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美娱+复联同人)好莱坞 作者:红姜花(晋江vip2014-04-22正文完结) >

第8章

(美娱+复联同人)好莱坞 作者:红姜花(晋江vip2014-04-22正文完结)-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也是要立志当记者的人,连问题都不好意思道出口,看起来我们超级英雄的路子还很远呢。潼恩善解人意地露出笑容:“MJ?”
  “啊,我的朋友。听说我要采访你,非得要我问不可。”
  MJ,玛丽·简。蜘蛛侠的青梅竹马兼未来的妻子,看来两个人在大学时期的感情就很好了。想到这儿潼恩看向局促不安的彼得,他长得还算不错,但没超出普通人的范畴,不过浑身上下邻家少年的亲切气息给他加了不少分。
  潼恩晚了三年才上大学,彼得比她小了三岁,不过是个刚成年的毛头小子呢。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个连问题都不好意思问出口的小子,肩头上担负着拯救世界的任务?
  “你是要问前阵子绯闻……的问题?”
  毕竟那是自己的花边新闻,说到这里潼恩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她顿了顿才将话说完。
  彼得看起来有些挫败:“嗯,对。”
  不过当事人都说是“绯闻”了,那估计就是没这回事,彼得迅速整理好情绪继续开口:“你并没有和阿德里安谈恋爱?无意冒犯,那张照片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没有。”
  的确很难让人相信,连潼恩自己看到后都觉得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了。
  照片上的阿德里安基本上是把她护在自己身后,他并不是身强力壮的那种男性,可是当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可能到来的危险、紧紧握住潼恩的手臂时,阿德里安如同雕塑般的面庞中,除了坚定便是担忧,没有半分犹豫。
  而照片中的女主角潼恩,被阿德里安那么一拽,基本上是半靠在他的胸膛上,碧绿色的眼睛瞪得老大,有惊讶,却没有恐慌——好像有人保护,什么危险也不惧怕了一般。
  因为当时的意外发生在前方,两个人的目光方向一致,刚好被从蜘蛛侠大战铁疙瘩的现场赶来的记者拍个正着,角度漂亮,还不显刻意。这哪儿是抓拍的效果,简直都能当电影的宣传海报了,估计拍照的狗仔回去就能加薪。
  “别提了。”想到那个画面,潼恩的脸红了片刻,不过很快她便恢复了镇定,微笑变成了苦笑,“我哥哥简直是当场化身喷火龙。”
  这么暧昧的一张图,肯看见后恨不得这就出门把阿德里安打一顿。潼恩先是解释了半天她和阿德里安真没什么,嗯,起码是现在。然后又花了更大的功夫解释当时的情况危急,他真的不是在占自己便宜,硬生生说了一个晚上,才把他安抚下来。
  彼得很不给面子的笑出声:“喷火龙,这可真有画面感。”
  “早知道就让他晚一天来送剧本,《号角日报》在纽约之外的影响力可不大,说不定他在洛杉矶没有当天看到呢?”潼恩小声埋怨道,如果他不在洛杉矶,顶多打电话发一顿火,冷静下来就知道不可能了。
  “剧本?你接了新电影?”
  潼恩摇了摇头:“还不算,剧本我还没看完,导演也没定下来要不要我去演。”
  开学一个多月,稳定下来的确是接新片约的好时机。彼得理解地点了点头,回到了正题:“如果……我是说如果……”
  说到一半,彼得清了清嗓子,终于拿出了一个准记者应有的专业素质:“如果你和阿德里安·布洛迪有机会,你会不会和他走到一起?”
