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为其见朕是非得失。公等能正朕不?何因辄有所言,大非道
理。”乃即令李靖充使。
贞观九年,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尝因宴集,太宗谓房玄龄
曰:“武德六年已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我当此日,不为兄
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萧瑀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
戮惧之,真社稷臣也。”乃赐诗曰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
臣。”瑀拜谢曰 :“臣特蒙诫训,许臣以忠谅,虽死之日,犹
生之年。”
贞观十一年,太宗行至汉太尉杨震墓,伤其以忠非命,亲
… 页面 74…
贞观政要 ·71·
为文以祭之。房玄龄进曰 :“杨震虽当年夭枉,数百年后方遇
圣明,停舆驻跸,亲降神作,可谓虽死犹生,没而不朽。不觉
助伯起幸赖欣跃于九泉之下矣。伏读天文,且感且慰,凡百君
子,焉敢不勖励名节,知为善之有效!”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 :“狄人杀卫懿公,尽食其肉,
独留其肝。懿公之臣弘演呼天大哭,自出其肝,而内懿公之肝
于其腹中。今觅此人,恐不可得。”特进魏征对曰 :“昔豫让
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襄子执而获之,谓之曰:‘子昔事
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子乃委质智伯,不为报仇;今即
为智伯报仇,何也?’让答曰 :‘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
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
之。’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
贞观十二年,太宗幸蒲州,因诏曰 :“隋故鹰击郎将尧君
素,往在大业,受任河东,固守忠义,克终臣节。虽桀犬吠尧,
有乖倒戈之志,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爰践兹境,追怀
往事,宜锡宠命,以申劝奖。可追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
闻。”
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中书侍郎岑文本曰 :“梁、陈名臣,
有谁可称?复有子弟堪招引否?” 文本奏言:‘隋师入陈,百
司奔散,莫有留者,惟尚书仆射袁宪独在其主之傍。王世充将
受隋禅,群僚表请劝进,宪子国子司业承家,托疾独不署名。
此之父子,足称忠烈。承家弟承序,今为建昌令,清贞雅操,
实继先风。” 由是召拜晋王友,兼令侍读,寻授弘文馆学士。
贞观十五年,诏曰 :“朕听朝之暇,观前史,每览前贤佐
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至于近代以来,
年岁非远,然其胤绪,或当见存,纵未能显加旌表,无容弃之
遐裔。其周、隋二代名臣及忠节子孙,有贞观已来犯罪配流者,
… 页面 75…
贞观政要 ·72·
宜令所司具录奏闻。”于是多从矜宥。
贞观十九年,太宗攻辽东安市城,高丽人众皆死战,诏令
耨萨延寿、惠真等降,众止其城下以招之,城中坚守不动。每
见帝幡旗,必乘城鼓噪。帝怒甚,诏江夏王道宗筑土山,以攻
其城,竟不能克。太宗将旋师,嘉安市城主坚守臣节,赐绢三
百匹,以劝励事君者。
… 页面 76…
贞观政要 ·73·
孝友第十五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
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
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虞世南,初仕隋,历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杀逆之际,其兄
世基时为内史侍郎,将被诛,世南抱持号泣,请以身代死,化
及竟不纳。世南自此哀毁骨立者数载,时人称重焉。
韩王元嘉,贞观初,为潞州刺史。时年十五,在州闻太妃
有疾,便涕泣不食,及至京师发丧,哀毁过礼。太宗嘉其至性,
屡慰勉之。元嘉闺门修整,有类寒素士大夫,与其弟鲁哀王灵
夔甚相友爱,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其修身洁己,内外如一,
当代诸王莫能及者。
霍王元轨,武德中,初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
属高祖崩,去职,毁瘠过礼。自后常衣布服,示有终身之戚。
太宗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征对曰:“臣愚暗,
不尽知其能,惟吴王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太宗曰:“卿
以为前代谁比?”征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至如孝
行,乃古之曾、闵也。”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妻征女焉。
贞观中,有突厥史行昌直玄武门,食而舍肉,人问其故,
曰:“归以奉母。”太宗闻而叹曰:“仁孝之性,岂隔华夷?”
赐尚乘马一匹,诏令给其母肉料。
… 页面 77…
贞观政要 ·74·
公平第十六
太宗初即位, 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
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 :“古称至公
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
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
于物。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
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
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
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
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
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
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
卫。太宗谓曰 :“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
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
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
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
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
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 :“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
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
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
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 :“法者非朕一人之
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
… 页面 78…
贞观政要 ·75·
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 :“校尉缘
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
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者,太宗令其自首,
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
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
太宗曰 :“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
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
忿,而许杀之, 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
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
复何忧也!”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
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
安危,系其存没。炀帝无道,枉见诛夷,何尝不想见此人,废
书钦叹!又汉、魏已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
立、 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 :‘吾其左衽矣!’严闻亮
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 :‘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
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
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 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贤
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曰:“臣闻理
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
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 则民
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
宇,化成天下。”太宗曰 :“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
而不行也?”
