可算作是让心武去见识民间百态,为他增加阅历!”



  李元霸点点头,面上露出了微笑,他已经明白了妻子的意思。



  王晓蓉接着说道:“元霸,只要你能说服那几个老顽固放得太子出宫游历,薛夫子的事自然就成为了第二种,其时何罪之有?”



  薛道衡面上笑容顿现:“好主意!凌敬几人坚持要从重处置我,不过是顾忌朝野诽议,担心放过了我会影响国家法制的执行,他们并无针对我个人的意思。因此,只要说服他们支持太子游历,我的罪过也就成了为太子增加见识的教导行为,老夫自然无罪!”



  让太子出宫游历成为合法事实,薛师自然就无罪!



  再有,按照王晓蓉的主意,朝野间的视线也会被转移到太子的教导方向上。如此,让大家议议太子是否应该去体察民间世情,那薛师的事情自然就没多少人注意了。之后,不管太子能不能获准出宫游历,但在李元霸的刻意淡化下,至少薛师的罪责是没有什么人会去追究了,除非那人既痛恨薛师又不怕得罪武帝!



  “好,就这么办!”李元霸当场拍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心武快七岁了吧?也该出去见见世面了!……明日我就召集几位总管议议!”



  ……



  一个月之后,在皇帝李元霸的努力下,大赵国高层决议,准太子出宫游历,体察民间世情,而薛道衡的罪过也就不了了之。



  经多次商议决定,太子身边有太子太师薛道衡、近卫军统领裴元庆领两名近卫军士兵随行。另,暗中随行者二百八十人,其中八十人嫡属监察部特战队,两百人嫡属风旅近卫军。其所有随行士兵俱为大赵国军中精英,且人人配备大赵国制造局军器监的精良武器,可谓阵容强大。



  李元霸之所以安排如此多的人随行,实在与他前生观看过的一些清宫剧有关。他可不想儿子与那些微服私访的清朝皇帝、格格们一样,老是被人捉来抓去,虽然最终正义会战胜邪恶,但是总归太惊险了……儿子太小了,受了惊吓会给他今后留下心理阴影的,还是多些人保护好!



  ……



  华纪九年三月十二,大赵国太子李心武出京微服游历。 

 



 



 















  

 第五卷 民生民计 第三章 武帝教子(3)

 

  华纪九年六月二十一,转眼太子出京微服游历已经三个月了。按照武帝定下的路线,他们将在游历大赵东北地区之后,至大赵辽东道渤海船坞乘舰前往冀东郡东莱船坞,然后南下游历大赵国南部地区,之后再是大赵国西部地区。



  如今一行人正一路东进,就要出河北道幽州地界,前往大赵辽东道。



  裴元庆与两名近卫军士兵身着便装,骑着马儿在车后随行,而其他的士兵和特战队员则扮作行人商贩,远远缀着马车行进。



  在暗中追随太子殿下的八十名特战队员中,有一人级别甚高,据说是监察部以前专职负责监控大赵国绿林黑道的主事人。屈不归之所以将此人安插在太子身边,是因他认为,此次太子游历将行遍天下,而此人熟知下九流的路数,并与一些黑道中人颇有来往,正可指引太子一行避开祸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此人姓胡名天行,年三十七岁,身材魁梧,举止言谈甚是稳重。此时,胡天行正在宽敞的马车中为太子和薛师讲述一些黑道的人物和旧事,籍此打发漫长的旅途时光。



  胡天行接过薛道衡倒给他的一杯酒,高兴地笑道:“谢过薛太师!此酒是波斯贩来的吧?果真别有一番味道!”



  薛道衡微微一笑:“正是波斯美酒!……老胡,酒也让你喝了,你就别磨蹭了,还是接着说故事吧!”



  胡天行一手端着杯子,出言辩道:“太师,末将可不是说故事,这些可都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薛道衡眨巴了一下不大的眼睛,道:“好,好!算老夫说错了,那胡将军就接着说那些真实的事情吧!”



  这胡天行确实见多识广,而且他的口才也不错,随口讲些见闻来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不但薛道衡爱听,就连七岁的李心武也很是喜爱。



  马车匀速前行,胡天行轻嘬一口美酒,缓缓说来:“这是小将确知的一个真人真事……大约在武德年间,其时高丽国内乱,十几个高丽人为了逃避故土的兵灾和天灾,出高丽境,渡过辽水来到了平卢……也就是如今河北道的营州。他们中有的人满怀金银珠宝,有的人却几乎身无分文。其中有一个名叫金成淇的人非常穷,在路上,他把仅剩的一小块银子向一个途中遇到的商人换了把锋利的短刀。当时其余的人都讥笑他,说他傻,可那金成淇只是笑笑,并不还口。结果,在到达营州的前一天夜里,他趁同伴们熟睡之时,便用偷偷向商人买下的迷香将十几个同行之人迷倒,并用那把短刀把他们杀了个干干净净……”



  此时,坐在薛道衡身边的李心武脸上露出害怕神色,向薛道衡身边靠近一些。薛道衡见状微微一笑,伸出手来将心武揽住,就像爷爷爱护自己的孙子。



  胡天行注意到太子殿下似乎不喜血腥,连忙将准备讲出的一些厮杀场面略去。“……他那些同伴全都死了,所有人的金银珠宝自然也归金成淇所有!”



