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汪精卫与陈璧君 作者:程舒伟 郑瑞伟_2 >

第6章

汪精卫与陈璧君 作者:程舒伟 郑瑞伟_2-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赴法。11月底,汪氏夫妇第二次来到了法国。

  汪精卫和陈璧君第二次赴法后,仍住在蒙太尼城,蔡元培、李石曾两家也住此地,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时局。此时,汪精卫经济比较拮据,恰好袁世凯命袁克定给汪精卫、蔡元培汇来三千元,以示拉拢。他们收到后,“既不愿用,亦不便却”,最后商定用此款办一《学风》杂志,蔡元培已写好了《发刊词》,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黎的中华印字局停业搬迁,该杂志也未能正式出版。这时,汪精卫和陈璧君除自己学习法文外,汪还给勤工俭学学生讲课。

  1914年8月1日,德、法两国正式宣战,不少伤兵运回巴黎医治。这时的陈璧君,不安心于蒙太尼的学习生活,毅然到巴黎参加了法国红十字会充当护士,照看伤兵,裹伤换药服务极为热情,颇受法国士兵的欢迎。不久,战火烧到了巴黎附近,法国政府命令各国留学生退出巴黎,陈璧君回到了蒙太尼,但此地也不安全。他们曾想渡海去英国,因战争环境,交通不便,未能成行。于是全家迁往法国东北部的阆乡农村避难,汪精卫有《避兵法国东北之阆乡》一诗纪其事,诗云:下帷长日未窥园,便趁秋晴出郭门,风景不殊空太息,江山如此更何言。残阳在地林鸦乱,废垒无人野兔尊,欲上危楼还却步,怕将病眼望中原。

  在乡下听不到隆隆的炮声,汪精卫夫妻过着田园式的生活,领略着大自然的风光,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在这里,汪精卫写了《晓烟》、《晚眺》、《红叶》、《坐雨》等诗,充满了闲情逸致。“梁园虽好,却非久恋之家”,乡下虽然安静,但无法进行学习,于是汪精卫全家南下,来到了法国大城市都鲁司。此时,蔡元培、李石曾全家也迁来此地。他们在一起谈论世界大战,忧思满怀。吴稚晖曾追述当时情况说:“在欧战时,我和蔡孑民、李石曾、汪精卫诸先生在法国多罗斯,蔡先生说这种酷烈的战争,以后绝不会再发生了吧。”吴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又说:“弟于十一月与梁宇皋君由伦敦至法国之多罗斯,与蔡孑民、李石曾、汪精卫诸先生剧谈,彼等皆皱眉苦脸,希望以后无复战争。”

  这时,陈璧君又身怀六甲,由于生活不安定,未满七个月就早产了。在曾醒、方君瑛两人精心照料下,婴儿竟免于夭折,这就是其长女汪文惺,“惺”与“醒”同音,取此名以示不忘曾醒辛劳抚育之恩。

  孙中山逃亡日本后,他“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败而退却”,“东渡以来,日夕共谋,非欲雪癸丑之耻,实欲竟辛亥之功”。孙中山先后派人联络东北农军和白朗起义军,还派陈乔英等发动上海起义,均未成功。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被推为总理,坚持革命斗争。

  1915年,蔡锷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孙中山也策动第二次讨袁,这时,国内形势再起波澜,袁世凯阴谋篡国称帝,逆迹日益暴露。他竟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接受日本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条”,全国掀起抵制日货、声讨袁世凯的高潮。汪精卫、陈璧君多次商议,陈璧君主张立即回国,她怕万一中日决裂,归途且将断绝。汪精卫则主张去南洋进行筹款等活动,认为该地消息灵通,又可准衡缓急,急则归国效死,缓则筹款以设机关。于是决定将一双年幼的儿女托曾仲鸣、方君璧二人照料,并请蔡元培夫妇代为照看,汪氏夫妇动身回国。行前,汪精卫作有《自都鲁司赴马赛归国留别诸弟妹》诗一首。6月,汪精卫、陈璧君等回国,后经上海去香港,陈璧君登岸去广州,汪精卫乘原船去南洋。汪作有《六月与冰如同舟自上海至香港,冰如上陆,自九龙遵广九铁道赴广州归宁,余仍以原舟南行,舟中为诗寄之》四首。其一云:“一去匆匆太可怜,只余巾影淡如烟,风帆终是无情物,人自回头舟自前。”此时,孙中山仍留在日本,革命尚处困难时期,陈璧君回国数月,觉得无事可做,又思念儿女,乃于12月再次赴法。汪精卫在南洋及缅甸活动了一个时期,也未获得显著效果。