  彼得除却蜘蛛侠的身份,不过是个普通青年,对文艺片和独立片没什么概念,当然不认识阿德里安。但亲眼见到真人,他也特地去影院看了《钢琴家》,不得不说那真是一部让人震撼的电影,更让他在意的是,面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岁的女性,和他看起来蛮配的。
  潼恩一愣,没想到彼得会关心这种问题。
  一个才华出众的绅士,能与自己相处愉快,还向自己示好,不会有哪个女孩子不动心的,只是……
  从洛杉矶赶到纽约,便得知绯闻这件事的哥哥,在冷静下来时,难得与自己谈论起来感情问题。
  “我不反对你恋爱,潼恩。”人高马大的肯在提及这件事时,竟然有些羞涩,“你高中的时候,我从来没阻拦过你收情书或者参加派对。因为那些小子再嚣张,也不过和你一样是个孩子。”
  肯这还是第一次和潼恩仔细分析他反对的理由。
  “但是你现在踏入社会,面对的却不是你的同龄人。布洛迪比起娱乐圈的其他人的确好太多,然而你才二十多一点,还有大把时间可以考虑。况且……我不建议你在娱乐圈里找依靠。”
  不在娱乐圈里找依靠……潼恩心情复杂地叹了口气:“至少现在还没到那一步,等真正到了‘有机会’的时候再说吧。”                    
  作者有话要说:  某猫窝小宅扔了一个地雷
  来MUA一个030


☆、演员难做13

  潼恩坐在学校礼堂附近的咖啡馆内,要了一杯咖啡,正聚精会神的读自己手中的剧本。因为是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她不想离开学校太久,而刚好,就有这么一个在纽约取景、拍摄时间也不长的剧本送了过来。
  《风雨哈佛路》,一部并没有获得多少奖项、票房也不高的电影,却获得了不少好评。故事非常简单,讲述了一个叫做丽兹的女孩儿,出身贫民窟,却经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哈佛大学。
  从潼恩的角度看来,剧本有些平淡,却不失它励志的初衷。丽兹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无可救药的社会渣滓,她一无所有,却没有像与她处境相同的孩子那样放弃。相反,她有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考进哈佛。
  一个普通,但是身怀着无穷力量的女孩,她应该——
  “你是……潼恩·凯斯勒?”
  潼恩的思绪戛然而止,她茫然地抬起头,看到一位穿着套装的女性站在自己的面前,她立刻就认出了来者,双眼顿时一亮:“你好,西伯德女士。”
  她之所以在大礼堂附近,是因为刚去听了一场演讲不久。面前的这位女士,就是演讲的主角,艾丽斯·西伯德,今年最畅销的书籍《可爱的骨头》的作者。
  这是一本关于犯罪的小说,14岁的小女孩苏茜被邻居奸|杀,听起来是个骇人耸闻的推理悬疑故事,可作者却用了苏茜本人的视角来描述整个事件,反而增添了人性的味道。
  作者艾丽斯·西伯德在纽约大学做的演讲,也是围绕着未成年与女性性|侵主题展开的,发人深省。
  “我在演讲时就看到了你,很遗憾提问的人有点多,我没能及时点到你。”女作家回以同样的笑容,“我可以坐在这吗?”
  “这是我的荣幸。”作家本人主动来与自己攀谈,潼恩有点激动,笑得都找不着北了,“没关系,我的问题和大家的是一样的,您已经回答了。”
  “那就好。”西伯德女士看起来松了口气,“但愿我没有打扰到你。我看过《斯塔克》和《钢琴家》,都是非常棒的电影,你演绎的女性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所以我觉得,既然在这儿碰见了你,最好还是别错过。”
  这番话应该潼恩来说才对,她高兴还来不及呢:“再忙我也不想错过和你的交谈,《可爱的骨头》给我很大的震撼。”
  “谢谢。”
  事实上,更让潼恩佩服的是艾丽斯·西伯德本人的勇气。她在大学时代曾经遭受过性|侵|犯,却没有像其他女性那样饮泣吞声,而是站出来指正罪犯,并且将自己的经历些成自传出版。
  哪怕是在开放的美国,在2002年,这样的举动对一个女性来说,也是颇有争议的。但是她的丈夫和家人都支持她,那本自传也获得了相当程度的积极效应。
  “恕我冒昧,您……您来纽约还有其他的演讲吗?”之前西伯德没怎么来过纽约,现在到来,估计也不会给纽约大学单做一个演讲。潼恩很想多听几遍。
  女作家怎么会不明白她的意图,西伯德女士看着满脸期盼的潼恩,笑出声来:“演讲倒是没有了,不过有个活动。”
  活动?潼恩迟疑了半晌,还是问出口:“如果方便,您能提前向我透露一下吗?”
