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飞龙全传 吴璿 著 >

第44章

飞龙全传 吴璿 著-第44章

小说: 飞龙全传 吴璿 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废,一朝势去,自刎乌江。古来多少英雄良将,机逢势盛多兴旺,运退时衰没主张。贫道夜观乾象,见高行周命星昏
惨,惶惶欲坠,料他不久于世,已是无能。今赵公子但当鼓勇前去,相机而行,不过两月之内,高行周一定身亡,而公
子能建不世之功也。”光义说到了这一句,只见匡胤在旁哼哼冷笑,叫声:“苗光义,你这牛鼻子的道人,你自恃其能,
说这许多谎话,恁的天花乱坠,惑乱人心。我此去得胜回来便罢,若不得胜,不把你腿筋儿打断,我也不姓了赵。”苗
光义听说,亦大笑道:“赵公子,你聪明了一世,懵懂在一时。你此去若应了贫道之言,杀了高行周,得胜回朝,那时
莫说要打贫道不好下手,只怕还要重谢贫道哩;若杀不得高行周,自己性命已丧潼关,怎能回来把贫道的腿筋打断?
    公子但请放心前去,自可成功。贫道只在王府等候捷音,奉陪贺功筵席。况且别人领兵去,还割不下高行周首级,
公子你与他是前世冤家,今生对头,一定不移之理,无用多虑。“匡胤听了,便不言语,暗想:”高行周祖传花枪,人
不能敌,乃是天下闻名的好汉,铁枪王彦章尚且丧在他手,何况于我?我如今也顾不得了,为人在世,岂可贪生怕死,
束手自毙?譬如得罪而死,死之无名;不若战死沙场,名传后世。“主意定了,叫声:”大哥,快去挑选人马,小弟明
日就要起身,那怕高行周有三头六臂,与他拼一拼,除死方休!“柴荣听言大喜,即刻往教场点选三千精壮人马,付与
匡胤。
    匡胤将人马驻扎定了,回家来辞别父母。只见赵弘殷默然无语,面上生嗔。杜夫人终是姑息,见了匡胤,眼中流下
泪来,叫道:“我儿,你回来了么?”匡胤道:“正是,孩儿回来了。”那赵弘殷疼在心头,恼在脸上,用手指道:
“不肖子,我几次三番叫你休要惹祸,饶了我两口儿老命,你偏偏不听,连次招灾,带累父母担忧受怕,今日还要你来
做甚?快些出去,莫要在此。”匡胤道:“爹爹、母亲,周天子虽然赦了孩儿的罪,却叫孩儿带罪提兵,刻日上潼关擒
拿高行周回来,将功折罪,明日就要起身。为此,前来拜别父母。”杜夫人闻言,放声大哭。那赵老爷虽然恼怒在心,
听说周主命他上潼关剿拿高行周,明日就要起兵,只唬得泥丸宫失了三魂,涌泉穴走了七魄,免不得眼中也便流泪起来,
叫道:“匡胤我的儿,我空养了你一场,你此去兵上潼关,凶多吉少,只怕今日一见,以后再不能会面了。”说罢,哽
咽凄楚,不住咨嗟。匡胤道:“爹爹,那高行周不过也是一个人,须不是三头六臂,直恁如此怕他?”赵弘殷喝声:
“唗!畜生胡说!那高行周深明韬略,善晓天文,行兵如孙子,摆阵似太公,一条枪传名无敌,马前课能断吉凶,闻风
知胜负,嗅土晓输赢。你这冤家分明是小蚂蚱行嫌路窄,雏鹰初舞恨天低,你岂是他的敌手?惟有送死而已。我今没有
别说,只有几句要言分付你,你兵上潼关,须要牢牢紧记,依我而行,或者性命可保,重回故土。你当听着:
    沿路休伤百姓,天晚先要安营。
    拔营须看日出,安营贵在康平。
    夤夜当防劫寨,传更分外严明。
    低处须防放水,窄处防火攻营。
    出兵须看黄道日,打仗还宜占上风。
    追将提防埋伏计,回营准备后来攻。
    行周诡计多莫测,善于引诱挫人锋。
    胜败虽然难预定,听天由命赖神聪。
    此乃行兵要诀,汝当紧记而行,切勿自恃血气之勇,误了大事。“匡胤受命讫,即叫道:”爹爹、母亲,孩儿此去,