  1916年春,汪精卫、陈璧君再次抵法后,仍住在蒙太尼,这里是勤工俭学的活动基地之一。不久,吴稚晖由英国伦敦来此检查勤工俭学情况,受到汪氏夫妇的热情接待,陪同他参观了农校、工校,又亲自送他去巴黎,顺道同游了方登布鲁森林,森林在蒙太尼和巴黎之间,是巴黎附近的名胜之一,林中有拿破仑所建之离宫。在森林入口处有一小城,有十余名勤工俭学学生在该地普通学校学习。

  1916年3月29日,华法教育会在巴黎自由教育会所召开了发起大会,汪精卫、陈璧君、曾醒、方君瑛均出席了大会。

  会议推举欧乐(法)、蔡元培为会长,穆岱(法)、汪精卫为副会长。宣布其宗旨是“发展中法两国之交谊,尤重以法国科学与精神之教育,图中国道德、知识、经济之发展”。该会中方职员蔡元培、汪精卫等人又联名发表《公启》,提出国内,教育四点计划:(一)扩张国民教育,(二)输入世界文明,(三)阐扬儒先哲理;(四)发达国民经济。又以该会名义写信给国内各省行政机关,号召华工去法。表示:“我等以为此事裨益于我国人者有三:一曰扩张生计;二曰输入实业知识;三曰改良社会。”6月22日,华法教育会在巴黎自由教育会所召开了正式成立大会,并在国内一些省市成立了分会。

  5国父遗嘱起草人

  1916年底,孙中山再次电召汪精卫回国。这时,袁世凯已死,由黎元洪出任大总统,但实权却落入了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他们肆意践踏《临时约法》,拒不召开国会,孙中山在国内掀起了护法运动。汪精卫与陈璧君商议决定,先由汪一人回国,陈璧君继续留在法国学习。1917年1月,汪精卫回国。途中,汪精卫作《六年一月自法国渡海至英国,复渡北海历挪威、芬兰,至俄国京城彼得格勒,始由西伯利亚铁道归国。时欧战方亟,耳目所接皆征人愁苦之声色,书一绝句寄冰如》。诗云:野帐沐风冷鬓须,州明月又何如,天涯我亦仳离者,莫话深愁且读书。

  汪精卫回国前,蔡元培已先期回国,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得知汪氏回国的消息后,曾邀请他去北大任教,称他是“中国今日之菲希特(德国哲学家)”。汪未应允。4月,汪精卫偕梁宇皋回到槟城,探视陈璧君的亲眷,小住十多日后回到上海。7月,孙中山偕海军南下广州,发起了护法斗争。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开幕。9月10日,广州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任命汪精卫为秘书并代理大元帅府秘书长。

  陈璧君得知广州军政府成立的消息,也无心继续读书,于1917年9月,告别方君瑛、曾醒,举家东归,结束了持续五年的留学生涯。她将子女寄放在南洋母亲身边,把弟妹转送到上海大同学校,自己则跟随汪精卫投入了国内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此时的汪精卫仍以清高自诩,不愿做官,只愿帮助孙中山做些党务和政治工作,加之当时在广东参加护法诸人中,鱼龙混杂,真正的革命党人不多,主要是滇桂军阀。对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汪精卫极为反感。

