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飞龙全传 吴璿 著 >

第57章

飞龙全传 吴璿 著-第57章

小说: 飞龙全传 吴璿 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我军追赶,在十五里之外扎营,为缓兵之计。”当下都监何延锡挺身而出道:“周师粮尽而去,乃实情也。元帅当出
兵追之,使彼不敢再来。”仁赡道:“周将诡计极多,莫非有诈?量此决是诱敌之计,不可追也。”何延锡道:“元帅
疑之太过,何日可胜周师?”遂不听其言,领兵五千,私下出关,杀奔周营。李重进见了,故作慌张,拔寨而起,三军
故意叫苦,尽弃枪刀而逃。何延锡见此情形,心中大喜道:“今日天赐我成功也。”即便驱兵掩杀。
    将及五里,忽听得一声炮响,林子里伏兵齐起,长枪巨斧,冲杀出来,当头一将,乃是曹英,大喝道:“贼将往那
里去?”挥刀劈面砍来。何延锡大惊不迭,急举手中刀来迎。未及五合,曹英手起一刀,斩延锡于马下。周师势盛,唐
兵大败。匡胤领兵抄出袭杀,乘势攻打寿州。刘仁赡力不能支,只得带领残兵,退守泰州去了。
    匡胤遂取了寿州。
    李重进、曹英回兵,会合于城中,迎驾到寿州驻扎。匡胤率众将等朝见道:“赖陛下洪福,已取寿州。”世宗大悦
道:“二御弟建功不小,朕心嘉悦。”匡胤复奏道:“李重进兵马据守淮河,不宜轻动。李谷安住正阳,亦是要紧。臣
愿督兵,径取清流关,以得胜之兵,回取滁州,则南唐指日可破矣。”世宗道:“御弟之策甚善。”
    匡胤辞驾,提兵至南界关,总兵官董清接进参见。匡胤问道:“南唐可有人马来犯关么?”董清道:“清流关守将
姚凤、皇甫晖,不曾犯界。只有同守的一增,名文修和尚,骁勇非常,又有金铙,十分利害,几遍前来攻打。众将恐有
疏失,不敢出敌,只惟紧守而已。若元帅不早亲来,此关终于难守。”匡胤道:“彼若有人来犯,尔可依旧严防,俟我
明日出兵破他。”
    次日,匡胤升帐,众将上前参见。早有探子报进城来:“外有一和尚讨战。”
    匡胤遂问两行众将:“谁去会他?”只见旁边闪出一员上将,应声道:“末将不才,愿见一阵。”匡胤视之,乃是
御前都尉将军王壬武,系铁枪王彦章之孙,善使一条浑铁枪,有万夫不当之勇,生得身长一丈,黑面黄须,立于帐下,
要去出战。匡胤大喜道:“将军出去,须要小心。”王壬武应声:“得令。”出了中军,结束停当,提枪上马,领兵三
千,放炮出关,摆开阵势。看那对阵一个和尚,但见:
    头戴一顶金线毗卢帽,身穿一领盘龙黄袈裟。腰悬一口吹毛戒刀,手执一根浑铁禅杖。足穿麻履,身坐红驹。面目
狰狞,不谙蒲团跌坐;行为的勇,只知行伍冲锋。
    那文修和尚一马当先,大声喝问:“来将何人?”王壬武道:“贼秃听着:吾乃大周天子驾前大元帅南宋王帐下都
尉大将军王壬武便是。贼秃你也留下名来,俺好记功。”文修道:“不须问得,洒家乃南唐王驾下护国禅师,法号文修。
汝今枉来送死,洒家当与你解脱。”王壬武大恼,拍马上前,一枪照文修刺来。文修举禅杖急忙招架。二人大战有三十
回合,文修抵敌不住,拦开王壬武之枪,回马落荒而走。王壬武拍马追来。文修听后面銮铃响近,就伸手往袋中取出一
扇金铙,叫声:“佛祖爷爷,弟子今日要借法宝了。”说罢,将金铙抛在空中,红光如电,射人眼目,照着王壬武头上
劈来,势如飞燕。王壬武一见,慌忙无措,躲闪不及,早被一劈,翻身落马,可怜死于非命。正是: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败兵报入关中,匡胤闻之大怒,便问:“谁敢出去与王壬武报仇?”众将皆惧金铙利害,都不应声。匡胤怒气填胸,
叫声:“备马!”即时全身披挂,上马提刀,带领众将出关,来到阵前。文修正在讨战,只见关内拥出一将,威风凛凛,
相貌堂堂,心中暗自称异,上前问道:“来者莫非南宋王么?”匡胤道:“既知我名,尚敢逞强助恶,伤吾爱将,情实
可恨!吾今誓必斩汝,莫要后悔。”文修大怒,催开战马,举杖就打。匡胤抢刀扑面交还。二人战至二十余合,那文修
虚晃一杖,回马诈败而走。匡胤大喝道:“贼秃往那里走?”随后赶来。赶有三里之外,文修照前祭起金铙,照匡胤顶
上劈来。匡胤看见,把头一低,叫声:“不好,吾命休矣!”