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
… 页面 79…
贞观政要 ·76·
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
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王。’前史以为美谈。天
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
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
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乃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
闻陛下敬重魏征,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主
之情,真社稷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曲蒙礼敬,情义深
重,每将有言,必俟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
礼隔?故韩非谓之说难,东方朔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
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深所要急,纳之则世治,杜之则政乱,
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
宅以赐之。
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
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
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
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
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
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彼者皆宰臣亲故’,但
公等至公,行事勿避此言,便为形迹。古人‘内举不避亲,外
举不避仇’,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
及有仇嫌,不得不举。”
贞观十一年,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
魏征进曰 :“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
润之谮,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
杜绝其源。”太宗曰 :“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充
使宜停。”魏征因上疏曰:
… 页面 80…
贞观政要 ·77·
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
明,则君子进矣;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近君子,则朝无粃政;
远小人,则听不私邪。小人非无小善,君子非无小过。君子小
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铅刀一割,良
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
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善小人之小善,谓之善善,恶君子之小
过,谓之恶恶,此则蒿兰同嗅,玉石不分,屈原所以沉江,卞
和所以泣血者也。既识玉石之分,又辨蒿兰之臭,善善而不能
进,恶恶而不能去,此郭氏所以为墟,史鱼所以遗恨也。
陛下聪明神武,天姿英睿,志存泛爱,引纳多途,好善而
不甚择人,疾恶而未能远佞。又出言无隐,疾恶太深,闻人之
善或未全信,闻人之恶以为必然。虽有独见之明,犹恐理或未
尽。何则?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闻恶必信,则小人
之道长矣,闻善或疑,则君子之道消矣。为国家者,急于进君
子而退小人,乃使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则君臣失序,上下否
隔,乱亡不恤,将何以治乎?且世俗常人,心无远虑,情在告
讦,好言朋党。夫以善相成谓之同德,以恶相济谓之朋党,今
则清浊共流,善恶无别,以告讦为诚直,以同德为朋党。以之
为朋党,则谓事无可信;以之为诚直,则谓言皆可取。此君恩
所以不结于下,臣忠所以不达于上。大臣不能辩正,小臣莫之
敢论,远近承风,混然成俗,非国家之福,非为治之道。适足
以长奸邪,乱视听,使人君不知所信,臣下不得相安。若不远
虑,深绝其源,则后患未之息也。今之幸而未败者,由乎君有
远虑,虽失之于始,必得之于终故也。若时逢少隳,往而不返,
虽欲悔之,必无所及。既不可以传诸后嗣,复何以垂法将来?
且夫进善黜恶,施于人者也;以古作鉴,施于己者也。鉴貌在
乎止水,鉴己在乎哲人。能以古之哲王鉴于己之行事,则貌之
… 页面 81…
贞观政要 ·78·
妍丑宛然在目,事之善恶自得于心,无劳司过之史,不假刍荛
之议,巍巍之功日著,赫赫之名弥远。为人君者不可务乎?
臣闻道德之厚,莫尚于轩、唐,仁义之隆,莫彰于舜、禹。
欲继轩、唐之风,将追舜、禹之迹,必镇之以道德,弘之以仁
义,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不择善任能,而委之俗吏,既
无远度,必失大体。惟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欲求垂拱
无为,不可得也。故圣哲君临,移风易俗,不资严刑峻法,在
仁义而已。故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惠下以仁,正身
以义,则其政不严而理,其教不肃而成矣。然则仁义,理之本
也;刑罚,理之末也。为理之有刑罚,犹执御之有鞭策也,人
皆从化,而刑罚无所施;马尽其力,则有鞭策无所用。由此言
之,刑罚不可致理,亦已明矣。故《潜夫论》曰 :“人君之治
莫大于道德教化也。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
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
其末,顺其心而履其行。心情苟正,则奸慝无所生,邪意无所
载矣。是故上圣无不务治民心,故曰 :‘听讼,吾犹人也,必
也使无讼乎?’道之以礼,务厚其性而明其情。民相爱,则无
相伤害之意;动思义,则无畜奸邪之心。若此,非律令之所理
也,此乃教化之所致也。圣人甚尊德礼而卑刑罚,故舜先敕契
以敬敷五教,而后任咎繇以五刑也。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
诛过误也,乃以防奸恶而救祸患,检淫邪而内正道。民蒙善化,
则人有士君子之心;被恶政,则人有怀奸乱之虑。故善化之养
民,犹工之为曲豉也。六合之民,犹一荫也,黔首之属,犹豆
麦也,变化云为,在将者耳!遭良吏,则怀忠信而履仁厚;遇
恶吏,则怀奸邪而行浅薄。忠厚积,则致太平;浅薄积,则致
危亡。是以圣帝明王,皆敦德化而薄威刑也。德者,所以循己
也,威者,所以治人也。民之生也,犹铄金在炉,方圆薄厚,
… 页面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