  李心武睁大了眼睛,惊道:“他怎么可以把别人杀死,抢夺别人的财物?”



  “这个……”胡天行刚待答话,薛道衡开始履行太师的职责。“心武,人往往都是贪婪的,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危害别人。所以圣人教诲,仁者爱人!就是讲究仁义,以德待人……此乃为王者必须有的风范,如此,方能令别人心甘情愿承认你的地位。”看到李心武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的教诲,薛道衡很是高兴,便将教诲的主题引向‘为王之道’。



  为了好好教导这个已经被自己当作亲孙子的孩儿,薛师拿出少有的正经神色,说道:“……。仁义道德固然为一个王者的必有风范,但是为王者却不能做像宋襄公那样的王道仁义之举,如此只会惹来天下人耻笑!……”



  史上宋国与楚国打仗,宋军已经在泓水岸边列好了阵,楚军正准备渡过泓水来交战。宋国右司马对宋襄公建议,趁楚军正在渡河时马上发起进攻。宋襄公却说:“敌人处于险地,不能乘人之危;敌军没有做好准备,不能突施偷袭。现在楚军正在渡河,我军就发起进攻,有害于仁义。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列好阵,我们再进攻。”之后,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列好阵,宋襄公方才击鼓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受了伤,三天后死去。



  只听薛师教诲道:“……纵观史事,所有行王道之人,都是有实力的!如尧、舜、汤、武,他们行王道就能千古不朽!所以说,‘王道’虽好,却也是建立在‘霸道’的基础上……”



  “老师,”李心武问道:“什么是‘王道’?什么又是‘霸道’?”



  薛道衡笑道:“何谓王道?简单说来,就是讲究仁义,以德待人,令别人心甘情愿承认你王者的地位。而何谓霸道呢?……。就是讲究实力,以力服人,以武力措施征服对方,强迫对方承认自己的地位。心武,你可要知道,能行王道的人也能行霸道,而行霸道的人却未必都能行王道。不过……这些对现在的你来说太过深奥,你且不去管它!你只需在途中细看民间百态、多多留意世事人情,凡事多用心去想想。如此,为师敢保证,此番游历下来,你定可习得统治天下的‘帝王之道’!”



  李心武点头,心中似懂非懂。



  薛道衡见李心武的迷惘模样,自然知道他还不能完全懂得自己言中之意。当下也不着急……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都要老师耗费无数心血,更别说薛师是立志要培养出一个杰出的帝王了!



  “胡将军,真对不住,你继续。”突然想起一杯波斯美酒不能白费了,薛道衡连忙向对面的胡天行说道。



  胡天行欠身一礼,道:“薛太师做的是此行正事,小将不敢相扰。”



  薛师呵呵一乐,道:“心武还小,道理多了会贪多嚼不烂的……还是听听胡将军的故事吧!”



  胡天行看看太子脸上也是希冀神色,便接着说道:“那金成淇在夺了诸多的金银珠宝之后,便来到了营州购房置地,并在不久后就纠集了十几个与他一样的亡命之徒,干起了蒙面劫道的营生。由于他们心狠手辣,在这东北之地倒也闯出了一些名头。可终究辽东一带物资贫瘠,也没有多少进帐,若要向西、南繁华之地发展,却又有当时的幽州罗艺拦路。在这种情形下,金成淇一伙如何成得了大气候?于是,金成淇便想出了一个既可以大壮声势、聚敛财物,又可以脱离那凶险劫掠生涯的办法来……”



  李心武奇道:“胡将军,那些亡命之徒也能想出好计谋吗?”



  胡天行恭谨答道:“禀太子殿下,草莽之中也多有聪明机智之士。只是这种人没有踏上正途而已,若他们能走正道,便当得起将军主帅!不过,走正途还是邪途,是由不得苍生自己作主的,冥冥之中可自有老天在安排呢!”



  “狗屁!”薛师听罢叱道,“草莽之中的确也有聪明机智之士,但是他们踏上邪途却并不是老天的安排……”薛道衡转头对着李心武,严肃说道:“心武,你要牢牢记住……每一个人的命运走向都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老天并不能左右你!你若在心里存下贪婪暴虐,眼中只有利益,那你将来走的就一定是邪途;若你在心中存下的是仁义道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