  艾丽斯·西伯德见潼恩态度诚恳,也没有隐瞒的意思:“我在构思一个系列的摄影。让曾经受到过侵|犯的女性站在镜头前,把自己受害的时间,地点,和那个挨千刀的男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写到纸板上,拍成照片。”
  哎?潼恩有些惊讶,她在前世时看到过类似的摄影,西伯德女士这个构思提前了将近十年。
  “真的是个好主意。”不过,她比任何人都有资格发起这个活动,因为她也是受害者,“鼓励更多的受害者站出来,而且还能趁着您的书的风头引起更多的注意。”
  “我也正是觉得这是个好时机。拍成黑白照片,以示反抗。”西伯德女士看起来有些犹豫,“不过,我觉得黑白照片有些沉重。这只是个想法,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也觉得……黑白照片太沉重了。”潼恩思考了半晌,若有所思地开口,“您想的目的是积极向上的,可以严肃,但不能沉重。”
  这也是西伯德女士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她想体现出女性受过的伤害,另一方面,又怕过于沉重,反倒是引起人们的反感。
  潼恩想到看到前世那组照片时的感受,面无表情的女性举着书写着沉重内容的牌子,站在死气沉沉的场景之中。
  那是在揭露伤疤,还是在表达反抗?
  “黑色的确是太过沉重了。”那样的场景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为什么不能换个思维呢,“受过伤害还能站出来的人,一定比常人更加坚强。所以,为什么不用彩色呢?用彩色告诉大家,我很好,我的生活还是那么多姿多彩。”
  艾丽斯·西伯德有些震惊,面前的姑娘看上去年轻又温柔,从人到戏都像是没经受过多少苦难的娇小姐,可是这番话说得勇敢又大胆。
  这样的沉默放到潼恩眼里又是另外一回事,她说完就有些忐忑:“我是不是有些自以为是了?毕竟我没有类似的经历……如果冒犯了您,我向您道歉。”
  “不,你的观点很好。”虽然很天真,但却充满着希望,女作家决定重新构思一下想法,“不过,我不认识什么摄影师,这还是个问题。”
  “摄影师?”潼恩眼珠一转,“我有个好人选。”
  。
  “什么,我?”一周以后在艺术史的课堂外,彼得·帕克拿手指头指着自己,看向一脸认真潼恩,和她身边的女作家,“你确定你不开玩笑?”
  潼恩见他呆愣的模样,扑哧一声笑出来,对身边的西伯德女士开口:“你看,我的描述没错吧。”
  不知道潼恩对她说了什么,彼得窘迫地挠了挠头,一头棕色的头发被他自己弄得乱糟糟的:“好吧,看起来不是开玩笑,不过为什么是我?”
  “我看过你拍的照片,水准足够。而且……”说着她故意一顿,上下打量彼得一番,“你好欺负啊。”
  彼得:“……”
  事实上,潼恩是真觉得彼得很合适。这个青年诚实、心怀正义,也很尊重女性,并且没什么功利心,拍这种带着社会活动性质的照片再合适不过。更重要的是,他是个大男孩,也足够年轻。
  从一个异性的角度来看待那些女性,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况且这也不是随便决定的,西伯德女士一时找不到好的人选,潼恩刚好手头有彼得把自己拍进去的那张照片。画面干净又安详,西伯德女士一眼就看中了他。经过一周的筛选,最终女作家还是选择相信潼恩的推荐。
  “你到底在犹豫什么啊。”潼恩都要替他着急了,“这可是要上杂志的照片,搞不好你就一下子成名了呢!”
