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贞观政要 >

第2章

贞观政要-第2章

小说: 贞观政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0…

贞观政要                                                                 ·7·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 
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 
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 
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 
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 :“自古失国之主, 
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 
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 
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古人云:‘危而不持,颠而 
不扶,焉用彼相?’君臣之义,得不尽忠匡救乎?朕尝读书, 
见桀杀关龙逄,汉诛晁错,未尝不废书叹息。公等但能正词直 
谏,裨益政教,终不以犯颜忤旨,妄有诛责。朕比来临朝断决, 
亦有乖于律令者。公等以为小事,遂不执言。凡大事皆起于小 
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隋主 
残暴, 身死匹夫之手,率土苍生,罕闻嗟痛。 公等为朕思隋 
氏灭亡之事,朕为公等思龙逄、晁错之诛,君臣保全,岂不美 
哉!” 

      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 因 
曰:“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化。”征曰:“不然,凡人在 
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然则乱后 
易教,犹饥人易食也。”太宗曰 :“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 
去杀。大乱之后,将求致化,宁可造次而望乎?”征曰 :“此 
据常人,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 
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晚。”太宗以 

…  1…

贞观政要                                                                 ·8· 

为然。封德彝等对曰 :“三代以后,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 
汉杂霸道,皆欲化而不能,岂能化而不欲?若信魏征所说,恐 
败乱国家。”征曰 :“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行帝道则帝, 
行王道则王,在于当时所理,化之而已。考之载籍,可得而知。 
昔黄帝与蚩尤七十余战,其乱甚矣,既胜之后,便致太平。九 
黎乱德,颛顼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化。桀为乱虐,而汤放 
之,在汤之代,既致太平。纣为无道,武王伐之,成王之代, 
亦致太平。若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可 
复得而教化耶?”德彝等无以难之,然咸以为不可。太宗每力 
行不倦,数年间,海内康宁,突阙破灭,因谓群臣曰 :“贞观 
初,人皆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既 
从其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突厥自古以来 
常为中国勍敌,今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使我遂至 
于此,皆魏征之力也。”顾谓征曰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 
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 
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 
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 :“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 
此?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 
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 
不得。”魏征对曰 :“尧、舜在上,百姓亦云‘耕田而食,凿 
井而饮’,含哺鼓腹,而云‘帝何力’于其间矣。今陛下如此 
含养,百姓可谓日用而不知。”又奏称 :“晋文公出田,逐兽 
于砀,入大泽,迷不知所出。其中有渔者,文公谓曰 :‘我, 
若君也,道将安出?我且厚赐若。’渔者曰:‘臣愿有献。’文 
公曰:‘出泽而受之。’于是送出泽。文公曰 :‘今子之所欲教 
寡人者,何也?愿受之。’渔者曰:‘鸿鹄保河海,厌而徙之小 

…  2…

贞观政要                                                                  ·9· 

泽,则有矰丸之忧。鼋鼍保深渊,厌而出之浅渚,必有钓射之 
忧。今君出兽砀,入至此,何行之太远也?’文公曰:‘善哉!’ 
谓从者记渔者名。渔者曰:‘君何以名?君尊天事地,敬社稷, 
保四国,慈爱万民,薄赋敛,轻租税,臣亦与焉。君不尊天, 
不事地,不敬社稷,不固四海,外失礼于诸侯,内逆民心,一 
国流亡,渔者虽有厚赐,不得保也。’遂辞不受。”太宗曰 : 
   “卿言是也。”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 
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 
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 
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 
不安乐乎?”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或君乱于上,臣治于下; 
或臣乱于下,君治于上。二者苟逢,何者为甚?”特进魏征对 
曰:“君心治,则照见下非。诛一劝百,谁敢不畏威尽力?若 
昏暴于上,忠谏不从,虽百里奚、伍子胥之在虞、吴,不救其 
祸,败亡亦继。”太宗曰 :“必如此,齐文宣昏暴,杨遵彦以 
正道扶之得治,何也?”征曰 :“遵彦弥缝暴主,救治苍生, 
才得免乱,亦甚危苦。与人主严明,臣下畏法,直言正谏,皆 
见信用,不可同年而语也。” 
      贞观十九年,太宗谓侍臣曰 :“朕观古来帝王,骄矜而取 
败者,不可胜数。不能远述古昔,至如晋武平吴、隋文伐陈已 
后,心逾骄奢,自矜诸己,臣下不复敢言,政道因兹弛紊。朕 
 自平定突厥、破高丽已后,兼并铁勒,席卷沙漠,以为州县, 
夷狄远服,声教益广。朕恐怀骄矜,恒自抑折,日旰而食,坐 
以待晨。每思臣下有谠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 

…  3…

贞观政要                                                                ·10· 

友待之。如此,庶几于时康道泰尔。”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 
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 
 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 
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 
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从谏如流, 
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 
一事,触类为善。初,息隐、海陵之党,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 
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时论以为 
能断决大事,得帝王之体。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 
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 
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 
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 
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 
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 
也。 

…  4…

贞观政要                                                                ·11· 

                              任贤第三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坐事,除名 
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 
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 
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累授秦王府记室, 
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隐 
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 
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召玄龄、 
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谋议。及事平,太宗入春宫,擢 
拜太子左庶子。贞观元年,迁中书令。三年,拜尚书左仆射, 
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既总任百司,虔恭夙 
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 
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 
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十三年,加 
太子少师。玄龄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 
许。十六年,进拜司空,仍总朝政,依旧监修国史。玄龄复以 
年老请致仕,太宗遣使谓曰 :“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 
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 
玄龄遂止。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之匡弼,乃作《威 
凤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见称类如此。 
     杜如晦,京兆万年人也。武德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 
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 

…  5…

贞观政要                                                                ·12· 

记室房玄龄曰 :“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 
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 
人莫可。”太宗自此弥加礼重,寄以心腹,遂奏为府属,常参 
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除天策府 
从事中郎,兼文学馆学士。隐太子之败,如晦与玄龄功第一, 
迁拜太子右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实封一千三百 
户。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知 
吏部选事。仍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典章文物, 
皆二人所定,甚获当时之誉,时称房、杜焉。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 
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 
隐太子,召征责之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 
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 
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 
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 
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 
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 :“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 
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 
孙无忌曰 :“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 
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 
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 
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 :“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 
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 
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 
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 

…  6…

贞观政要                                                                ·13· 

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 
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 
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后复固辞, 
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知门下省事。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 
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 :“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 
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 
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庶人承乾在 
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寮,咸有疑议。太 
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 :“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 
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 
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 :“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 
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寻 
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 
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 
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 
下久之。乃诏曰 :“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 
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 
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 
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 
无隐。” 
     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 
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 
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 

…  7…

贞观政要                                                                ·14· 

谓曰 :“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 
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 
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 
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贞观元年, 
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 
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尝因侍宴, 
太宗谓珪曰 :“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 
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 :“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 
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才兼 
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 
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 
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 
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李靖,京兆三原人也。大业末,为马邑郡丞。会高祖为太 
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 
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