多只半年,少只四月,自然得胜还朝,无烦二亲挂念。孩儿皇命在身,不敢久留,就此拜别。“说罢,叩了四个头,辞
别父母。
    那杜夫人放声大哭,扯住了匡胤,难解难分,真是生离死别,人间最苦之事。那赵弘殷叫声:“夫人,你也不必悲
伤,孩儿身负大任,不宜阻隔,待他去罢。”夫人听说,只得放了手。
    匡胤流泪辞别过了,举步到后房,来别妻子。那贺金蝉听得丈夫出兵远去,心下十分忧愁,正见匡胤进来,连忙接
至房中,见礼坐下。金蝉道:“丈夫,闻知朝廷赦了罪名,又要提兵远出,使妾不胜惊恐。此去但愿神明相佑,早早奏
凯回兵,妾愿顶礼三光,酬恩家庙。”匡胤道:“贤妻不须多虑。卑人进来,因有一事相嘱:那堂上双亲年老,早晚侍
奉,全仗贤妻勤劳照应。”贺金蝉道:“此乃贱妾分内之事,不必叮嘱。”说罢,夫妻同出房门,来至厅前,金蝉住步。
    匡胤别了妻房,又往堂上重辞父母。见了匡义,一手执住,叫声:“兄弟,为兄此去,兵上潼关,凶多吉少,倘然
身丧高行周之手,只愁父母年高,仗你孝养。
    嫂嫂年轻,叫他嫁人,免得终身不了。“匡义听言,满眼流泪,叫道:”哥哥放心前去,但愿逢凶化吉,改祸成祥。
“说罢,送出大门。
    匡胤上马,来至王府,已是下午时分。柴荣预备饯行酒席,摆在书房,专待匡胤进来坐席。当时柴荣、匡胤、郑恩、
张光远、罗彦威、赵普六人,依次而坐,惟苗光义不用荤馔,另外设一素席。彼此举觞共饮,执署同餐,席间又说了许
多行兵的说话。看看天晚,又饮了一回,方才撤席,各自安歇。
    次日,匡胤辞别众人,带领那三千人马,同了郑恩,发炮起行,出了汴梁城,望潼关大路而走。路过昆明山,收了
董龙、董虎,得了喽罗兵八千,共有一万一千人马,合兵一处而行。于路又从张家庄经过,知得张太公已死,匡胤便令
从军准备祭礼,往灵前祭奠一番,以尽子婿之礼。奈张太公在日,有了偌大家私,并无子息,更无宗族亲党。匡胤即时
叫齐了奴仆家童,择了一个忠厚老成的管家,叫他掌管田园,主奉祭祀,余人不许侵凌玩忽,都要勤俭遵依。众家人遵
命而退。匡胤分遣已定,即便起身,率兵望前而进。有诗证之:
    董家无敌八千兵,向化从行军令明。
    更有多财绝裔者,选能主事合公平。
    大军在路,浩浩荡荡,望潼关进发,于路不犯秋毫。正行之间,有探马报道:“前有高山阻路,大兵不可前行。”
匡胤听报,传令安下营寨,问向导官道:“前面这山叫甚名儿?”那赵匡胤带罪领兵,周主尚未封职,手下众人不好称
他老爷,又不好称他元帅,只得称呼一声主爷,其意以为领兵之主而已。当时向导官禀复,尊称一声:“主爷,前面这
座山,名为太行山,极是高绝险峻的去处。”匡胤听说是太行山,想道:“母舅杜二公在山上,称为抹谷大王,不知近
来行止如何?我何不上去相会一遭,便见分晓。”遂谓郑恩道:“三弟,这山上乃是我母舅在上驻扎,手下兵马极多。
你可与二董将军守住营寨,待愚兄上山去,与他借些人马,凑聚大队,好上潼关与高行周对垒。”郑恩应诺,便与董龙、
董虎看守营盘。
    匡胤独自一个空身上马出营,进了山口,随马缓缓上山。但见那太行山恁的十分景致,但见:
    松柏秀参天,涧溪流逝连。
    獐豝随往返,麋鹿任游闲。
    狡兔营三窟,豺狼纵一烟。
    仙禽飞似舞,鹦鹉巧能言。
    最爱泉中物,皎然似雪练。
    此时正当中秋天气,草木犹青,山卉尚艳,山景有色,令人赏玩不置。匡胤正看之间,听得锣声响处,见盘道上有
数十个喽罗,要把擂木打下山来。匡胤着急,慌忙喊叫道:“你等喽兵,休要打下。快去报与抹谷大王知道,说有东京
