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官场学 >

第6章

中国官场学-第6章

小说: 中国官场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识。而拒捕只有在那些贩买私监的头领,偷盗抢劫犯罪的人 
想侥幸脱逃时才会发生,只有他们这类亡命徒才敢于拒捕。果 
于像催交赋税、官府传讯等事,老百姓们本来就没有犯罪又从 
哪里来的拒捕呢?因此只听一面之辞,轻易相信,结果自然是 
一个当差的人好计成功了,许许多多的当差者就会加以仿效。 
那老百姓能够自我保全的又有几个呢 ?假如当差的在向你汇 
报情况时,平心静气地仔细考察,那么差役们的装模作样的表 
演也就自然会露出马脚来。遇上这种情况,姑且把原来的公文 
注销,只把要办的事另外派人去带人;等到人被带到官府后, 
等事情办好了,再告诉这个人拒捕的罪名和不马上追究拒捕的 
原因。老百姓知道了后也就晓得自爱,并畏惧法律,而差役们 
也就不敢重演故技了。不要使老百姓大伤元气 
      老百姓的谚语之中有句话叫“破家县令 ”。这并不是说县 
令的权力让人害怕,而是说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操在县官手里, 
不能不使老百姓有所顾虑。县官即使再无怜惜老百姓之心,也 
决不会干让老百姓家破人亡的事情。就拿有千金之产的人家来 
说吧,要是他一旦被打官司这样的事连累,很少有不破产亡家 

… 页面 47…

中国官场学                                                              ·46· 

的。就是这种千金之产的人家,一年的收入不过百来金,除去 
诸如办红白喜事,穿衣吃饭,剩下的资产也不过仅仅够平时开 
销。如果说用五、六金作为诉讼的费用,那么,他就要借钱才 
能够维持生活。但是,打官司用的费用哪里才五、六金呢?哪 
里有家家都是有千金的财产呢?当官的只要刚刚上任,就能够 
尽心尽力地去教育老百姓不要犯法。如果说是一个人犯了法, 
那就要保住他家里的其他人。如果遇上不得不吃官司的人,那 
就不要拖延,赶快把案子办完了事,千万不要让老百姓大伤元 
气。这样一来,案子结束后,还能替老百姓想到补救家产的措 
施。这样做官的人,也就对得起父母官的称号。对上司只说三 
分话 
      我这个说法,是从我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我这个人, 
为人老实巴交的,只要我知道的,我一定要竹筒倒豆,一说为 
快。我还没有当官的时候,以及做别人的参谋充当智囊人物的 
时候,我都是这个毛病。我要去拜见一个候补官员,我的老朋 
友送了我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对上司讲话,只能话说三 
分,末可全掏一片心,最好是沉默,一定要小心同上司应对。 
当然我心里是佩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一旦遇上具体的事情的 
时候,我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说句老实话,我一旦遇上询 
问我公事方面的情况,我就完完全全原原本本的说出来。幸而 
我的上司对我还一直很信任,因此,我也就没有被上司责备怪 
罪。但是,有一天,一个最欣赏我的顶头上司,问到我家里的 
情况,我便把家里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说出来,并且说出我自己 
的志向。我的上司便问道 :“莫非你有退出官场的想法?”我 
连忙答道 :“哪里敢呢,斗胆回答大人的话,等过些年头,属 
下力不能支的时候,请大人放属下回家。”又过了一年,我的 
脚受了伤,我便告病还乡。哪知上司忽然想到我原来给他讲的 

… 页面 48…

中国官场学                                                              ·47· 

那席话,于是便产生了怀疑,指责我是逃避责任,对我的伤势 
再三检验,才把我放行了。于是我更加对我老朋友的忠告深信 
不疑,这个事实不是亲身有这样的经验的人是感受不到的。所 
以对上司说话,一定不要全抛一片心。如果机密的事变成了公 
开的秘密,那就会招锅上身。千万要谨慎!事未做好不要向上 
司禀报 
      把还没干好的事向上司禀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做不 
做这样的事自己心中也没有把握 ,于是说出来探探上司的口 
风。第二点是喜欢表现自己夸大自己的能耐,把还没干好的事 
说出来,想得到上司的夸奖。这种人不知道在案情还没有定的 
时候,许多情况还有待仔细调查研究,但上司却以先入之言为 
主,以后等案情大白于天,就不好更正了。一旦自己否定了先 
前的说法,那就会造成现在的说法也难以维持的局面。这样, 
为了维护前头的说法,必然会迁就,受到伤害的人就会很多。 
不要用假话搪塞上司 
      当今世上,没有人没有受过骗,但是,如果在上司面前一 
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那就必然被上司怀疑,这样一来,便会 
动不动就犯错误,会被认为是没有可取之处的人。所以,碰上 
难办的事情,案件中牵连的人和事多的,那就要诚心诚意的向 
上司报告,请上司批示,上司自然会给你周密的详尽可行的指 
示。假设拿假话来搪塞,蒙骗上司,这样的人,没有不受到谴 
责的。“狡猾的苍头”这个名声是做官人最忌讳的名称。不要 
议论上司和同事 
      如果别人对事情的看法同自己的想法有差距,那么,在上 
司面上不妨委婉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据理力争,在同事面前也 
可公开讲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己讲的有道理,用词贴切,表 
达准确,那上司一定会息准,同事也一定会听从你的想法。如 