  1918年初,汪精卫即偕陈璧君去上海活动,一方面代表孙中山做些对外联络工作,一方面仍热心于勤工俭学运动。

  5月20日,非常国会决定改组军政府,废除大元帅制,选唐绍仪、唐继尧、伍廷芳、孙中山等七人为政务总裁。次日,孙中山即偕胡汉民等去上海。这时,广东军政府再次邀请汪精卫回粤出任秘书长,遭汪拒绝。并作《广州感事》一诗,借以讥讽。在这种情况下,陈璧君在上海亦无所作为,曾借机去北京游览,畅游了颐和园、香山等名胜。汪精卫作《冰如薄游北京书此寄之》诗三首。

  1918年11月,第—次世界大战结束,并决定翌年召开巴黎和会。因汪精卫长期生活在法国,熟悉法国情况,所以广州军政府推他为出席和会代表,汪因对军政府不满,拒不受命,但表示愿赴巴黎实地考察,从旁协助。1919年8月,他由上海出发,探望了正在日本神奈川县江之岛养病的胡汉民,然后到美国各地宣传。5月3日,始达巴黎,随即参加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斗争。在此期间,汪精卫还参加了勤工俭学的活动,并去法国南部的比那莲山游览,曾作诗数首寄给陈璧君。11月12日,汪氏乘司聘司号船回到上海。他回国后,一面帮助孙中山编辑《建设》杂志,一面又和章士钊、陈独秀一起,筹组西南大学,经常来往于粤沪之间。1920年11月28日,孙中山、汪精卫、张继、戴季陶由上海重返广州,改组了军政府。1921年4月,广州非常会议开会,决定在广州另组中华民国政府,并推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6月5日,孙中山正式就职。汪精卫奉孙中山之召,第四次从法国回国,到广州任广东教育会会长。为了进行北伐,年底,孙中山在广西桂林建立了北伐军大本营,准备借道湖南,直攻武汉。不料身居粤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广东省长等要职的陈炯明却反对北伐,孙中山派汪精卫等人多次去惠州劝说陈炯明,陈表面上说要“卖刀买牛”,暗中却与北洋军阀相勾结,准备发动叛乱。1922年3月21日,派人暗杀了支持北伐的粤军参谋长邓铿,同时,赵恒惕也反对北伐军通过湖南。于是,孙中山回师韶关,重建北伐大本营,并派李烈钧、许崇智等率军由江西北上。为了不影响北伐,又能制止陈炯明叛乱,孙中山冒着生命危险,6月1日,亲自回广州坐镇,对陈炯明的部下叶举等人晓以大义。6月14日,陈炯明打电报给廖仲恺,假意请他去惠州领款,并说“有事相商”,廖仲恺也想去惠州见陈,做些挽救工作。刚到石龙,即遭陈逮捕,关押在广州石井兵工厂。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难永丰舰,7月3日,汪精卫同古应芬登永丰舰,晋见孙中山。后8月9日,孙中山在汪精卫等人伴随下退居上海。孙中山偕汪精卫、蒋介石等人抵上海后,陈璧君也由香港赶来上海。这时,孙中山认真地总结了陈炯明叛变的教训,决心加快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22年8月25日,孙中山会见了专程来上海的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越飞,月底,又会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讨论了“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等问题,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等人,随即由孙中山亲自主盟,加入了国民党。

  汪精卫在孙中山领导下马不停蹄地进行合纵联横的联络活动。9月4日,汪精卫出席孙中山召集的商讨改进国民党事宜的会议,会后,他同胡汉民赴杭州晤卢永祥,商联合反直事宜。14日,汪同胡汉民晤卢永祥,洽谈军事合作事宜。

  结果甚善。17日晚,汪偕胡汉民由杭州返上海,22日就奉孙中山之命,同前湖南军总司令程潜离上海往奉天(今沈阳),与张作霖商洽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三派反直军事政治合作计划。27日夜,经大连抵奉天,下榻奉天都旅馆。汪精卫旋即与张作霖会晤。10月3日汪精卫、程潜出席张作霖召开的欢迎会。与张讨论段、张、孙联盟之事,谓孙中山、段芝泉非争权夺利之辈,请张放心。至于孙中山,则更可为之担保。1923年1月26日,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孙中山接受马林的建议,在军事上不能再搞利用甲军阀打倒乙军阀,也不可能利用和改造旧的军阀部队,必须要筹办新的军官学校,培养训练崭新的、能听党的领导和指挥的军队。