赵公子到来,要求相见。”那喽罗望下看来,见匡胤头上红扎巾,身穿绿战袍,面如重枣,须似钢针,坐着那火块般的
赤马,体高调良,越显得匡胤人材异特,相貌魁伟;又是认得寨主,不知甚么来历:不敢怠慢,飞奔上山,至分金亭前
跪下禀道:“启大王爷,山下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单人独骑,口称东京城内的赵公子,要见三大王的。
    请令定夺。“杜二公听报,便对威山大王、巡山太保说道:”这来的公子,就是小弟的舍甥,名叫匡胤,表字元朗。
为人极有仁义,他在关西五路,算得一条好汉。
    今日前来,定有缘故。敢屈二位山主同小弟下山;接他上来,问他因甚到此,倘若无事,便好盘桓。不知二位寨主
意下何如?“巡山太保道:”贤弟,你去年在千家店抹谷之时,把你打了一顿的,可就是这位令甥么?“杜二公笑道:”
实不相瞒,小弟见教的,正是这位贤甥。“巡山太保道:”怪道要我们同去接他,原来是贤弟的上风,我们自然该去。
“威山大王道:”愚兄久闻令甥是位英雄豪杰,去年贤弟被打时,愚兄就要接他上山。不道他恁早去了,不能相会,此
心常自怏怏。天幸今日到来,正惬予怀,礼该相接。“遂分付喽罗大开寨门,洒扫迎候。三位大王齐下山去,把匡胤迎
接上山,至厅上见和已毕,各各坐下。
    先是匡胤与杜二公叙了些甥舅的话头,然后动问二位寨主尊姓贵表。那赵匡胤乃是九朝八帝班头,天大的福分;又
是鸿运初来,暗里能够致人恭敬。当时问得这一声,那二位大王便躬身立起。威山大王道:“公子,在下姓李名通。这
是义弟,姓周名霸。俱是涿州人氏。因与势家有仇,一时忿怒,行凶打死了人,奈官司逼迫,无处安身,只得逃到此山,
权为落草,只图苟且存身,实非中心所愿。”匡胤道:“原来二位寨主多是英雄好汉,有此本领。可惜埋没于绿林之中,
诚美玉韫藏,明珠蒙滓。今赵某不才,奉旨提兵,上潼关剿除叛逆,大兵现在山下驻扎,因慕二位寨主英名,谨来晋谒。
二位若肯弃邪归正,一同赵某前去立功,将生平志愿,报效朝廷,博取富贵功名,耀祖荣宗,封妻荫子,岂不美哉?如
若安心落草,恐非终身事业。未识二位寨主尊意以为何如?”那李通、周霸听了这番劝谕之言,不觉鼓动了壮年志气,
拨开了阴晦乌云,心中如雪亮一般,又感激,又欢喜,开言答道:“某等素有此心,因无路可进,故此权避山林。今蒙
公子开谕,不弃我等鄙夫,愿归麾下,听从指使,一同前去杀贼立功。”匡胤大喜道:“既承二位相许,明日就要起身。
不知山寨里有多少人马?烦二位传令于他,愿去者去,不愿去者听其自便,不必相强。”二人领命,一面查点喽兵,一
面收拾粮草,又分付备酒在分金亭内款待匡胤。
    看看天色已晚,匡胤便要告别下山。杜二公用手扯住道:“贤甥且慢。自从你旧年别后,我把你外婆、舅母、表妹
一同搬上山寨里居住。我等兄弟三人名虽落草,实是替天行道,义取人财,倒也兵精粮足,靠天的十分兴旺,皆出贤甥
良言所致。
    但你外婆常常惦念你,可随我进去看看,且过了一宵,明日下山罢。“匡胤听说外婆、舅母俱在山上,连忙立起身
来,别了周、李二位,随了杜二公,来到后寨,拜见杜老太太与褚氏舅母。叙过了家常的话,褚氏便问:”外甥,你今
从那里来?“
    匡胤道:“甥儿从东京来,如今奉旨,兵上潼关,剿除叛逆,特来请母舅同行。”
    太太道:“我儿,你父母在家可好么?”匡胤道:“俱备平安,只是母亲常念外婆、母舅、舅母,无由得见,以是
为忧。”
    说话之间,褚氏又命丫鬟请出丽容小姐来,与匡胤相见了。那杜二公又设了酒席,款待匡胤。长幼序次坐下,丽容
便要回房。褚氏道:“我儿,这是你姑娘之子,嫡亲表兄,况是旧年见过一次,还要躲避怎的?可就在我肩下坐着,陪