  “等等,你,啊不对,西伯德女士。”彼得终于从震惊中恢复正常了,“你要发在杂志上?”
  “我还在考虑,比起周刊之类的,可能人文杂志更合适。”
  “不,我觉得发在杂志上不合适。”
  咦?
  两双疑惑的眼睛看着他,彼得这次却没有不好意思,反而是板正了面孔:“首先我觉得我的水平还不够……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个杂志能引起多大的风浪?像我这样的人就从来不看杂志。”
  这也是。关注人文杂志的,都是关注人文的人。他们对这种社会话题本来就很关心,可是西伯德女士想要的,并不是他们的关心,而是大众的。
  “那你的意思是……上报?”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发在互联网上。”
  “这是个好主意!”潼恩立刻就反应过来了,“对,可以发在网上,甚至还能办个网站!”
  美国的互联网起步早发展快,现在已经很发达了。况且有斯塔克科技在,这个世界更是比潼恩之前的那个世界更进一步。艾丽斯·西伯德大潼恩将近二十岁,想到的办法自然更传统,潼恩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这样还能将活动的战线拉长,如果这一次成功,还能延伸出其他的。”说道点子上,彼得也来了精神,“我认识计算机系的人,网站可以交给他们。”
  西伯德女士也明白了彼得的意思,她露出笑容:“这些都是好主意。看来我需要出的只有号召力了。”
  “这也很重要,没有你谁会关注这个活动呢。”一接触到这些新奇的玩意,彼得有些兴奋,“我想既然要做网站,那——”
  后面的话,被潼恩的手机铃声打断。
  “抱歉。”她拿出手机一看,“我哥哥,可能是工作上的事情。”
  说着她走远几步,按下了接听键。剧本正在看,最近应该也不会有大事才对,肯怎么会突然打电话过来?
  不过潼恩没想到,事情的确不是什么大事,却给了她一个不大不小的惊讶。
  作者有话要说:  艾丽斯·西伯德,《可爱的骨头》的作者,这个作品在09年由《魔戒》导演彼得·杰克逊搬上大银幕。
  关于那个反抗性侵害的摄影,我好像是在微博看到的,具体找不到了囧。


☆、演员难做14

  这不大不小的惊喜就是,乔治·克鲁尼给了潼恩一个坐在奥斯卡颁奖晚会前排的机会。
  要知道那可是奥斯卡!潼恩觉得自己怎么也得再奋斗个五六年才能坐在第一排。可乔治被邀请成为今年奥斯卡的主持人,虽说今年的奥斯卡因为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严肃很多,但他还是负责暖场。潼恩就是他的搭档之一。
  “真难得,你也会在表演时紧张。”
  谢天谢地组委会把她安排在《斯塔克》的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旁边,潼恩听到老人带着玩笑口吻地安慰,侧过头一笑:“幸亏还有您能和我说说话,不然我得紧张死。”
  ——这可是奥斯卡!潼恩再大胆再冷静,第一次登上奥斯卡的舞台表演,她是真的有点紧张。想到这儿她又不安地拽了拽自己的衣角:“有这么明显吗,导演?”
  老人见她忐忑不安地神情,露出淡淡的笑容:“用你现在的表情表现《丧钟为谁而鸣》中最经典的桥段,或许别有一番风味。”
  潼恩:……
  用这种不敢哭不敢笑的尴尬表情来重温最经典的桥段,那多沉重的反战思想也能表现成喜剧。不过听到老导演这么揶揄自己,她倒是笑出了声。
  见她终于放开了笑容,伊斯特伍德导演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没什么值得紧张的。这个桥段,你可比克鲁尼本人还熟悉。”
  那是自然,《丧钟为谁而鸣》是由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潼恩和乔治要在最佳男主角开奖之前在舞台上重现男女主角定情的经典剧情。这也迎合了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民众之中围绕着的反战氛围。
  2003年的奥斯卡前夕,伊拉克战争爆发了。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