    心中一急,泥丸宫早现元神,只见这赤须火龙伸爪,把金铙抓住,不得下来。文修见了大惊,道:“原来南宋王乃
是真命,我几乎逆天,坏了大事。”遂把金铙收了回来,下马立于道旁。看官,那匡胤顶现真龙,难道没有兵将看见?
兵将既见,诉知世宗,那得不疑?不知匡胤追赶文修,已有数里之远,这些军士落在后面,未曾上来,又不存心,自然
不曾看见。这正是:
    圣主有百灵呵护,贤臣致诸福维持。
    当下匡胤转眼醒来,见文修立在旁边叫声:“真主休罪。山僧不识天理,几乎妄行,从此不敢再犯矣。”匡胤见此
光景,不知所以,只得答道:“长老既已出家。
    何不归山焚修,在此红尘图甚功名富贵?“文修道:”真主有所未知。山僧原是陕西风雪山演教寺住持,只因殿宇
坍塌,佛像淋漓,山僧立愿修建,特地下山募化于南唐主。蒙唐主许下周兵退去,差官建造,为此前来助他。不想今日
遇了真主,险些山僧获罪于天,无可解脱。“匡胤道:”长老既然募化而来,休管两边闲事,且请回山。期在事平之后,
不才当来装金建寺,独力成全,决不虚谬。“文修大喜称谢,即便弃下马匹,飘然去了。匡胤勒马回程,将次半路,见
前面兵将蜂拥而来。
    那众将接着匡胤,便问追赶和尚消息。匡胤道:“被我良言解劝,已弃此归山矣。”
    众将各各欢喜,簇拥回关,设席称贺。
    次日,匡胤领兵直抵清流关外,放炮安营。探马报入关中,皇甫晖与姚凤商议道:“寿州已被周师所得,文修长老
一去无音,今周兵又来攻城,恐非其敌,不如撤兵退保滁州,拆桥自守,方可万全。”姚凤道:“不可。此关乃必争之
地,若不守此而退护滁州,周师攻取,如何抵敌?”皇甫晖不听其言,竟撤兵向滁州去了。
    消息传入周营,匡胤不胜之喜,对马全义道:“此天助吾也。此贼以此关为不足惜,退守滁州,断桥自保,真不知
兵者也。盖滁州非冲藩之地,吾既得清流,千军万马,岂惧滁州一桥乎?公可引五千兵,即时取木作筏,乘彼未定,吾
军掩至,破之如抬草芥耳。”马全义领令去了。于是,匡胤亲率大兵,相继而进,采取滁州。有分教:攻一城,拔一城,
势如破竹;战一阵,胜一阵,形似吹灰。正是:
    天意既经厌伪命,人心自是向兴朝。
    毕竟赵匡胤怎的取城,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十七回 郑子明斩将夺关 高怀亮贪功殒命
    诗曰:
    广场破阵乐初休,彩纛高于百尺楼。
    老将气雄争起舞,管弦回作大缠头。
    又曰:
    去处常将决胜等,回回身在阵前头。
    贼从破后先锋入,看着红妆不敢收。
    右录王建《田待中归镇》二首
    话说赵匡胤见皇甫晖退保滁州,断桥自守,遂命马全义率领所部之兵,乘彼未定,取木作筏,渡河掩击。自率大军
继进,直抵滁州城下,扬旗呐喊,擂鼓讨战。
    皇甫晖登城说道:“人各为其主,愿容我成列,然后与战,休逼太甚。”匡胤笑道:“既汝自己讨饶,姑宽汝须臾
之死。”即令人马暂退一箭之地。皇甫晖披挂完全,整顿军马而出。两阵对圆。周阵上匡胤亲出,左有马全义,右有张
琼。唐阵上皇甫晖出马。匡胤指道:“汝若识时务,早献滁州,富贵可保;不然,身首异处,何益之有?”皇甫晖大怒,
举枪直取匡胤。马全义接住厮杀,战不数合,皇甫晖力怯,回马败走。马全义赶到门旗之下,手起一刀,砍落马下。周