你哥哥饮一杯。”丽容不敢违命,只得坐下。那匡胤前次相见,尚未细观,不过略睹姿容,见其母女不同其貌,已是暗
暗惊异。今日同在席上,留心偷觑,方觉娇姿绝世,美貌无双,乃天上之嫦娥,人间之艳丽也。有《临江仙》一词以赞
之:
    柳叶眉弯新月,秋波盼兮传神,芙蕖出水色娇匀。安排碎白玉,映衬点朱唇。
    镶嵌珍珠遍插戴,衣衫鲜艳层层,天然美貌一佳人。香醪递口饮,春笋把杯擎。
    那杜丽容有西宫贵妃之福,虽然同在饮酒,不避嫌疑,然其举止安敦,自有一般贞静幽闲之度,所以匡胤见了,暗
暗敬羡。当时至亲五口儿饮至更深,杜二公才命撤去残席,起身送匡胤到西书房安歇,甥舅各道了珍重。
    杜二公回转身来,同褚氏候太太睡了,然后回房。夫妻正要安睡,只见丫鬟慌慌张张跑进房来报道:“二爷,不好
了,西书房火发了!”这一声报,登时把杜二公夫妻唬了一跳,即忙一同奔出房来,在书房中去看火。有分教:亲上加
亲,运中行运。正是:
    旌旗到处人皆服,士马临城敌自休。
    毕竟书房中怎的火发,且看下回自知。

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纳婿应运 高行周遣子归乡
    词曰:
    军旅盘桓山渚,忆念思千缕。不作孤鸿去,假良缘,长者许,红线联翠羽。欣相聚,拟作休征,功遍宇。旌旗到处,
磨厉以须自裕。谁实矜张,势杀徒遗凄楚。
    已是天涯多间阻,回顾斜阳,且待后举。
    右调《隔浦莲》
    话说杜二公送赵匡胤到西书房安歇了,复回身来,候母亲睡了,然后夫妻回房。
    正要宽衣,见有丫鬟来报,西书房火起。杜二公惊得心慌意乱,开门不迭,拉了褚氏,急忙忙奔至书房门首,那里
见有半星的火影儿?只见一块红光罩住在书房屋顶上。夫妻各向门缝里张看得亲切,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
顶门透出一条赤色真龙,口中不住的在那里吞吐火焰。二人不敢出声,看了一回,悄声转身,回头看那屋上的红光,兀
是像火发的无异,心下各自称奇,又是欢喜。回至房中,分付丫鬟不许到西书房去惊动大爷的安寝。
    夫妻二人坐下,沉想了一回,褚氏开口道:“当家的,我看赵家外甥顶现真龙,必定后来有皇帝之分。”杜二公点
头道:“贤妻,我一向要对你说,只因山寨事烦,不曾与你知道。旧年在中秋节后,有一道人叫做苗光义,他上山来与
我相面,原说我家的外甥是个真命之主,叫我招聚兵马,积聚粮储,日后助他成事,我尚未信。
    不想今夜目睹其兆,果应他言,此子后来必为天子无疑了。但此事只可你知我知,不宜泄漏。“褚氏道:”说也奇
怪,我昨夜睡到三更,得了一梦,梦见一个道装的白须老人,手内拿了一本簿子,含着笑脸,对我说道:“你女儿丽容
有后妃之福,须要加意抚他。当记真龙出现,便是贵婿。‘那时我对他说道:”我们乃绿林之辈,生的女儿焉能有后妃
之分?’那老人道:“你若不信,可随我来,与你一个证见。‘我梦中便跟了他走。走到一个去处,见有许多高大的宫
院,都是金装玉砌,分外齐整,那宫里的摆设富豪,从来不曾见的。又见两旁立着许多彩女,中间坐着一位宫装打扮的
美人,甚是华丽。当家的,你道中间坐的是谁?”杜二公道:“贤妻,你做的梦,我怎的知道是谁?”
    褚氏道:“却不是别人,原来就是我的女儿。其时我见了女儿,想他怎么到得此地?正要进去问他,不道被你一个
翻身,把这骨朵儿双足登了我的肩窝,惊了醒来,正听得外面喽罗才打四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