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宅随笔-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梦,跨江南北。”楚子济江入于云中。注:“入云泽中,所谓江南之
梦。”然则,云在江之北,梦在其南也。《上林赋》:“楚有七泽,尝见其
一,名曰云梦,特其小小者耳,方九百里。”此乃司马长卿夸言。今为县,
隶德安,询诸彼人,已不能的指疆域。《职方氏》以“梦”为“瞢”,《前
汉·叙传》:子文投于梦中,音皆同。
关雎不同
《关雎》为《国风》首,毛氏列之于三百篇之前。《大序》云:“后妃
之德也。”而《鲁诗》云:“后夫人鸡鸣佩玉去君所,周康王后不然,故诗
人叹而伤之。”《后汉·皇后纪序》:“康王晏朝,《关雎》作讽。”盖用
此也。显宗水平八年诏云:“昔应门失守,《关雎》刺世。”注引《春秋说
题辞》曰:“人主不正,应门失守,故歌《关雎》以感之。”宋均云:“应
门,听政之处也。言不以政事为务,则有宣淫之心。《关雎》乐而不淫,思
得贤人与之共化,修应门之政者也。”薛氏《韩诗章句》曰:“诗人言雎鸠
贞洁敬匹,以声相求,隐蔽于无人之处。故人君退朝,入于利宫,后妃御见
有度,应门击析,鼓人上堂,退反燕处,体安志明。今时大人内倾于色,贤
人见其萌,故咏《关睢》之说淑女正容仪以刺时。”三说不同如此。《黍离》
之诗列于王国风之首,周大夫所作也,而《齐诗》以为卫宣公之子寿,闵其
兄伋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之诗是也。此说尤为可议。
迷痴厥拨
柔词谄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亦曰“迷嬉”。中心有愧见
诸颜面者,谓之“缅靦”。举措脱落,触事乖件者,谓之“厥拨”。虽为俚
言,然其说皆有所本。《列子》云:“墨杘、单至、啴咺、憋憋,四人相与
游于世。”又云:“眠娗、諈诿、勇敢、怯疑,四人亦相与游。”张湛注云:
“墨音眉,杘敕夷反,《方言》:江淮之间谓之无赖;眠音缅,娗音珍,《方
言》:欺谩之语也。郭璞云:谓以言相轻嗤弄也。”所释虽不同,然大略具
是矣。《曲礼》:“衣毋拨,足毋蹶。”郑氏注云:“拨,发扬貌。蹶,行
遽貌。”大抵亦指其荒率也。
三馆秘阁
国朝儒馆仍唐制,有四:曰昭文馆,曰史馆,曰集贤院,曰秘阁。率以
上相领昭文大学士,其次监修国史,其次领集贤。若只两相,则首厅兼国史。
唯秘阁最低,故但以两制判之。四局各置直官,均谓之馆职,皆称学士。其
下则为校理、检讨、校勘,地望清切,非名流不得处。范景仁为馆阁校勘,
当迁校理,宰相庞籍言:“范镇有异才,恬于进取。”乃除直秘阁。司马公
作诗贺之曰:“延阁屹中天,积书云汉连。神宗重其选,谓大宗也。国士比
为仙。玉槛钩陈上,丹梯北斗边。帝容瞻日角,宸翰照星躔。职秩曾无贵,
光华在得贤。”其重如此。自熙宁以来,或颇用赏劳。元丰官制行,不置昭
文、集贤,以史馆入著作局,而直秘阁只为贴职。至崇宁、政、宣以处大臣
子弟姻戚,其滥及于钱谷文俗吏,士大夫不复贵重。然除此职者必诣馆下拜
阁,乃具盛筵,邀见在三馆者宴集,秋日暴书宴,皆得预席,若余日则不许
至,《随笔》有《馆职名存》一则云。
亭谢立名
立亭榭名最易蹈袭,既不可近俗,而务为奇涩亦非是。东坡见一客云近
看晋书,问之曰:“曾寻得好亭子名否?”盖谓其难也。秦楚材在宣城,于
城外并江作亭,目之曰“知有”。用杜诗“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消客
愁”之句也。王仲衡在会稽,于后山作亭,目之曰“白凉”。亦用杜诗“越
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之句。二者可谓甚新,然要为未当。庐山一寺中有
亭颇幽胜,或标之曰:“不更归”,取韩诗末句,亦可笑也。
十十钱
市肆间交易论钱陌者,云十十钱。言其足数满百无跷减也。其语至俗,
然亦有所本。《后汉书·襄楷传》引宫崇所献神书,其《太平经·兴帝王篇》
云:“开其玉户,施种于中,比若春种于地也,十十相应和而生。其施不以
