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似幽幽山径蜿蜒盘旋,千回百转,柳岸花明。
结构的千变万化,如以爱情为主线的《河边台阶的诉说》、《弃绝》、《素芭》、
《莫哈玛娅》、《笔记本》、《打掉傲气》、《女邻居》、《海蒙蒂》、《诀别之
夜》、《女隐士》、《新郎和新娘》、《偷来的财宝》等20几篇短篇小说为例,它
们各有侧重,写法各异,毫无雷同之处。
总之,从结构方面来讲,灵活匀称浑然天成。既是匠心独运,却又看不出惨淡
经营的痕迹。
·形·象 塑造典型形象是文艺创作的中心问题之一。泰翁非常注意这问题,
而且做得很成功。他的短篇几乎篇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人过目难忘。他所塑
造的人物从不图解式脸谱化,而是各有特色。如小说中女主人公为数极多,但都找
不出雷同的例证。他着力选择和提炼典型人物。如《乌云和太阳》中的绍什普松这
个典型很深刻。他虽是法学硕士,但对打官司毫无兴趣,是个十足的书呆子。然而
正是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爱好和平的大学生,却被迫主持正义打官司,足见压迫之
深和反抗之烈,更加突出了“官逼民反”的这层意思。人物形象一般都是以其自身
的言论和行动来表现的。作家对于所同情的人物,描写其内心感受和心里活动一般
比较详细(如大多数女主角就是如此);对于嘲讽或抨击的对象,常以他们的行动
来表演。如《难以避免的灾祸》中的地主总管,颇似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里
的尤利亚·希普。作家未用任何“虚伪”之类的字眼来形容他,只是描写他对同村
一婆罗门五次行触脚礼这个单调重复的动作,就把这个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伪君
子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家娴熟地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往往是以反
面角色的卑鄙渺小,把正面人物衬托得更加高尚伟大。
·语·言 鲜明的形象要靠生动的语言来塑造。泰戈尔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
不愧为一位大师。他的艺术语言下列几个方面更为突出:
1.幽默讽刺尖锐诙谐。细读泰翁的作品,常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会心的微笑或者
愤怒的遣责。特别是那些略带悲剧色彩的短篇,幽默诙谐的特点尤为明显。
2.简洁含蓄笔墨精炼。如《女隐士》结束部分仅用博罗达讲的一句话和一个掏
目录的动作,就反映他12年来彻底变了的嘴脸。又如《海蒙蒂》结尾寥寥数语就明
确透露出她的不幸命运。
3.借喻比拟浮想联翩。这是作家经常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如在《法官》里有
这样一段话:“从海上看来,墨绿色森林笼罩着的海岸,像仙境一样的可爱和美丽。
然而一上了岸,就觉得不那么迷人了。”作家以“海岸”来比拟一个15岁守寡少妇
的心情和不懂人情世故而抱的幻想,既简单具体又惜墨如金。
4.寓意象征意味深远。如《乌云和太阳》,其篇名本身就寓示着光明与黑暗。
5.警句插白画龙点睛。泰翁短篇里常夹着一些警句或警句式的插白,对前后文
或主题的理解,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当描写绍西对出门的丈夫从心灵深处激起了
热烈的爱情时,插上一句“离别的纽带拉得越紧,温柔的心里的爱情结扣就系得越
牢。”(《姐姐》)这是多么形象化的高度概括!泰翁许多插白既风趣幽默又极为
贴切。读者自己去品味吧!
上述语言特点,常常是相互掺和交织在一起,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场·景 在小说中泰戈尔很讲究场景的描写。一般无大段的风景画面,往往
以廖廖数笔就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图景。在泰翁的短篇里,我们看到了孟加拉的
旖旎风光——熙攘喧哗的城镇,悠闲宁静的村庄,峥嵘竞艳的春日,稻麻金黄的秋
天……作家的场景描写总是与表现主题、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息息相关,
并且达到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的地步。试举一例:《弃绝》开头的场面是“月圆
之夜”鸟语花香,一对新婚夫妇坐在卧室里,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后来他们弃
绝种姓坚持爱情而被双双赶出家门时,那一夜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鸟鸣。”环境
描写与情节发展配合得多么紧密啊!