兵见马全义得胜,乘势杀来,唐兵大乱。姚凤仓皇欲走,被张琼赶上,生擒而回。大杀一阵,得了滁州,差人报捷。
    世宗知滁州已得,即差学士窦仪至滁州查点府库钱粮。窦仪领旨,入得城来,将府库钱粮一一造册明白,候驾到来
陈奏。此时赵匡胤差人来取金帛彩缎,赏赐军士。窦仪不肯,对差人道:“初破城池,即倾取府库,是非所利。况吾奉
旨载册,已系官物,若非诏书所命,不得取也。”差人告知匡胤,匡胤叹道:“窦公忠义,吾岂敢动其一二乎?”于是
悉归世宗。世宗下旨,以破滁州实出南宋王之功,尽将库中之物赏赐匡胤。窦仪奏道:“赵元帅忠勤王室,岂肯独受其
赐?陛下宜均颁恩命,使将士尽得以沾泽也。”世宗依奏,即着窦仪将库内财帛等物,赐南宋王及将士三军。军士均受
恩泽,各各欢声如雷。
    匡胤又荐赵普。世宗即命赵普为滁州知州。匡胤与赵普日相讲论,甚是投机。
    尝问以治天下之道,赵普对答如流,言言中意。匡胤甚喜,凡事质问。赵普尽心开诚剖决,皆得其宜。时阵上所擒
南唐将士,匡胤尽欲杀之。赵普劝道:“国家多事之秋,英才难得,元帅何不释之,以为己用?诚能推赤心以待之,彼
宁肯忘其德乎?”
    匡胤点头称善,于是先放姚凤及勇猛数十人。然后尽放其余。后人有诗赞之云:
    一语相投利断金。君臣从此两同心。
    降俘释放诚堪用,独羡当年德泽深。
    世宗驾入滁州,匡胤与众将朝见。世宗慰之道:“克城之功,二御弟居首,他日名垂竹帛,诚不朽也。幸今威名日
盛,可进兵扫平南唐,以慰朕望。”赵匡胤领旨,整备进兵。
    不一日,唐主差牙将奉书到滁州请和。其书云:
    唐皇帝奉书:思自交兵始战以来,彼此俱损,均非其利。自今以后,愿各息兵和好,以兄事周,岁输财帛,以助军
资。
    世宗见书词不逊,召匡胤商议。匡胤奏道:“今陛下圣驾已入唐境,李谷等诸将屯据险要。惟扬州一带地方兵力脆
弱,遣轻骑袭之,一鼓而下。那时陛下耀武扬威,金陵必卑逊迎降矣。”世宗听奏大喜,即下旨元帅施行。
    匡胤下令,差韩令坤领兵五千,袭取扬州。令坤接了令箭,临行,匡胤谓之道:“将军此去取扬州,勿得残害百姓
;凡李氏之陵在扬州者,令人守之,不可容人发掘。”令坤领命而行。兵至扬州,扬州士民各各心惊胆裂,守城兵卒先
自奔逃。守将马延曾仓皇无策,走入后堂,削去须发,披上僧衣,从南城逃脱去了。城中士民无主,开城纳款。令坤引
兵入城,传令兵士,不许扰害民间,如违令者斩。于是扬州百姓安堵如故,不犯秋毫。
    令坤差人奏知世宗,世宗得奏大悦,诏令匡胤取泰州。匡胤领旨进兵,往寿塘关而来,离关数里,放炮安营。寿塘
关守将王豹,这日正坐中堂,只见探子进来报道:“周主差宋王赵匡胤领兵前来犯界,元帅速为定夺。”王豹听报,即
令兵将守护城池。过了一宿,次日,两边各自开兵。王豹乃是步将,用的一条镔铁棍,有万夫不当之勇,腰下挂着两个
铜铃,练就的一只马驴般的大犬,上阵伤人,十分利害,军中称为“铁棍神犬将军”。当日领兵出关,与周营相对。两
边各摆阵势。王豹纵步当先讨战。周营中有右营总兵吴轮上前道:“末将愿见一阵。”匡胤许之。吴轮出阵,与王豹各
通姓名,交手就杀。二人战有三十余合,王豹抵敌不住,回步便走。
    吴轮拍马赶来。王豹便向腰间取出铜铃,连摇几摇。只见阵后一只大犬跳将出来,将吴轮咬住,只一扯,跌下马来。
被王豹一棍打死,取了首级,藏过了犬,复来讨战。