其时,比若十月种物于地也,十十尽死,固无生音。”其书不传于今,唐章
怀太子注释之时,尚犹存也。此所谓十十,盖言十种十生无一失耳,其尽死
之义亦然,与钱陌之事殊,然其字则同也。
犀舟
张衡《应间》云:“犀舟劲揖。”《后汉》注引《前书》“羌戎弓矛之
兵,器不犀利。”《音义》曰:“今俗谓刀兵利为犀。犀,坚也。”“犀舟”,
甚新奇,然为文者,未尝用,亦虑予所见之不博也。
毕仲游二书
元祐初,司马温公当国,尽改王荆公所行政事,士大夫言利害者以千百
数,闻朝廷更化,莫不欢然相贺,唯毕仲游一书,究尽本末。其略云:“昔
安石以兴作之说动先帝,而患财之不足也,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
盖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者,事也,而欲兴作患不足者,情也。
苟未能杜其兴作之情,而徒欲禁其散敛变置之事,是以百说而百不行。今遂
欲废青苗、罢市易,蠲役钱、去盐法,凡号为财利而伤民者,一扫而更之,
则向来用事于新法者,必不喜矣。不喜之人,必不但曰青苗不可废,市易不
可罢,役钱不可蠲,盐法不可去,必探不足之情,言不足之事,以动上意,
虽致石人而使听之,犹将动也。如是则废者可复散,罢者可复置,蠲者可复
敛,去者可复存矣。则不足之情可不预治哉!为今之策,当大举天下之计,
深明出入之数,以诸路所积之钱粟,一归地官,使经费可支二十年之用。数
年之间,又将十倍于今日。使天子晓然知天下之余于财也,则不足之论不得
陈于前,然后所谓新法者,始可永罢而不复行矣,昔安石之居位也,中外莫
非其人,故其法能行。今欲救前日之敝,而左右侍从职司使者,十有七八皆
安石之徒,虽起二三旧臣,用六七君子,然累百之中存其十数,乌在其势之
可为也!势未可为而欲为之,则青苗虽废将复散,况未废乎?市易虽罢且复
置,况未罢乎?役钱、盐法亦莫不然。以此救前日之敝,如人久病而少间,
其父兄子弟喜见颜色,而未敢贺者,意其病之在也。”
先是东坡公在馆阁,颇因言语文章,规切时政,仲游忧其及祸,贻书戒
之曰:“孟轲不得已而后辩,孔子欲无言。古人所以精谋极虑,固功业而养
寿命者,未尝不出乎此。君自立朝以来,祸福利害系身者未尝言,顾直惜其
言尔。夫言语之累,不特出口者为言,其形于诗歌、赞于赋颂、托于碑铭、
著于序记者,亦言也。今知畏干口而未畏于文,是其所是,则见是者喜,非
其所非,则蒙非者怨。喜者未能济君之谋,而怨者或已败君之事矣!天下论
君之文,如孙膑之用兵、扁鹊之医疾,固所指名者矣,虽无是非之言,犹有
是非之疑。又况其有耶?官非谏臣,职非御史,而非人所未非,是人所未是,
危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由抱石而救溺也。”
二公得书耸然,竟如其虑。予顷修史时,因得其集,读二书思欲为之表
见,故官虽不显,亦为之立传云。
列子与佛经相参
张湛序《列子》云:“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
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觉与梦化等情。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
予读《天瑞篇》载林类答子贡之言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
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此
一节所谓与佛经相参者也。又云:“商太宰问孔子:‘三王五帝三皇圣者欤?,
孔子皆曰:‘弗知。’太宰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曰:‘西方之人有
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
其为圣。弗知真为圣钦,真不圣欤?,”其后论者以为《列子》所言,乃佛
也,寄于孔子云。
韦孟诗乖疏
《汉书·韦贤传》载韦孟诗二篇及其孙玄成诗一篇,皆深有三百篇风致,