四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创作延绵达60多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77
—1890)10余年只创作了5个短篇。作品多带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现实主义的创作
手法尚未完全成熟,所以这一阶段可称探索期。第二阶段(1891—1910)虽只10年
却硕果累累,创作了近60篇,故可称这一时期为丰产期。其中大部分作品为农村题
材。第三阶段(1901—1922),这20余年创作的短篇虽不多,但出现过一个小高潮
(1914年),可称持续期。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最著名的几部长篇小说:《戈拉》
(1910)、《沉船》(1905)、《小沙子》
(1903)和《家庭与世界》(1916)以及中篇《四个人》(1914)也都是在这
段时期创作的。这一阶段以及下一阶段,短篇小说的题材多是描写市民生活。第四
阶段(1923—1941),可称为晚期。除创作10余篇短篇小说外,还写了几部中篇小
说和短篇故事集《他》等作品。
第二阶段仅仅10年,为什么泰翁创作了一生中大部分短篇小说呢?这个问题颇
值得研究。其所以如此,本人认为下列三个原因是很重要的:首先可从作家主观因
素来看,泰戈尔勤勉好学,早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经
验的积累,各方面业已成熟。这样,只要遇上适当的外界条件,作家内在的创作激
情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第二个原因是作家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上个世纪90
年代,泰戈尔到农村管理祖传的田产。农村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周围纯朴憨厚的
贫苦农民以及他们的不幸遭遇,激发了泰翁的创作热情。正如他在1894年9月5日的
一封信中所说:“无论什么地方也没有像在这里(指故乡——笔者按)一样,使我
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和情绪。激荡的外部生活,以喧哗的绿色浪涛注入我的心灵。
它的芬芳、色彩和音调,在我的想象中化为短篇小说。”第三个原因,可以从当时
孟加拉整个文坛的情况来分析:19世纪以来,孟加拉文坛散文已蓬勃发展,长篇小
说在该世纪90年代之前已相当盛行。这为短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直接的
是,19世纪90年代一开始,就展开了短篇小说的讨论,而且外国的(主要是法国、
英国的)一些优秀短篇小说陆续译成孟加拉文。这些情况,无疑也促进了泰戈尔短
篇小说的创作。
以上三个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使泰戈尔成为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
师的几个主要因素。当然,外国文学的影响不局限于法国、英国和欧洲,东方其他
国家的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手法,古典梵语文学和孟
加拉民间文学对泰戈尔短篇小说和其他体裁的作品,都有很大的影响。就思想、哲
学等方面来看,其影响更为明显。作家曾把孟加拉中世纪著名的毗湿奴教派诗人琼
迪达斯的格言——“人,是最高的真理”当作自己的座右铭,①并接受了在天神面
前人人平等、人类之间应该友爱、反对种姓制度等毗湿奴教派的思想。这些,显然
是渗透到泰戈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的思想渊源。
①转引自《印度现代散文(文集)》莫斯科,1962年伦敦版,81页。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内容极为丰富,艺术风格也很独特。称之为时代画卷、文苑
瑰宝是毫无夸张之意。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泰翁的短篇小说也有不足
的地方:如从题材方面来讲,有关产业工人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反映;从思想上来
讲,对地主阶级的某些人员寄予同情;对政党的作用也认识不足(小说中反抗现实
的主角,几乎都是些孤军奋战的独胆英雄);并且在个别作品中还流露出某种颓废
主义的思想。从创作手法上来讲,也并非尽善尽美;另外,90余篇短篇也参差不齐
——其中虽然有不少名篇,但也有个别还不太成熟(或未来得及进一步加工)的作
品,乃至作家生前都没有将其收入短篇小说集中。这一切,毕竟是白璧微瑕,瑕不
掩瑜。我们不能苛求这位前人。
以上,仅就泰戈尔短篇小说几个方面谈了点粗浅看法。他的短篇确实有许多东
西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这一次应湖南文艺出版社之约,我和董友忱教授特从泰戈
尔原著(孟加拉文版)翻译这41篇短篇小说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我们相信,广大
读者会对,这份丰厚的文学遗产感兴趣的!
本文原是1981年7月专为当年8月在京举行的“全国泰戈尔学术讨论会”而写的,
全文较长,约3万字。撰文前本人专花了三个月时间从中、俄、孟、英文全部浏览了
泰戈尔90多篇短篇小说和以上四种文字的近百篇论文、文学史等。现压缩并部分改
写作为《泰戈尔短篇小说选》之序。
1993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