  改组国民党和筹建军校,都需要大量的经费,而当时国民党的经费又十分拮据。一天,孙中山召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陈璧君等人,研究经费问题,认为惟一的办法只有向海外华侨募捐,但又不能说为了开办军校,最后决定以执信学校的名义去美洲募捐。由于陈璧君系华侨出身,与各地华侨有一定的联系,又恰好在孙中山身边,于是决定由陈璧君担此重任,又任命其弟陈耀祖为执信学校校长,陪同前往美洲各地募捐。1923年4月29日,陈璧君偕陈耀祖由上海出发了,汪精卫亲送上船,并填《绮罗香》一词相赠。词云:月色轻黄,花阴淡墨,寂寂春深庭户。自下垂帘,不放游丝飞去。博今宵,絮语西窗;拼明月,销魂南浦。最怜他,儿女灯前,依依也识别离苦。苍茫烟水万里,好把他乡风物,台温情绪。柁尾低飞,空妒煞,闲鸥鹭。当海上朝生时,是江东暮云低处,正情懵,梅子初黄,小楼听夜雨。

  陈璧君、陈耀祖姐弟的行程路线是:经香港、马尼拉,过太平洋,到美国檀香山,然后去三藩市,经美国南部一些城市去古巴,再经美国中部一些城市,最后到加拿大。每到一处,都有当地的国民党总支部或党员负责人予以接待和协助募捐,在美国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是黄滋,在加拿大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是刘芦隐和李佩书。足迹所至,除募捐外,还同各地的国民党同志,均有诚挚之接洽。当地华侨中不少人生活并不富裕,每天要从事繁重的劳动,陈璧君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各处讲演宣传。他们听说是为执信学校筹款,几乎无人不捐,这些海外赤子,出于一片爱国之心,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都资助了国内的革命斗争。上海《民国日报》1923年11月21日,刊登了一篇名叫高华的人的来信,介绍陈璧君在加拿大云市的活动情况。陈璧君和陈耀祖在马素陪同下,由美国来到云市,由该地国民党总干事刘芦隐负责接待。

  第二天,先去拜访了华侨各团体,有中华会馆、同福堂、陈颖川堂及各教会。陈璧君身穿宝蓝绮霞缎衣裙,容貌端庄,华侨万人空巷,争瞻风采。下午,总支部又在万国酒楼举行欢迎会,陈璧君发表演说,谓执信学校,采用美国新学制,专以实施良好之国民教育为宗旨。因陈炯明破坏该校,故来募捐。陈耀祖和马素也发表了演讲。

  1923年11月2日,陈璧君一行在海外活动了半年之后,回到了上海。此次募捐活动,远涉重洋,历经辛苦,取得了显著成绩,共筹款30余万元,解决了国民党人的经费困难,也有了创办黄埔军校的经费,孙中山十分高兴。这次募捐活动,也大大提高了陈璧君在国民党中的声誉。

  当孙中山决定改组中国国民党、召集重要干部讨论制定三大政策时,汪精卫开始持怀疑的态度。汪虽在公开场合表示积极拥护,但对联共,特别是接纳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则执意反对。他说:“共产党如果羼入本党(国民党),本党的生命定要危险。譬如《西游记》上说,孙行者跳入猪精的腹内打跟头,使金箍棒,猪精如何受得了。”但是,当孙中山确定了三大政策,形势不可逆转时,汪精卫又改变了态度,大力讴歌改组,宣称:“中国国民党改组,对于本党,实在是起衰振废的良剂”:“国民革命,看看就要告成了。”他把自己置于国民党内反对和赞成改组的两派人之间,左右逢源,这使他受益匪浅。10月19日,汪精卫与廖仲恺、张继、戴季陶、李大钊等,被孙中山委为国民党改组委员。25日,孙中山组织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及候补执行委员,汪精卫同李大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