但韦孟讽谏云,“肃肃我祖,国自豕韦。总齐群邦,以翼大商。至于有周,
历世会同。王赧听语,实绝我邦。我邦既绝,厥政斯逸。赏罚之行,非繇王
室。庶尹群后,靡扶靡卫。五服崩离,宗周以队。”应劭曰:“王赦听谗受
谮,绝豕韦氏。自是政教逸漏,不由王者。”观孟之自叙乃祖,而乖疏如是,
周至赧王仅存七邑,救亡不暇,岂能绝侯邦乎?周之积微久矣,非因绝豕韦
一国,然后五服崩离也。其妄固不待攻,而应劭又从而实之,尤为可笑。《左
传》书范宣子之言曰:“匄之祖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预曰:
“豕韦国于东郡白马县,殷末国于唐,周成王灭之。”此最可证,惜颜师古
之不引用也。
匡衡守正
汉元帝时,贡禹奏言:大子七庙,亲尽之庙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礼,
宜正定。大子下其议,未及施行而禹卒后乃下诏先罢郡国庙,其亲尽寝园,
皆无复修。已而上寝疾,梦祖宗谴罢郡国庙。诏问丞相匡衡,议欲复之。衡
深言不可。上疾久不平,衡皇恐,祷高祖、孝文、孝武庙曰“亲庙宜一居京
师,今皇帝有疾不豫,乃梦祖宗见戒以庙皇帝悼惧,即诏臣衡复修立,如诚
非礼义之中,违祖宗之心,咎尽在臣衡,当受其殃。”又告谢毁庙曰:“迁
庙合祭久长之策,今皇帝乃有疾,愿复修立承把。臣衡等咸以为礼不得,如
不合诸帝后之意,罪尽在臣衡等,当受其咎。今诏中朝臣具复毁庙之文,臣
衡以为天子之祀,义有所断,无所依缘,以作其文。事如失措,罪乃在臣衡。”
予按衡平生佞谀,专附石显以取大位,而此一节独据经守礼,其祷庙之
文,殆与《金滕》之册祝相似,而不为后世所称述,汉史又不书于本传,憎
而知其善可也。《郊祀志》,南山巫祠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也。以其强
死,魂魄为厉,故祠之。成帝时,匡衡奏罢之,亦可书。
西极化人
《列子》载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王敬之若神。化人谒王同游,
王执化人之法,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
国。复谒王同游,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既寤,所坐犹冒者之处,侍御犹
曏者之人。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王问所从来,左右曰:“王默存耳。”
穆王自失者三月。复问化人,化人曰:“吾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予然
后知唐人所著《南柯太守》、《黄粱梦》、《樱桃》、《青衣》之类,皆本
乎此。
诏令不可轻出
人君一话一言不宜轻发,况于诏令形播告者哉!汉光武初即位,既立郭
氏为皇后矣,时阴丽华为贵人,帝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
肯当。建武九年,遂下诏曰:“吾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不
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乃追爵其父及弟为侯,皆前世
妃嫔所未有。至十七年,竟废郭后及太子强,而立贵人为后。盖九年之诏既
行,主意移夺,已见之矣。郭后岂得安其位乎?
战国策
刘向序《战国策》,言其书错乱相揉,莒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
以齐为立,如此类者多。予按今传于世者,大抵不可读,其《韩非子》、《新
序》、《说苑》、《韩诗外传》、《高士传》、《史记索隐》、《太平御览》、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诸书所引用者,多今本所无。向博极群书,但
择焉不精,不止于文字脱误而已。惟太史公《史记》所采之事九十有三,则
明白光艳,悉可稽考,视向为有问矣!