    探子报入营中,匡胤大惊道:“怎的就被他伤了?”探子道:“对阵步将使铁棍与吴总兵交战,他败了,吴总兵追
去,他便放出恶犬,把吴总兵咬下马来,被他打死。”匡胤大怒,问:“谁人敢去擒他?”郑恩应声道:“小弟不才,
愿见一阵,亲斩王豹,与吴轮报仇。”匡胤道:“三弟出去,须要小心。”郑恩道:“前在孟家庄上,鹿精尚被咱打死
;今日有兵有将,何惧一狗耶?”遂即出营,分付家将道:“汝等见了狗怪,须要一齐上前,乱刀砍死。”家将依允。
郑恩来至阵前,大骂:“贼将怎敢把我大将打死?你快快出来伏罪抵死,咱便饶你。”王豹大怒,抡动铁棍,劈面打来。
郑恩举刀迎住便杀。二人战有二十余合,王豹气力不济,转身就走。
    郑恩不知好歹,随后追来。王豹又取铜铃摇了两摇。只见那只大犬仍从阵后纵跳出来,向着郑恩便咬。郑恩叫声:
“不好!”急急挥刀去砍,早被那犬蹿上,一口咬住了右臂。郑恩大叫:“家将们快来!”谁知郑恩追赶已远,家将们
一时飞走不及。
    那王豹见犬已咬住,即忙举起铁棍,望郑恩顶门打将下来。郑恩招架不及,只把头一低,心中慌急,只听一声响亮,
泥丸宫一道黑光冒起,见有一只黑虎,张牙舞爪,抓住了铁棍。王豹一见,唬得心惊胆怯,望后便走。那大犬见了黑虎,
尿屁直流,滚倒在地。正值家将赶到,一阵枪刀,砍做肉泥。郑恩归元醒转,见犬已死,又见王豹退在门旗之下,呆呆
的看。郑恩心中大怒,不顾臂上疼痛,纵马赶杀过来。王豹只得接住抵敌,战不数合,大败而走。郑恩是坐马的,追得
甚快,将及关前,王豹步行不迭,早被郑恩用力一刀,分为两截。正是:
    空有安邦定国志,眼前人兽一齐亡。
    郑恩既斩王豹,领兵取关。守关副将见主将已亡,俱备开关归顺,兵马进寿塘关驻扎。
    匡胤听知郑恩取了寿塘,心中大喜,一面报于天子,一面统兵进关,计点降兵一万,盔甲兵器无数。当日出榜安民,
查盘府库,又上了汝南王功,分付军士收葬吴总兵尸首。养马五日,然后整兵征进。至第六日,匡胤留将守关,自率大
兵来取凤祥关。
    却说守关将叫做花枪将刘猛,这日正在公堂理事,有巡城将校报道:“城外有数百败兵逃来求救。”刘猛道:“何
处来的?”将校答道:“他说寿州逃来的。”
    刘猛道:“既如此,可放他进来,编入队伍。”分付守备查验,编管了当。又拨兵士严谨守城。
    且说匡胤兵至凤祥,离关十里安营。请将参见已毕,匡胤问道:“谁敢领兵去取此关?”有正印先锋高怀亮上前道
:“小将自到南唐,寸功未立,今愿领所部人马,去取此关。”匡胤道:“若得将军一行,此关必然下也。”怀亮辞别
出营,上马领兵,直至关前讨战。报马报进城去,刘猛点兵而出。两边各主阵势,不通姓名,交马使战。约有三十余合,
怀亮暗取夹枪,照着刘猛喝一声:“中。”只一夹枪,正中刘猛肩窝,翻身落马。怀亮再复一枪,结果了性命。挥动人
马冲杀过去,南唐兵大败,四散而走,周兵乘势抢了凤祥关。怀亮进关,出榜安民,赏不查库,差人报捷于元帅。
    匡胤得报,具奏世宗,然后领大兵进了凤祥。怀亮参见,匡胤大喜道:“将军克服此关,其功不小。”遂上了功劳
簿。当时停兵在关,候备征进。适有军政司上前禀道:“军中兵多粮少,如何给发?”匡胤心甚担忧,具表奏知世宗。
世宗急与君臣商议,一时无策。有一臣姓杨,名子禄,上前奏道:“臣闻此处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