… 页面 49…

中国官场学                                                              ·48· 

果不敢当面陈述,但却在下胡乱议论,这种态度即便是用在交 
友上都是要不得的,何况同上司相处的。再一点就是,传述话 
的人,他的用词,他讲的语气,未必没有添油加醋的地方,要 
是稍稍有失真的地方,就会让听到的人更加愤怒。记住:只有 
人言与战乱是同样让人害怕的 。对下面的指示交待要清楚 
      当差的人与乡下老百姓,都是见识浅薄的人。凡是叫他们 
去办点什么事情,或者叫他们办理案件,如果不把为什么要这 
样做的原因交待清楚,让他们清楚明白,那就会使他们不知该 
怎么办。当差的就会因此误事,老百姓就会糊里糊涂对当局不 
信任。以上的情况对于治理好一个地方都没好处。感化老百姓 
的两大秘诀 
      教育感化老百姓的两大秘诀,不外乎是做官的勤于政事, 
同时惩治奸民两方面。比如,在每月初一、十五点上香,宣讲 
皇上的旨意,劝老百姓务农,考查读书人,同老百姓一起喝酒, 
设宴招待客人,遵守礼仪,向有道德学问的人学习,在各地表 
彰节烈的女人和孝子,这一类事情都是勤于政事,惩治奸民最 
明显的。近些年来,大家都把它当作一种纸上写的东西,没有 
真正干起来。我在宁远刚刚上任之时,那时正是初夏,我派手 
下贴出告示,鼓励老百姓栽桑种田,同事们都觉得非常惊讶。 
我多次到乡下去同老百姓喝酒,主持的司仪官居然不知道席间 
的礼节。于是,我也就顾不得别人说我迂腐,所有的礼节,我 
都一一做给他们看。三四年之后,所看到的情况,真是耳目一 
新。刁民们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读书人也奋发读书,追求 
科举功名,女人也知道节烈,知道要做有节操的女人。我所用 
的力气不大,但收到的效果却是很大的,意想不到的。那种交 
通发达的大都市,官员们还可以说公务繁忙,还顾不上这些事 
情的话。作为一个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公务繁忙得顾不上抓礼 

… 页面 50…

中国官场学                                                              ·49· 

仪这类的事呢?我希望要想搞好一个地方治理的官员,就从这 
里做起吧!严惩刁民 
      那种矫健凶悍的人,往往惹事生非危害老百姓,这种人就 
是刁民。如果官吏不管他就算了,要管他的话,就应该让他懂 
得法律是可怕的。这样可以使他不敢再胆大妄为,从而灭掉他 
的气焰。如果对刁民不严加惩处,那还不如不管他。因为不去 
管他,他还担心总有人会收拾他。如果管与不管等同起来,他 
就认为官法是可以随便玩弄的,他的气焰会更盛,不达到危害 
老百姓被判死刑,他是不会自行检点行为的,从而使道德性格 
上的毛病变成了法律上的违法乱纪。历史上的韩非子之所以同 
老子同在一个本传中,一个主张法治,一个主张无为:崔蔡偷 
盗,孔子却赞叹子产有爱心,恐怕就是这个道理。更留意可备 
急用的人才 
      在矫健与凶悍的人中,有那种勇猛干练的人才,一时间走 
错了路子,也应该随时查访,暗中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这种 
人要么可以让他们充当练保,或者把他们编入乡丁之中。只要 
当官的以威势让他感到害怕,用高尚的品德使他感化,使他知 
道礼节道义,从而被我控制。假设碰上急事,未尝不可收服他 
们,使他们为我所用。这就是使奸诈、使黑心肠用在正当的地 
方。如果不是具有洞察人的能力的官吏,对这种方法不能采用。 
否则,一旦出了差错,就等于关着门养了一只猛虎。官阶升迁 
要碰运气 
      一饮一啄,都是早就注定之事,何况作为治理老百姓的官, 
被老百姓当作休戚相关的人呢?没有前世注定的缘份,怎么能 
成为他们的父母官呢?一旦前世所注定的缘份已尽,那就应当 
离开,这决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有能力的人有升官的势头, 
但却因为冒得太快而被压抑不用。平庸无才之人,看来没有升 