范晔汉志
沈约作《宋书·谢严传》曰:“范晔所撰十志,一皆托严。搜撰垂毕,
遇晔败,悉蜡以覆车。宋文帝令丹阳尹徐湛之就俨寻求,已不复得,一代以
为恨。其志今阙。”晔本传载晔在《狱中与诸生侄书》曰:“既造《后汉》,
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
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不果。”此说与俨传不同,然严传所云
乃《范纪》第十卷公主注中引之,今《宋书》却无,殊不可晓。刘昭注《补
志》三十卷,至本朝乾兴元年,判国子监孙爽始奏以备前史之阙,故淳化五
年监中所刊《后汉书》凡九十卷,惟帝后纪十卷,列传八十卷,而无志云。
《新唐书·艺文志》:“刘昭补注《后汉书》五十八卷。”不知昭为何代人。
所谓志三十卷,当在其中也。
缮修犯土
今世俗营建宅舍,或小遭疾厄,皆云犯土。故道家有谢土司章醮之文。
按《后汉书·来历传》所载:“安帝时皇太子惊病不安,避幸乳母野王君王
圣舍。太子厨监邴吉以为圣舍新缮修,犯土禁,不可久御。”然则古有其说
矣。
容斋四笔
卷第二(二十则)
诸家经学兴废
稚子问汉儒所传授诸经,各名其家,而今或存或不存,请书其本末为《四
笔》一则。乃为采摭班史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并他书,删取纲要,详载于
此。
《周易》传自商瞿始,至汉初,田何以之颛门。其后为施仇、孟喜、梁
丘贺之学,又有京房、费直、高相三家。至后汉,高氏已微,晋永嘉之乱,
梁丘之《易》亡。孟、京、费氏人无传者,唯郑康成、王弼所注行于世。江
左中兴,欲置郑《易》博士,不果立,而弼犹为世所重。韩康伯等十人并注
《系辞》,今唯韩传。
《尚书》自汉文帝时伏生得二十九篇,其后为大小夏侯之学。古文者,
武帝时出于孔壁,凡五十九篇,诏孔安国作传,遭巫蛊事,不获以闻,遂不
列于学官,其本殆绝,是以马、郑、杜预之徒皆谓之《逸书》。王肃尝为注
解,至晋元帝时,《孔传》始出,而亡《舜典》一篇,乃取肃所注《尧典》,
分以续之,学徒遂盛。及唐以来,马、郑、王注遂废,今以孔氏为正云。
《诗》自子夏之后,至汉兴,分而为四,鲁申公曰《鲁诗》,齐辕固生
曰《齐诗》,燕韩婴曰《韩诗》,皆列博士。《毛诗》者出于河间人大毛公,
为之故训,以授小毛公,为献王博士,以不在汉朝,不列于学,郑众、贾逵、
马融皆作《诗》注,及郑康成作笺,三家遂废。《齐诗》久亡,《鲁诗》不
过江东,《韩诗》虽在,人无传者,唯《毛诗》郑笺独立国学,今所遵用。
汉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即今之《仪礼》也。《古礼经》五十六篇,
后苍传十七篇,曰《后氏曲台记》,所余三十九篇名为《逸礼》。戴德删《古
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又删为四十九篇,谓之《小
戴礼》。马融、卢植考诸家异同,附戴圣篇章,去其烦重及所缺略而行于世,
即今之《礼记》也。王莽时,刘歆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在《三
礼》中最为晚出。
左氏为《春秋传》,又有公羊、谷梁、邹氏、夹氏。邹氏无师,夹氏无
书。《公羊》兴于景帝时,《谷梁》盛于宣帝时,而《左氏》终西汉不显。
迨章帝乃令贾逵作训沽,自是《左氏》大兴,二传渐微矣。
《占文孝经》二十二章,世不复行,只用郑注十八章本。
《论语》三家:《鲁论语》者,