… 页面 51…

中国官场学                                                              ·50· 

官的希望,但却因他的诚实而被任用。再说,还有那种非常得 
上司宠爱,但最终却一生不能升迁的;极不受上司重视,但却 
被提升的。算来算去得到升官,不算他也升了官;算计越深, 
越加没有升官的希望。这里面有注定了的命运,既知这是命运, 
那就只有勤勤恳恳忠于职守,那么,什么得失都可以不计较。 
即使十分不幸因为公事上的过失而得不到升迁,那也可以说上 
对得起天地祖宗,下可以对得起同事朋友姻亲家人,没有什么 
可以后悔的。非分之事不可为 
      趋吉避凶,这是一条天经地义的规律。为了公家而忘掉自 
己,就不应当存在什么趋吉避凶的想法。至于那种贪婪残酷, 
置老百姓之生死于不顾的官吏,因自己的小事而该职,以及那 
种使好计耍阴谋而被法办的人,都是咎由自取。除以上各种情 
况外,其他的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是祸福之事,上天自然有明 
显的奖惩法则来约束,极少有不受天道赏罚约束的。那种暴尸 
恣行,作威作福的人,有幸保全一个好的名声,百人之中没有 
两三人。不败露则已,一旦败露,那就不是仅仅罢官的问题了。 
善于分清吉和凶的人,就知道哪些是我自己分内该干的事,也 
就不会干自己所不该干的事,这样一来,自然就符合了趋吉避 
害的法则。趋吉避凶的规律,也就是如上所说罢了。不可图虚 
名而标新立异 
      在一个地方治理百姓,如非万不得已,只能够按照旧有的 
典章制度办事,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不要说罪恶之事不可 
为,即使是造福于老百姓之事也不要贸然地干。就拿建社仓、 
创书院这类事来说吧,这难道不是地方上的盛事吗,但我却要 
说不必创建社仓、书院这些东西。难道这是人之常情吗?建社 
仓的种种弊病,我在前面已经谈到。书院这个想法从一出来, 
再经过劝老百姓捐资修建,总的说来并不是不花费精神的。等 

… 页面 52…

中国官场学                                                              ·51· 

到书院一旦建成,规模已定,那就会有依靠要人的情面而出任 
书院主讲。这类人中能够尽心尽力劝学生学习,十个之中没有 
三、四个。老师的名分仅仅是个空名,那学生怎会有真才实学。 
用一般的乡村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水平,充作大官应酬和情面的 
用途,已经让人感到非常惭愧了。但是,这还不算,更有甚者, 
办书院的时候,如果费用不足,那么,当官的还得把自己私人 
款项拿出来作为补充,当官的也就会归罪到想创建书院的人。 
这样做是干什么呢?书院这种事尚且有遗留下的麻烦,何况其 
他的事呢?所以,会治理的人,切忌喜欢虚名而多事的想法, 
不要去贸然创建某事。怎样应付突发事件 
      常言道,天下没有不怕官的老百姓。如果说当官的表现出 
并不可怕的神情,那么老百姓对官也就有狎戏之情,甚至会造 
成官府畏惧老百姓的局面,而那种粗犷凶悍的刁民就会肆无忌 
惮,与官府对抗,在公堂上与官府斗法。虽说犯此罪的是老百 
姓,但让他们敢于犯法的却是官府本身。事情来得突然,来得 
意想不到,当然可以用实干来平定风波,但更可贵的是以静制 
动。在公堂上就不要退堂,在座位上就不要离开座位。用端庄 
严肃的神态出现在他们面前 ,用诚心劝告他们使他们明白事 
理。看见的人也就会肃然起敬,听到的人自然会感到官府不可 
抗拒。粗犷凶悍的人就不敢放肆。如果遇上突发事件,做官的 
惊慌失措,那就必然产生大的事端。治理老百姓一定会遇上突 
发事件,遇上突发事件不可不告诉老百姓,使他们明白道理。 
而告诉他们的道理,完全要在平时有同老百姓亲近的功夫,老 
百姓相信他。这样的话,即便做官的有小小的错误,一旦遇上 
麻烦之事,也断断不会有与官府为难的人。进退去留宜早下决 
心 
      做了官,就想做更大的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如 

… 页面 53…

中国官场学                                                             ·52· 

果没有达到目的,不久就想退出仕途,这是人们在做官路上的 
权变。如果你的志向在努力做大官,那就只有尽心尽力克尽职 
守,以等待命运的安排,即便是碰上吹毛求疵的事,这也是你 
分中该有的,你也不能不接受。如果你不想在官路上前进了, 
那就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洁身自好。这样一来,即便有破 
格提拔这样非常幸运之事,你也不能留恋于眼前好处。所以, 
已经知道何去何从,那就应当选择一条路,让自己决定。如果 
游移不定,下不了决心,那就必然会造成犹豫不决的形势,从 
而使得做不做官都没有依靠。官场难进亦难出 
      做官的人都知道爬上高位是很难的,这不是说做大官是难 
办到的。凭着人力向上爬,这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这样讲, 
往往是上天决定了的,根本不可以人力战胜,弄得不好就只有 
使自己伤。已而已。这里面的原因是很难讲清楚的。那么,就 
是谈到不做官,这也是困难之事。这一点是那种没有达到这个 
地步的人能够知道的。要是上司不同意,那就绝对退不出官场。 
要是遇上上司宽厚仁爱,体恤下属,那就能够从官场中抽身出 
来,得以引退。这些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